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53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之研究建国科技大学Word下载.docx

根據旅遊資訊王(2015)報導高美濕地座落於台中清水大甲溪南岸,因其自然海岸美景與豐富的溼地生態系,一直是台灣熱門的觀光景點。

生態旅遊是屬於親近大自然的旅遊,高美濕地交通便利,每逢假日就是許多遊客造訪的美景聖地。

愛好攝影的攝影師,愛好自行車的運動者,許多旅遊節目都來此介紹高美濕地的特色,成功吸引了慕名而來的遊客,來此欣賞高美溼地的生態之美。

1.1研究動機

在推行生態旅遊的同時,遊客對生態旅遊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因素。

研究高美濕地的主因是想讓大家知道生態對地球的重要性,藉由遊憩體驗,幫助高美濕地推動環境保護,讓遊客更了解為何需要保育台灣特有的生態動植物,不讓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問題。

希望藉由教導遊客正確的環境知識與觀念,讓遊客在遊憩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環境的訊息,繼而改變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提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1.2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以遊客為研究對象,探討遊客對生態旅遊遊憩體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關係之研究及相關性,因此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一、了解高美溼地生態旅遊遊客之社經背景。

二、探討高美濕地遊客對生態遊憩體驗的行為。

三、探討高美濕地遊客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關係。

四、探討遊客對高美濕地遊憩體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關聯性。

2.文獻探討

2.1生態旅遊

Hetzer在1965年最早提出生態上的旅遊這一個概念,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先提出生態旅遊一詞(vanderMerwe,1996)。

近幾年,國內相當盛行綠色的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已逐漸成為國際保育和永續發展的基礎概念,為以發展地方經濟、特色、生活為主的地區性活動(郭岱宜,1999)。

生態旅遊的目的在於讓一般民眾也能認識和體驗某地的環境與生態系統,建立遊客對環境與生態的正確觀念,且身體力行的為我們所有人所共有的環境做出努力。

2.2環境態度

遊客的環境態度決定了生態旅遊推展的效果,藉由環境教育的體驗,可以培養個人對於環境有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歐聖榮、蕭芸殷,1998)。

鐘龍治(2005)提出環境態度是個人身體力行參與環境保護的行為。

2.3環境行為

行為是人類表現在外在的活動歷程,環境行為思考如何以最美好的環境來讓人們能做出最恰當的行為,乃是指改善環境品質的行動,以身體力行,達到社會永續發展的目的。

生態旅遊重視遊客與環境的一個結合,遊客必須了解環境態度保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培養遊客有責任性的環境行為(黃尹鏗,1996)。

3.研究方法

3.1研究架構

依據前述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探討,本研究針對高美溼地之遊客進行生態旅遊遊憩體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而本研究納入構念以高美溼地生態旅遊遊憩體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相關模式,藉以瞭解高美溼地生態旅遊遊憩體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三者間之相互影響情形

3.2調查工具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初級資料,進而分析研究目的。

本問卷一共分為四大部份,第一部份為遊憩體驗,第二部份為環境態度,第三部份為環境行為,第四部份為受訪者資料,問卷題目總共45題。

3.3資料收集

本研究採便利抽樣,前測之有效問卷共有90份,但在考慮可能會有無效之問卷,以及必須進行因素分析,因此,本研究預計發放400份問卷。

3.4資料分析

本研究將問卷所得資料,使用SPSS18.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之分析與驗證,問卷回收之後,先剔除無效之問卷,即進行登錄與編碼之工作。

本研究主要以描述性統計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來探討。

4.結果分析與討論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1)性別

受訪的旅客共392人,男性有162人,佔41.33%;

女性有230人,佔58.67%。

依據分析結果得知,從事生態旅遊的性別女性多於男性,可能原因是職業婦女日益增加,於是利用休假時間選擇至高美濕地從事生態旅遊,這項活動能讓他們短暫逃離都市擁擠的環境及抒發工作壓力。

(2)年齡

受訪中的旅客大多為19-25歲,佔70.66%;

其二是26-35歲,佔10.97%;

第三是18歲以下,佔8.16%。

依據分析結果得知從事生態旅遊的年齡主要是19-25歲的居多,因為已經會自己騎機車和開車,擁有自己的時間也較多能從事自己的休閒活動。

(3)教育程度

受訪中教育程度最高以大學學歷為最多,有274人,佔69.90%;

其二是高中職學歷,有68人,佔17.35%;

第三是專科學歷,有33人,佔8.42%。

依據分析結果得知,從事生態旅遊旅客多為大學學歷,可能因為教育環境影響,使受過大學學歷程度的旅客有更多求知欲望,因此會選擇生態旅遊的實地勘察。

(4)個人月收入

受訪旅客個人月收入最多是2萬元以下,有205人,佔52.30%;

其二是2-5萬元,有151人,佔38.52%;

第三是5-10萬元,有25人,佔6.38%。

分析結果顯示,個人月收入2萬以下-5萬的遊客喜歡從事免費的生態旅遊遊憩活動,政府鼓勵居民多加參與生態旅遊活動,因此生態旅遊地在台灣多為免收費。

教育程度

(5)居住地

受訪旅客居住地以中部為最多,有311人,佔79.34%;

