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36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胃肠外科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其位于齿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

内痔发展到二期以上时多形成混合痔,故又被称为“带有外痔成分的内痔”。

混合痔逐步发展,周围组织被破坏和发生萎缩,肥大的肛垫逐渐增大、下移、脱出肛门外。

当脱出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时,称为“环形痔”(annulushemorrhoid)。

脱出痔若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可发生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为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

2.临床症状

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脱出、疼痛、肿胀、异物感、黏液外溢、瘙痒、便秘等。

(1)便血:

无痛性间歇性便血是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多表现为便后肛门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或便上带血,或血染手纸,或滴血,或呈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

内痔出血多为间歇性,粪便干燥、疲劳、饮酒、过食刺激性食物常为出血诱因。

少数患者因长期反复出血,导致严重贫血。

(2)脱出:

内痔痔核增大,排便时受粪便挤压,与肌层分离而脱出肛外。

早期表现为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还纳;

后期经常脱出而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复位,或长时间卧床休息方能复位;

甚者于用力、行走、咳嗽、喷嚏、下蹲时均可脱出。

脱出的痔核易感染而发炎、水肿、嵌顿、剧烈疼痛,以致复位困难。

(3)疼痛: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患者仅感肛门坠胀或排便困难。

当痔核发炎肿胀或痔内血栓形成时,则可出现疼痛,且疼痛常伴随大便不尽感。

当痔核脱出嵌顿、感染而出现水肿、坏死时,局部疼痛剧烈,且在排便、坐立、行走、咳嗽等情况时疼痛加剧。

(4)肿胀:

多见于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

肛门缘赘皮呈椭圆形或不规则肿胀,表面色稍暗,并感肛门坠胀。

(5)异物感:

多见于结缔组织性外痔。

肛门边缘赘生皮瓣,便后肛门不易擦净,平素自觉肛门有异物感。

(6)黏液外溢:

直肠黏膜长期受痔核刺激,产生炎症性渗出,使分泌物增多。

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随时流出,使肛门皮肤经常受刺激而发生湿疹、瘙痒。

轻者便时流出,重者在不排便时也自行流出,污染内裤,病人极不方便。

痔核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7)瘙痒:

因分泌物或脱出痔核刺激,致使肛门周围潮湿不洁而发生湿疹和瘙痒,病人极为难受。

(8)便秘:

痔患者常因便时恐惧出血而人为地控制大便,造成习惯性便秘再因便秘而大便干燥而极易擦破痔核黏膜引起出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体征

血栓性外痔可见肛门缘周围有暗紫色椭圆形肿块突起,表面水肿。

结缔组织性外痔可见肛门缘有不规则赘皮突起。

内痔或混合痔一般不能见之于外,当痔核发生脱出时,可见脱出痔块呈暗紫色,时有活动性出血点。

4.辅助检查

(1)直肠指检:

内痔可触及颗粒状、柔软肿块。

血栓性外痔触之质硬,剧痛,不能活动。

(2)肛门镜检:

无痔核脱出者,可用肛门镜检查。

内痔可见直肠下端齿线上黏膜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软,色红;

或黏膜变厚,肿块表面糜烂、渗出或粗糙,呈紫红色或暗红色,并有少量分泌物;

有时肿块表面可见活动性出血点。

(二)鉴别诊断

1.西医鉴别诊断

(1)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以便血、肿物脱出为主。

脱出物多呈圆形,色红,单个,带蒂,质坚实,一般位于齿线上3~5㎝直肠壶腹部,可活动。

(2)肛乳头肥大:

位于齿线上,质略硬,呈三角形,表面呈黄白色,不出血,触之疼痛,常与内痔并存。

(3)直肠粘膜脱垂:

多见于老年人及儿童,脱出物呈圆柱状或圆锥状,表面光滑,为环形黏膜皱襞,黏膜松弛而重叠,呈环状沟纹,质软,色鲜红,无静脉曲张,很少出血,分泌黏液多。

(4)直肠癌: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粘液脓血便,恶臭。

早期可仅见便血鲜红,有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变形,肛门坠胀、疼痛。

低位可于指诊时触及表面菜花状肿物,质硬,不活动,表面脆,触之易出血,晚期有肠腔狭窄、恶病质。

高位则需肠镜检查才能见到。

确诊需借助于病理检查。

(5)肛裂: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剧烈,呈周期性,多伴便秘。

局部检查可见截石位6点或12点处肛管有裂口。

(三)中医症候诊断

1.风伤肠络

症状:

大便带滴射血,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伴口渴欲饮,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

2.湿热下注

便血色鲜红或暗红,量较多,肛门肿痛,肛缘有肿物隆起,表面光亮,质软,或肿物表面轻度溃烂,有渗液,大便次数增多,或带有粘液臭秽难闻,伴肛门下坠,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3.气滞血瘀

肛门疼痛,如胀如刺,或肛旁肿物隆起,色紫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境界清楚,或肛内肿物脱出坠胀疼痛,伴有便秘,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

肛门坠胀,肛内肿物脱出需手托还纳,活动劳累之后更甚,便后出血,血色淡红,伴有头晕,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对多数处于静止、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只需注意调控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出现。

有症状的痔如并发出血、血栓、痔核脱出以及嵌顿时,仅需积极对症处理,无需力求根治。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症状严重、反复发作者手术治疗。

(一)西医非手术治疗

保持大便通畅增加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症状而非根治,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在痔的初期或无症状静止期的痔,只需注意多摄入纤维性食物,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无需特殊治疗。

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减轻症状,血栓性外痔有时经局部坐浴、热敷、外敷消炎止痛药,疼痛可缓解而不需手术,嵌顿性痔初期可用手法复位使脱出的痔还纳肛门内,并且止其再脱出。

2.视情况可给予抗感染药物和止血剂。

3.物理治疗应用红外线、微波、射频、直流电等治疗仪使痔组织变性、凝固或汽化。

适用于内痔的治疗。

(二)中医非手术治疗方案

1.内治法(辨证论治)

(1)风伤肠络

治法:

清热疏风,凉血止血。

方药:

凉血地黄汤加减。

鲜生地15g,炒枳壳9g,当归12g,荆芥炭15g,地榆炭15g,粉丹皮12g,玄参12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生大黄3g(后下)。

加减:

射血者加防风炭10g,侧柏叶10g;

大便难解加生大黄至6g;

口渴者加芦根10g,天花粉8g。

常用中成药:

便血者,地榆槐角丸(9g×

10丸),每次服1丸,1日2次。

(2)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五神汤加减。

龙胆草10g,柴胡10g,泽泻20g,车前子15g,木通15g,生地黄15g,当归10g,栀子15g,黄芩10g,地榆炭12g,槐花10g,甘草6g。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g;

便血加槐角12g;

坠胀甚加枳壳6g。

二妙丸(6g×

30袋),每次服1袋,1日2~3次。

(3)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生地黄10g,桃仁15g,红花6g,赤芍10g,乳香8g,没药6g,当归梢12g,白芷12g,牛膝10g,秦艽10g,苍术10g,甘草6g。

便血者加地榆15g,侧柏叶10g。

痛血康胶囊,每次3粒,口服,1日3次。

(4)脾虚气陷

补气摄血。

补中益气汤加减。

潞党参15g,黄芪15g,炒白术12g,升麻10g,柴胡6g,淮山药15g,白芍12g,当归12g,熟地12g,黄精15g,甘草6g。

便血者加地榆15g,槐角10g。

补中益气丸(6g×

30袋),每次1袋口服,1日3次。

补中益气合剂(10ml×

8支),每次1支,每日3次。

参灵扶正胶囊(0.44g×

36粒),每次3丸,每日3次。

2.中医外治法

(1)坐浴法:

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或外痔肿胀明显或脱肛者。

常用院内制剂坐浴安坐浴,以活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每次1包,每天2次。

(2)塞药法:

适用于I、II期内痔。

坐浴后美辛唑酮栓塞肛。

(3)频谱仪照射肛门局部,每日2次。

(三)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有硬化萎缩法和坏死枯脱法两种方法。

硬化萎缩法是将硬化剂注入内痔的粘膜下层,使痔核硬化萎缩。

对以出血、脱垂为主症的内痔或混合痔有较好的疗效。

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常用药物有消痔灵注射液、5%鱼肝油酸钠、5%石炭酸甘油、4%明矾水溶液等。

坏死枯脱法对操作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可引起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故临床较少使用。

注射疗法是运用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注入痔核及痔核周围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小血管闭塞和痔核内纤维组织增生,从而促使痔核硬化、萎缩或坏死、枯脱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适应证:

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证:

外痔;

内痔伴有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以及肝、肾疾病、血液病患者;

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

临产期孕妇。

常用药物:

主要分为硬化萎缩剂和枯脱坏死剂两大类。

常用的硬化萎缩剂主要有消痔灵液、5%石炭酸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素液、4%明矾液等。

(四)手术治疗方案

症状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已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常用的有:

1)结扎法:

有单纯结扎法和胶圈套扎法两种,适用于内痔。

2)切除法:

适用于外痔。

3)外剥(切)内扎法:

适用于混合痔。

4)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适用于Ⅱ~Ⅳ度内痔及混合痔,特别适合环状痔的治疗。

1.术前处理(入院2天内完成):

(1)术前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血小板、血型、凝血三项、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

(2)肠道准备:

术前晚口服泻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加2000ml水),术前2小时用温等渗盐水500~l000ml灌肠。

(3)肛周皮肤剃毛,清洁肛门。

(4)术前痔疮脱出,局部有感染渗出疼痛明显者,需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予坐浴安坐浴,2次/天,坐浴后美辛唑酮栓塞肛。

2.手术治疗方法

体位:

可选择俯卧折刀位、侧卧位或截石位。

___麻醉:

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骶管麻醉、低平面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手术方式:

内痔:

可选择内痔结扎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

外痔:

多采用切除术。

混合痔:

可选择外切内扎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痔切除半闭锁缝合术。

(1)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操作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作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充分显露痔块,在其外痔部分作“V”字形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剥离外痔皮下静脉丛至齿线稍上。

继用弯血管钳夹住被剥离的外痔皮瓣和内痔基底部,在内痔基底正中用圆针粗线贯穿“8”字形结扎,剪去“V”字形内皮肤和静脉丛,使在肛门部的伤口呈放射状。

同法处理其他痔核,创面外用桃花散、红油膏纱布覆盖,术毕常规包扎、固定。

(2)外切内注结扎术:

适用于混合痔,由经典的“外剥内扎术”演化改进而来。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作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用小弯止血钳在齿线稍上方将内痔痔核夹住向外牵拉,在齿线上0.2cm处注射硬化剂或枯脱剂(方法同注射术),然后将内痔痔核送回肛门内,再用血管钳夹住痔核,并将其提起,围绕痔核根部,用组织剪或手术刀作一“V”字形切口,切开皮肤至肛门缘,并剥离至齿线,用组织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丝线在钳下结扎痔核根部,剪去多余痔核。

(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oids,PPH)适用于II~III期内痔、环状痔和部分Ⅳ期内痔。

操作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作常规消毒、骶管麻醉或局部麻醉后,先扩肛4~6指,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套入痔吻合器,环状切除齿线上2cm以上的直肠黏膜2~3cm,使下移的肛垫上移吻合固定。

本法临床效果较好,而传统的痔环形切除术由于严重破坏了肛管的正常结构,已逐渐被摒弃。

如徒手行痔上黏膜切除齿线上2cm以上范围的直肠黏膜,理论上也有与PPH手术同样的效果。

手术常规使用消痔灵注射液齿线上粘膜下局部注射硬化,以减少局部出血及术后局部复发等发生。

美兰局部注射以起到术后长效止痛效果。

3.术后治疗

(1)术后口服院内制剂-消痔胶囊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每日口服3次,每次3~4粒。

(2)必要时可辩证使用中药煎服治疗,具体辩证如非手术治疗中医内治法;

(3)痛血康胶囊,3粒/次,口服,tid,必要时可加用曲马多针100mg肌注,严重者可用度冷丁50-100mg肌注。

(4)术后第一次排便开始每次大便后用院内制剂-中药外洗剂(坐浴安)坐浴,每天2次。

(5)坐浴后美辛唑酮栓塞入肛门内,以消炎止痛。

(新增)

(6)频谱仪照射肛门局部,每日2次。

4.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肛门疼痛可选用痛血康胶囊口服或蒙洛英针1支肌注、曲马多针100mg肌注,严重者可用度冷丁50-100mg肌注。

(2)尿潴留

①术后超过8小时未解小便,可拔除肛管直肠内填塞的敷料,以解除对尿道的压迫,但要注意观察有无创面出血。

②诱导刺激法:

利用自来水流水声刺激,产生条件反射,帮助排尿。

③热敷法:

用院内制剂舒腹散或热水袋、热毛巾敷下腹部或会阴以缓解括约肌痉挛。

④导尿:

经使用以上方法无效,膀胱已充盈或术后超过12小时仍未排尿,尿潴留症状明显者,可予导尿。

(3)继发性大出血指术后1次出血量超过l00mL者,多发生在术后5~10日。

①全身处理:

估计出血量(包括已排出体外和积存在肠腔内的血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

②局部处理:

在良好麻醉下,用肛门镜或拉钩显露创面,清除肠腔内积血,仔细寻找出血点,对搏动性出血须作缝扎止血;

如为静脉渗血可压迫止血。

③使用止血剂和抗生素。

(4)排便障碍

①药物疗法:

可选用软化大便药物或轻泻剂,如芦荟珍珠胶囊、乳果糖、石蜡油等。

②灌肠法:

可用甘油盐水500mL或开塞露2~3支灌肠。

③必要时用手挖出嵌塞在直肠内的粪块。

(5)肛缘水肿用中药熏洗,药膏外敷局部。

还可口服地奥司明片以消水肿。

(6)肛门狭窄轻度狭窄可用食指扩肛直至痊愈;

对食指扩肛无效的重度狭窄者,需手术治疗。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一)如何发挥中医药在痔的治疗中的优势,预防痔症状的出现,减少痔疮手术可能。

(二)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避免或减少痔手术后的疼痛、水肿、遗留及狭窄、复发等问题

四、疗效评价

(一)治愈:

症状消失,痔消失。

(二)好转:

症状改善,痔缩小。

(三)未愈:

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肛漏(肛瘘)

肛瘘(analfistula)是肛周与肛管或直肠相通的慢性瘘管,全名叫肛管直肠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有内口或外口者。

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本病不论性别、年龄差异以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

(一)疾病诊断

1.分类

(1)低位肛瘘:

①低位单纯性肛瘘:

只有一条瘘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外口在肛周皮肤上。

②低位复杂性肛瘘:

瘘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外口和瘘管有两个以上。

(2)高位肛瘘:

①高位单纯性肛瘘:

仅有一条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处。

②高位复杂性肛瘘:

有两个以上内外口及瘘管,或有分支死腔,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症状

局部症状:

(1)流脓:

新形成或急性炎症期流脓多、味臭、色黄而脓厚。

慢性炎症期流脓少,时有时无,脓液血色稀淡如米汤水,若脓液突然增多,局部肿胀,体温升高,表示有新瘘管生成。

(2)疼痛:

肛瘘管道在通畅无堵塞的情况下,一般不觉疼痛,只觉肛门部坠胀不适,如外口封闭脓液不能流出时,则感疼痛,脓液流出后即缓解。

管腔有新的感染,即将出现继发脓肿或支道空腔时,疼痛剧烈。

内盲瘘脓液不能外流时,肛门内有坠胀疼痛和烧灼感。

(3)瘙痒:

由于分泌物刺激,可有肛门及其周围潮湿刺痒。

长期反复刺激,能引起湿疹或皮炎,此时肛门有灼热、湿粘、奇痒,严重时引起丘疹或皮肤脱屑。

(4)肛缘有硬条索状肿物:

当急性发作时若外口封闭,引流不畅,肿块可增大。

复杂性肛瘘、马蹄型肛瘘由于瘘道环绕肛门形成纤维化条索环,常常会影响肛门舒张,引起排便不畅。

全身症状:

一般无全身症状。

急性期或发作期,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等。

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长期流脓血,可出现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之虚弱状态。

结核性肛瘘常伴人体某部有活动病灶,则有两颊发红、低热等症状。

肛瘘管腔粗大,并且通畅无阻时,患者排气可以从肛瘘之外口排出。

(1)视诊:

首先查看分泌物,包括脓液的多少、稠厚或稀薄;

颜色的深浅、黄、淡或其他颜色;

脓液有无臭味,脓液之出路是否通畅,辨别这些,对肛瘘的轻重、诊断和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观察外口多少和部位。

一个外口,距肛门边缘不超过2cm者,说明肛瘘简单;

外口较多,距肛门亦远,表明肛瘘复杂。

外口在肛门左后或右后,其内口可能在肛管后正中;

外口在肛门左、或右或前部者,距离肛门缘在3cm以上,特别是超过5cm以上者,多为瘘管较深,可能通过直肠后间隙或骨盆直肠窝,即高位肛瘘,内口常在肛门后正中或附近的肛隐窝处。

(2)触诊:

触诊是触摸肛瘘的管道深浅,走向和确定内口位置。

将食指沿外口向肛缘方向触摸,轻压即可触及到条索状物,表明管道较深。

如触之条索状物弯曲为弯曲瘘;

