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111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标文档格式.doc

抄平放线→柱钢筋帮扎→材料运输→砌砖→构造柱模板→混凝土浇筑→梁钢筋绑扎→支梁模板→梁混凝土浇筑→现浇板模板→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3)外墙装饰待主体结顶后自上而下施工。

(4)室内施工顺序:

砌体工程施工→圈梁过梁施工→墙体粗装修施工→顶棚粗装修施工→楼地面施工→墙面顶棚面层施工。

(5)装修工程在结构工程验收后进行,装修作业面应优先完成屋面防水、外门窗的安装。

(6)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定采取主体结构、安装预留、预埋同步配合,穿插砌体、粗装修,最后进行内部精装修和安装工程施工的总体施工程序,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其他分部、分项工程紧随其后,平面分段,立体分层,科学地组织交叉作业,优质高速地完成任务。

3.具体施工方法

3.1.工程测量施工方法

3.1.1建筑物平面测量控制

(1)依据业主提供的建筑红线以及坐标控制点,在得到业主、监理、设计人员的同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严格保证控制网的测量精度。

(2)测量控制网拟采用经纬仪测角度,红外线测距,达到国家二级控制精度。

(3)依据矩形控制网,通过测设平行线便可得到各轴线。

(4)矩形控制网A、B、C、D的控制点以及各轴线与控制网的交点处埋设永久性砼桩,顶部中心埋设测量标志。

3.1.2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1)为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能满足规范要求,我公司拟采用先进高精度的激光铅垂仪,用轴线内控法进行控制。

(2)依据矩形控制网A、B、C、D在±

板面建立a、b、c、d矩形控制网并作为激光控制点。

在施工层铅直方向的相应位置处预留200×

200mm的激光孔。

在控制点上分别安置仪器往天顶方向发射铅直激光束,并在相应位置安装接受装置。

这样便能准确的测设各施工层的矩形控制网的控制点,形成矩形控制网,并作矩形控制网闭和检验。

依此方法,便可以对正负零建筑物的标高控制进行放样。

3.1.3筑物的标高控制以及传递

(1)水准控制网的建立:

在距新建筑50m外埋设4个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埋设砼桩,深度依土质情况而定,在1.2~1.5米,顶面埋设水准标志。

既考虑到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又考虑到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用。

水准网采用瑞士精密水准仪观测,得到国家Ⅱ级水准测量精度。

(2)标高控制及传递

利用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的绝对高程,用国家Ⅲ等水准测量精度测定±

0.00高程,用正负零标高点用检验合格的钢卷尺向上测量每层的高程,在每层楼上用水准仪检查测量的高程,误差小于±

5mm,取四点高程中数,再用S2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

柱上标高用红三角符号标记即可,注记高程。

3.1.4沉降观测

(1)水准基点设置应不少于三个,应埋在坚实土层内并妥加保护。

(2)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及做法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布设。

(3)观测次数:

第一次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1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季度观测1次,第二年2次,以后每半年观测1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3.1.5精度要求

(1)测角:

拟采用经纬仪测角,精度±

2。

(2)测距:

拟采用测距仪测距,精度±

3。

(3)垂直度控制拟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生产的激光铅直仪,精度3*10-5H(H为投点高度以毫米记),垂直度精度H/1000,5层偏差不大于±

8mm。

(4)轴线放线:

轴线层间偏差不大于±

3mm。

(5)高程测量误差:

每层不大于±

5mm。

3.1.6精度保证措施

(1)为保证工程质量,仪器、工具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仪器、工具不能使用。

(2)对仪器、工具使用后,必须进行检查校对,符合规范要求才能使用。

(3)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水准线路测量必须固定。

(4)测量定位放线后,必须提出“定位交接表”,经甲方、监理复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每阶段测量完成后,必须提交正式资料,作为最后交工资料的一部分。

3.2土方工程

3.2.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方法进行。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的数量视运距而定。

挖出的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至甲方指定地点,不在基坑周边堆放,土方开挖过程中,设有专人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深度,防止超挖,并设专人负责观察基坑土层、土质的变化,若发现异常或与勘察资料不符时,及时上报。

当土方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200mm时,再配以人工清底开挖,以确保坑底土体结构不受挠动。

人工一次清清至基底设计标高,所挖土方及时转运出基坑并清运出场,做到土方开挖、边坡修整、土方清运同步完成。

土方人工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基坑四周须用标准围护栏杆进行防护,搭设专用通道,以便人员和物资出入基坑。

3.2.2土方回填

基础施工完毕,及时进行土方回填作业,回填土采用挖出的土质均匀的土或另行采购,由自卸汽车从场外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机械分层夯实,并根据土质含水率,采用撒水、晾晒、掺入碎石或干土的方法,保证回填土质达到最佳含水率。

