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185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docx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2009年秋季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韩愈B、苏轼

C、鲁迅D、郭沫若

2、杜甫的《蜀相》是一首()。

A、古风B、乐府

C、律诗D、绝句

3、在下列诸子散文中,想象丰富,结构灵活,文笔变化多端,多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的是()。

A、《论语》B、《庄子》

C、《孟子》D、《墨子》

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和礼B、自然无为

C、严刑峻法D、兼爱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B、《山居秋暝》

C、《诗经》D、《蜀相》

6、在文学创作理论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是()。

A、王安石B、白居易

C、苏轼D、韩愈

7、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风波》B、《伤逝》

C、《阿Q正传》D、《狂人日记》

8、下列作品属奏章体的是()。

A、《谏逐客书》B、《李将军列传》

C、《郑伯克段于鄢》D、《寡人之于国也》

9、《爱尔克的灯光》的作者是()。

A、鲁迅B、冰心

C、巴金D、郭沫若

10、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苏轼B、柳宗元

C、欧阳修D、王安石

1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A、《国语》B、《史记》

C、《战国策》D、《左传》

12、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

A、七言歌行B、七律

C、五律D、七绝

13、茅盾是()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A、新月社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D、语丝社

14、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

A、新乐府诗B、旧题乐府诗

C、七律D、七绝

15、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著名小说是()。

A、《断魂枪》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D、《苦恼》

16、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谏逐客书》B、《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D、《季氏将伐颛臾》

17、《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抨击的人物是()。

A、张巡B、许远

C、南霁云D贺兰进明

18、《天净沙.秋思》前三句用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

A、排比B、鼎足对

C、流水对D、博喻

19、莫泊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第一部成名作是()。

A、《羊脂球》B、《一生》

C、《苦恼》D、《俊友》

20、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著名作家是()。

A、欧.亨利B、契诃夫

C、莫泊桑D、屠格涅夫

21、在世界著名小说中,其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契诃夫B、欧.亨利

C、莫泊桑D、屠格涅夫

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A、《答司马谏议书》B、《左传》

C、《五代史伶官传序》D、《谏逐客书》

23、《米龙老爹》开头的记叙方法是()。

A、顺叙B、插叙

C、倒叙D、补叙

2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之”可解释为“的”的是()。

A、夫人将启之

B、既来之则安之

C、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为欲也

D、行之乎仁义之途

E、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2、《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的主旨是()

A、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的意愿

B、表达了诗人指斥社会现实的思想

C、体现出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情趣

D、体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E、体现了诗人沉迷于自然美景的情趣

三、选择填空

在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想这样来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A、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断稍显沉闷,并不损害全书的价值。

B、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的也要讲究语言。

C、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就更严格。

D、一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十分刺眼;而一株大树有些枯枝无损于它亭亭如盖的丰姿。

四、阅读并完成①—④题

文艺是有深度①的,这种深度就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

历史上真正的文艺作品,都灌注了深挚的意蕴,透发出浓郁的情感力量与理性深度②。

这种融合了情怀与精神的深度③,在中国古典文艺的境界范畴中得到了很多的表述。

宗白华先生在论及中国古典意境时曾经说过:

“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阐明了艺术意境的创造与深度④追求的关系。

不仅是中国文艺,人类任何文艺都是指向深度的。

文艺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集中表现,从主体角度来说,是人类求真与向善本心的凝聚;它从现象上来看,是超越一般功利性的;因此,文艺最高的境界不是指向浅俗的感官愉悦,而是趋于深层的人生感悟与理想境致。

清末学者王国维尝云,词以境界为最高,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这里所说的境界也就是诗词中的意蕴与创境,毫无疑问,它是一种深度追求。

从文化人类学的本质来说,文艺与审美乃是人类超越自身,争取人性解放的创造活动,它强烈地表达出人类在异化世界中对于自身本质的完善,对于特定时代自身困境的思索与解脱。

这种人生思考与追求凝成了文艺的深度境界,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品传承的依据。

从文艺的接受角度来说,深度是作品的激活之点。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强调,艺术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要想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那就无法感动别人。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以情动人的力量,正是贯注着这种深度。

我们可以说,作品的深度是作者人格精神所铸就,正是这种深度人格,凝缩了作者的人生感受,使得作者的心灵得以与接受者对话、交流,产生互动的效应,将作品的魅力化为感染人的力量,构成文艺作品的真善美价值。

这样的话,文艺就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具有了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

