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015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doc

环境心理学

环境0行为研究

EnvironmentalPsychology

Environment-BehaviorStudies

23.1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简史

23.2环境心理学的主要取向与认识论

23.3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的主要研究课题

23.4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之批判

23.5实例讨论

23

23.1环境心理学0环境0行为研究简史

简言之,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pshchology)就是一门关心人与环境之间互动与关系的学科(Proshansky,1990.但是,环境心理学所代表的研究领域其实十分庞杂,由於相关学者来自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重点各有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环境心理学,建筑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0行为研究(Environmentandbehaviorresearch),人与环境关系研究(people-environmentrelations),环境社会学,生态心理学,社会生态学,环境设计研究,使用者研究等等.一般较通用的称呼有环境心理学,环境0行为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研究等.

环境心理学的关切其实可以追溯到这门学科建制化以前,建筑学,地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例如关於环境知觉的研究受到德国於廿世纪初期发展的完形(gestalt)知觉理论影响,代表人物包括MaxWertheimer,WolfgangKohler,KurtKoffka等.完形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天赋倾向,就是将其知觉世界组织得越简单越好.他们强调,人们必须决定在知觉范围里,何者会突出於背景之上而构成清楚的图形.人们会藉由各种方式从背景中确认图形,例如相似性或空间上的接近性,或者将对称,连续,以及与知觉领域中其他部份形成对比的物体排列视为图形.

后来的知觉理论,如Brunswik提出的透镜模型(LensModel),比较接近今日环境心理学家所使用的知觉参考架构.在Brunswik的理论假设里,在建构对环境的知觉时,人类扮演非常主动的角色,我们依赖过去的经验,使每一刻接收到的讯息都有意义.我们从外界获致的感觉线索未经处理,其中包含有错误,也容易令人误解;因此,感觉讯息必须与过去经验相合,才能有效据以评估外界的真实状况.

环境心理学也可以回溯至社会心理学,其中以KurtLewin为著.他将完形的观点带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感受和行为是由当时他察觉到的世界中,所有事物彼此之间的牵引力所决定的.Lewin称这些影响为心理事实,并且共同组成了所谓的生活空间.心理事实可能在个人身上引发正向与负向的引力,但也有中性的心理事实.个体在生活空间中受到正向和负向力的交互作用而被推拉,其行为的方向则是要消除互相冲突的力所造成的紧张.Lewin相信,个体对环境的内在表徵是决定生活空间中之移动的关键因素.亦即个体基於自己的想法,而在心中所描述的环境,比实际上存在的环境更会影响他的行为.不过,这种内在表徵终究与个人对物理环境的知觉有关.

Lewin的两位学生RogerBarker和HerbertWright创立了第一个专门探讨人类行为如何受现实世界之环境影响的研究机构,即1947年成立於堪萨斯州奥斯卡路萨镇的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Barker和Wright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强调自然背景中自然发生的行为,生态心理学注重物理环境如何导致行为发生,也激起对物理环境对使用者之冲击的研究兴趣.

在人类学方面,EdwardHall研究空间,出版了两本重要著作,即《无声的语言》(TheSilentLanguage,1959)和《隐藏的空间》(TheHiddenDimension,1966),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文化里的差异,影响后来有关空间行为学的研究.此外,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对於环境心理学也有所贡献(环境心理学有很强的应用倾向,如环境设计研究,建筑心理学等),例如KevinLynch认为都市规划与设计不应该只奠基於历史和美学,以及功能和效率的考量,还必须考虑使用者对於环境的知觉与反应,其代表著作是《城市意象》(TheImageoftheCity,1960).

在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环境心理学发展成为独立的领域,出现了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1968年纽约市立大学成立第一个环境心理学博士班),并且成立了以环境心理学为主的学术刊物(1969年出版第一份期刊《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andBehavior〕)和专业组织(如EDRA,IAPS,PAPER等),此后发展日益蓬勃.

■以上资料主要引自McAndrew,1995;毕恒达,1989)(有关这个领域里的重要著作,期刊,研究所,学会和组织的介绍,参见毕恒达,1989).

