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09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docx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1.目录………………………………………………………01-01页

2.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概述…………………………………………………………02-02页

3.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改进措施………………………………………02-15页

4.咳嗽病(支气管扩张)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内容及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改进措施……………………………………………17-34页

5.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内容及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改进措施………………………………………35-55页

 

呼吸科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

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

呼吸科三大常见病、优势病种为: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咳嗽病(支气管扩张症)。

现就2015年度此三大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总结报告如下:

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西医病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医病名:

风温肺热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均可引起CAP,其中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西医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肺炎。

诊断依据参照2006+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

中医诊断:

风温肺热病

诊断依据参照: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定。

1.西医诊断依据

1.1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盒(或)湿性啰音。

(4)WBC>10x10^9/L或<4x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2.证型分类

中医证型分类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03年上海市卫生局制定《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第2版)基础上制定。

主要证型为邪犯肺卫、痰热雍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热闭心包证。

(1)邪范肺卫: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鼻塞

兼证口微渴、头痛

舌脉舌边尖红,苔薄红或微黄,脉浮数

(2)痰热雍肺:

主证发热汗出,咳嗽气粗,痰液黄粘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

兼证口渴烦躁,大便干燥或便秘,小便黄赤

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或脉滑数

(3)痰浊阻肺:

主证咳嗽咳痰,痰白粘腻或稠厚成块,咳声重浊

兼证体倦脘痞,大便时溏

舌脉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濡滑

(4)正虚邪恋:

主证身热降退,干咳痰少而黏

兼证动则自汗,腹胀,神倦纳少,口干咽燥

舌脉舌淡红苔白或腻,脉细或桦

(5)热闭心包:

主证壮热咳嗽,烦躁不安,痉厥或四肢厥冷

兼证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

舌脉舌绛少津,舌苔黄,脉旋数或沉数

3.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3.1西医治疗方法:

(1)抗感染:

及时予经验性抗菌治疗,要求尽可能覆盖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病原体。

(Ⅰ)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

选择①青霉素类;②多西环素;③大环内酯类;④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⑤呼吸喹喏酮类

(Ⅱ)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

选择①第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②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大环内酯类;③呼吸喹喏酮类。

(Ⅲ)需要住院患者:

①静脉注射第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②静脉注射呼吸喹喏酮类;③静脉注射ß内酰胺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④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

(Ⅳ)重症患者:

A组(无铜绿假单胞感染危险因素):

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注射大环内酯类;②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ß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静脉注射喹喏酮类;③静脉注射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氨基糖苷类。

(2)其他治疗:

保持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通畅(如拍背、吸痰、祛痰药物)、积极的支持治疗(如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盒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吸氧及纠正低氧血症、循环及心肺功能支持包括机械通气等。

(3)预防:

戒烟、避免酗酒有助于预防肺炎的发生。

预防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或)流感疫苗可减少某些特定人群患肺炎的机会。

3.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邪犯肺卫证

治法:

宣肺透表、清热解毒。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组成:

银花15g连翘15g桔梗6g荆芥6g

牛蒡子6g竹叶6g炙麻黄9g杏仁9g

石膏15g甘草6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三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议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室温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中成药:

银翘片

(2)痰热雍肺证

治法: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

组成:

炙麻黄9g杏仁9g石膏15g甘草6g

苇茎15g冬瓜子15g黄芩9g鱼腥草15g

桔梗9g浙贝母9g法半夏9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三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议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室温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3)痰浊阻肺证:

治法:

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

组成:

制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5g白术15g

炙甘草5g苏子10g白芥子6g莱菔子10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三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议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室温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中成药:

化痰灵

(4)正虚邪恋证:

治法:

益气养阴,清散余邪。

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

组成:

竹叶9g石膏15g人参12g麦冬12g

半夏9g粳米12g桔梗6g甘草6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三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议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室温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中成药:

生脉注射液

(5)热闭心包证:

治法:

清营泻热,清心开窍。

清营汤加减治疗

组成:

水牛角15g黄连3g银花9g,连翘15g

竹叶9g生地12g玄参15g麦冬9g

丹参15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三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议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室温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中成药:

清开灵胶囊、痰热清注射液

4.难点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证型经近几年临床检验,因部分患者肺炎初起阶段病情较轻、部分患者多有内伤急查,治疗时发病戴芬病程尚短,临床上高热、痰黄等痰热证表现多不明显,提示单纯用“痰热雍肺”的证型不能含括,这类患者病势不及,辨证多属“邪范肺卫”、“痰浊阻肺”的范畴。

另有部分患者属病程后期邪气未清合并正气虚损,单用“气阴两虚”不能包括,多属“正虚邪恋”范畴。

而因其既往有内伤急查,不宜一味使用清热宣肺化痰之法。

故临床治疗时往往不易迅速祛邪,导致病程迁延。

如何在祛邪的同时扶正、扶正不留邪至治疗中的难点。

5.疗效评定

5.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指导研究原则》(第一版)制定的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减轻,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症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症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5.2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

临床症状、体征在10-14日消失,肺部阴影完全消失;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在10-14日明显改善,肺部阴影大部消失;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在10-14日均有好转、肺部阴影缩小;

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在10-14日均有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肺部阴影未见改善。

二、实施情况

肺热病是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2015年度我科共收治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患者病例约446例,住院号:

77747,75317,74838,75534,75529,76891,75176,74918,75909,76997,75468,77014,77866,76519,76140,76659,77904,75110,75737,77246,76903,78537,77168,76675,78575,76416,77407,77888,74662,75604,76380,74374,75905,76202,77583,78550,74962,77749,75033,74903,78397……有效446例,有效率100%,全部执行诊疗方案。

三、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

以症状改善、体征改善,影像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体征

446例患者主症改善446例(100%);次症改善381例(85.42%),未改善0例(0%);体征改善431例(96.63%)。

446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咳嗽咳痰改善446例,气喘症状改善431例。

431例患者改善的体征中,罗音消失425例,仍有少量干湿性罗音6例。

案例1:

患者卜乐前男41岁。

患者因"咳嗽咳痰伴发热4天。

"入院。

患者入院前4天在疲劳后出现咳嗽咳痰,为黄痰,不易咳出,伴有发热,体温38.0度,无痰中带血丝,无咯血,无午后潮热、夜间盗汗,无胸痛,无活动后气促,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遂来我院就诊,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7.0*109/L,中性细胞比率:

74.0%,CRP:

17.13mg/L,全胸片提示左肺门斑片状高密度影,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社区获得性肺炎”收住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胃纳差,睡眠可,二便如常,近期无明显消瘦。

患者既往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否认结核传染病病史,既往有过乙肝病史(大三阳),具体不详,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

神清,T:

36.8度,精神可,全身未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无抵抗,伸舌不偏,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散在的湿罗音,心率85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下肢不肿。

辅检:

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7.0*109/L,中性细胞比率:

74.0%,CRP:

17.13mg/L,全胸片提示左肺门斑片状高密度影。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肺热病(风热犯肺证)西医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予以

1.内护II级,监测血压,普饭。

2.抗感染:

强力阿莫仙针,阿奇霉素针(患者因咳嗽咳痰伴发热4天入院,请示谢伟见副主任医师指示予以强力阿莫仙针、阿奇霉素针抗感染治疗。

3.止咳化痰平喘:

氨溴索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十味龙胆花颗粒、痰热清针。

4.四诊合参,患者证属中医学“肺热病风热犯肺证”,治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方拟清金化痰汤加减,方药如下:

胆南星6g瓜蒌15g黄芩10g桑白皮15g

杏仁9g开金锁15g浙贝母9g甘草6g

水煎口服,每日两次,患者表示暂缓,遂予痰热清静滴清热化痰;

5.慎起居、避风寒、节饮食、畅情志。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8天患者痊愈出院。

 

