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史.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08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语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德语文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语文学史.docx

《德语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语文学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语文学史.docx

一、 德语文学发展的十七个阶段名称

1.口头文学LiteraturausMund(1~4德语为自己编的说法,4后为学界统一说法)

2.中世纪宗教文学diereligoeseLiteraturimMittelalter

3.骑士文学LiteraturderRitter

4.市民文学LiteraturdesBuergertums

5.文艺复兴Renaissance

6.巴洛克文学Barock

7.启蒙运动dieAufklaerung

8.狂飙突进运动SturmundDrang

9.古典时期dieWeimarerKlassik

10.浪漫主义dieRomantik

11.批判现实主义derRealismus

12.自然主义derNaturalismus

13.印象主义derImpressionismus

14.象征主义derSymbolismus

15.表现主义derExpressionismus

16.反法西斯主义(流亡文学)dieLiterarturimDrittenReichunddieLiteraturdesExils

17.当代文学dieLiteraturnach1945

二、 德语文学发展的四个高峰时期和其对应文学时期

1.12JHT^13JH±=(三)

2.18JH下~19川上=(七)~(十)

3.19JHT"20J±=

(一)~(十五)

4.1933~1945=(十六)

重点:

(七)~( ),(十五),(十六)

次重点:

(十二)~(十四)

略看:

(三)~(六)

过:

(一),

(二)

三、 各时期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

(一) 口头文学

(二) 中世纪宗教文学

德语文学开端: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DasHilderbrandslied

(三) 骑士文学和民间史诗

12JH下、13JH上中古高低德语文学第一次繁荣时期,主成就:

骑士文学和民间史诗。

1.民间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DasNiebelungenlied《谷德伦之歌》DasKudrunlied

2.骑士文学:

(1) 骑士史诗:

①《帕齐伐尔》Parzival埃申巴赫Eschenbach

②《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undIsolde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

(2) 宫廷抒情诗Minnessang

德国首位爱国和抒情诗诗人:

WalthervonderVogelweide瓦尔特封德尔福格

威德

(四)市民文学:

13JH下~15JH

1.内容:

反映市井生活,揭露教会和贵族,并讽刺市民的目光短浅和狭隘。

2.特点:

讽刺性,教诲性(寓教于乐)。

3.三种文学体裁及其发展:

(1)民间故事书:

骑士史诗一笑话一民间故事书

(2)工匠诗歌Meistersang:

宫廷抒情诗一工匠诗歌(代表:

汉斯萨克斯HansSachs)

(3)戏剧

4.这一阶段最著名的:

布兰特Brant《愚人船》DasNarrenschiff

(五)文艺复兴:

1.含义:

反映市民阶级反封建意识的,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运动。

2.德国成就不高的原因:

长期处于诸侯割据的四分五裂状态,无法产生一个强有力的市民阶级。

3.人文主义(德国文艺复兴在文学上的叫法)的代表作家作品:

(1)鹿特丹的爱拉斯慕斯ErasmusvonRotterdam《愚蠢颂》LobderTorheit

(2)罗伊西林Reuchlin希伯来语法

(3)胡滕Hutten《蒙昧主义者书简》DunkeImaennerbriefe

附:

16世纪德国文学特点:

(1)成就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方面,具体来说是民间故事书和民歌。

(2)最重要作家:

汉斯萨克斯HansSachs,成就集中在工匠诗歌和斋戒节戏剧上。

(六)巴洛克文学(学者文学和宫廷文学):

17世纪德国文学主导

1.含义:

不规则的珍珠,用在文学上指注重文字华饰、语言形式外在美和词藻美的文学作品。

2.诗歌:

(1)最为重要的诗人:

格吕菲乌斯Gryphius+四行诗、颂歌和格言诗。

(2)德国巴洛克诗歌之父(诗歌理论):

马丁奥皮茨Opitz《德国诗论》BuchvonderdeutschenPoeterey

3.小说:

分三类,第三类最重要

(1)历史宫廷爱情小说

(2)田园牧歌小说

(3)流浪汉小说:

附1:

17世纪德国文学的重大收获:

格里美豪森Grimmeleshausen<痴儿西木传》长篇小说附2:

17世纪德国文学特点:

(1)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歌和个别长篇小说上。

(2)和16世纪一样,没有世界性作家。

(七)启蒙运动

1.背景,产生原因:

(1)内因:

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科学技术在重重封建压迫下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外因:

先进的德国知识分子受邻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他们思考和觉醒,面对德国的落后状况产生了改变本国落后面貌的愿望。