其二是北部,有38人,佔9.69%;

第三是南部,有28人,佔7.14%(如表4-5)。

分析結果顯示,地緣性的關係,中部旅客比北部旅客還要多,由此可見地理位置會影響遊客出遊的意願。

(6)是否為保育團體之會員

受訪旅客是保育團體之會員的有8人,佔2.04%;

不是保育團體之會員的有384人,佔97.96%。

分析結果顯示,保育團體的會員有8人,不是保育團體之會員的有384人,因為參加保育團體需要持續的關注生態議題,所以參與保育團體的人明顯偏低。

(7)如何得到生態旅遊或是自然保育方面的資訊

受訪者如何得到生態旅遊或是自然保育方面的資訊最多的是從電視得到,共225次,佔27.31%,其二是從親朋好友得到,共208次,佔25.24%;

第三是從報章雜誌得到,共160次,佔19.42%。

分析結果顯示,大家都會利用電視媒體或是從親朋好友的口碑得知關於高美溼地的旅遊資訊。

(8)到高美濕地從事遊憩活動之主要動機為何

受訪者到高美濕地從事遊憩活動之主要動機為何最多是想要擺脫目前的生活放鬆心情,共280次,佔31.46%;

其二是增進家人和朋友的感情,共192次,佔21.57%;

第三是想要體驗環境教育,共143次,佔16.07%。

分析結果顯示,因為現代人忙於工作,因此利用生態旅遊來獲得心情放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增進家人和朋友之間的感情。

(9)本次前來高美濕地共停留多少時間

受訪旅客在高美濕地停留最多的是2-3小時,共246人,佔62.76%;

其二是1小時有114人,佔29.08%;

第三是3-4小時,有25人,佔6.38%。

分析結果顯示,因為至高美濕地的旅遊活動多為走木棧道認識高美溼地的動植物、騎自行車觀賞高美濕地生態之美及拍照留念,因此整體時間2-3小時是足夠的。

4.2探索性因素分析

1.生態旅遊遊憩體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以高美濕地為例探索性因素分析

因素命名

(1)因素1-親近大自然

因素1共有7個變項,以「生態旅遊讓我覺得好玩又新鮮」之因素負荷量最高,次之為「生態旅遊讓我更能親近大自然」,由於變項內容主要為高美濕地遊客對於自然環境的看法不同,因此,將因素1命名「親近大自然」,如表4-1所示。

(2)因素2-環境保護

因素2共有3個變項,以「高美濕地的周邊環境保持相當乾淨」之因素負荷量最高,次之為「到高美濕地的遊客沒有破壞或不恰當的行為」,由於變項內容主要為高美濕地的環境是否吸引遊客,因此,將因素2命名「環境保護」,如表4-1所示。

表4-1遊憩體驗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表

遊憩體驗問項

平均數

遊憩體驗因素

親近大自然

環境保護

生態旅遊讓我覺得好玩又新鮮

4.09

0.79

生態旅遊讓我更能親近大自然

4.30

0.78

生態旅遊時能幫助我放鬆身心、恢復活力

4.24

0.77

生態旅遊能滿足我的好奇心

3.97

0.76

生態旅遊讓我與家人同伴更為親近

4.10

0.70

生態旅遊能讓我短暫逃離都市擁擠的環境

0.69

生態旅遊能讓我學習到新事物及新知識,拓展新視野

4.15

0.68

高美濕地的周邊環境保持相當乾淨

3.56

0.84

到高美濕地的遊客沒有破壞或不恰當的行為

3.26

0.83

到高美濕地生態旅遊讓我獲得與他人相處的機會

3.71

0.66

 

特徵值

3.90

1.90

解釋變異量

38.99

18.99

累積解釋變異量

57.98

Cronbach’s 

α

0.87

0.69

因素平均數

4.16

3.49

KMO統計量=0.84

Bartlett球型檢定(p<

0.001)

註:

表該變項以五個等級的Likert量尺(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來評估。

2、高美濕地滿意度探索性因素分析

(1)因素1-資源維護

因素1共有4個變項,以「我認為這裡的環境被污染,人類只是少了享受自然的機會」之因素負荷量最高,次之為「我認為生態旅遊的目的就只是接觸到自然環境」,由於變項內容主要為高美濕地遊客對於濕地的觀光和旅遊資源的感受為何,因此,將因素1命名「資源維護」,如表4-2所示。

(2)因素2-保護自然環境

因素2共有3個變項,以「我認為保護自然環境(如濕地)是一件非常緊急的事情」之因素負荷量最高,次之為「生態旅遊是一種對自然地區負責任的旅遊方式,能保護當地自然環境和保育類動物」,由於變項內容主要為高美濕地的生態旅遊滿意度,因此,將因素2命名「保護自然環境」,如表4-2所示。

