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13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题失分在对“金铂”的判断上。

“铂”是通称的“白金”;

“箔”是金属制成的薄片,如:

金箔、银箔、锡箔等。

学生不理解“金箔”的含义,而误认为“金铂”就是指“白金”。

【答案】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题点】形近字熟语(成语)字形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2题

3.【题目】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然,这不是说父母不爱我,或者我不爱父母。

事实上,我家的这些麻烦,全是“爱”惹的祸——如果我把那种的责任、义务、权利、感情统称为爱的话。

如果他们不爱我,大约也不会这么地关心我的衣食住行;

如果我不爱他们,也不会在乎他们满不满意、开不开心。

中国人管这种的“给予”和的“报答”叫做“爱”,已经叫了几千年了,我又怎么能逃出这个“文化”的掌心?

A.纠缠不清随心所欲勉为其难不情不愿

B.纠缠不清无孔不入勉为其难自我折磨

C.千缠百绕无孔不入强人所难自我折磨

D.千缠百绕随心所欲强人所难不情不愿

【解析】“纠缠不清”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

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千缠百绕”形容缠绕不清。

这里形容“责任、义务、权利、感情”掺杂在一起,统称为爱,用“千缠百绕”合适。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

本处形容家人的爱和关心非常周密,自然应该是“无孔不入”。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强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本处形容家人对孩子以爱的名义去勉强他做不愿意做的事,应该是“强人所难”。

“不情不愿”心里不想,不甘心去做某件事。

“自我折磨”自己折磨自己。

这里形容被责任或义务逼迫出的“报答”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

本题失分较多,选项给出的几个词语区别本身不大,文段的语言表述也不符合正常的规律,所以回答起来相对困难。

尤其是“勉为其难”“强人所难”两个词语的区分上。

两个词语含义都是“做不愿做的事”。

不过在使用中,“勉为其难”多用于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

“强人所难”多用于让别人去做不愿意做的事。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题点】形似义近词语辨析

【难度】中档题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3题

4.【题目】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到目前为止,13个省市已经完成了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全面两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实施过程中。

B.由于家电数字化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液晶面板的差别化竞争已经十分困难,日本失去了曾经的竞争力。

C.在娱乐资本看来,当一个行业里的人发现,附着在这个行业上的金融产品赚钱的可能比本行业来的更快时,这个行业基本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D.非洲是盗猎的重灾区,象牙、鳄鱼皮、犀牛角……盗猎者肆无忌惮的捕杀除了获得暴利外,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A“全面两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实施过程中”介词滥用,导致宾语残缺。

去掉“过程中”。

B“竞争困难”搭配不当。

可以改为“竞争激烈”。

C“生死存亡的时刻”不合事理。

“生死存亡”或生或死,或存或亡,生与死、存与亡的因素与机会并存。

显然本句指向是这个行业基本上就到了灭亡的时刻。

本题失分在对C项“生死存亡的时刻”的判断上。

学生误以为这样的表述是正确的,实际上是忽略了语境的限制和提醒。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董存瑞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这样的使用是正确的。

【答案】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事理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4题

5.【题目】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古代重要城镇文化内涵。

对下列诗句描写的古代重要城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也叫镇江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官城是成都

C.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金陵也叫钟山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江陵就是南京

【解析】A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B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的别名。

C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

金陵,现在南京市。

D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本题回答很困难,失分很多。

学生虽然对这些诗词很熟悉,但对这些诗词中涉及的城镇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做不出准确判断。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题点】识记文化常识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5题

二、

【组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现在的世界比过去复杂得多,其中有大量不确定性,是否理解概率,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开化程度。

下面是一些概率知识,它现在是公民必备知识。

1.随机:

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

这个思想对我们的世界观有颠覆的意义。

古人没有这个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果的,甚至可能都是有目的的。

人们曾经认为世界像一个钟表一样精确地运行。

但真实世界不是钟表,它充满不可控的偶然。

更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他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