2.德国的启蒙运动特有的特点(相对于英法而言)

(1)特点:

长期分裂,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2)直接目的:

争取德国国家统一和结束封建割据

(3)任务:

反教会和反封建

3.代表:

(1)前期:

文艺革新为主戈特舍德

(2)后期:

加入了反封建因素☆莱辛Lessing

附1:

对莱辛的评价(几个头衔):

(1)德国四大古典文学代表人物:

其余三人为歌德、席勒和海涅。

(2)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3)德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奠基人

附2:

莱辛的主要作品

(1)戏剧:

①第一部市民悲剧:

《萨拉萨姆逊小姐》MissSaraSampson

市民悲剧:

自莱辛起,至狂飙突进时达到顶峰,19世纪40年代赫勃尔为止。

②第一部有民族内容的剧作《密娜封巴尔赫姆》MinnavonBarnhelm

③第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市民悲剧《艾米利娅加洛蒂》EmiliaGalotti

④宗教宽容《智者纳旦》NathanderWeise

(2)美学:

《拉奥孔》:

分清诗和画的界限

(3)戏剧理论:

《汉堡剧评》HamburgrischeDramaturgie民族戏剧

(4)文艺批评:

《有关当代文学的通信》Briefe,dieneuesteLiteraturbetreffend

(5)寓言

附3:

莱辛的主张:

(1)建立德国自己的民族文学,从本民族题材和原料中选材创作。

(2)文学应该描写并反映现实生活而不是宗教。

附4:

洛可可时期:

维兰德Wieland小说《阿迦通的故事》GeschichtedesAgathen

(八)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起

1.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狂飙突进StuimundDrang源自克林格的同名剧本,指新兴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广泛的反封建的文学运动,是新兴市民阶级的反封建行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2.狂飙突进运动概论及评价

(1)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内因:

18世纪德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市民阶级

②外因:

同时外来的启蒙运动思潮促使新兴的市民阶级觉醒

(2)特点:

在内外因的作用下,18世纪70年代起德国有大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作家登上了文坛,

他们受法国启蒙运动和卢梭影响,对当时德国的现状,即政治分裂,经济落后,文化闭塞不满,

这种不满情绪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

用“天才”和力量来冲破一切束缚,冲破封建限制,做一个自然的人,反对封建统治扼杀人的天性和才能,窒息人的感情,

为新兴资产阶级争取市民权利,作品主人公多是当时社会的叛逆者。

反封建是狂飙突进作家的优点,

而他们的缺点是只停留在对现实的不满上,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改变社会现实的方案,这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妥协性造成的。

狂飙突进作家进入中年后热情渐渐减退,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反抗意识也淡薄下来,因此狂飙突进运动消失得也比较快。

(3)意义:

狂飙突进这一文学运动在气势上和延续的时间上都应了狂飙突进这个名字,

尽管存世时间较短,但意义重大,不仅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导,孕育了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因素,

而且把德国民族文学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开创了一个新阶段。

3.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狂飙突进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狂飙突进作家继承了自莱辛以来的反封建主义精神,在思想中与启蒙运动一脉相连。

德国狂飙突进作家虽受外来启蒙运动思潮影响,但他们与启蒙运动作家有不同之处,概括来说就是“情”与“理”的冲突。

(1)理性与感性:

①启蒙运动作家强调教育,道德和理性,主张用教育来感化人,再通过理性改变封建社会建立合理的新社会,

而且相信人性本善,可以通过道德教育恢复人善良的本性;

语言表达冷静。

②狂飙突进作家更注重情感,认为要改变社会必须通过激烈的反抗,通过热情抒发个人在社会中的感情,引起读者共鸣来揭露社会;

语言表达慷慨激昂,热情洋溢,有感染力。

(2)创作题材、风格、形式

狂飙突进作家作品政治色彩鲜明,反抗性和揭露性强,选材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敢于直接写市民和贵族的冲突;

风格除了热情外还带着感伤;

喜爱用戏剧这一文学样式。

4.代表作家作品:

(1)赫尔德Herder狂飙突进的理论家

(2)青年歌德:

(至1775区魏玛任职为止)

附1:

青年歌德的特点及创作特征(上册书138页)

(1)艺术形式上:

反对古典主义,追求形式的自由,以自然的形式表达充沛的感情,力求以情感打动人心。

(2)思想上: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要求,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在这个凝滞,社会地位,文化各方面的冲突,

用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来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偏见,作品主人公就是时代的叛逆者。

简而言之青年歌德的创作无论在形式还是思想上都鲜明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封建精神。

