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21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x

1、

美西战争

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末,美国西部开发殆尽,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Q1898年4月借口美舰“缅因号”在西班牙殖民地被炸沉向西班牙宣战,不到三个月就占领西班牙数个殖民地,西班牙被迫求和。

/12月签订《巴黎和约》,规定将其殖民地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古巴独立/美国于1901年强迫古巴接受《普拉特修正案》,事实上把古巴变为美的殖民地。

/从此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6、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且其军事力量也远不及其他列强,所以它决定用经济竞争方式在中国扩张利益。

/1899年美向英、德、俄、意等国发出照会,主要内容为列强之间互相承认在华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不得干涉;同时也应当承认其他列强在木国势力范围内享有的特权。

/1900年美向各国发出第二个照会,声明此政策是“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1922年载入《九国公约》,成为各国侵略中国的保障/它为迟到者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扩张大开方便之门,同时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由追随英国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帝国主义大国政策,美成为列强在亚太地区竞争的主角之一

7、大棒政策

又称“实力政策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的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他认为对付别国的方法是:

话可以说得好听些,但手中要拿着大棒,故名。

后发展为“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胡萝卜”指给一些好处)o/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

/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

遭到拉美人民的反对。

/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

(独裁者的怀柔政策)

4、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的美国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的外交政策。

/他宣称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就是用美元代替枪弹,利用经济渗透和施加压力,这就是“金元外交”的要义。

/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及中国等地,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

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5、日俄战争

1904年到1905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俄国战败并与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使日本取得了在东亚的军事优势及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力,令俄国在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世界意义是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到来,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的满洲地区,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这给中国东北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刺激了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影响: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日本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更增加了称霸太平洋的野心;亚洲的小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大俄国,鼓舞了亚洲的民族主义;但日本的侵略扩张使各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加强了反帝国主义的性质)

6、伊朗的立宪革命

1905—1911年伊朗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末,伊朗半殖民地日益加剧,国内的封建统治阻碍社会发展,激起人民的不断反抗。

/1905年12月,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和阿翁的偶发事件成为伊朗革命的导火索。

接着工农群众掀起强大的人民运动,迫使国王穆扎法尔丁于次年召开立宪议会,颁布宪法,宣布议会是全体人民的代表等,限制了国王权利o/1907年以后,工农运动深入发展。

/1908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在德黑兰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和革命组织,屠杀革命者,人民运动进入新高潮。

/1909年7月,北方革命部队联合反国王的部落诸罕军攻占德黑兰,废黜穆罕默德•阿里,召开第二届国会。

当权的地主阶级集团竭力压制民主运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妥协。

/1911年底,英俄军队分别干涉伊朗南北部的革命运动,反革命集团趁机于12月在德黑兰发动政变,卡扎尔王朝复辟,革命失败。

(了解:

第一届国会:

20世纪初,伊朗深陷半殖民地的处境。

伊朗国王借外债出过旅游的行动更激起各阶层的不满。

1905年12月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成为伊朗革命的导火线。

群众采取到清真寺避难的传统反抗形式,塔巴塔里和比哈比哈尼成为他们的领导人,并提出立宪要求。

国王被迫下诏开立宪会议,颁布宪法,国王有权制定30名参议员,议会是“全体人民的代表”,有权决定法律、预算、借款、租税问题;政府对议会负责;人民有受教育、出版、集会和结社白由;在法律而前人人平等;公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宗教法院和世俗法院并存;伊斯兰什叶派被宣布为国教;内阁大臣必须由穆斯林担任;5名高级僧侣组成的法律草案审查委员会负责用伊斯兰教精神审查议会通过的法案。

1907年,新国王拒绝批准宪法的组成部分——《基本法补充条款》,人民示威抗议和罢工,一名革命者刺杀首相后群众中保守和激进两派的矛盾以及俄国军官训练的哥萨克旅,发动政变,第二次政变得逞,宣布废止宪法,解散国会,颁布军管法令,革命者被杀被捕。