案例2:

(略)

案例3:

(略)

序号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

1

75534

杨芳书

55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2

76519

张新华

56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

81

76140

沈碧云

59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例基本信息表

(2)影像学改善程度

应用肺CT评价,肺部阴影好转317例,肺部阴影完全消失118例,肺部阴影无明显改变11例。

案例1:

患者李旭燕女,26岁,住院号:

75045,患者因“咳嗽咳痰3天。

”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3天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频作,痰为黄色,粘腻不易咳出,伴咽痛咽痒,发热,最高体温达38.0度,爬楼梯时胸闷气促,夜寐盗汗,恶心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流涕,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浮肿,于今日至我院门诊行胸片检查示右肺炎症,肺TB待排,为求进一步治疗,拟“社区获得性肺炎”收治入院。

刻下:

患者咳嗽,咯痰,痰黄,口渴烦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睡眠饮食可,大小便调,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

无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

体温:

36.8度,血压:

90/60mmHg神清,气平,精神软,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存在,眼球震颤(-)。

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红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侧颈静脉无充盈,肝颈回流征阴性,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

辅检:

门诊查胸片检查示右肺炎症,肺TB待排。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肺热病(痰热蕴肺证),西医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予以

1.内护II级,普饭。

2.抗感染:

强力阿莫仙针(青年女性,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请示上级医师同意,予该药抗感染)

3.抗炎止咳化痰平喘:

痰热清针、氨溴索针、三拗片、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4.中医药: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炙麻黄9g杏仁9g石膏15g甘草6g

苇茎15g冬瓜子15g黄芩9g鱼腥草15g

桔梗9g浙贝母9g法半夏9g*7剂(暂缓)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三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室温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每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8天,患者复查肺部CT示右肺阴影好转,较前明显缩小,嘱其半月后复查,半月后患者至呼吸科门诊复查肺部CT示阴影消失,未见明显异常。

案例2:

(略)

案例3:

(略)

序号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

1

77169

金灵

19岁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2

75436

蒋惠娟

36岁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

81

78103

余新意

32岁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例基本信息表

 

四、总结评估:

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辩证分型以邪范肺卫,痰热雍肺:

痰浊阻肺:

正虚邪恋:

热闭心包为主,综合采用中医中药,再配合西药抗感染,祛痰等治疗,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7~14天左右。

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健康宣教,深化患者对肺热病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

总之,本科的中西医优势病种以口服中药及特色中医外治法治疗为主,治疗方案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较前疗程缩短、费用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率降低、减少患者痛苦,深受患者好评。

五、方案优化:

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轻者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

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冬春两季较多。

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

诊断上还应注意鉴别传染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如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对肺炎旁包裹性胸腔积液积极应用尿激酶胸腔冲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减少患者住院及康复时间.以免留下后遗症。

 

咳嗽病(支气管扩张)

一,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内容

西医病名:

支气管扩张

中医病名:

咳嗽病

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导致的一支或多支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易于反复发作急性感染,严重者后期可发展至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与呼吸衰竭,其病因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支气管阻塞,全身性疾病,以及支气管先天性发育障碍和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早年有麻疹、百日咳、肺炎、或肺结核等病史。

西医诊断:

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

诊断依据参照《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第6版制定。

中医诊断:

咳嗽病

依据参照:

2003年上海市卫生局制定《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结合文献【1】基础上制定。

1.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和肺部同一部位反复感染等病史,肺部闻及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湿罗音,结合既往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或全身性疾病史,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进一步通过胸部CT(尤其高分辨CT)明确诊断。

应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鉴别。

病史,肺功能、胸部X线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痰培养、心电图测定等有助于判别其严重度和鉴别诊断。

2.证型分类

支扩属于中医学“咳嗽”、“咯血”、“肺痈”等范畴,支扩的病机重点是痰,热,瘀,虚,病位在肺,与脾,肾,肝,胃有关,病情为本虚标实。

支扩乃经年宿疾,痰湿深伏不去,久郁必化热。

痰,热,瘀是三个病理环节,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兼杂,互为因果的,起着主次不同的作用。

