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46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源记》课内文言文中考题专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

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

今河南汤阴。

②负:

具有。

③强:

擅长于。

④斤:

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

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

箭。

⑦的:

箭靶的中心。

⑧筈(kuó

):

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

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4.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1.

(1)邀请

(2)没有成年

2.B

3.

(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4.环境优美;

生活愉快;

民风淳朴;

社会安定。

5.刻苦读书;

苦练射箭。

三、(2011年山东菏泽)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

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

n):

确实。

④浣:

洗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1.答案:

①tiá

o②fǔ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2.答案:

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

每小题1分,共4分。

3.答案: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对得2分。

共2分。

4.答案:

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每小题2分,共4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5.答案: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意思对即可。

四、(2011年福建泉州)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

3.翻译句子。

(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4.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1.(2分)B

2.(3分)D

3.(6分。

每句3分)

(1)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

(其中“复”“延”各占0.5分)

(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其中省略部分、“志”各占0.5分)

4.(4分)答案要素:

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2分)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

(2分)示例:

(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五、(2011年湘潭市)

数日,辞去。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4.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分)

1、

(1)(通“邀”)邀请

(2)与世隔绝的地方

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是魏晋俩朝了

3、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4、突出强调桃花源是、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境界”

六、(2011年大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既出,得其船,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任选择两个作答,多选不给分)(2分)

(1)屋舍俨然俨然:

(2)阡陌交通交通:

(3)便要还家要:

(4)乃不知有汉乃:

1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此中人语云:

12.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2分)

1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

(3分)

14.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10.(2分)

(1)俨然:

整整齐齐的样子

(2)交通:

互相通达(交错相通)

(3)要:

通“邀”,邀请(4)乃:

竟然

11.(2分)答题示例:

村中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12.豁然开朗世外桃源(2分)

13.(3分)答题提示: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社会风尚”回答;

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

答也可。

14.(3分)答题提示:

开放题。

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陋室铭》

一、(2011年襄阳)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玢)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

(1)博学的人

(2)指隐居的人

2、C

3、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的公文劳累身心。

4、托物言志;

(正面)赞美莲的形象。

5、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二、(2011年黑龙江龙东地区)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乙】孔子家语

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

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

②益:

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

谈论。

⑥视:

看,比照。

⑦化:

融和。

⑧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劳:

____________居:

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4.【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

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

1.使……劳累居住评分标准:

每个词解释准确1分,共2分。

2.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评分标准:

答出反问语气,语序正确,语句流畅2分。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语句流畅,意思对即可2分。

3.诸葛庐,子云亭。

答出一点1分,共2分。

4.示例1:

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分。

示例2:

第二种交友方式可取。

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而第一种交友方式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2分。

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爱莲说》

一、(2011年山东东营)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

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

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

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

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

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

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

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

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

牢固状。

④玄黄:

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

相合。

⑥隆:

高。

⑦谅:

⑧固:

鄙视。

⑨取:

取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停: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1.答案:

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

每两小题1分,共2分。

2.答案:

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

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3.答案:

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

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

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

4.答案:

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

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

二、(2011年安徽芜湖)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

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

(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

(2)道;

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

释】

(1)本:

根。

(2)体:

体悟。

(3)虚受:

虚心接受。

(4)实:

充实,充满。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1.

(1)多

(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2.

(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象征描写议论

三、(2011年安徽芜湖)

阅读《爱莲说》完成8—10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濯清涟而不妖 

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0.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

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8.(2分)D

9.(2分)D

10.(2分)C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一、(2011年浙江义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选贤与()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

(1)“与”通“举”,选拔

(2)憎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