不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

理解随机性,我们就知道很多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没有太大可供解读的意义。

我们不能从这件事获得什么教训,不值得较真,甚至不值得采取行动。

赌博不仅是随机事件,而且是独立的随机事件,它意味着每一把的结果和以前所有的结果都没有任何联系,这其中没有经验也没有教训可供参考。

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影响将来同类事情的结果。

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随机就意味着均匀。

如果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均匀,人们就错误的以为未来的事情会尽量往“抹平”的方向走。

问题的关键是,随机分布不等于均匀分布。

要想均匀分布,必须要样本总数非常大的时候才有效。

现实中的随机一旦不均匀,人们就认为其中必有缘故(阴谋论),而事实却是这可能只是偶然事件。

如果数据少,随机现象可以看上去很不随机。

甚至非常整齐,感觉好像真有规律一样。

2.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理解了随机性和独立随机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

但是发现规律是人的本能。

春天过后是夏天,乌云压顶常下雨,大自然中很多事情的确是有规律的。

我们的本能工作得如此之好,以至于我们在明明没有规律的地方也能找出规律来。

人脑很擅长理解规律,但是很不擅长理解随机性。

3.大数定律和小数定律

大数定律是我们从统计数字中推测真相的理论基础。

大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他的理论概率——也就是他的“本性”。

概率中的“大数定律”的工作机制不是和过去搞平衡,它的真实意思是说如果未来进行非常多次的抽奖,你输非常多次、赢非常多次,以至于他们此前的一点点差异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而小数定律说如果样本不够大,那么他就表现为各种极端情况,而这些情况可以跟他的本性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统计样本不够大,就什么也说明不了。

现在我们知道,数据足够多的话,人们可以找到任何自己想要的重要规律,只要他不在乎这些规律的严格性和自洽性。

那么在数据足够少的情况下又会如何?

如果数据足够少,有些规律会自己跳出来,你甚至不相信都不行。

如果统计数据很少,就很容易出现特别不均匀的情况。

这个现象被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戏称为“小数定律”。

卡尼曼说,如果我们不理解小数定律,就不能真正理解大数定律。

6.【题目】下面对概率论知识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随机”让我们知道很多事情都可以是没有因果的偶然事件,不需要从中获得教训。

B.发现规律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人脑很擅长理解规律,却不擅长理解随机性。

C.大数定律说如果数据足够多,人们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所有的重要规律。

D.小数定律说如果统计样本不够大,事件就特别容易呈现一些虚假的规律。

【解析】C项“人们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所有的重要规律”表述绝对。

原文表述是“人们可以找到任何自己想要的重要规律”,而不是“所有的”。

本题理解相对容易,失分较少。

学生只要找到原文中相应的部分进行比对即可。

本题中出现的这样绝对化的表述是常见的错误类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题点】表述绝对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6题

7.【题目】下列是根据文意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iPod最早推出“随机播放”功能的时候,用户发现有些歌曲会被重复播放,这是不随机的表现。

B.一个有二十人的乡村中学某年有两人考上清华,和一个有两千人的中学每年都有两百人考上清华,他们的教学质量是一样的。

C.彩票分析师相信中奖号码存在走势,相信其中的规律,所以近期多次出现的组合可能会继续出现,或者按照这个趋势可以预测下一个号码。

D.战场上士兵有个说法,如果战斗中炸弹在你身边爆炸,你应该迅速跳进那个弹坑躲避下一颗炸弹。

其实这并不能保证更安全

【解析】A“有些歌曲会被重复播放,这是不随机的表现”理解错误。

“随机播放”属于随机事件,有些歌曲被重复播放,正是随机的表现。

B“一个有二十人的乡村中学某年有两人考上清华”和“一个有两千人的中学每年都有两百人考上清华”这属于随机偶然事件,但人们却要在这其中找到规律。

C彩票和赌博是一样的,不仅是随机事件,而且是独立的随机事件,它意味着每一把的结果和以前所有的结果都没有任何联系,这其中没有经验也没有教训可供参考。

本题失分在B项的理解上。

按照一种思维定式,学生自然会在这两个事件中寻找规律,发现考中清华的比例都是十比一,如此认为两个学校教学质量相同。

但实际上,按照文本的观点,这些都是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偶然事件。

【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题点】曲解文意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7题

