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76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李准的通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编年谱》中的原话),因为一直挂着"

高等军事

顾问"

的虚衔;

又多次去济南(似为调解军阀战争,可能也有谋官的目的),在他去世前几年,又多次去长

春见清废帝溥仪。

二、到天津后以何为业,晚年是怎样生活的?

定居天津后,除了"

等虚衔外,我父亲李准没有固定的职业职务,那些"

的虚职似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家中经济主要来源主要依靠:

1、家产积蓄。

2、陆续变卖掉天津的部分房产。

3、出租部分天津的房

屋。

4、家乡邻水老家的接济。

5、我父亲自作字画出卖。

6、见溥仪时溥仪给过几千元的"

赏赐"

到我父

亲的晚年时,我家中的生活是较拮据的。

在他去世前四年(民国二十一年)的年谱中记载有"

年来因处津

门,欲归不得,而房产不易脱手,日用艰难,节衣缩食也难支持,家中款项亦难接济"

等语,可想当日情

景。

我父亲定居天津后的主要生活内容是:

1、编书。

从年谱中可见的著作有:

《粤东从政录》、《广东革命大事记》、《任庵闻见录》,以及

《任庵自编年谱》,以上这些是回忆录性质的,此外有金石文字方面的著作《古籀类编》十二册、《任庵临

池誊稿》二十册,以上可说是学术、书法性质的。

2、写字。

在他赋闲的二十几年中,他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练习书法(专门为大小篆),后期并写有一

些书法作品供出售之用。

3、编剧、指导排演。

据《年谱》记载,他编有多种"

新剧"

、京剧剧本,并对演戏有很大兴趣,和某

剧团有密切联系(但本人不参加演出)。

4、社交活动。

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官场应酬奔走(可能为调解、交往,也可能有谋官的目

的),另一方面是一些民间社交,如参加饭店的董事会、及其他一些民间团体等。

5、家务。

主要是对子女的教育,对邻水老家的安排等。

三、有人说李准曾为《大公报》书写过报头,你是否能提供证实情况?

上海的《新民晚报》1987年2月2日第六版刊登过一篇短文:

《李准其人》,在此我将其复印件附寄

给你们。

它对李准的评价可说是正确的。

依我的猜测,该文的作者看过我父亲的某些回忆录,该文中也提到

天津的大公报头是我父亲题签的,并且沿袭至今。

可惜现在在我手中的《任庵自编年谱》中未作记载。

我为

此到上海的某些大图书馆去找过天津大公报,想从字体、笔迹来核实一下,只是几家大图书馆中都未订天津

大公报,因此一时无法确证。

但依我推想,《李准其人》的作者公开发表这样现在很容易查证的事实,言之

确凿,大约不会,也没有必要凭空捏造,可能是从我父亲的其他一些回忆录(早已在解放初捐献给政府)中

摘取的。

如果以后我能进一步确证这一件事,当会信告。

四、李准是何时在何地辞世的,安葬在何处?

我父亲在1936年(西安事变那年)西安事变前夕因肺气管大出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6岁。

死后即安

葬于天津某公墓,解放初期,该处征地,我们姐妹未及搬迁,坟墓因此平毁(注:

1992年,相普姐弟已将其

墓迁往长城八达岭,与黄母、阎母合葬)。

五、现有何重要遗物,请提实物和收集线索。

我父亲去世后,家庭散架。

我当时十八岁,与我母亲一起生活,后来我母亲于四九年去了台湾(今

年三月刚去世),我辗转迁居上海,因此目前我家中除了保存有一些我父亲的遗著、墨迹外,没有其他重要

的遗物。

对于我父亲的这些遗物,我以前一直是注意小心保存,因此倒也没有什么损坏,但是没有功夫好好

整理研究。

这次收到你们来信后,我把这些东西清理翻阅了一下(主要是二本著作和一些他当时写的字画墨

迹:

对联、中堂、少量扇面等),觉得还很有意思,现简单介绍如下:

1、《任庵自编年谱》一册,约7万字。

这是我父亲从1927年开始亲笔选写的年谱,逐年记叙他从出生直

至去世每年中的一些重要事情,例如慈禧、光绪召见,1911年镇压黄花岗烈士起义,视察东沙西沙群岛等。

该书的前面部分还大量记叙了李氏的家族史。

我在前面回答你们问题的内容就是从该书中找到的。

此外在

《年谱》中还能看出我父亲尚有其他多种回忆录性质的著作(具体在前面已提及)。

但除了《任庵自编年

谱》之外,其他回忆录均未在我手中。

据我记忆,我弟弟李相普在解放初曾把父亲的一些著作捐给国家,可能这些现在不在我手中的回忆录就

是那时捐了。

这次我把你们的来信转给相普弟弟看了,他来信告诉我,1951年确把父亲的一些著作捐给人民

日报社(当时抗美援朝,美帝对我东沙西沙有侵犯企图),他还保存有当时《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给他的