任何知识与研究领域的浮现和建立,都与其所在的社会脉络脱不了关系.在1960年代,先进工业国在二次大战后的长期经济繁荣与福利国家模型,冒现了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美国,造成各种社会运动的涌现,如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消费者运动,反越战与反核运动,生态环保运动等.这些运动关注黑人,少数族裔,妇女,乃至於儿童,老人和残障者等以前被忽略的社会群体的权益,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与生态危机,这些实际的运动与抗争,对学术界与社会大众都有很大的冲击,引发学术界的自省.

当时学术界里的主流是追求量化和实证主义的取向,以从事理性,客观,中立和普遍的研究自许,却无法解释和对应当时的社会危机与变动,因而纷纷受到抨击和批判.年轻一辈的师生有的朝欧陆汲取新的理论养分,例如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结构主义,现象学等;有些人则转移研究重点,关注人群的实际生活和处境,例如采取参与式的规划,使用者取向的设计等等,强调了人的主观知觉与感受,和实际生活的特殊脉络与议题.

在心理学的领域里,传统的研究是在实验室里受到控制的环境中,从事精密的测量与复杂的实验设计,以便建构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则和模型.这种脱离了人类实际生活情境的研究,遭受了许多批评,有许多学者主张要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从事研究,这便替环境心理学的盛行铺了路.

在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里,例如建筑与地景设计,都市计划等,传统上也是以理性的普遍规划原则和形式主义的设计为主,讲求功能,效率和纯净的美学,而忽视具体的社会与历史脉络,也不顾虑人类群体的各种差异.但1960年代逐渐恶化的都市营建环境,老旧社区邻里与历史建筑被摧毁,盖起高层的现代主义风格集合住宅和商办大楼,引发人际关系的殊离和冷漠,甚至在都市更新的风潮里,造成许多穷人和少数族裔流离失所;这一切都对际有的环境专业提出了挑战.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便起而考量营造环境的人类向度,著重活生生的人对於环境的知觉和偏好,以及各种环境对於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些研究对应了各种社会运动,而关注於黑人,少数族裔,妇女,儿童,老人,残障者,以及自然环境的处境,例如儿童的游戏场,无障碍环境,老人住宅,自然生态之保育等,都成为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议题与可以有所贡献之处.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支,关注人类行为和自然与营造环境之间的介面;人如何学习,处理,储存和作用於和环境有关的资讯.不同於其他以特定取向来定义的心理学领域,诸如认知或生态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以其焦点来界定:

我们如何理解围绕周遭的环境,以及该环境的再现(例如地图),以及我们如何在某个环境里设想和采取行动.就此而论,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的观念和做法之间有很强的联系(Kitchinetal.,1997).两者有共同的历史,研究焦点,以及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技术.

环境心理学从1960年代晚期开始成长为一个研究领域,到了1981年有了自己的专业期刊,《环境心理学期刊》(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研究的焦点与环境感知,自然与营造环境的空间认知有关.产生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大抵上是实证主义式的,企图科学地量度人的环境态度,行为和认知.

在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地理学里,人都被视为每个问题的一部份,而环境乃是透过人的行动而界定和安排(Gold,1980).这两种关切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

(1)分析的尺度:

环境心理学家倾向於在研究里运用可以掌握的,小尺度的环境,行为地理学家运用的环境,则从游戏场到整座城市;

(2)精确的焦点:

环境心理学家比较会聚焦於辨认和理解心理过程,而行为地理学家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些过程的应用;(3)与母学科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尝试将传统心理学延伸到新脉络;另一方面,行为地理学不仅尤其焦点所界定,还涉及了哲学的取向(Kitchinetal.,1997).

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的关连在1970年代晚期和1980年代初期减弱,因为行为地理学家大抵无法会硬来自马克思主义和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的批评.然而,1990年代再度出现了一些新的连结和合作计画.这些连结大都以空间认知,以及人如何理解空间关系(例如距离,方向和物体的配置)的议题为焦点.研究者期待这种知识能够解释人的空间行为,有助於设计比较容易理解的地理再现和技术(例如地理资讯系统),并且替规划师和建筑师提供有用的资讯.然而,这些连结的视野有限,我们有待观察这些连结是否能够联系上环境心理学里依然受到欢迎的议题,例如环境感知,环境灾害,以及空间决策.

本条目作者:

RobKitchin

□出处∶Johnston,R.J.,DerekGregory,GeraldinePratt,andMichaelWatts(eds.).(2000).TheDictionaryofHumanGeography(4thed.).Oxford:

Blackwell.p.223.

