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99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Word格式.docx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

D.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突遭袭击,战士申亮亮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留异乡,他死得其所,我们应向英雄致敬!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________的白日梦中。

(2)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________。

(3)他们的传统是________,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A.无所不为 惟妙惟肖 引颈受戮

B.无所不为 栩栩如生 坐以待毙

C.无所事事 惟妙惟肖 引颈受戮

D.无所事事 栩栩如生 坐以待毙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

倾听使人____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9.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简单了。

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

一事当前________,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

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____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________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________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目不斜视 浇灌 也许 但

B.心无旁骛 浇灌 也许 但

C.心无旁骛 灌溉 因为 所以

D.目不斜视 灌溉 因为 所以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马可·

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这座桥。

(2)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3)王东真是________,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4)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

A.推崇 稳固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崇拜 顽固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C.崇拜 稳固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推崇 顽固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

1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串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穿 弘扬D.挽救 贯穿 弘扬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_,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_的要素呢?

(3)我正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

(4)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________。

A.标志 必须 悠然自得 不言而喻

B.标本 必需 悠然自得 不可思议

C.标志 必需 泰然自若 不言而喻

D.标本 必须 泰然自若 不可思议

1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

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

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

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教师详解详析

1.

(1)殚精竭虑 

(2)深恶痛疾 (3)正襟危坐 (4)因地制宜 (5)诚惶诚恐 (6)妙手偶得 (7)重峦叠嶂 (8)惟妙惟肖 (9)触目伤怀 (10)坦荡如砥 (11)旁逸斜出 (12)无动于衷(13)摩肩接踵 (14)络绎不绝 (15)摧枯拉朽

2.[解析]C “戛然而止”专指声音突然停止。

3.A 4.C 5.C 6.B 7.C 8.B

9.[解析]B 根据第一空前的“用心专一”可知,第一空应该填“心无旁骛”,排除A、D项;

第二空根据所在句子中的“光阴这棵美丽的树”这一比喻,可以判断应填“浇灌”。

10.[解析]D 此题可用排除法,“崇拜”的对象是人,所以第①句应填“推崇”,排除B、C两项;

第③句,“别有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应填“别出心裁”,排除A项。

11.D 12.B 13.B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初的温暖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

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

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

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

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

“会了,不用记了。

”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

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

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

“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

”男孩气恼地说:

“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

”女孩委屈地哭了,说:

“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

”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

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

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

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

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

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

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

“为什么非要见她呢?

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⑪他摇了摇头。

⑫主持人又说:

“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⑬他说:

“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

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⑭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

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⑮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

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1)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3)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请简析第⑮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1)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

寓示了文章的主题;

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好了;

但她却不记恨,还来不及向她道歉。

(3)为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4)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

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

使文章产生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5)真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

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品德;

要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

【解析】【分析】

(1)本文的标题不包括修辞手法的使用。

从内容上看,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别人的关心和温暖,从此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标题的作用在于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

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从结构上来说,标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成为全文的感情线索;

并且新颖温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发展可以得知,女孩体谅到男孩家庭条件不好,经常给予他帮助。

但是男孩不仅没有感激,反而因为自尊心比较强而对女孩发了脾气,对女孩产生了一定的伤害。

但是女孩不仅没有记恨他,反而把自己最宝贵的文具送了他。

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男孩内心可能充斥着后悔、自责、遗憾、歉意、伤感等情感。

解答时,结合上述情感,补充原文即可。

(3)结合选文最后一段可以得知,女孩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了,所以在男孩发了寻人启事后,是女孩的哥哥代替她对男孩进行的回信。

第④段中写到女孩的哥哥就是为了给下文埋下伏笔。

(4)从内容上来看,第⑮段交代了上文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该段落揭示了上文关于“信”的谜团,使得文章产生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5)本文的文章主题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赞美懂得感恩的品格,本文讲述了女孩对男孩传达的关心和帮助,长大后的男孩对女孩的感恩,以及女孩的哥哥给男孩写信传达出的温暖。

因此学生获得的启示可以围绕上述文章主题展开。

故答案为:

⑴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

⑵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好了;

⑶为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⑷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

⑸真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

文章标题的作用有: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作文章线索;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具有象征意义;

⑤语带双关;