一封捐献表扬信,并复印了一份给我,我在此信中也附寄一份给你们。

如果有必要,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找到

我父亲的那些回忆录的。

我父亲亲笔手迹《任庵自编年谱》字迹较为了草,因此他本人当时即请人用工楷另外誊抄一册,即是一

式二份,但字迹不同。

最近时期来,越南及另外某些其他外国对我西沙南沙有野心,为了帮助我们政府的外交斗争,也是继承

我父亲维护祖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初衷,我在今年三月写信告诉外交部我家中尙有《任庵自编年谱》,外交部

条约法律司领导已派人动员我将我父亲的手稿捐给国家,因此目前《任庵自编年谱》的工楷誊写本仍保存在

我家,而原稿手迹已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联系人该司李裕国同志)。

如果你们有必要阅览此书内容,可到

我家来,要看手迹则要找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李裕国同志联系。

2、《古籀类编》十二卷(分订六册),这是我父亲于1929年编竣的关于金石文字(古文,大篆)的工

具书著作。

我父亲"

幼好学书"

,对大小篆尤为爱好。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他是从清晨到夜晚不停的写字。

他曾从著名金石文字学家吴大徴学古文篆书,与唐兰等有名的文字学家相过从。

这部《古籀类编》的编著目的是:

因叹《说文古籀补》仅三千五百余字,实不敷用,颇欲补其不足"

(自序中语)(注:

《说文古籀补》是吴大徴所作关于古文字大篆的第一部字典,但差不多与我父亲同时或

稍后,也有人意识到它的"

不足"

,作了《说文古籀补上》、《说文古籀三补》,并出版了)。

我父亲的《古籀类编》共收有一万余字,是他顷晚年十几年的心血而成。

编写格式与《说文古籀补》,

及现在出版的《金石大字典》、《常用古文字字典》等相似又有所区别。

相似处是:

每一字顶格作小篆,次以隶书,以下广收该字的各种金石字形精心摹写,并在每一种字形下

用小字注明该形出于某鼎某葬,一字多者有近百种不同金石字形,现也复印一页寄上。

该书的扉页有唐兰和

郑孝胥(后为伪满州国总理)亲笔书写的序言。

不同之处是,为了节省篇幅,该书不作读音、字义解释,且为了查找方便,是按康熙字典部首排列的。

关于该著作,我目前打算联系请教一下金石文字方面的专家,看看其有否学术意义,有无出版价值。

果你们有兴趣并能找到金石文字方面的专家,请你们来信,我很高兴与你们合作研究一下我父亲多年心血留

下的遗著。

如果有出版价值,我觉得让它在我父亲的家乡(狭义的家乡是邻水,广义的家乡是四川)出版更

有意义。

3、我家中尙保存一些我父亲当年所写的对联、中堂等书法作品,主要是他当年出售用的(可能也有赠

送)。

有些字画封条上还写着"

五元"

拾元"

等字,字是当日的售价,高者有四、五十元者,低者有

四、五元者。

4、《任庵临池誊稿》二十册,有点字帖的性质,即是将名句、格言,所见好的对联、文章预先按字数

多少排列,用篆文书写,以备需要时选用。

我家中父亲的遗物大约就这些。

收集我父亲遗物的线索除了上面提到的《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和外交

部条约法律司以外,我还想到二条。

第一条是我天津的妹妹李如琇家。

我父亲定居天津二十余年,我妹妹如琇一直没离开过天津,想必应该

有些父亲的遗物。

例如从我父亲《古籀类编》的序言中可知他亲自篆刻有印章数百方,是否可能找到一些?

我与妹妹已有多年未联系,最近她又搬了家,所以我手上一时无她的地址。

但她是天津名人周叔弢(曾任天

津副市长)的儿媳,只要找到周家也就能找到她。

第二条线索:

根据我们姐弟记忆,我父亲死后,我们兄弟姐妹觉得他写的有些东西特别珍贵(记得好象

是他用籀文抄写的《十三经》),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又怕散失,就将它存于当时四川长寿县人孙仲山在天津

所开办的大中银行里。

但孙的银行在抗战时倒闭了,这些东西就没了下落。

孙仲山应该是长寿县的有名人

物,是否请你们就近查一下孙仲山银行倒闭后他的人及财产的下落,说不定有些结果也难说。

如果这条线索

有发展,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情况,请来信告知,我和弟妹再仔细的回忆一下。

六、提供李准子女的地址如下:

李相枚(李桓):

