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31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情况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西部以沈大高速公路绿化产业带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生产,以葡萄、黑李子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生产,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的“海上营口”建设;

北部以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为主,稻鱼、稻蟹混养等立体高效农业为代表。

根据盖州市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我们明确了立足县域经济、加大“三农”贷款投放的战略,确立了“三条支农主线”:

一是东、南部地区以支持水果、柞蚕、畜牧养殖等为重点,二是中、西部地区以支持塑料大棚、蔬菜、水产捕捞和养殖等为重点,三是北部地区以支持水稻、稻鱼、稻蟹混养等为重点,使全市信用社能够各自找准信贷支持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投放各项贷款,推进信贷主营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为满足农业生产、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奠定了基础。

盖州地区目前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设施农业种植业、生姜种植业、绒山羊养殖业上体现较为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及产业辐射力,对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盖州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

1、设施农业种植业情况

08年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设施农业三年规划,目前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盖州联社始终牢固树立“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农业富民”经济发展战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使农民逐渐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走向靠设施、靠技术实现现代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在我社一心为农、勤廉高效的贴心服务下,如今,设施农业在我市已是遍地开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劲头儿越来越足,农业“大棚”已成为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门的“金钥匙”。

九垅地、九寨、二台、团山、太阳升、归州、什字街更是成为中心点,辐射着整个盖州地区设施农业发展。

在我市,以“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早已成为农民认可的致富之路,但因其建设标准高,投入资金大,很多农民尽管清楚的知道“大棚”就是个“小金库”,却也只能望而兴叹。

为解决这一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两年,在全面做好“支农“工作的同时,盖州联社始终把支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满足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有力助推了我市农业格局的大转变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截至12月末,我社设施农业贷款余额15205万元,支持农户9857户,大棚12671栋,面积13938亩,全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1203万元。

贷款方式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为主,信贷质量相对较好,不良贷款控制在2%以下。

伴随着如雨后春笋般的“大棚”一座座拔地而起,我市的设施农业虽数量可观却规模欠佳。

为使其化零为整,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我社信贷人员经常将其他县区和周边乡镇的农户依靠“大棚”致富的成功典型向农户作以宣传,积极指导农户组建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完整的产销模式,提高防范市场风险能力。

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233个。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措施的难题,我社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以对合作社社员贷款的方式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咱们合作社的设施农业建设先后三次贷款408万,两级农信社的领导几次亲临调研,信贷人员无数次上门服务,却没吃过咱的一顿饭,拿过咱一分钱。

”在东城办事处古台子村兴业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勤加提起农信社,就忍不住的连声赞叹。

兴业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0月注册成立。

当时欲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一批大棚,但苦于资金不足,想贷款又提供不了抵押担保措施。

所在地东关信用社了解情况后,派专人对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由于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尚无先例,东关信用社负责人几次与联社领导联系沟通,研究分析并制定可行性方案。

经多方努力,在短短十几个工作日内,东关信用社以保证贷款的形式为合作社的41户社员发放了首批中长期农户贷款69万元。

有了农信社资金的有力支持,合作社当年建起冷棚126个,并于次年获利80余万元。

看到第一批“淘金者”浅尝丰收喜悦,更多的农户纷纷投身到设施农业生产之中。

合作社的设施农业规模也在农信社接二连三的资金扶持下不断扩大,占地面积由最初的267亩发展到660亩,注册会员增至81户。

如今,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古台子设施农业仍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年底实现了“千亩千棚”的产业规模,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三年还款计划预计两年即可全部还清。

为使农户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贷款手续,东关信用社信贷人员加班加点,甚至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做好贷款事项全程服务。

为了避免农户私自改变贷款用途形成经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信用社还派专人对借款农户进行跟进服务,随时掌握大棚建设进度和生产经营情况,使资金有的放矢,确保专款专用。

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但富了古台子村的“大棚”生产户,也解决了全村3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仅设施农业一项,全村人均打工收入即可达到六、七千元。

全村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闲人,冬季的“猫冬”现象也成为村里的历史。

就连拉牛车的古稀老人唐金忠,也在设施农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劳动价值。

去年冬季,他为合作社建大棚拉运建材,三个月时间就赚取了16000元。

捏着厚厚的钞票,唐金忠幸福对村里人宣称,这是他大半辈子以来所赚的最“大笔”收入。

在沙岗镇惠屯村村民刘明志的“大棚”里,刘明志喜笑颜开的介绍说,他家的葡萄已全部下架出售,目前他摘取过最大串葡萄重达8斤1两,总收入近12万元,是以往种植果树收入的三倍。

惠屯村的设施农业建设是全市设施农业建设中规模较大的一个。

用老百姓的话说:

“咱村设施农业发展的好,咱们的‘腰包’鼓的快,除了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外,更得感谢农信社的大力支持!