文艺从形式上来说,是个人的创作,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创造活动,其社会意义的广泛性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艺作品的深度表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与审美升华。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文艺有喜欢“瞒与骗”的恶劣传统,在清末民初文坛,产生了大量的侠义小说与风月小说,侵蚀着国民的精神。

这种浅俗无聊自欺欺人的玩意儿,如今又在文艺领域,借助电子传媒,编辑着虚幻的生活情境,迷幻着涉世不深的男女,使他(她)们沉溺于风花雪月与剑侠鬼怪一类镜像之中。

否定深度,厌弃深度,成为当前文艺的时尚,这实际上是古老国民喜欢“瞒与骗”恶劣心态的沉渣泛起。

当前正是需要文艺家扬起思想的风帆,向着深度跋涉的时候,我们的文艺却过早地躲进自欺欺人的幻境中,用阿Q式的自慰来糊弄时代。

已经到了不得不对其发生抗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有着追求文艺深度,创造灿烂人文精神传统的民族,是一个产生了屈原、陶渊明、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和鲁迅等一流文艺家的民族。

①对第一段四个“深度”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②在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得以传承”的依据的一项是()

A.这些作品是人类争取自身解放的一种创造活动

B.这些作品体现了异化世界中人类对自身的完善

C.这些作品表现了人类对时代难题的反思与解答

D.这些作品展现了人类对灵魂深处情感力量的追求

③第三段中,对“激活之点”的种种表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的目的要由感动别人变为从心灵与情感上感动自己

B.文艺作者可以就人生的感受与接受者对话,产生互动效果

C.文艺创作能由个人行为上升为与人类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

D.文艺创作能由个体精神活动折射出社会主义的某些重大意义

④根据本文内容,以下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白华与王国维在论文及古典艺术时均认为,文艺只有努力追求其深度,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

B.《离骚》、《红楼梦》、《安娜·卡列民娜》均超越了一般的功利性,凝聚了人类求真与向善的本心

C.清末流行的风月小说和当今借助电子传媒的虚幻文艺,其得势均与“瞒与骗”的恶劣传统使然

D.清末民初与当代社会,均以否定深度,厌弃深度为文艺时尚,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的阿Q式自愿。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2008年秋季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作者是()。

A、李清照B、李煜

C、辛弃疾D、苏轼

2、司马迁的《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

A、世家B、本纪

C、列传D、书

3、在中国诗歌史上,善于融诗、画、音乐于一体,作品风格淡雅,意境幽远,诗中因多有音乐、绘画之美感,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的著名诗人是()。

A、陶渊明B、白居易

C、李白D、王维

4、被誉为“诗圣”的著名诗人是()。

A、李白B、王维

C、杜甫D、白居易

5、陆游《关山月》贯穿全诗始终的一句是()。

A、朱门沉沉按歌舞B、和戎诏和十五年

C、沙头空照征人骨D、几处今宵垂泪痕

6、巴金的一部描绘封建大家庭内幕,控诉旧礼教,旧势力罪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A、《家》B、《雾》

C、《寒夜》D、《憩园》

7、王维的《山居秋暝》从体裁上说是一首()。

A、五言绝句B、七言律诗

C、古体诗D、五言律诗

8、“明察秋毫”这一成语出自()。

A、《战国策》B、《史记》

C、《论语》D、《孟子》

9、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战国策》B、《论语》

C、《孟子》D、《国语》

10、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代表,继杜甫之后又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陆游B、辛弃疾

C、白居易D、杜牧

1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

A、类比论证B、演译论证

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

12、下列作品属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陌上桑B、氓

C、短歌行D、杜陵叟

13、老舍最成功的话剧作品是()。

A、《月牙儿》B、《茶馆》

C、《二马》D、《骆驼祥子》

14、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骈赋B、骚赋

C、大赋D、文赋

15、下列人物中属道家学派的是()。

A、庄子和老子B、孔子和孟子

C、荀子和韩非子D、孔子和老子

16、《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A、记人文章B、叙事文章

C、议论文章D、抒情文章

17、杜甫的《蜀相》是一首()。

A、山水诗B、田园诗

C、边塞诗D、怀古诗

1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鲁迅B、巴金

C、沈从文D、茅盾

19、《诗经》所收录诗歌的时代是()。

A、商朝至西周

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C、西周末年至战国

D、春秋至战国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

A、《孟子》B、《论语》

C、《左传》D、《史记》

21、曹操的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A、苍凉悲壮B、新奇壮丽

C、清新淡雅D、飘逸奔放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D、陆游《关山月》(和戎诏和十五年)

