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113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docx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

小学语文句子总复习:

(知识讲解及练习题)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例如:

“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如:

“外宾们游览了狼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例如: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

”“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练一练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⑴ 他在座谈会上(  )自己的意见。

⑵ 今天是(  )。

⑶ (  )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⑷ 大家都积极地参加(  )。

⑸ 1946年人们(  )第一台电了计算机。

⑹ 在党的培养下,雷锋成长为一个伟大的(  )。

⑺ (  )真是热闹极了。

⑻ 我们观看了(  )的(  )。

2、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

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成:

凡卡说:

“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

他聪明。

改成:

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

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

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

如:

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练一练】

⑴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⑵ 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⑶ 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⑷ 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⑸ 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

“我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3、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

俗话叫“打比方”。

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

常用的比喻词有:

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

是、成为、变为等。

例如: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 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如:

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 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如: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 排比。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如: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 对偶。

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练一练】

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么方法修饰的,再仿照例句写出两个句子。

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4、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

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 成份残缺。

即句子不完整。

如:

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

没说出来。

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⑵ 搭配不当。

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

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

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 前后矛盾。

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

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

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 重复罗嗦。

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

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

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如: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 词序不对。

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 形容不当。

  如:

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练一练】

  修改下列病句

  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

 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小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句式

小学阶段我觉得最起码的要搞清楚如何进行句式的互换,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句子部分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

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

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

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改变句式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

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

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

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

“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王亮说:

“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专项突破】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

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

“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

“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

“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

“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2:

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9、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仿写句子

   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或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仿写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仿句和例句的内容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要匹配。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仿句与例句不能雷同,要有创新。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但要注意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例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基本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例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修改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病句种类1、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搭配不当4、词序混乱5、重复累赘6、前后矛盾7、指代不明8、归类不当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

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

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首先要读懂句子;

  2、然后在原句上查找,是什么毛病影响了句子的意思表达;

  3、按照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的修改: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

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

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分析:

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缩句后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着、了、过”。

  4、句子中的专用词不能去掉。

如:

“启 蒙 老师们”,“第五大贡献”等。

关联词语运用

 

(一)关联词语在句子的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更加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认识和学会使用以下几种关系的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既……也(又);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递进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不仅不)……反而(反倒)。

  3、选择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或者(或是)……或者(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肯)……也不。

  4、转折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虽然(虽、尽管)……但是(可是、却)。

  5、因果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6、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如果(假如、假话、假若、要是、倘若)……就(那么、那、那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还、总、仍然)。

  7、条件关系常见的关联词:

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二)考试时常见的题型有: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还……只有……才……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3、把一句话,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出来。

 (三)关联词语注意事项:

  1、关联词语一般都对出现,只有少数单独使用。

(如“可是”、“而”、“因此”等)

  2、关联词语大都有一定的搭配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3、关联词语起连接作用,可以把两句话并为一句。

连词成句

所谓“连词成句”就是将杂乱无章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一句话。

   连词成句的方法:

先通读词语,并分析词性,连词成句,最后检查句子。

   连词成句注意事项:

  1、读懂词的意思,不能增减词语。

  2、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句末打标点符号。

  3、将词语放在不同的位置,可表达不同的意思。

  4、改变词序时,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修辞方法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

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

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

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

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

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

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

(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

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

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

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标点符号

     小学阶段的标点符号有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和分号这十种标点符号。

现将这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如下介绍:

  

(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

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

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

例2:

请递给我一杯水。

(祈使句)

  (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

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

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

①你叫什么名字?

(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反问)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的劳动群众。

(设问)

  (五)感叹号[用!

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

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例:

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

(请求)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

(喜爱)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

(惊奇)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

乱弹琴!

(气愤)⑤他白了我一眼,说:

“别动!

”(命令)

  (六)冒号[用:

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例:

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例:

商店里什么都有:

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

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如: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如:

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如:

我知道:

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七)引号:

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两种。

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

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

“累不累,‘独角龙’?

     小学阶段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例:

我要牢记毛主席的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例1,俗语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例2,北风“呼呼”地吹个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