”2008年,惠屯村村民惠怀顺组织成立了盖州市联达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村子里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施农业“大棚”,以种植“晚红”葡萄、灌木花和油桃为主。

为助其迅速发展壮大,经多次贷前调查分析,2009年沙岗信用社共为合作社发放贷款211万元,支持“大棚”37户,今年总产量达35万斤,产值200多万元,预计明年产值翻一番。

目前,在原有占地300多亩的基础上,合作社还将扩建300多亩,沙岗信用社已于9月份集中向合作社社员发放贷款37户,金额307万元用于扩建大棚。

盖州地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呈蒸蒸日上之势,全市水果、蔬菜大棚9万余亩,形成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全市年产值1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为农民朋友创出了一条致富“金光大道”。

2、生姜种植业情况

素有“生姜第一镇”的徐屯镇生姜生产已有60余年的历史。

徐屯镇生产的生姜块大、肉厚、口感好而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二00五年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食品,并注册为“辰丰牌”生姜。

二00八年又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生姜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全镇生姜种植面积5000余亩,年生产量达4000万斤,产值近3亿元。

为帮助农户做大做强这一农业特色产业,我社积极投放信贷资金,为农民朋友发展生姜种植业保驾护航,截止12月末,徐屯信用社生姜种植业贷款余额985万元,占全社贷款总额近30%,全年累计发放生姜贷款1031万元,受益农户达496户。

徐屯镇龙湾村地处大清河边沿,共有农户379户,家庭人口1404人,由于地势平坦,水土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这个村种植生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庭院种植已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

富裕起来的农民想的更宽、看的更远,他们成立了种植生姜协会,为了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生姜协会积极帮助姜农开展、种植、管理,收获方面的技术指导。

王贤生作为该村的一名姜农,现年41岁,种植生姜8亩,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年收入6万余元,但他不满足于现状,2010年欲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面积5亩,但资金不足,无法实施。

在得知信用社积极扶持姜农生产这一情况后,他到信用社申请信贷资金,仅仅2个工作日,徐屯信用社就完成了向其发放十星级文明户“金卡”贷款5万元的全部手续,保证了他扩大生姜种植规模的资金需求。

经过他们夫妻辛勤劳作,今年鲜姜总产量达10万余斤,扣除费用11万元,净利9万余元,完全有能力及时还清贷款。

他表示,明年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他告诉大家:

“信用社给我的金卡贷款真是给我的生活镀上了一层金色”。

徐屯镇依据本地独有地理资源和人力技术资源,制定了生姜园区规划和开发蓝图,规划分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储备区和精深加工区。

目前徐屯镇的生姜生产与开发已具备了大发展和精深加工的必要条件,信用社将积极投放信贷资金,推动生姜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3、绒山羊养殖业情况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绒山羊养殖已成为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东部山区在养殖绒山羊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使东部山区高屯、榜式堡、暖泉、万福、梁屯、小石棚、什字街、卧龙泉、矿洞沟、徐屯、杨运、双台等十几个乡镇平均半数以上农户都养羊。

每年举办1—2次种羊交易大会,东部山区已成为全国绒山羊繁殖、育种基地。

绒山羊养殖业的兴起,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好转。

目前,全市有养羊户10829户,养羊经纪人413名,绒山羊饲养数量达到41万只,年产羊绒125吨,出售种羊5万只,实现总产值4亿元以上。

截止12月末,我社绒山羊养殖贷款余额8107万元,支持农户3205户,当年累计发放贷款6161万元。

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绒山羊养殖户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目前不良贷款余额641万元,不良率8%。

我市绒山羊养殖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立了一批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及绒山羊养殖协会,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把握市场行情,避免信息不畅,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减少羊贩“扒皮”的中间环节,使养殖户获得最大收益,加大了抗风险能力。

高屯镇养羊大户廉玉启今年看准时机欲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不足,向高屯信用社申请贷款,信用社在调查审查后,为其发放了15万元贷款,解决了该户的资金困难,使该户一跃成为高屯镇数一数二的养羊大户,带动了周边一大批农户从事绒山羊养殖。

经专家预计,明年羊绒价格将较今年上涨50%以上,这样该户羊绒及成羊出售后产值将达到40万元以上,净利润20万元左右。

三、盖州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抵押担保难。

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发展的根本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抵押担保难”,现有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不能满足或者不能全额满足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而多数农户只有居住的住宅房屋,不能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最突出问题也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使信用社不能全力对其进行信贷支持。

目前我联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主要体现在对社员的个人贷款上,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保证贷款为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社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集群的力度。

2、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环境差,使得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农户贷款不良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农户从事的种植业、养殖业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影响较大,而农户个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信用社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二是部分地区信用环境差,农户还款意识不强,贷款后不愿还款。

3、农业保险险种少,不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

目前保险公司对农业贷款保险的险种较少,仅有人身意外险和抵押物财产保险两种,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及防范农户经营风险。

四、意见及建议

1、成立担保公司解决抵押担保问题

如有关部门牵头,各专业协会、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出资成立各行业风险担保基金,对缺少资金想贷款,又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担保的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等提供担保,担保额度可在基金额的基础上放大10倍,也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可有效解决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等无有效抵押、担保问题。

2、协调地方政府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以身作责,协调各个部门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得人人遵守信用、信守承诺。

种植户、养殖户的信用度提高了,信贷人员也敢放贷了,信用社也可相应提高信用贷款额度,这样即使农户受益,同时信用社也从中得到收益;

二是希望政府在落实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同时,给予农户信贷贴息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

3、协调保险公司增加贷款保险险种

建议协调保险公司出台、增加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品种,给种植户、养殖户上保险,增加种植户、养殖户抵抗自然灾害、疾病、瘟疫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种植户、养殖户损失,降低信贷风险。

 

盖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