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

⑦吸引读者兴趣。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人物的心理活动总是和当时的情景有紧密的关系,因此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弄清楚当时的情景,即语境。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中某一人物的作用。

答题时要分析出这一人物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以及对塑造主要人物和表现主旨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⑸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屋顶上的男孩 

宋长征

①我生活的地方是老河滩,这是一片不算丰腴,也不算太过瘠薄的黄土地。

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座小小的村庄。

②我曾在深翻的泥土里捡拾到一枚螺壳,放在耳边,若风吹过,若浩荡的河水流过,先民耕耘的场景像一帧帧泛黄的胶片。

我自信孤独是存在的,只不过当年不懂,坐在落叶的黄昏下,思与想呈现出一幅空旷的图景。

③我沿着村后的池塘边行走,在逼仄的拐角处抓住一株细细的小树。

秋蝉在悲鸣,池塘里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我小心翼翼,生怕滑落在池塘里。

教室破旧,泥台子,泥板凳,老师在门前的空地上用着自制的日晷,纸板的圆心上插一根小木棍,时间就有了刻度。

④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会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放羊,羊们在河滩上吃草,我会专注于我的孤独之中。

仰躺在草地上,看行色匆匆的云走过田野的上空。

我在想云之上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否也有一座村庄,是否也有一个孤独的少年生活在某处。

[A]看蚂蚁在草丛里穿行,拖一粒重重的草籽,一阵风吹来却不翼而飞,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蚂蚁是否也会陷入对人生的怀疑,还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重新开始搜寻被风吹散的粮食?

⑤这是我最初的认知,对于时间、对于生命产生的某些想法。

但更多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人在田野上奔跑而忽略了方向。

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更好,也不知道村庄深处那座破旧的院落会有怎样的改变。

⑥十七岁那年我辍学,躺在一张棕绳编织的床上,异想天开,想要靠一支笔支撑起以后的生活。

——也仅仅只是梦想,从后来的四处漂泊来看,如果没有一个稍微安定的生活,所有的梦想也只是空谈。

⑦我在经历一个失败者的青春,或者说我从十七岁就换了一副成人的皮囊在世间行走。

渤海湾的一艘渔船上,风大浪急,出海,归港,在人声嘈杂、鱼腥弥漫中上岸。

岸上是另一个世界,喝酒,然后醉醺醺上船,跌入思乡的梦里。

……我在经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带,我的另一个我从皮囊里抽身出来站在时间的某处看着。

他的孤独无人能解。

⑧当生活逐渐安定下来,那些远去的事物开始复活。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沈从文语)原来一切事物并没改变,原来流去的只是时间。

⑨我花去了青春,却认识了孤独的面孔——多年来我的脑子里总有这样一种意象:

淡蓝色的星空,一枚枚闪烁的星辰如棋子般排布在夜空,像一盘下不完的棋。

在老河滩上觅食的鸡们,此时静卧在一片森森的树荫里。

多少年了,它们不曾改变自己的作息表,以星空为依靠,以茂盛的树荫为家园,等待黎明用一声嘹亮的啼鸣撕开夜幕。

一爿老屋,湛蓝色的老瓦,像一片片时光之羽,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孩坐在屋顶上,听月光簌簌落下。

⑩他看见了自己的一生。

他看见月光下的家园,在时间的流水中飘荡而来,又飘荡而去。

⑪里尔克①对物的虔诚看守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物于是成了里尔克信念的基石与生命的家园。

那么我的家园呢?

