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30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课外阅读Word格式.docx

1、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明白了什么?

三、阅读短文。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奇怪: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

“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

“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

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2、写近义词。

品味()奇怪()

3、造句。

不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划出怎样“煮书”的句子,用“~~”划出写“煮书”好处的句子。

6、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四、阅读短文。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为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高大的树。

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

他们不但是看这张画,好像是透过这张画,看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复杂()痛苦()矮小()战争()

2、用“简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画的内容。

4、人们为什都仔细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

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这个盲童是

个怎样的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王大伯拿起一根被剪掉的枝条对我说:

“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光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我们把它叫做‘徒长枝’。

这些‘徒长枝’长得可快啦。

不剪掉它,到了夏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还会影响通风,使‘结果枝’见不到阳光。

”王大伯指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对我说:

“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呢!

只有把‘徒长枝’剪掉,才能保证桃子结得多,长得大。

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呀!

1、什么叫“徒长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徒长枝”有什么危害?

3、剪掉“徒长枝”有什么好处?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

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然成了红色。

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

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刚刚消逝,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

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

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金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晚霞()的沙滩()的启明星

2、选字填空。

印映应失逝

()照()象呼()()败消()()世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夏夜的景物的?

4、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画出来。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掩(yǎn)耳盗(dà

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

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

”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

用“――”画出来。

2、照样子填表。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我有孙悟空的本领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草原

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

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

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嘹亮的歌声,传四方。

啊,美丽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在文章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

2、根据词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清爽新鲜()

生命力旺盛()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为了突出草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中写草原的天_________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____,还写了白色的羊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乐的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

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

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

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

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啊!

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了。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

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

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

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

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4、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 

 

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 

,“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 

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 

的原因。

5、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

展开想象写一写。

6、用“-------------”和“”从文中分别画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比喻句。

7、“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8、你了解“希望工程”吗?

你曾经为它做过什么呢?

(三)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 

)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

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

天气真冷!

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

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

望着妈妈冻( 

)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 

做得很专心 

很认真 

妈妈轻轻( 

)来到我的身边 

他拿起我的作业 

说 

我看看你的作业 

说着,就到一边坐下。

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

“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

”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 

)全身。

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 

顿时(近义词) 

马虎(反义词) 

严厉(反义词) 

2、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 

的手,一双 

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 

,又用那温柔的手 

(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 

,又想到 

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6、怎样理解“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这句话?

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四)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

“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

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 

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知道么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a 

ya 

wa 

na)。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

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

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

zhè

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名声大振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心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他的心情。

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你的理解是

6“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8、生活中你有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么?

谈一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

读完这篇文章,回想那件事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五)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

“我是()。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

“还是()吧!

”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披荆斩棘,(),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毫不气馁。

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

“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

“是呀!

所以我(),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

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A、知难而进B、知难而退C、适可而止D、勇往直前

E、无所畏惧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知难而退:

(2)适可而止:

3、根据短文内容填表。

对象

态度

做法行为

第一个登山人

第二个登山人

第三个登山人

4、你是怎样理解短文的最后一段?

(六)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来鞭策自己。

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

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正因为我信奉这句话,所以受益匪浅。

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小测验。

课本上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考起来并不费力。

可是,老师却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课外题,问鱼有什么内脏。

同学们都给难住了,有的傻愣愣地瞪着黑板,有的皱着眉头咬笔杆。

而我呢,略加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在试卷上列出:

肝、鳔、胆、肠……一鼓作气写了出来。

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拿了个100分。

同桌半开玩笑地说:

“石蕾,你是不是在考试之前解剖过鱼呀?

要不怎么对它的内脏了如指掌?

”我神秘地说:

“处处留心皆学问!

”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

奶奶没法子,只好依次报了出来。

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

也不知什么缘故,我记得特别牢,一个个都好像在脑海里扎了根似的。

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考试中用上了。

啊,我这个100分可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送给我的啊!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使我不但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在一篇作文中写道:

“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里绽开了笑脸。

”我猛然想起,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姐姐拍着我的头说:

“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起来了。

这篇文章我还想投到《扬子晚报》呢!

若被登出来,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

”我心里喜滋滋的,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鞭策(cè

chè

) 

熟悉(shú

shó

u) 

似的(sì

shì

告诉( 

shū)

2、找出文中的五个成语,并说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来历。

3、你是怎么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

可举例说明。

4、你喜爱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