1909年7月,革命群众解放德黑兰,另立新国王,组成新内阁。

第二届国会民主派和保守派矛盾激烈,导致革命失败,卡扎尔王朝重新统治伊朗。

绞杀伊朗革命的元凶为俄英,但伊朗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

7、自主自产运动

印度总督寇松统治期间为了削弱印度的民族运动而分治孟加拉的事件遭到了印度人民的普遍反对,/在此背景下国大党于1906年国大党年会上提出了自主自产的号召,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是自主白产运动中的主要领导力量,/在他们广泛的宣传和组织下,印度发生了多次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和群众大会,其中孟加拉为运动中心。

/运动遭到了英印殖民当局的镇压,提拉克也被逮捕入狗C/1907年12月,国大党年会中保守派和激进派发生公开冲突,年会决定终止自主自产运动。

/它表明印度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新兴的阶级力量已经成长起来,能进行自觉的群众性的政治斗争了。

8、日德兰海战

1916年5月21日到1916年6月1日,英德海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即日德兰海战。

又称斯卡克拉克海战。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都全面出动了舰队主力,总计投入达200多艘军舰。

/就战役胜负得失而言,德国海军略占上风。

但就战略意义而言,英国仍保持了对德国的海上优势,德国企图打破英国海上封锁的目的未能实现。

/此后北海水域内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9、无限制潜艇战

一战中德国在大西洋采取的针对英国的经济封锁战o/1917年2月,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和海战的军事进攻失败,没有达到迫使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投降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德国在大西洋水域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使之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利益的损害促成了的美国参战,从而给予德海军以重大打击,促使无限制潜艇战走向失败。

10、四月提纲

1917年4月17日(俄历4月4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所作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因发表在四月,又称《四月提纲》。

/他提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当前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

/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所以要推翻它。

/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11、布列斯特和约

这是一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苏俄想退出大战的建议被协约国拒绝,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根据协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给同盟国,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一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也使列宁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高峰。

12、洛迦诺公约

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国际会议,会上通过的一系列协定总称为《洛迦诺公约》。

/主要内容是关于各国之间对安全的相互保证和允许德国加入国联,/是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的调整,改善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关系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此“洛迦诺精神”一时成为和解与安全的代言词。

/它是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产物。

/但它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遭到极大削弱,白身孕育着不稳定因素。

/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1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1919年,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导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涨。

次年印度国大党通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内容包括:

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国殖民政府机关、抵制英货、抗税等。

从1920-1944年间,先后举行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场运动一方而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14、绥靖政策

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而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

/“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问答题

1、列宁主义的诞生?

A、俄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一劳动解放社,由普列汉诺夫于1883年在日内瓦创立。

B、列宁完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00年,创立《火星报》。

C、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2、一战前,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①三国同盟”建立过程:

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同盟条约”缔结,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②三国协约建立过程:

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应以其全部兵力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其全部兵力进攻德国。

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而,这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

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W1907年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试述一战前巴尔干问题的始末?

A、巴尔干是欧洲的火药桶,一战从这里点燃,一战前,巴尔干问题成了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它主要是由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列强的干涉造成的。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处于空前高涨阶段,但受到了奥斯曼、奥匈和俄罗斯三个王朝帝国的干涉。

当巴尔干问题日益变得尖锐突出时,欧洲其他几个大国也纷纷介入,最初是德国和英国,随后是意大利和法国,最初是以第三者身份间接介入的,最后变成了直接参加者。

B、波斯尼亚危机:

“大塞尔维亚主义”的传播引起奥匈帝国的仇视和恐惧,所以其决定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由于当时支持赛尔维亚的俄国没有支持奥匈的德国武力强大,塞尔维亚只好承认奥匈吞并波、黑两国的事实。

C、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2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结成了反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

土耳其战败,几乎丧失了全部欧洲的领土,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D、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6月巴尔干各国之间因争夺领土而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战果时发生了分歧。

在奥旬的支持下,保加利亚在1913年6月向塞、希两国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土耳其也乘机参加了反保战争。

保加利亚战败求和签订合约。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①原来反土耳其的联盟已不存在,巴尔干诸国事实上分成了两个集团:

一方是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站在这个集团后而的是俄国;另一方是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站在这个集团后面的是奥匈,奥匈后而是德国。

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塞尔维亚的势力和威信大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两地的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而与塞尔维亚合并,这就使奥匈对塞尔维亚更加恐惧和敌视,决心吞并塞尔维亚。

奥塞的冲突势必引起奥俄的冲突,并最终引起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冲突。

E、两次巴尔干战争虽然是局部性战争,但集中反映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布加勒斯特和约签订后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法国,最初是以第三者身份间接介入的,最后变成了直接参加者。

4、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德国月革命?