我在寻找。

当我面对一件老旧的器物时,我会想起那些流逝的光阴,在光影中活动着的人。

那人是父亲,是母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老河滩上的乡民。

⑫我在物里醒来,此时的物是故乡的风物。

月光流泻,我像世间所有的婴孩那样睁开双眼,或者是老祖母的臂弯,或者是一只摇荡的摇篮,有人在轻轻唱,那歌谣唱了千年万年仍如流水般轻柔、温暖。

但我不可能知道,多年以后,那个在物中苏醒的孩子执拗折返,企图描绘那些缥缈的音符,企图重新沭浴在一片安然的月光下。

⑬我穿行在草木间,麦子是青的,梧桐花是一串串的紫粉色。

[B]镇街是嘈杂的,打烧饼的小贩一大清早就把烤炉支起、点燃,揉面。

溜切花边,然后用手背把烧饼贴在炉璧上。

只需要等待,木炭火光明灭,芝麻香、麦面香瞬间流溢。

这或许就是一个支点,木炭、麦面、芝麻,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人在草木间。

⑭我的书写在夜色中进行,曾经有一段时间,故乡的草木如春天般浩荡而来,在纸上排布成阵。

⑮我在物里生长,我会想起灯光下的织布机,母亲坐在上面,像一艘小小的方舟承载一家人负重前行。

我会想起父亲身披蓑衣站在田野上,夏雨滂沱,他依旧不紧不慢走过田塍,这是一个农人的自信,相信风雨过后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⑯我也这样想,转眼写作十年,我几乎记下乡间的所有事物,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与生活达成默契,与村庄相五依偎。

我要做的,只不过是沿着时间生成的脉络,记下爱,记下暖,记下那些苦难的刻痕。

⑰我也会在物里老去,当孤独再次袭来,我会有所庆幸——在缺少一切的时节,我真的发现还有个自己在乡间行走。

那个屋顶上的男孩未曾改变,那淡蓝色的星空未曾改变。

⑱一个人书写的过程即是对孤独画像的过程。

此时的线条清隽,一条河、一座村落、一声嘹亮的鸡鸣、一片云走过的天空,组构成一个简洁的画面。

⑲我在走过田坎时终于看见自己孤独的身影,来来去去间,隐入乡土的纹理。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5期,有删改)

【注】①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

(1)下列对本文情感脉络的梳理,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老河滩是我生长的地方,少年的“我”常常专注于自己的孤独,虽然那时“我”并不懂。

B. 

十七岁的“我”换了一副成人的皮囊,在外独自闯荡,经历了完全陌生的世界。

那时,“我”的孤独无人能解。

C. 

“我”花去了青春,生活逐渐安定下来,经常爬到自家的屋顶上。

“我”在鸡鸣声中读懂了孤独的含义。

D. 

后来,“我”折返故乡,记下故乡的风物,终于把自己孤独的身影隐入乡土的纹理。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画面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分别简要赏析。

[A]看蚂蚁在草丛里穿行,拖一粒重重的草籽,一阵风吹来却不翼而飞,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蚂蚁是否也会陷入对人生的怀疑,还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重新开始搜寻被风吹散的粮食?

[B]镇街是嘈杂的,打烧饼的小贩一大清早就把烤炉支起、点燃,揉面,溜切花边,然后用手背把烧饼贴在炉壁上。

(3)第⑪段中划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第⑦⑩段中加点处为什么用第三人称“他”的视角来叙述?

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

(帮帮你)叙述视角是由文本中的人称来体现的。

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真切地呈现给读者。

但是,也可以巧妙地变换叙述人称来获得新的叙述视角,丰富文本的内涵意蕴。

【答案】

(1)C

(2)①【甲】处生动地描写了蚂蚁负重穿行时被风打乱计划的慌乱画面;

作者描写蚂蚁其实是在写自己(或以拟人的手写自己/隐喻自己),表现自我的迷惘和无助。

②【乙】处作者细细碎碎地去描写街镇上嘈杂的生活场面,其实写出了“我”在物中醒来的状态(或这些故乡的风物让“我”醒来/“我”意识到了我在故乡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亲切。

(3)这句话内容上以里尔克的“物”引发作者对家园的思考,“我”在故乡的“物”中苏醒、生长、老去,让“我”在故乡的风物中找到家园;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使行文从叙事过渡到议论(或:

由回忆往事过渡到思考人生),引发下文围绕“物”而展开的思考。

(4)文中的“他”即是另一个“我”。

“我”曾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离家漂泊,在陌生的世界里游荡,“我”的人生迷惘无措,“我”的孤独无人理解。

当“我”从另一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我开始寻找自己,寻找月光下的家园。

于是“我”折返故乡,故乡老旧的器物,故乡流逝的光阴,故乡亲切温暖的点点滴滴,让“我”醒来、生长、老去,“我”书写故乡的一切,与生活达成默契,与村庄相互依偎,终于理解了“孤独”,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使本文的意蕴变得更深刻,当我们迷失生活,当我们找不到自己,我们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