痰热壅肺证:

主症:

咳嗽,咳黄白黏痰或脓性痰,或痰中带血。

兼症:

胸闷,气急,烦躁口渴。

舌脉: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证:

主症:

咳嗽阵作,少量白粘痰,或咯吐鲜血。

兼症:

口干,情绪诱发,胁肋疼痛。

舌脉:

舌红,苔薄或薄黄,少津,脉弦数。

肺脾气虚证:

主症:

咳嗽,咳声低微,咯少量清稀白痰或是有咯黄白黏痰。

兼症:

乏力,自汗,头晕,纳呆,易感冒,气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弱。

气阴两虚证:

主症:

久咳,咯少量黄黏痰或脓痰,痰中带血。

兼症:

气急,自汗,盗汗,乏力懒言,口干苦,午后潮热,面部潮红。

舌脉:

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3.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3.1.西医治疗方法:

(1)抗菌治疗: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首选覆盖格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史者或危险因素者,需选择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同时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也可雾化吸入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

(2)可酌情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祛痰药物。

(3)胸部物理疗法:

应用人力或机械,包括胸部叩击、震动、体位引流、机械辅助的咳嗽、以及气道震荡等,以帮助黏痰的排出。

体位引流应使患肺处于高位,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同时作深呼吸后用力咳痰,提高引流效果。

(4)每年接种一次或两次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

(5)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十分重要,如先天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血症(尤其是IgG或gG亚型缺乏者),应定期补充免疫球蛋白。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常伴发支扩,可口服强的松,合用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可减少皮质醇用量。

其他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等引起的支扩,都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6)外科治疗:

使用于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

可根据病变范围做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3.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药治疗在支扩稳定期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实践中,证型多虚实夹杂,且不典型,稳定期以调补为主,培土生金以治生痰之源,润燥养阴以护阴液,辅以清热化痰,化瘀通络。

急性发作期以清热,化痰为主,辅以凉血行瘀止血等,若虚实夹杂,可参照缓解期有关辨证施治。

(1)痰热壅肺证:

治法:

清肺,化痰。

方药:

支扩感染方加减。

组成:

桑白皮15g黄芩10g薏苡仁30g金荞麦30g山海螺15g桔梗9g浙贝母15g甘草3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3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温室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摄氏度,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明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中成药:

痰热清注射液、竹沥化痰口服液、金荞麦片。

(2)肝火犯肺证:

治法: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方药:

黛蛤散合泻心汤加减。

组成:

黛蛤散6g黄芩10g黄连5g大黄10g桑白皮15g白茅根12g白芨12g仙鹤草15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3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温室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摄氏度,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明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3)肺脾气虚证:

治法:

以“培土生金”为法,兼清肺止咳。

方药:

支扩稳定方加减。

组成:

桔梗10g白术15g生黄芪20g茯苓15g薏苡仁30g金荞麦30g防风10g甘草6g紫草15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3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温室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摄氏度,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明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4)气阴两虚证:

治法:

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

支扩稳定方加减

组成:

麦冬15g生黄芪20g茯苓15g桔梗10g薏苡仁30g金荞麦30g紫草15g白芨15g南北沙参各15g

服法:

先将上述药物置清水2升浸泡1小时(以淹没药物3横指为宜),遂以文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续煎5-10分钟,继而温室静置,待药液温度降至30摄氏度,再予以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宜。

明日一剂,分2次早晚服用。

根据我科今年来研究成果,建议稳定期口服中药(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控制病情,可减少急性发作,延缓肺功能下降。

中医康复

(1)功法选择:

六字诀,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监制,北京体育大学音像出版社公开发行的《健身气功六字诀》为蓝本。

(2)练习时间:

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

4.难点分析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反复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繁殖是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

同时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需进一步防止真菌感染。

5.疗效评定

5.1临床疗效判定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