条索状物从外口直向肛缘为直瘘。

了解清楚管道的深浅和走向后,再将食指循其走向伸入肛内触摸内口,只要在齿线处触到硬结或凹陷,应疑为内口。

初步确定了内口后,即将食指在内口周围和直肠方向触摸,如发现硬块和索条,应考虑肛内存在空腔和支道。

肛内触摸,还应检查肛门括约肌之收缩功能和肛门直肠环是否纤维化。

触诊在肛瘘的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内口位置、肛内有无支道、空腔,它都可以帮助确诊,而肛门镜则不能直视看到。

(3)探针检查:

此项检查是继触诊之后,进一步明确肛瘘管道之深浅、走向和内口所在。

将探针从外口向肛缘方向深入,探针角度小则管道浅;

探针角度大其管道必深。

欲知管道是否弯曲,探针从外口探入,顺其自然探查,探针向后者,管道向后弯曲,向前者管道向前弯曲。

如遇管道小的弯曲,探针不能顺利探入时,检查者以另一手在瘘管之上侧牵拉肌肉,目的是将弯曲之处拉直,以利探针通过;

或将探针拧成与瘘管相似之弯度,再以另一手牵引,往往能顺利探入粘膜下。

使用探针检查者,需用另一食指伸入肛内引导,手技必须轻缓,避免强探强戳,以防造成假道。

探针是检查和治疗肛瘘的重要工具,应准备粗细不同、长短不一、软硬不等的探针,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肛瘘。

(4)美兰检查:

先用肛门镜插入肛内,再将纱卷放入直肠,取出肛门镜,然后将装有美兰液之注射器按上特制秃头针头或静脉切开针,插入肛瘘外口并将其堵住,不使美兰外溢,如有别的外口也应堵塞。

随即美兰向瘘管缓慢推入,手感稍有压力时停止注入,最后从肛内取出纱布条,如有染色即证明有内口,如注射药液恰到好处,纱布条只一点染色,还可确定内口位置。

肛瘘手术时,最好先注入美兰,随即手术,以切到有染色之管道为准。

凡染色之管道应搔刮干净,如有兰点刮不净,应以探针检查,如有支道或空腔即行处理,这样才不会遗留腔道,达到一次手术治愈。

(5)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病变在局部,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如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是结核性肛瘘,术后创口愈合较慢等。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常可以并发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

对内口不清者一定注意骶前有无病变,特别提到的是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可以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的敏感试验,注意血沉现象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做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1)肛门周围化脓性疾病:

形成皮下多发复杂窦道,病变在肛门皮肤和皮下层,可见汗腺、毛囊有化脓性炎症,皮肤呈暗褐色大面积慢性炎症,切开排脓可加速愈合,如有肛瘘常常瘘道不深。

(2)骶尾部瘘:

此病常因臀部损伤,毛囊感染,在骶尾部生成脓肿,以后形成瘘管,瘘口常在臀部上端,骶尾关节附近,管道在骶尾筋膜深部和皮下组织蔓延扩散,无内口。

(3)骶尾部畸胎瘤:

此病为胚胎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多为青壮年时期发病,肛门后尾骨前有外口,管道向直肠后骶前走行,常无内口。

肛门指诊常可触及骶前有肿物或饱满样感觉,钡灌肠侧面片可见直肠骶骨间隙增宽,直肠有半圆形充盈缺损或压迹,手术可见腔内有毛发、牙齿、骨质。

如为皮样囊肿,分单房性、双房性,有时可见内有粘液。

(4)骶髂骨结核:

此病系骶髂骨结核,形成寒性脓疡,常在肛门后破溃,流出稀薄脓汁,管道较深,通向直肠后间隙。

腰痛、长期低烧、消瘦、血沉快。

骨平片可见骨质破坏,有时骶骨结核病变容易被误诊为复杂性肛瘘。

(三)中医症候分型

1.湿热下注

(1)主要症状:

发热(中、低热),下腹部隐痛不适,肛门灼热感、胀痛,大便稀烂不成形,舌苔黄腻,脉滑数。

(2)辨证:

素吃肥厚、辛辣之品日久湿热内生,下注于肛门,术后湿热余邪、淤血尚存,而证见发热、肛门热痛、烂便等症,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2.正虚邪恋(多属此证)

肛门隐隐作痛,脓质稀薄,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患者久病体虚,以伤气为重,而证见脾气虚证;

肛门热痛,伤口脓质稀薄等湿邪之症,舌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