李准长子,已踰九十岁(光绪二十二年生),现定居泰国,具体地址不详。

(注:

李相枚长子李燮炘1984年3月16日《给政协资委会、民国史馆负责先生》的信中指出:

我父李景武(光绪

22年丙申'

四月二十七日,准长子桓生于粤垣之天平街,先大夫命名曰相枚,字景武'

《任庵自编年谱》

语),字雨庐,系'

中国文化大学'

永久教授、'

风俗研究所'

所长、'

语文中心博硕士汉学'

教授。

现住

台湾阳明山华冈双溪新村213号"

1985年逝于台湾。

李相度:

李准二子,现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mR·

LEE469TZIDENTDRREDLORODCITGCA94065

李如璧:

我,李准八女,现年七十岁。

李如璋:

李准女,现住江苏常州冶金机械厂(退管会)

李如琇:

李准十一女,住天津。

李相普: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营业部。

以上答复你们来信中的六个问题,若有其他问题,欢迎你们来信继续联系。

顺祝

工作愉快

李如璧

1988年7月8日

上海市惠民路120弄23号

附件一:

李准其人见《新民晚报》1987·

2第六版(略)

附件二:

古籀类编(一页,略)

附件三:

1951年我弟弟李相普捐献一部分我父亲所写的资料,当时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给他的表扬信。

附:

人民日报给李相普的信:

李相普同志:

你八月廿四日的来信我们已经收到了。

依据你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西沙群岛历史材料的线索,我们已

经通过我们在天津的记者站去取了。

在美帝国主义阴谋侵犯我西沙群岛和南威等岛领土主权的今天,你提供的材料,毫无疑问,对于我

国对该岛屿不可动摇的主权,将有很巨大的参考价值。

你这样热心的关怀我们祖国不可侵犯的领土主权,这样严肃地对待有关国家人民利益的材料,对于

你这种爱国主义行为,我们在此向你致以革命的

敬礼!

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方形印),

二、外交部致李如璧的信

感谢信

李如璧同志:

您捐赠给政府的《任庵自编年谱》一书我部已正式收到并将妥为保存。

对于您出于爱国热情、主动地无条件地将家传历史史料捐献给国家的爱国义举,我们谨表示高度的赞扬

和崇高的敬意。

祝您身体健康!

外交部条法司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公章)

三、幼子李相普致邻水县志办的信

负责同志:

收到来信,谢谢!

(地址不确,故刚才收到)

我已先后收到我上海的大姐、常州的二姐来信。

可惜先父去世时我才八岁,十四岁回四川也一直住在南

开中学读书,仅有一次(1944)回邻水老家住过一个月左右,1945年7月参加国民党"

赴英接舰参战海

军"

,年底出国,1948年返国,1949年2月随"

重庆"

号军舰起义参加人民海军,对先父以及家中的事均不

甚了了。

只有1951年经我三姐同意将先父日记献给国家,其中记有赴南海诸岛之事,有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到天

津我三姐处取走,同年九月给我一信,此信的复印件已于两周前寄上海我大姐处,由她转寄贵会。

大哥相枚从无联系,抱歉不能提供更多情况。

敬礼

李相普

88·

4

复印名片: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

营业部副主任

中国·

大连竹青街十六号

电挂:

五一一一(另有英文内容,略)

四、侄女李念慈复邻水县志办的涵

县志编辑委员会负责同志:

来信收阅,关于水师提督李准轶事,谅必由李准的女儿李如璧女士已将大量材料贡献地方政府。

敝人作为侄女,尽我印象和记忆,略能告知:

李准为人和习惯,作为我晚辈们的楷模,铭记在心。

李准每天清晨五时起身,练习各种书法,从不中断,并写金刚经一部。

偶尔家奴、僮仆、老妈等辈,请

他书写扇面,也绝不推却。

李准之父是清朝的钦差大臣,当然俸禄甚厚。

但我祖父去世过后,其弟李次武幼小,又是姨娘所出,都

由李准来抚养攻书上学,请中外文老师数位。

其弟李次武,懂得四国文字。

次武由李准一直养至晚年,未曾

工作过,并代娶妻房。

次武所生四子,亦由李准培养至大学(现有一子名李相崇在清华大学任外语系教

授)。

李准家内请的中文教师,从请进一直供养老师全家生活至晚年。

这种厚道待人是难能可贵之处。

就是我兄妹俩居住叔父家中,亦视为亲生。

李准喜爱京剧和昆曲,也愿捧名角,热爱文艺,也编写戏剧剧本等著作。

以上四点,可供贵会参考,本人年岁已八旬以上。

上海安亭路早已迁出,此信由老邻居代我送来。

上海石门一路315弄13号,以后如需要请来信…

此致

李念慈

88年11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