8.【题目】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

你只能接受它不需要反思、总结,也不必纠结。

B.理解了随机性和独立随机事件,就理解对赌徒不需要帮他总结经验教训。

C.数据本身不足以说明事物的真相,只有统计样本足够大,事物出现的频率才能无限接近它的“本性”。

D.我们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哪怕加上家人和朋友的经验,去对事物做出判断。

【解析】A“你只能接受它不需要反思、总结,也不必纠结”理解错误。

这样的表述与文意不符。

文本说明“理解随机性,我们就知道很多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没有太大可供解读的意义。

我们不能从这件事获得什么教训,不值得较真,甚至不值得采取行动”。

是要让人拥有一种面对偶然事件的智慧,主动欣然接受而已。

选项表述的“只能接受”有被动的意味。

对于选项D提供的说法,学生会认为违背了自己的生活常识而误选。

D项的说法的确是和我们平时的观点不同,但它是符合文本观点的。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8题

【结束】

三、

【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

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

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

成祖入京师,擢侍读。

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

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寻进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及《列女传》。

书成,赐银币。

永乐二年,皇太子立,进缙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

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

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

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

帝密问缙。

缙称:

“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帝不应。

缙又顿首曰:

“好圣孙。

”谓宣宗也。

帝颔之。

太子遂定。

高煦由是深恨缙。

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

卒平之,置郡县。

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

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

缙又谏曰:

“是启争也,不可。

”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

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

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明年,缙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

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

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帝震怒。

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

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

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硃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至刚,皆下狱。

汝玉、贯、纮、引高、得抃皆瘐死。

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

“缙犹在耶?

”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

年四十七。

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正统元年八月(1436),诏还所籍家产。

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

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

后高煦以叛诛。

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

悉如缙言。

9.【题目】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入京师,擢侍读。

提升

B.会大发兵讨安南。

正值

C.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进言

D.诏还所籍家产。

查抄

【解析】C“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大意理解是“朱高煦于是诬陷解缙泄露宫中语”,可见“谮”的含义应该是“诬陷”。

本题失分较多,学生对“谮”一字没有积累,而如果带入法检测的话,“进言”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实际上学生应该懂得现代汉语里“谮言”的含义,进行知识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点】一词多义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9题

10.【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缙谒皇太子而还

B.为汉王高煦所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又以定储议请以赵十五城为寿

D.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解析】A项前句“而”是连词,表转折;

后句“而”是连词,表顺承。

B项两句中“为”都表被动。

C项项前句“以”是连词,因为;

后句“以”是介词,用。

D项前句“之”是助词,无义;

后句“之”是代词,这样的事。

本题失分在对虚词“以”的理解上。

“以”的词性较复杂,包括了动词、介词、连词等词性,是高考必考的虚词中相对难以掌握的一个词。

做这样的练习,一定不能脱离语境对虚词的意义进行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题点】而为以之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10题

11.【题目】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导致解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缙又谏曰:

②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

③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④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⑤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

⑥帝见缙姓名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本题题干要求是“属于导致解缙死亡的原因”的,如此要注意排除法的使用。

②“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说明解缙失宠,但不至于致其死亡。

⑤“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之后解缙被投入监狱。

但不是其死亡的原因。

⑥“帝见缙姓名曰:

‘缙犹在耶?

’”是皇帝随口的一句话。

本题失分在对⑤⑥句的理解上。

因为按照原文理解,⑤句之后,“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

”⑥句之后,“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这两句是解缙死亡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点】整体筛选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11题

12.【题目】对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解缙的才华赢得到了太祖和成祖的赏识,属于少年得志。

B.解缙才智过人他在明初负责很多重大文史典籍的编纂工作。

C.解缙敢言善说品评人物无所顾忌,朝臣嫉恨他纷纷进谗言,终于被贬交阯。

D.解缙具有较长远的政治眼光,他对于汉王和安南局势的判断基本是准确的。

【解析】C“朝臣嫉恨他纷纷进谗言,终于被贬交阯”理解错误。

廷臣不是因为他“品评人物无所顾忌”,主要是因为“忌妒他受宠”;