表4-2環境態度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表

環境態度問項

環境態度因素

資源維護

保護自然環境

我認為在生態旅遊中享受自然資源是理所當然的,不應限制遊客人數

2.55

我認為濕地內發展觀光遊憩比資源保育更為重要

2.97

我認為生態旅遊的目的就只是接觸到自然環境

3.01

0.75

我認為這裡的環境被污染,人類只是少了享受自然的機會

3.23

0.72

我認為保護自然環境(如濕地)是一件非常緊急的事情

4.40

0.81

生態旅遊是一種對自然地區負責任的旅遊方式,能保護當地自然環境和保育類動物

4.22

看到濕地內生態的消失很令人同情

2.49

1.76

35.51

25.1

60.61

0.78

0.63

2.94

4.24

KMO統計量=0.75

3.環境行為探索性因素分析

(1)因素1-破壞環境

因素1共有5個變項,以「我看到其他遊客亂丟垃圾,曾理性勸導他應自行將垃圾帶回家」之因素負荷量最高,次之為「我看見其他遊客摘採濕地內的植物時,會用破壞自然是殘忍的來勸導他人」和「旅遊後,我會樂意參與濕地生態的解說工作」,由於變項內容主要為高美濕地遊客是否再次前往旅遊,因此,將因素1命名「破壞環境」,如表4-3所示。

(2)因素2-維護環境

因素1共有2個變項,以「每次離開濕地我都會將垃圾帶回」之因素負荷量最高,次之為「旅遊時我完全配合管制辦法,只走開放步道路線不會擅自進入管制區內」,由於變項內容主要為高美濕地遊客是否會遵守高美濕地管理規則,因此,將因素2命名「維護環境」,如表4-3所示。

表4-3環境行為探索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表

環境行為問項

環境行為因素

破壞環境

維護環境

我看到其他遊客亂丟垃圾,曾理性勸導他應自行將垃圾帶回家

3.40

0.79

當保育動植物棲地受到經濟開發威脅時,我會參與抗議行動

3.32

0.72

我看見其他遊客摘採濕地內的植物時,會用破壞自然是殘忍的來勸導他人

3.50

旅遊後,我會樂意參與濕地生態的解說工作

旅遊中,發現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時,我曾經向有關單位檢舉

3.14

0.67

每次離開濕地我都會將垃圾帶回

4.34

旅遊時我完全配合管制辦法,只走開放步道路線不會擅自進入管制區內

4.22

0.74

2.60

1.46

37.21

20.88

58.09

0.77

0.58

3.37

4.28

KMO統計量=0.77

4.3差異分析

1、T檢定分析

(1)性別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本研究將遊客之性別區分男性及女性兩組,對「遊憩體驗」、「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進行t檢定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之遊客對於「遊憩體驗」感受有所不同,因為男生與女性的休閒嗜好不同,p值達顯著水準,顯示指出p=0.04(p<

0.05),如表4-4所示。

表4-4性別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表

問項構面

男性

女性

t值

p值

平均數

標準差

遊憩體驗

4.09

0.57

2.11

0.04*

環境態度

3.47

3.52

0.59

0.56

環境行為

3.00

0.99

2.89

1.05

0.29

註1:

表該變項以五個等級的Likert量尺(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評估

註2:

表示p<

0.05

4.4迴歸分析

一、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迴歸分析

(一)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對環境解說為顯著預測變數

在「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的迴歸分析中,自變數分別為「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而依變數則為「環境解說」。

進行迴歸分析之前,應先進行皮爾森相關分析,判別「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是否成具有正向相關,依據分析結果得知,「親近大自然」與「環境解說」的相關係數為0.25(p<

0.05);

「環境保護」與「環境解說」的相關係數為0.27(p<

「資源維護」與「環境解說」的相關係數為0.25(p<

「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的相關係數為0.20(p<

0.05),表示「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具有正向相關關係。

依皮爾森相關分析之結果,「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具有正向相關,則可以進行迴歸分析,依據分析結果「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所組成之迴歸方程式中,「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之變異數膨脹係數(VIF)均小於10的臨界值,且容忍值0.73到0.80,表示自變數間並無共線性的問題,F值為17.18(p<

0.05)達顯著水準,而調整後的R平方為0.14,表示迴歸方程式成立,即「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對「環境解說」可解釋變異量為14%。

在「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解釋的部分,「親近大自然」對「環境解說」的標準化迴歸係數Beta值為0.16(t=2.94,p<

0.05),表示「親近大自然」每增加一個單位,「環境解說」增加0.16個單位;

「環境保護」與「環境解說」的標準化迴歸係數Beta值為0.12(t=2.18,p<

0.05),表示「環境保護」每增加一個單位,「環境解說」增加0.12個單位;

「資源維護」與「環境解說」的標準化迴歸係數Beta值為0.22(t=4.14,p<

0.05),表示「資源維護」每增加一個單位,「環境解說」增加0.22個單位;

「保護自然環境」與「環境解說」的標準化迴歸係數Beta值為0.13(t=2.32,p<

0.05),表示「保護自然環境」每增加一個單位,「環境解說」增加0.13個單位。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親近大自然」、「環境保護」、「資源維護」、「保護自然環境」對「環境解說」有影響性,且「資源維護」構面對環境解說影響程度最大,詳如表4-5。

表4-5親近大自然、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