(3)该时期最重要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DieLeidendesjungenWerthers

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

维特的烦恼代表了广大觉悟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精神苦闷,引起共鸣。

附2:

维特人物特点(书144页)

(1)维特是当时青年一代的代表。

他是觉悟了的民阶级知识分子,不满于社会现状,又脱离群众,看不到解决方案,只能以自杀方式消极反抗。

(2)狂飙突进运动第一部正式发表的作品:

《铁手骑士葛茨封贝利欣根》GoetzvonBerlichingenmitdereiserenenHand

主人公葛茨对现实不满希望国家统一,渴望自由,但又脱离人民群众,以一己之力来反抗社会,正是狂飙突进分子的气质。

情节几条线索交织,语言多变,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客观上反映了16世纪分裂的德意志面貌。

(3)诗歌,抒情诗为主。

附3:

青年席勒

(1)作品:

戏剧为主,兼写短篇小说和诗歌。

①《强盗》DieRaeber

②《阴谋与爱情》KabaleundLiebe

③《唐卡洛斯》DonCarlos

④《斐爱斯柯在热那亚的阴谋》

(2)特点:

①语言激烈,富于庄严的激情,感情充沛,辞藻华丽,充满诗意的比喻

②结构性强

③缺点:

把主人公当作自己思想的代言人,常发表与剧情无关的议论。

(九)古典时期:

代表:

歌德和席勒

1.古典时期的概念:

古典时期Klassik出自吉尔维努斯,只是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实质上是经典时期(德语klassik有经典的意思),不是一个文学流派的概念。

2.古典与浪漫的关系:

德国古典和浪漫主义都是作家对现实不满的产物。

如果说德国的浪漫主义倾向于面向中古(在过去中寻找理想世界),则德国古典主义面向未来。

在时间上古典时期的后期基本和浪漫主义并行;在创作风格上古典时期文学基本上是浪漫的。

3.古典的特点:

回避现实,不过问现实政治,回避革命,以人道主义精神面向未来,努力在文学中创造资产阶级的理想图象,代表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

面向未来原因:

德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妥协,在经济上对贵族有依附性,在政治上缺乏反抗的勇气,

即使对社会不满,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怀着社会必然向前发展,人类必然走向美好的未来这一理想向往未来,勾画未来社会的美好图象。

4.晚年歌德:

歌德文学创作中的两大支柱:

《浮士德》和《威廉迈斯特》。

其他主要作品:

《亲和力》DieWahlverwandschaft

《埃格蒙特》Egmont自狂飙突进转向古典的作品

《诗与真》等

5.晚年席勒:

(1)主成就:

历史剧

①《华伦斯坦》三部曲Wallenstein

②《玛丽娅斯图亚特》MariaStuart

③《威廉退尔》WilhelmTell

特点:

席勒的历史剧常取材于人民要求自由、反对异族侵略的史实,

反映了作者反对国家分裂,要求团结对外的立场,也体现了他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

席勒在他的历史剧中努力寻求国家统一、人民解放的道路,

剧中的主人公从帝王将相到普通人民,反映了席勒把希望从寄托于贤明的君主和将领逐渐转移到寄托于人民自己的过程,也是自己思想不断进步的过程。

席勒的历史剧往往取材于民族压迫、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这反映了他再法国军队占领德国时期的爱国情绪,注意到民族矛盾但没有足够重视阶级矛盾,这也是一大缺陷。

席勒作品的另一特点是经常赋予主人公以深刻的道德冲突,或让剧中人进行道德说教。

(2) 美学:

《论素朴诗和感伤诗》欧洲第一部系统总结从古希腊到18世纪末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这两种创作方法可以结合的观点。

(3) 叙事诗

(十)浪漫主义

1.如何理解歌德的“古典的是健康的,而浪漫的是病态的”?

德国古典和浪漫主义都是作家对现实不满的产物。

如果说德国的浪漫主义倾向于面向中古(在过去中寻找理想世界),则德国古典主义面向未来。

歌德此言批判的并不是创作手法的浪漫主义,因为古典时期文学的创作风格基本上就是浪漫的。

他指的是当时部分德国浪漫派(特别是前期)作家作品中歌颂死亡、黑暗、神秘主义和美化中古宗法社会等内容。

德国浪漫派前后有几个派别,作家众多,只有极少数浪漫派作家歌颂死亡和描写鬼怪,多数作家在创作上内容多样,有很多成就,根本不能说是病态。

至于创作方法和形式,根本不存在什么病态的形式和创作方法。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嫌恶资本主义现实,反对拿破仑的异族占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性;