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分裂为三派。

右派掌握了党的领导权,领袖是艾伯特和谢德曼,右派有24万成员。

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大战爆发后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

中派以哈阿兹和考茨基为首,于1917年4月退出社会民主党,另建独立社会民主党。

他们打出和平民主的旗号,但反对用革命手段结束大战,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中派有10万成员。

革命的左派组织是斯巴达克团,领导人是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它创建于1916年1月。

左派的力量比较弱小,成员不足200人,也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政党,组织上是独立社会民主党的成员。

机关刊物《红旗报》

1918年11月,基尔起义是德国革命的开始。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使欧洲的一个反动君主帝国崩溃,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即艾伯特政府。

1919年1月,柏林一月起义,被血腥镇压。

一魏玛共和国建立。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的失败,结束了德国的十一月革命。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世界体系。

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统治秩序。

1919年1〜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巴黎和约》,和约对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中东地区的统治秩序作出了规定,加上其他陆续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圣日尔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洛桑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由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对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作出规定,形成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华盛顿体系与凡尔赛体系共同对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作出规定。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大国按自己的意志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国际格局。

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力解决德国问题与裁军问题,加上美国退出凡尔赛体系,使得该体系从一开始便充满了矛盾与不稳定。

此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崛起该体系逐步遭到重创,1939年波兰战争和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标志着该体系的彻底破产。

②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一《凡尔赛条约》,(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1921年8月与德国单独签订了合约)一《圣日耳曼合约》:

1919.9,协约国与奥地利一《纳伊条约》1919.11,保加利亚一《特里亚农条约》:

1920.6,匈牙利一《色佛尔条约》1920.8,土耳其苏丹政府,一《洛桑条约》1923.7,凯末尔政府,是凡尔赛体系中惟一的较平等条约。

是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成为战后近东最稳定的国家。

③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太平洋及远东问题)一,《四国条约》(《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1921.12,美、英、日、法四国,一《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法意日,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一《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4,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

一《九国公约》

7、一战后德国的赔款问题

各国目的:

作为德国主要宿敌的法国,希望从德国榨取最大限度的赔款,一方面削弱德国,使之一蹶不振,另一方而补偿自己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恢复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大国地位。

一向搞大陆均衡政策的英国,虽然也希望得到赔款,但它不愿过分削弱德国,美国则反对向德国索取高额赔款

协议中包括赔款的内容:

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又规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合330亿美元,其中包括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到1921年5月1日前应偿付而尚未偿付的200亿金马克。

1921年5月5日,赔款委员会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5月12日前作出承诺,30年内偿清全部债务,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和出口商品价值的26%,可用现金和实物支付。

如果德国不同意,协约国可出兵占领鲁尔。

赔款国家主导的改变:

根据凡尔赛条约成立的赔款委员会设在巴黎。

由英、法、意、比各派一名代表组成,法国代表担任主席。

实际上等于是法国掌握了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

因为按照规定,委员会主席可以在表决均数的情况下作出最后裁决。

1923年1月11R,法国不顾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理由,联合比利时,出动10万法比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造成20年代最为严重的、最为人注目的欧洲冲突事件。

而对法、比的军事行动,德国古诺政府在美英的支持下,实行“消极抵抗”政策,抗议法、比违反凡尔赛和约。

宣布立即召回驻两国大使,停止交付一切赔偿。

同时命令鲁尔地区官员拒绝执行占领当局的一切命令,占领区的企业全部停工,企业主的损失由国家赔偿,失业工人由国家救济。

英美两国担心鲁尔危机会导致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出现革命危机。

因而,它们分别向德国和法国双方施加压力,要求尽早结束鲁尔危机。

1923年9月,德国结束了“消极抵抗”,两个月后,法国也同意由两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来重新研究德国赔款问题,这就为美国插手赔款问题提供了方便。

1924年1月10日,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1865〜1951年)为首的专家委员会在伦敦开始工作。