行为地理学behaviouralgeography

这强调的是支持个人空间行为的心理学,著重於介入了多向度环境与人类行动的关系之中的认知与决定因素;这里的认知指的是有关地方的积极心灵学习过程(DownsandStea,1977).空间分析的发展起初包含了一些简单而决定论的人类行为假设.人被假定为理性且会极佳化他们的行动(参见「理性选择论」条目);转译到空间表面上,这意味著他们最关心的是最小努力,距离极小化的地理法则(参见「距离衰减」条目).随著经验研究增加,这种根本假设的简洁就逐渐松懈了.首先,推测或机率的过程纳入了分析之中,例如哈格斯传(Hgerstrand,1968)的模拟模型的原创实验,引入了乱数於距离参数之中,引进於一个原本决定论式的创新传布的空间过程.第二种修正是以一组认知变数来取代乱数.这种进展导向了广阔的行为地理学次领域.

这种发展里也相当有趣的一个面向,乃是地理学与心理学之间新成立的亲近性,大卫.洛温索(DavidLowenthal,1961)影响深远的地理经验与想像的论文,已经预示了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在两端都得到培育,同时有环境心理学的崛起,当它开始掌握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以外的行为时,发现传统地理学对田野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前驱(SpencerandBlades,1986;GarlingandGolledge,1993).1970年代,这种生产性的跨学科关系,透过美国的环境设计研究学会年会,以及期刊《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andBehaviour)而发展.直到1980年代,随著人文地理学超越个人,转向行动的社会脉络,以及转向与社会学的学科联系,这种关系方才逐渐萎缩.

未完待译

□出处∶Johnston,R.J.,DerekGregory,GeraldinePratt,andMichaelWatts(eds.).(2000).TheDictionaryofHumanGeography(4thed.).Oxford:

Blackwell.pp.42-44.

23.2环境心理学的主要取向与认识论

23.2.1研究取向:

「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

□以下资料引自毕恒达(1989:

118-9).

1.互动论(interactionalapproach)――互动论的取向认为,心理现象与社会实质环境是分别独立的个体.其研究步骤将复杂的整体现象分割成几个元素,如「环境」与「行为」;然后探讨各元素之特质,寻求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因果法则,来描述整体现象.环境与行为有如撞球,每个球是独立的存在,有其个别特性,经过撞击之后而改变位置.关系法则通常是单方向的机械法则:

有时是环境因子影响人的行为;有时是环境因子与人格特质共同影响行为;有时则是环境因子透过某种心理过程而影响行为.研究者重视的是各个变数的准确,严格的操作形定义,以及研究可以重复测试和推广的程度.时间是独立於现象之外的变项,而变迁是不同时间下,现象之静止状态与结构的差别.研究者则是客观中立的,独立於研究现象之外.

2.有机论(organismicapproach)――有机论认为人类与环境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与互动论的差别在於强调「整体大於部份之总合」.因此,研究的单位是整体而非个别的元素.研究目的在於寻求规范整体系统运作的有机法则,元素是独立存在的,但彼此不断地相互影响,且受制於整体运作的法则.整体是有目的地朝向维持平衡与理想状态运行,通常会经过几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变迁反映了系统之稳定或距理想状态的程度.研究者同样是客观而置身於研究现象之外,并且关注研究的可验证性与法则推广.有机论也关心人与环境关系之最适化,假设人会经由与环境的互动达到「最适环境」.(有机论可以和社会学里的「结构功能论」比较.)

3.交互论(transactionalapproach)――交互论与有机论一样重视整体,但是对於整体如何组成与运作有不同的看法.有机论认为整体是由独立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赋予「大於元素之总合」的整体特性.交互论则认为整体并非由分离的元素组成,而是由并存,相互依赖与定义的面向(aspect)所组成.人,心理过程与环境,孤立来看时不具意义,人的活动只有放在情境,时间,以及他人的活动等脉络里来看才有意义.互动论和有机论视时间为独立的变项,用以标定元素所在的位置,或通往既定理想状态的距离.交互论则认为,变迁是不断进行的,是现象所具有的本质.互动论认为心理现象可以经由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来预测;有机论认为目的法则会引导系统朝向一既定的理想状态;交互论不暂同目的法则,但认为人的行为是有目标,具有意向性,目标是多重且具有弹性的.交互论的研究目的是要了解事件的形成与流动,研究者与研究现象密不可分,研究者的角色,背景与观点也应该当成现象的面向之一来理解.