回填土施工前,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且回填土中不能含有垃圾或有机物等杂质。

每层土方回填结束后,根据试验计划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容重,以保证回填土质量。

3.2.3质量控制措施

及时回填,且沿建筑物外围考虑排水措施。

填土前,应清除坑内积水和有机杂质,并已作好基础分部结构验收手续。

填土应采用回填同类土填筑,并控制适宜含水量。

采用振动式夯机夯压,每层土虚铺厚度不超过0.25m,素土压实容重≥0.95,夯实遍数不少于三遍。

每回填一层应按规范要求环刀取样,测其密实度(干容重试验),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回填作业。

3.3.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施工采用现场制作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砼砂浆搅拌站,砼砂浆搅拌站采用两台500型砼强制式搅拌机和四台砂浆搅拌机,一台砼配料机。

3.3.1.混凝土制作

(1)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书,并对其产品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并按规定取样复验,合格以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应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配合比通知单执行,根据现场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上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并在施工中加强监控。

抽查坍落度试验每班不少于两次。

(3)砂、石、水泥必须严格按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4)混凝土拌制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罐各种材料用量,后台要认真按每罐的配合比用量投料。

投料顺序为:

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加水及外加剂,如须掺入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要求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5)试块制作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3.3.2混凝土输送

部分砼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送到浇灌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砼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降低以及出现初凝等现象。

如运到浇灌地点产生离析现象,应在浇注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90min;

C30以上时不得>60min。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浇筑,如出现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生产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3.3混凝土浇筑

(1)基础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①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而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②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实,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槎;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③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h,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2)柱混凝土浇筑:

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浇筑柱混凝土时,先将震动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

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边下料边振捣,振捣时振动棒不得碰动钢筋。

柱高在3m以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

超过3m时、应用串筒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并箍牢。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有间歇,施工缝应留在主梁下面;

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

柱浇筑完后,应停歇1.0~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上部梁、板。

(3)梁、板混凝土的浇筑,圈梁楼板应同时进行,浇筑时应顺梁方向先将梁的混凝土浇筑,用“赶浆法”由梁的一端向另一端作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的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推进直至完成。

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都应先振实后下料,梁底与梁帮部位要充分振实,并避免碰动钢筋。

(4)浇筑梁柱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宜用小直径振动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插入梁端振捣,必要时,可辅以细石子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用人工配合振捣。

(5)浇筑楼板(屋盖)时,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式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板厚度较大时,亦可用插入式振动器顺浇筑方向拖位振捣,并用铁插钎检查混凝土厚度,浇捣完毕用长木抹子压实摸平。

浇筑悬臂板时,应注意不使上部负弯距筋下移,当铺完底层混凝土后,应随即将钢筋提到设计位置,再继续浇筑。

(6)楼梯混凝土浇筑应从楼梯段下部向上浇筑,先捣实底板混凝土,至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混凝土上表面压平摸实。

(7)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墙面不受其损坏,并经常观测模板、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和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理良好。

(8)梁、板混凝土每浇筑完一段,应随时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3.3.4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7昼夜,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2)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采用蓄水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覆盖不好,以至表面泛白或出现细小的裂缝时,应立即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水,加以补救。

3.4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3.4.1钢筋的检验

(1)钢筋进场时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盘应有标牌。

按炉(批)号及规格分批验收,并按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进场后必须严格按批量、等级、牌号、直经长度挂牌堆放,牌上应注明数量。

钢筋露头堆放时不要垫本垫。

雨天要覆盖,并做好排水沟,以防锈蚀。

3.4.2钢筋的制作

我公司根据现场情况,每个施工区域均设置一个钢筋加工区,所有钢筋均在现场成型,做到集中管理、集中加工。

在钢筋加工区配备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钢筋拉伸机和钢筋对焊机(另外,还配备诸如钢筋除锈机等小设备)。

钢筋加工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施工图要求的规格、数量、形状和尺寸等进行加工。

成型前应对下料尺寸进行严格审核。

形状较为复杂的钢筋应在成型前进行放样,确认无误后进行批量成型。

部分超长钢筋可在施工现场焊接,以方便运输。

3.4.3钢筋绑扎

(1)柱子钢筋绑扎

①制作柱钢筋骨架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混凝土上画出箍筋间距。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

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缠扣绑扎。

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

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为防止骨架在运输中变形,构造柱对角钢筋之间用弯起筋绑扎固定。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

箍筋端头弯钩角度为135度,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箍筋平直段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

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向下500mm范围,箍筋间距为100mm(柱脚加密区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绑扎)。

②基础柱插筋

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柱竖筋与基础锚固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③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

先在搭接处的钢筋套上箍筋,注意箍筋应交错布置。

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两端中间各一扣。

骨架调整后,可以顺序从根部加密区箍筋开始往上绑扎。

④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A构造柱钢筋必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一个封闭框架。