23、下列句中“以”字作介词用,解释为“凭借”的是()。

A、皆以力战为名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二、多项选择题

《关山月》(和戎诏和十五年)陆游

和戎诏和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诗中所展现的典型场景有()。

A、将军不战空临边

B、朱门沉沉按歌舞

C、三十从军今白发

D、沙头空照征人骨

E、几处今宵垂泪痕

2、《关山月》在诗句中表达了()。

A、士卒的怨愤之情

B、遗民的伤痛之情

C、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D、收复失地后的欢乐之情

E、将被任用的激动之情

三、选择填空

在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A、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在哪能里,难道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

B、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难道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

C、一个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

D、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

四、阅读并完成①—④题

今天,我们不妨通过现存的韩干的《照夜白》的影本看看他所画的马。

那绷紧的缰绳,衬托出马和柱(或自由和束缚)之间的矛盾,而四蹄蹦跳、颈项高昂、鬃毛竖起、张口怒目等等,更增强了腾骧跃起的动势。

缰绳在画面上虽然是细节,而对“照夜白”来说,却是自由的障碍,是斗争的对象,韩干抓住了这一点,宋代诗人梅尧臣也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方能在《观何君宝画》中写出“干马精神在缰勒”这句内行话。

这幅画中之马还体现了另外两对矛盾:

一是烈马因须系牢在柱子上,但能为主子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却还靠这烈性;二是马的性子虽烈,毕竟胁于主子之尊,愿供驱驰。

因此在画成为了画人这一原则及其形象思维的运用上,韩干具有很深的造诣,另一方面,唐、宋两代对韩干的评价却存在分歧。

例如杜甫《丹青引》认为“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表”,也就是有肉无骨,未免损及雄姿。

苏轼在《书韩干<牧马图>》中说: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睢圆,肉中画骨夸尤难”,却道出了“肉中见骨”是需要高度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的,同时肯定了韩干的艺术。

我们今天看看《夜照白》影本,也觉得苏轼是很有艺术欣赏水平的。

这个肉、骨或肥、瘦的问题,到了清代张穆讲得更清楚了:

“韩干画面,骨节皆不真(按:

不妨说骨为肉所掩)”。

此外,我们还应从御马本身的肥大来论证韩干画马艺术是重客观,重形似的;而且这一客观情况还不自唐代开始,西汉便已如此了。

《汉书·贡禹传》云:

元帝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上书言事:

其中就提到厩马肥大而深有感慨:

“今民大饥而死,死又大葬,为犬猪食。

人至相食,而厩马食粟,苦其大肥,气盛怒至,乃日步作之。

”颜师古注曰:

“日日行步而动作之,以散充溢之气。

”因此,可以说韩干所画御马,匹匹肥大,是有其客观的、历史的根源的。

①文章引用《汉书·贡禹》的说法,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韩干画马重客观,重形似

B.说明韩干的画反映了当时“人至相食,厩马食粟”的社会现实

C.论证了韩干所画的马“肉中见央”

D.揭示了当时的御马匹匹肥大的原因

②与张穆的评说观是相同的一项是()

A.梅尧臣的观点B.杜甫的观点

C.苏轼的观点D.贡禹的观点

③下列对韩干画马的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韩干画观旨在表现马有人的灵性

B.韩干画马重客观,重形似,而不求神似

C.韩干画马贵在肉中见骨,自有雄姿

D.韩干画马含蓄地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④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尧臣所说的“干马精神”,既指马追求自由的烈性,又指马甘愿缰绳束缚的禀性

B.唐、宋两代对韩干画马的评价,虽有分歧,但都认为画马要画骨

C.韩干画腾骧跃起的马,绷紧的缰绳,束缚自由的柱子,体现了作者形象思维的运用

D.画肥马而能“肉中见骨”,是一件不易的事,能体现画家高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手法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2008年秋季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B、《论语》

C、《史记》D、《战国策》

2、抒发国破家亡,往事成空的哀怨伤痛的千古名篇是()。

A、《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天净沙.秋思》

3、主张施“仁政”提出“民为贵”这一重要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D、墨子

4、《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后经()编订成三十三篇,并定名。

A、孔子B、孟子

C、李斯D、刘向

5、李白诗歌的突出特点是()。

A、朦胧迷离,善于用典B、挥洒自如,漂逸奔放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婉约缠绵,沉郁顿挫

6、我国南宋时期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是()。

A、辛弃疾B、陆游

C、苏轼D、欧阳修

7、辛弃疾《摸鱼儿》中“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作者在句中是托古喻今,他要表达的意思是()。