23.2.2认识论立场――实证主义0行为主义0新康德主义0现象学

早期与主流的环境心理学受到心理学的影响,停留在实证主义的范型里.具体而言,即心理学与社会学中的「行为主义」,以及地理学与人类学中的「环境主义」(环境决定论).这种认识论基於现有的经验来处理知识,对空间形式的了解基於感觉得到的资料(例如可以观察的行为).环境是独立於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环境表徵或环境意像则是经由感觉经验来表现对象客体,假设它们是在刺激与明显的行为反应之间中介,是为中介的刺激―反应模型,与认知行为理论的经验论模型(夏铸九,1992:

61).

有些学者批评实证主义,避免环境决定论,试图连结经验论与观念论的差距,提出了一个新康德主义(newKantianism)的模型.他们认为观察到的环境不必然是「真实的」,而是一组心智的意象.这是一种极端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立场,认为环境是一种心智的建构,环境客体的经验现实,只能经由特殊心灵(主体)的努力来主动地建构.所以,不可能区分主体的性质与社会0文化脉络和现实,不能够脱离知觉与认知的个体来界定现实(夏铸九,1992:

61-2).

最后,有些环境心理学家采取了现象学的观点(尤其是海德格〔Heidegger〕的思想),强调主体赋予环境意义,以及主体在与环境持续互动之中建构出其生活世界.这时主体成为核心,而环境是人类的存在之条件与凭藉,以及生命开展之所在(参见廿四讲「人文主义地理学,现象学与空间」).又,近年来诠释学的观点也见运用在人与环境关系之研究上.

康德主义Kantianism

康德主义(Kantianism)指由因曼纽.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所发展出来的哲学.康德的传统主要以三种(逐渐相互扣连的)方式,纳入了当代人文地理学.

康德对地理学的性质,以及它在整个科学里的地位的概念,替一系列主要争论奠下了基础(参见May,1970).康德认为,知识可以用两种方式分类:

逻辑上或物理上的分类.「逻辑的分类依照形态学特质上的相似性,将所有个别项目归属在不同类别里;它可以称为像是『档案』之类的东西,如果继续下去,可以导向一个『自然系统』」(BüttnerandHoheisel,1980).康德提到,「在一个自然系统里,我将每样事物都放在其类别里,即使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分开很远的地方」(citedinHartshorne,1939).相反地,物理的分类将「归属於相同时间或相同空间」的个别项目集合在一起.就此而论,康德力陈:

史学只有在考虑到时间〔与空间〕时和地理学不同.前者乃是对於彼此相续(Nacheinander)之现象的报告,并且指涉时间.后者则是对於彼此在空间中邻接(Nebeneinander)的现象的报告.历史是叙事,地理学是描述.

地理学和历史填满了我们感知的整个环境:

地理学关涉空间,史学关涉时间(citedinHartshorne,1939).

虽然康德有关地理学的观点大致上类似凡.洪堡德(vonHumboldt)和赫特纳(Hettner),但他们除了「做为一种确证」外,显然「没有直接的影响」(Hartshorne,1958;但参见BüttnerandHoheisel,1980).事实上,在任何(英语的)有关地理学范围的有条理陈述里,都未曾明白地赞同这种论点,直到哈兹宏(Hartshorne)在《地理学之性质》(Thenatureofgeography,1939)里的陈述,才接受了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康德式的任务:

地理学和史学的相同之处,乃是它们都是关心研究世界的整合性科学.因此,在它们之间有一种普遍性与相互性的关系,即使它们的整合基础在某种意思上是互相对立的――地理学是土地空间,而史学是时间性的时期(Hartshorne,1939).

其他人则抱持比较怀疑的态度.布劳特(Blaut,1961)结论道,对康德而言:

有关物体之空间位置的知识,和有关它们的真正性质及主宰它们之自然法则的知识,非常不同.后面一种知识是永恒而普遍的,是真正科学性的…〔而〕空间与时间的座标是分离且相当次要的物体属性,物体的空间与时间配布,算不上是科学的课题.