德国浪漫派总体上是对现实不满的产物,但他们在不满资本主义现实,嫌恶市俭,嫌恶功利观念的同时,

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提倡懒散(如施莱格尔、蒂克)、提倡去做无所用心的废物(如艾辛多夫),提倡行为的无目的性和追求的象征性(如诺瓦利斯及其蓝色花)O

德国浪漫主义者反对拿破仑的异族侵略的爱国热情使得他们去整理国故,发掘民族文化,培养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2.特点:

(1) 同上最后一段

(2) 宗教态度:

狂热和虔诚(德国特有的:

充满哲学沉思,面向中古,神秘主张)。

(3)在文艺创作上表现出来的蔑视传统的创新精神。

也是最可取之处,对浪漫的内涵作了真正深入的挖掘(从浪漫的形式岛浪漫的内容),

特别是施莱格尔提出的“包罗一切的文艺(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和“浪漫的暗讽(作为一种方式)”体现德国浪漫派鲜明的艺术观和美学主张。

(4)总特点:

重主观,重自我。

哲学基础:

康德哲学(唯心主义)。

(5)共同点:

注重描写个人主观感受,重抒情和个人印象,最常用文学样式为诗歌和小说,较少用戏剧。

(6)成就:

对德国民族文学的整理和保护;霍夫曼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梦幻、象征等,一部分浪漫派质朴的诗歌语言影响到了后期浪漫派的民歌风格。

3.派别:

浪漫主义形成于德国18世纪末,与古典后期平行。

(1)耶拿浪漫派:

重视理论探索

①理论家:

施莱格尔兄弟:

《雅典娜神庙》

主张:

a文学样式应加以混合b充分幻想c艺术要诗化生活d随心所欲,自由无限

②蒂克:

童话为主,艺术观:

对“无限”的渴望。

③诗人:

诺瓦利斯:

《夜颂》(HymneandieNacht),歌颂美化黑夜

浪漫派象征“蓝色花”的提出:

在其小说《亨利希封奥弗特丁根》中,神秘追求和无限憧憬的象征。

(2)海德堡浪漫派:

重视整理“国故”和民间文学。

①阿尔尼姆:

童话整理《儿童的奇异号角》

②布伦塔诺:

叙事谣曲《罗累莱》(DieLorelay)

③接近:

格林兄弟:

《格林词典》《德语语法》《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格林童话)(Kinder-undHausm?

rchen)

④接近:

艾辛多夫:

《一个废物的生涯》,提倡做无所用心的废物。

(3)柏林浪漫派

①克莱斯特,论文已经有详细介绍,不重复。

②沙米索

③德国最有影响的浪漫派作家:

E.T.A.霍夫曼Hoffmann

擅长:

童话(如《胡桃夹子》)和短篇小说《雄猫穆尔》

评价:

内容荒诞不经,有感到生活空虚的情调,但作品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漫画式揭露了现实中的丑并渴望美的崇高生活;

艺术成就高,如心理刻画,幻想性,叙述的才能,幻境的创造和现实与梦幻内容相互交织等艺术手法,影响了果戈理,巴尔扎克等著名作家。

(4)±瓦本浪漫派

①乌兰德

②豪夫:

讽刺童话《猴子当人》

(5)其它:

诗人荷尔德林H?

lderin,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抒情诗人《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

(6)革命民主诗人海涅Heine

①时代背景:

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会议,1848欧洲革命等欧洲复辟时期。

从浪漫到现实主义的过渡时期,前期受浪漫派影响,后期批判现实成分越来越多,

②重要作品:

前期:

诗歌游记为主,《诗歌集》《哈尔茨山游记》DieHarzreise

后期:

《论浪漫派》《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③评价:

前期:

受浪漫派影响,创作以诗歌和游记为主,描写现实的爱情和美丽的大自然,语言热情洋溢,音乐性和民族性强,

但主题狭隘,缺乏政治内容;流露出对爱情和现实的的不满和失落。

后期:

从《哈尔茨山游记》起加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成分,把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社会的讽刺融为一体,以自然之美反衬社会之丑恶。

不满社会现实,以讽刺手法揭露复辟时期封建社会统治黑暗,向往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虽被称为是民主作家,但对共产主义社会心存恐惧,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以为是只注重物质财富生产,

而不懂精神文明和精神财富的生产(他们将破坏我的月桂树丛林,而在那里栽种马铃薯)。

(十一)批判现实主义(包括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两个阶段)