A、无限感伤的心情

B、借杨玉环、赵飞燕来指责和警告那些投降派的权臣

C、表达自己郁闷、悲愤的心情

D、应珍惜大好春光

8、下列作品中具有寓言色彩的是()。

A、《李将军列传》B、《种树郭囊驼传》

C、《张中丞传后叙》D、《马伶传》

9、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

A、《雾》B、《灭亡》

C、《春》D、《家》

10、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B、河伯

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

11、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王维B、孟浩然

C、李白D、陶渊明

12、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谏逐客书》B、《郑伯克段于鄢》

C、《寡人之于国也》D、《季氏将伐颛臾》

13、《红楼梦》一书的体裁是()。

A、长篇文言文小说

B、诗体韵文小说

C、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D、现实主义小说

14、《种树郭囊陀传》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类比B、夸张

C、讽刺D、拟人

15、陆游《关山月》是以()为线索来抒情的。

A、笛声B、月夜

C、歌舞D、泪痕

16、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A、创造社B、新月社

C、语丝社D、文学研究会

17、巴金《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

A、游记B、记人散文

C、记行散文D、抒情散文

18、《诗经》中收录民间歌谣最多的是()。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A、国风B、大雅

C、小雅D、颂

19、《沙滩上的脚迹》一文在表现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手法的运用。

A、夸张B、讽刺

C、象征D、对比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D、陆游《关山月》(和戎诏和十五年)

二、多项选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苏轼《水调歌头》所写的内容有()

A.向月赞月B.向往月宫

C.月下起舞D.月亮圆缺

E.月光远照

2.词中化用李白诗的有()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D.起舞弄清影

E.千里共婵娟

三、选择填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极的尽头,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而我的脚下,。

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①它好似奔腾的骏马,翻滚着

②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

③与一片碧录的草滩相连

④垂向一片碧录的草滩

⑤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

⑥哈达般伸向遥远的地方的,是逶迤的银色公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四、阅读,完成1-4题

科罗拉多大学行星科学家戴维.格林斯普恩说,金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生命开始的地方。

正如对来自月球和火星的陨石所作的研究已经证明的那样,九大行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很可能有东西在行星间飞来飞去。

这就意味着下面这种情况完全是可能的:

生命在太阳系中只出现过一次,接着就通过陨星传播到其他星球上。

有迹象表明这颗在许多方面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在其早期可能存在着与地球非常相似的条件。

虽然金星目前是最热的行星,但是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知道:

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太阳的温度比现在要低30%到40%,因此,金星可能曾经是个远比现在适宜生命存在的地方。

金星总是被厚厚的硫磺云包裹着,但是“硫磺云里面有一个云层,那里具备常温和常压”。

他开玩笑说,为了能够在那里生存,微生物必须具备“抗酸能力,并且能够制造氧气和温度较低的柠檬水”。

他说,金星上目前没有水,这是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一观点遇到的最大障碍。

科学家观察到金星上的一些神秘特性可能是生命的标志。

例如,科学家一直无法弄清楚是什么物质吸收了紫外线。

格林斯普恩提出“如果那是一种色素,会不会就像地球上的叶绿素?

”叶绿素使活的微生物能够对阳光的能量加以利用。

格林斯恩指出,我们关于生命的一切知识从根本上都是以一个例子为基础,因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家对于生命提出的许多假设——比如生命必须以碳为基础以及生命需要液态水——都只是假设。

1、对第1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来自金星

B、九大行星间可能存在着生命传递现象

C、月球和火星也可能存在过生命现象

D、月球和火星的陨石可能在行星间飞来飞去

2、下面的说法,不能用来支持戴维.格林斯普恩的观点的一项是()。

A、金星在初期时的温度可能适宜生命存在

B在包裹金星的硫磺云里面有一个具备常温常压的云层

C、金星上存在着能够吸收紫外线的物质

D、金星目前是九大行星中最热的行星

3、“我们关于生命的一切知识从根本上都是以一个例子为基础”,不符合这个说法的一项是()。

A、研究生命,只能从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入手

B、直到目前,我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

C、我们对生命现象的解释还仅仅是提出一些假设

D、生命必须以碳为基础,这个认识未必是正确的

4、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九大行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被一条生物链联结着。

B、太阳系中的生命,很可能源于同一个星球

C、研究表明,太阳系中很可能不仅是行星存在过生命现象

D、金星上存在着能够吸收紫外线的叶绿素,这可能是生命存在的标志。

 

《大学语文》模拟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