B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50cm埋设两根6.5水平拉结盘,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C砌完砖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准确。

(2)梁钢筋的绑扎

梁纵向受力钢筋,其直径大于14mm时,均采用闪光对焊,同一截面接头率不得大于50%,梁板下部受力筋不允许在跨中1/3范围接头,上部钢筋不得在支座处接头,且不得在箍筋加密区内接头,梁筋绑扎时应注意加密区长及集中荷载处附加箍筋和吊筋的位置。

(3)圈梁钢筋的绑扎

①一般采用硬架支模方法。

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

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

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②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

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③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④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⑤楼梯间、通风道、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⑥圈梁钢筋绑扎后,应加钢筋保护层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4)板钢筋绑扎

①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的垃圾杂物清扫干净,用粉笔再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②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好受力钢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③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④板与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梁钢筋在下。

⑤板绑扎时用顺扣或八字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相配筋板相交点,则须全部绑扎)。

如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立架,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⑥对板的负弯距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以防止被踩下。

特别对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变形。

(5)楼梯钢筋绑扎

①在楼板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则先绑扎楼梯梁,后绑扎板钢筋,板筋要锚固在梁内。

②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至好后,再帮扎踏步钢筋,并垫好砂浆块。

③主筋接头位置和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4.4钢筋焊接

钢筋闪光对焊根据钢筋品种、直径和所用焊机功率大小,可采用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等对焊工艺。

对于可焊性差的钢筋,对焊后宜采用通电热处理措施,以改善接头塑性。

(1)连续闪光焊:

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

施焊时,先闪合一次电路,使两钢筋端部轻微接触,促使钢筋间隙中产生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钢筋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过程。

当闪光达到规定程度后(烧平端面,闪掉杂质,热至熔化),即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挤压,闪光接头即告完成。

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18mm以下的Ⅰ-Ⅲ级钢筋。

(2)预热闪光焊:

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

二次闪光顶锻。

施焊时,先一次闪光,将钢筋端部闪平;

然后预热,方法是使两钢筋端面交替的轻微接触和分开,使其间隙发生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或使两钢筋端面一直紧密接触,用脉冲电流或交替紧密接触与分开,产生电阻热(不闪光)来实现预热。

二次闪光与顶锻过程同连续闪光。

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20mm以上的Ⅰ-Ⅲ级钢筋。

(3)闪光-预热-闪光焊:

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

二次闪光及顶锻。

施焊时,首先一次闪光,使钢筋端部闪平,然后预热,使两钢筋端部交替的轻微接触和分开,使其间隙发生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

二次闪光和顶锻过程同连续闪光焊。

本工艺适于对焊直径20mm以上的Ⅰ-Ⅲ级钢筋及Ⅳ级钢筋。

3.5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柱模板主要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少部分用木模板。

大面积现浇板采用竹胶模板。

模板体系施工前要进行批配板设计和计算,既保证模板的周转利用次数,又要保证模板尺寸的匹配。

模板的加工制作由木工班现场专人负责,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加工,作到不费料、不亏料、不浪费。

模板支设前,应对其修整、清理,严格控制模板拼缝,防止漏浆。

基础模板施工时,应注意模板的相对位置固定结实,以免浇筑时模板移位。

柱模板、高度超过1m的梁侧模,均采用对拉螺栓拉结。

当梁、板跨度≥4m时,梁、板中间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3‰。

楼梯部位支模时,必须先放样复核无误后方可安装。

模板支架必须牢固稳定,做到不漏浆、不位移。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设情况进行逐级验收,以保证模板的强度。

侧模拆除以其表面和楞角不因拆除而破坏后,方可拆除。

底模的拆除须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75%。

3.6砌筑工程施工方法

3.6.1砖浇水

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1.5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

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冬期砖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3.6.2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

2%,砂、灰膏控制在±

5%以内。

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3-5min。

3.6.3砌砖墙

(1)组砌方法:

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干摆砖):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选砖:

砌外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

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砌240墙时,可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

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并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

严禁事后砸墙。

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7)留槎:

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

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

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6钢筋2根,其理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

弯钩。

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

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8)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

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

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

高l.2~2m,每边放3块;

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

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

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9)安装过梁、梁垫:

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

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

(10)构造柱做法:

在构造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槎,并且是先退后进。

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

(11)每层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下面。

挑檐应是整砖丁砌层。

3.7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法

(1)搭设脚手架的场地应分层夯实、表面平整,并垫以厚度大于50mm的木板,宽度不小于200mm。

为避免减少架子的不均匀沉降,在立杆根部加扫地杆。

脚手架外侧应做明沟排水。

(2)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为刚性连接,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