1.产生和特点: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于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到20世纪上半叶发展成熟。

其本质和最大的特色是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社会不公。

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文学和政治,现实结合最为紧密,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许多作家都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上。

2.19世纪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1)毕希纳Buechner:

萌芽时期作家,戏剧创作为主。

《沃依采克》Woyzeck,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所谓社会剧,在这出戏剧里劳动者第一次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

莱辛的市民悲剧为市民阶级在舞台上争取到了主角的地位,毕希纳更进一步,将劳动者放在戏剧的中心。

(2)赫勃尔Hebbel:

早期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玛丽娅马格达莱娜》

中心:

女主人公因爱情,妇女尊严等问题处于矛盾中,又因矛盾冲突造成悲剧结局。

(3)格里尔帕策:

奥地利剧作家,悲剧为主。

(4)凯勒Keller:

诗意现实主义者,中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长篇小说《绿衣亨利》。

未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影响,对社会充满信心。

(5)施托姆:

浪漫的抒情,代表作《茵梦湖》《白马骑士》。

小说多属怀旧和断念,充满忍受和无奈,但《白马骑士》例外。

诗歌描写自然风光,爱情和爱国主义。

(6)拉贝

(7)首位大师:

冯塔纳Fontane《艾菲布利斯特》

特点:

描写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日益与人民为敌的历史时期普鲁士封建社会现实,现代小说的任务在于通过描写生活,描写社会和人。

毫不扭曲地反映人们所经历的生活,着重写贵族社会的婚姻爱情关系,来揭露普鲁士贵族社会的虚伪道德和阶级偏见。

情节集中,结构单一,没有节外生枝;充满对话,社会思潮,氛围等也用对话表现。

3.20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1)托马斯曼:

继承了德国文学思维理性和富于哲理的传统,并把德语语言的优美抒情和变化万千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一战前欧洲知识界的思想见解和正直青年队生活理想的追求)

(2)亨利希曼:

用小说和政论对其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思想进步,主成就在长篇小说和政论上o

《垃圾教授》ProfessorUnrat《臣仆》DerUntertan揭露威廉二世统治下德国的黑暗腐败。

(3)黑塞:

早期作品带有自传性质,更多指精神上的追求而不是经历上的自传,青年的内心感受,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厌恶,

作品带有浓郁的抒情性,淡淡的感伤,浓浓的乡愁,细致描绘了苦闷徘徊中的青年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在轮下》。

中后期作品用幻想手法表达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中:

《荒原狼》《纳尔齐斯和歌特蒙德》晚:

《玻璃珠游戏》。

不问政治社会问题,醉心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人的崇高精神境界的抒情性理想主义作家。

(4)汉斯法拉达:

关注小人物,语言简明朴实,通俗易憧,情节生动,叙述传统。

(5)雷马克:

《西线无战事》。

(6)茨威格

附:

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文坛流派纷呈,按时间分为三个时期:

(1)19世纪末至1918年:

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

(2)1918-1933:

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

(3)1933-1945:

流亡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贯穿其中。

(十二)自然主义

1.特点:

产生于法国,像科学家一样精确,客观,毫无遗漏的描写和反映现实,强调客观和科学。

在德国盛行于19世纪末至1918年一战结束,主成就在戏剧上,细致描写劳动者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细节,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劳动者生活的艰辛。

2.代表作家作品:

豪普特曼Hauptmann:

《日出之前》《织工们》《獭皮》

(十三)印象主义

1.特点:

自然主义的引申和演变,不同处在于自然主义力求客观,而表现主义趋向于主观,着重于写人对事物和情境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分析,实质上是个人的印象。

创作特征:

抓捕瞬间印象,趋向于小型题材如短剧,速写,短诗等,内容强调抒写瞬间情绪,印象和气氛,文字上注重遣词造句和字的音响效果。

2.代表作家:

施尼茨勒:

主题:

爱情和死亡,颓废。

《古斯塔少尉》《轮舞》

(十四)象征主义:

1.特点:

反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认为文学的目的不在于用客观的描写再现现实和直抒胸臆,不是反映现实世界而是表达理想世界,

而且不能直接表达,要借助于暗示性的象征,由读者自己去玩味,

导致艰涩难懂,朦胧和神秘主义,逃避现实,注重文字的音乐性来从形式上掩盖实质上空虚颓废的情绪。

2.代表作家作品:

(1)格奥尔格:

诗人,受波德莱尔《恶之花》影响

(2)里尔克:

诗人,《杜伊诺哀歌》,有神秘,厌弃生活,宣扬宗教的内容,也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