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03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亭集序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2、讨论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提出难句质疑;

  3、归纳法,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

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共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四步学习法贯穿其中

  1、导入

  由王羲之的书法导入或由王羲之的逸闻趣事导入,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页的插图,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课题。

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特点。

  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不可能读百遍,这篇文章我采用四步诵读的方法,力求每一步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皆有收获。

一读,读准字音。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

听完录音后,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

  3、再读文本,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生再读文本,小组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交流梳理积累的文言词语及句式,教师巡视点拨重点语句。

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

  4、三读文本,读出情感,提出“我的发现”

  反复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会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我的问题”,如

(1)文中写景最美的地方

(2)作者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3)我的疑问是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旧模式。

  5、展示讨论成果

  

(1)赏析清新优美的写景句,体会语言特点

  

(2)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讨论作者欢乐与痛苦的原因。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发挥学生潜能,各抒己见,概括出作者由“乐”到“痛”再到“悲”的情感变化,体会“死生亦大”的沉痛感慨。

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点拨,补充提升学生的展示成果。

  6、四读文本,探究、发现

  文本中作者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是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观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突破难点,理解作者由乐到悲的情感变化。

  7、拓展、延伸

  出示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念奴娇》中的名句,他们虽然有“对酒当歌”“人生如梦”的悲叹,但他们的自我意识都很强烈,对生命有限性的感受都很深刻而又凝重,他们用现实的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幻和时间的奔流,在给定的生命限度内进行最大可能的价值创造。

所以历史上许多悲叹人生有限世事虚无的人往往富有进取心,并为世界创造了不朽的价值,而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小结:

王羲之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他的书法他的兰亭却永远散发着魅力,我们又该留下怎样的脚印呢?

  8、布置作业

  搜集王羲之的有关资料及书法作品,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以讲解为主,淡化了诵读,学生在教师精心讲析之后,也能获得许多知识,只是我觉得这种获得有些被动,这种方式存在一点舍本逐末的尴尬。

所以这节课我改变了一般的文言文学习思路,由老师讲变成学生读,按文言文“四步学习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让学生讨论交流,读的过程有收获,交流之后能提高。

缺憾:

因时间关系没有展开更充分的诵读活动,背诵完成的不好。

  附板书设计

  结构线索情感线索记会乐

  感叹痛

  明意悲

  玛丽

  兰亭集序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

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

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

像《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

《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

  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的重点,一是赏析山水风物的自然之美与抒情谊认的情理之美;

二是品味优美语句,感受古文的语言之美。

高一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实词的意义、“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特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

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

  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

2、有关兰亭和王羲之书法的图片、资料

  五、说教学程序

  说教材:

本课被编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性散文。

单元提示强调:

“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

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文言叙事有一种简洁的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

还要学习提要钩弦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段表述与《普通高中课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八、九两条的精神完全一致。

  同时,本篇也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它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学生:

秋林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学习过程比较被动,欠缺自主性。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能基本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作一些必要的知识积累,巩固提高基础;

其次,在文本的深入解读和鉴赏层面上,以期提高兴趣,使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上切实有所提高,进一步为学生文言文智能的生成及发展作一点准备。

  说目标: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德育三个层面。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三个层面的目标分别设置为——知识目标:

①疏通文句、文意,熟读成诵。

②积累文言词汇,包括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能力目标:

①理清叙事脉胳,掌握情节特点,能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②初步了解《左传》的叙事特色,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德育目标: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以国事为重,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说重难点:

根据目标设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重点设置为:

  教学难点设置为:

  说教法:

高中新课改要求变换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同时文言文教学尤其重视对传统方法的继承,重视积累、感悟。

鉴如此,确定如下教法:

①诵读法,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揣摩和体会人特的心态;

②问答法,在积累疏通文句的过程中,学生不懂的地方,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老师当众作答;

③故事导入法,在讲解文章思想内容之前用答记者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④探究拓展法,文本特点及叙事特色、写作技巧,由师生共同探究归纳。

  说学法:

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该有相应该的学法。

①诵读法,摩仿老师的阅读有感情的多次诵读;

②勾画法,在读的过程中疏通文句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作好标记;

③提问法,向老师提问,不会疏通的地方;

④探究拓展法,师生共同探究文章的文本特点、叙事特色、写作技巧。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设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听教师范读后自由诵读,勾画出不懂的字句,(大约要20分钟)教师答疑,课堂上回答学生不懂的文句,落实“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约25分钟);

第二课时,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师生共同探究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

(约30分钟)归纳烛之武的人物形象,落实德育目标。

(13分钟)最后二分钟老师作结,布置作业。

  兰亭集序说课稿篇3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问题探讨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专题有两个功能:

一是对前面20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

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领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

第一板块的两篇课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辩的文章。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作者的生死观,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当下人生,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

我想教学时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情怀和他们精神超越的优美姿态。

  所以,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

但这种做法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

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

我把自己的思考设计为“文言文五步诵读法”: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情感,四读品味评价,五读回味理解。

《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但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为了清楚的体现我的“文言五步诵读法”,我把两个课时放在一个整体中)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

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小组或集体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具准备

  课件:

王羲之生平简况、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帖影印、兰亭集序录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人对生死进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对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体简介

  结合课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赏插图,再在幻灯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目标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

  (三)五步诵读

  1、第一遍诵读:

听录音范读,小声跟读,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3)、给生字词注音。

  2、第二遍诵读:

自由

  诵读,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

(幻灯片展示字词句)

  3、第三遍诵读:

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要求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诵读:

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学生代表带着感情诵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第一段中,作者的乐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缘何而来?

  (3)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发?

  5、第五遍诵读:

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讨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作者由乐转痛有无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

  (3)请大家来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五)小结

  《兰亭集序》历来被誉为书、文兼美的艺术珍品。

作者一扫风靡流行的骈偶时尚,以清新自然的散体笔法记述了那次在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会;

并触景生情,临境兴叹;

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与自然真谛的追问,坦诚且酣畅地倾诉于人性觉醒的启示录中。

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佳作,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美观,概括性强。

  兰亭集序说课稿篇4一、说教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3、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魏晋散文,这一时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浓郁,尤其是王羲之的文章文风清淡,这篇《兰亭集序》中的写景句子更是美不胜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此简洁雅净的语言是极好的诵读材料,所以我把背诵本文定为教学目标之一;

另外,我所执教的是一个平行班,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学习基础但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背诵全文。

  4、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兰亭集序》是一篇自读课文,文下有注释,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等词的义项;

(2)背诵全文。

  课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第一课时

  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由于本课作者是位书法家,故以提问的方式导入:

“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

你们最喜欢谁的书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

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页的插图,欣赏《兰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欣赏完插图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1)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

听完录音后,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相机作诵读指导,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