因此,和薛弗(Schaefer,1953)一样,布劳特将康德呈现为例外论(exceptionalism)的起源者,而与「解释」和「概化」(而非仅是「描述」)对立,而后者是地理学若要重构为一门空间科学的必要条件.然而,晚近哈格斯传(Hgerstrand)复兴了康德的基本区分;虽然他的时间地理学显然奠基於弃绝「历史」与「地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区别,他所划分的组成理论(compositionaltheory)与脉络理论(contextualtheory)之间的区分,却(在根本上)清楚对应了「逻辑」与「物理」分类之间的区别(参见ParkesandTaylor,1975).

前述大部分的提法依靠的是康德早期有关(自然)地理学的演讲,但有些评论者注意到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ofpurereason,1781)及其对「思考主体之结构化活动」的强调:

空间不是客观且真实的东西,它也不是一个实体或偶然事件,或是一种关系,而是主观的和理念性的,并且藉由不变的法则而由心灵的性质中导出,成为一切外在感知到的事物,其绝对的协调整合架构(Kant,citedinRichards,1974;emphasisadded).

这里强调「人类行动者认识世界的结构化能力,是康德遗产的精粹」,因此,「构成了实际上从各式各样人文主义哲学精炼而来的共同主题,而主观论取向的地理学家据此主题,致力於超越内涵於主体0客体关系中的二元对立」(LivingstoneandHarrison,1981)(参见「行为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条目).

有许多这类努力称为「新康德」比较适当.新康德主义在十九世纪末出现於德国.康德认为先验(apriori)是「外在地固定且永恒不变的」――理查斯(Richards)前引文字里的「不变的法则」――新康德论者拒绝了这所导致的单一科学方法观点.他们以另一种区分来替代:

文化与历史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en),处理的是「非感官之经验客体」必须予以了悟(verstehen)的可知世界,关切的是特殊的(idiographic)――这是「贝登学派」(Badenschool)的焦点,其中包括了温德班(Windelband)和里克特(Rickert);以及

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处理可以被解释(erklaren)的「可感知之科学世界」,关切的是普遍的(nomothetic)――这是「马堡学派」(Marburgschool)的焦点,包括了卡西勒(Cassirer).

在人文地理学里,新康德主义(与其它事物)曾被归诸人文地理学之法国学派的可能论(possibilism)(Berdoulay,1976),归诸芝加哥学派社会学的计划(帕克〔Park〕在温德班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

参见Entrikin,1980),以及归诸一般的现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参见JacksonandSmith,1984).就更为根本的意思而论,安崔金(Entrikin,1981)指出哈兹宏(前述)关於地理学性质的观点,吸纳了一些明显的新康德主义论点,而卡西勒的著作或许提供了使地理学有关空间的异质视角恢复活力(甚至是聚拢)的凭藉(Entrikin,1977).

直到最近,大部分地理学家将他们对康德的兴趣局限在他有关自然地理学的演讲和他的第一批判,我们怀疑,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於由实证主义所支持的地理学之科学性的兴趣(或反对).但是,有好几位学者开始思索康德的第二与第三批判.基本上属於康德式的三种形式之知识或理性的区分,得到了广泛(但经常心照不宣的)接受上.例如依据哈伯玛斯的论点,许多学者将铭刻在所谓的现代性计划里的启蒙计划,连结上三种自主领域的形成:

科学真理与知识,认知0工具的理性

道德规范与正义,道德0实践的理性

艺术真实性与美,美学0表现的理性

哈伯玛斯的批判理论,其任务有部份便在於使三个领域回复均衡:

防止「科学」的膨胀(以及其「专家文化」远离公共监督),而他声称科学膨胀正是廿世纪早期与中期资本主义的特徵;最近则要防止美学的膨胀,他认为这是廿世纪晚期后现代主义的现象(Ingram,1987).当然,康德的美学在有关后现代之感受性的讨论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部份,而且学者特别重视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版本里,都可以发现的「政治之美学化」(Harvey,1989;Eagleton,1990).

本条目作者:

DerekGregory

□出处∶Johnston,R.J.,DerekGregory,GeraldinePratt,andMichaelWatts(eds.).(2000).TheDictionaryofHumanGeography(4thed.).Oxford:

Blackw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