导致他被贬的主要是朱高煦和李至刚的谗言。

本题失分在对C项判断不准。

C项表述在原文在基本都有,“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

”“改交阯。

”因此容易理解为是正确的表述。

“害其宠”是理解的关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12题

13.翻译句子

(1)缙谒皇太子而还。

(2)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

(3)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

【解析】文言翻译要先明确句子考点,然后对整句进行翻译,这其中要注意句式和语序,还有就是省略成分的补充。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谒”拜见,“醉”使动用法,“数”多次。

“埋积雪中”要补充介词“于”;

“立死”要补充主语“解缙”。

本题失分在于补充的意识缺乏。

对于句子的省略成分,如果不及时补充,翻译出的句子就会语意不连贯。

另外是对“醉”的正确理解。

【答案】

(1)解缙拜见皇太子后返回。

(2)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立死。

(3)安南因多次造反,设官府(机构)统治不久,也放弃而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题点】文言实词特殊句式

【题型】文言文阅读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13题

文言翻译:

解缙自小聪颖,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进士,被授为中书庶吉士,甚得太祖爱重,常在皇上跟前侍候。

成祖入京师后,解缙升为侍读,受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一起在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

内阁参预机务自此而始。

不久解缙进升为侍读学士,奉命任《太祖实录》和《列女传》总裁。

书成之后,他受赐银币。

永乐二年(1404),皇太子立,解缙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解缙少年登朝,才智至高,凡事都敢上前答对,表里洞达。

他引荐士人,只要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总要加以称赞。

但他好品评人物,无所顾忌,廷臣多忌妒他受宠。

后来因在议定太子问题上为汉王朱高煦所忌,终致失败。

原先,太子未定,淇国公丘福说汉王有功,应立他为太子。

皇上密问解缙,解缙说:

”皇上没有反应。

解缙又叩头说道:

”圣孙指宣宗。

皇上点了点头,这样太子便定了下来。

朱高煦由此深恨解缙。

正值大发兵讨伐安南,解缙谏阻。

皇上不听,最后讨平了安南,设置郡县管理。

而太子立储以后,又时常有失皇上心意,由此朱高煦更加受宠,礼仪等级超过了嫡子。

解缙又进谏说:

“这样做会引发争端,不可。

”皇上火了,说他离间骨肉,解缙所受的恩宠便渐衰了。

四年(1406)赐给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解缙没有份。

后来,丘福等人的意见稍稍传到外廷,朱高煦于是诬陷解缙泄露宫中语。

第二年,解缙被判廷试读阅卷子不公,贬任广西布政司参议。

解缙出行后,礼部郎中李至刚说他心怀怨望,被改到交趾,命他在化州督饷。

永乐八年(1410),解缙因奏事入京,正值皇上北征,解缙拜见皇太子后返回。

汉王便说解缙看准皇上出行,私谒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人臣之礼。

皇上震怒。

解缙当时正偕同检讨王翶取道广东,游览山川,上疏请开凿赣江勾通南北。

奏书传到后,解缙被逮入诏狱,拷打备至,官司牵连到大理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以及李至刚,将他们全部投进监狱。

王汝玉、李贯、萧引高、高得抃都死于狱中。

十三年,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皇上见到解缙的名字,便说:

“解缙还在世啊?

”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立死,终年四十七岁。

将其抄家,妻儿宗族都迁到辽东。

正统元年(1436)八月诏令归还所抄没的家产。

成化元年(1465),恢复解缙的官衔,赠朝议大夫。

当初解缙因说汉王和安南事而得祸,后来朱高煦因反叛被诛,而安南因多次造反,设官府(机构)统治不久,也放弃而去。

都应了解缙的话。

14.【组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

【题目】上片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解析】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

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本题较容易,学生能通过词作中的意象,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归纳出作者要描绘的景色,即暮春烟雨图。

【答案】写登超然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烟雨景色(或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

【考点】鉴赏古诗的意境

【题点】意境(画面+氛围)

【题型】诗词鉴赏

【来源】2016天津市和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第14

(1)题

(2)

【题目】“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妙句。

作者表达的感情与我们引用时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区别?

【解析】理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作者表达的情感,必须联系前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

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