8月,接受赔款的各协约国代表在伦敦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批准专家委员会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即“道威斯计划”这个计划没有确定德国赔款的总数,只规定德国近期的赔款数额和以后每年增加的数额,还规定了赔款的来源和由美英向德国提供贷款等。

1929年2月,以美国金融家欧文•杨格(1874〜1962年)为首的新的专家委员会组成,讨论德国赔款问题。

同年6月,杨格委员会制定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o该计划于1930年1月海牙会议批准生效。

德国赔款总额确定为1139.5亿马克,在58年零7个月内偿清。

取消赔偿委员会及有关国家对德国国民经济与财政的一切形式的监督。

成立国际清算银行,管理有关德国赔偿的金融业务。

1931年6月,面对德国经济的严重困境,德国总统兴登堡致函美国总统胡佛,声称德国财政困难,无力还债,请予延期支付赔款及其他债务。

美国总统担心德国的经济崩溃会影响欧洲政治经济秩序及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因此,胡佛总统照会协约国政府,宜布从者年7月1日起,赔款及一切政府之间的债务延期一年偿付,但其他国家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此为“胡佛延债宣言”。

同年7月23日,主要协约国及德、意、日等国在伦敦会议上通过延期一年偿付债务的决定。

1932年6月,有关各国在洛桑开会,再议德国赔款事宜。

决定把德国的赔款总数削减到30亿金马克,但批准这个协定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妥善解决协约国之间的债务问题。

由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坚决反对以任何方式勾销或削减所欠美国的任何债款,洛桑协定最后未获批准。

然而,德国从此不再支付赔款,各国也不再谈论偿还债务,贯穿整个20年代的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此不了了之。

德国赔款问题是20年代最重要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

围绕这一问题,列强之间,协约国与德国之间多次展开冲突与协商,从而也带来了一次次对凡尔赛条约的调整补充。

总的调整方向是减轻对战败国德国的经济处罚,打击战后初期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抑法抬德。

德国因此得以逐步摆脱凡尔赛条约的经济束缚,实现经济复兴,为其最终用武力挣脱凡尔赛条约提供了条件

(L1921年根据凡尔赛和约成立的赔款委员会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限42年付清。

/2、然而,德国在在1921年5月支付了10亿金马克后,就开始以种种

手段进行抵制,故意造成国内经济的混乱,好以财政破产为借口拒缴赔款。

3、1922年

德提出了延期支付赔款的要求。

英美同意了德国的请求。

但法国坚决反对,并联合比利时,在1923年出动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了“鲁尔危机”。

但德国实行消极抵抗,停止支付战争赔款。

4、为了解决因德国赔款问题引起的麻烦。

1924年,协约国伦敦会

议通过了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即“道威斯计划”。

这个计划没有确定德国赔款的总数,只规定德国近期的赔款数额和以后每年增加的数额,还规定了赔款的来源和由美英向德国提供贷款等。

5、道威斯计划实行以后,法比从鲁尔

撤军。

鲁尔危机和德国赔款问题暂获解决。

这一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将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变为复兴德国的政策。

6、1924^1929年,德国仅支付了约80亿金马克的赔款,却从英美获得了200多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

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进大国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

7、1929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临崩溃,无力实行道威斯计划,故英美以杨格计划取而代之:

德国赔款总额确定为1139.5亿马克,在58年零7个月内偿清。

取消赔偿委员会及有关国家对德国国民经济与财政的一切形式的监督。

成立国际清算银行,管理有关德国赔偿的金融业务。

8、1929年10月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国财政面临崩溃的危险。

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宣布“延债宣言”,赔款和国际债务延期支付一年,德国此后不再支付赔款。

杨格计划夭折。

9、1932年6月16H,为继续讨论德国的赔款问题,各有关国家在洛桑召开会议。

7月9日签订的《洛桑协定》,规定德国最后赔款额为30亿马克。

停付3年后于37年内分数次付清。

除此以外,德国还须偿付杨格及道威斯借款的利息。

10、后来德国连这笔赔款也没有如数偿付,及至希特勒上台后,索性全部取消赔款义务。

8、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大致分两个阶段:

1918年夏至1920年春为第一阶段,1920年春至1921年春为第二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迫于战争行势的需要而提出应急性措施,后一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