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24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0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化工安全)》知识点总结.docx

D《安全生产专业实务》

目录

(一)专业安全技术 1

第一章化工安全生产概述 1

第一节化学品特性及其分类 1

第二节化工企业过程安全技术 1

第三节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4

第二章化工运行安全技术 14

第一节危险化工工艺及安全技术 14

第二节工艺安全风险分析技术 26

第三节化工装置开停工安全技术 29

第四节主要化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 32

第五节特殊作业环节安全技术 62

第六节化工过程控制和检测技术 89

第三章化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98

第一节化工防火防爆基本要求 98

第二节主要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102

第三节化工消防技术 108

第四章化学品储运安全技术 123

第一节化工企业常用储存设施及安全附件 123

第二节罐区安全技术 126

第三节储罐安全操作与维护技术 129

第四节气柜安全技术 132

第五节铁路装卸设施及作业安全技术 133

第六节船舶装运安全技术 133

第七节汽车装卸作业安全技术 135

第八节油气回收安全技术 136

第九节危险化学品包装安全技术 137

第五章化工建设项目安全技术 139

第一节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技术 139

第二节化工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保障 148

第六章化工事故应急管理及救援 152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与特点 153

第二节化工事故应急处置与实施 153

第三节化工企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编制技术 159

第四节化工事故应急演练与救援装备 160

(二)安全生产案例分析 163

(1)安全法律法规及企业标准 163

(2)危险源管理 163

(3)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措施 165

(4)安全生产投入 168

III

(5)应急管理 69

(6)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 171

(一)专业安全技术

第一章化工安全生产概述

化工安全技术基础。

了解化工安全生产特点、化工工艺及相关设备设施。

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其分类、主要化学反应类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安全技术说明书及安全标签编写方法。

2020年6月是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今年“安全生产月”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开展“排查整治进行时”、“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

第一节化学品特性及其分类

1、原料和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

2、生产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苛刻;

3、化工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

4、化工生产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强;

5、正常生产与施工并存;

6、事故紧急救援难度大;

第二节化工企业过程安全技术

1、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收集和利用化工过程安全生产信息;风险辨识和控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装置安全运行;开展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新装置试车和试生产的安全管理;保持设备设施完好性;作业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等。

2、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1)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

(2)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

(3)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

3、风险管理

(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制定化工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规定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和改进措施落实的要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统称

“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技术,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

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可每5年进行一次。

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2)确定风险辨识分析内容

化工过程风险分析应包括:

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

在役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还要包括发生的变

173

更是否存在风险,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事故及事件教训的措施等。

(3)制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4、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1)操作规程管理

企业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

企业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

(2)异常工况监测预警

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要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

(3)开停车安全管理

企业要制定开停车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制度。

在正常开停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

开停车前,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制定开停车方案,编制安全措施和开停车步骤确认表,经生产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要严格执行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停车过程中的设备、管线低点的排放要按照顺序缓慢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设备、管线吹扫处理完毕后,要用盲板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抽堵盲板作业应在编号、挂牌、登记后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5、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1)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企业要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从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3)新装置投用前的安全操作培训

6、试生产安全管理

(1)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

(2)试生产前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三查四定”(三查,即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四定,即整改工作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认工艺危害分析报告中的改进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

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

在系统吹扫冲洗前,要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

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

蒸汽吹扫时,要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

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

等级。

高压系统气密试验前,要分成若干等级压力,逐级进行气密试验。

真空系统进行真空试验前,要先完成气密试验。

要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严禁超压。

气密试验时,要安排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气密检查记录,签字备查。

单机试车安全管理。

企业要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

单机试车前,要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

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

填写试车记录。

联动试车安全管理。

联动试车应具备下列条件:

所有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并已取得上岗资格;公用工程系统已稳定运行;试车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的仪表报警和联锁值已整定完毕;各类生产记录、报表己印发到岗位;负责统一指挥的协调人员已经确定。

引入燃料或窒息性气体后,企业必须建立并执行每日安全调度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部试车的安全管理工作。

投料安全管理。

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7、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1)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

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

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2)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

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

加强动设备管理。

8、作业安全管理

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

9、承包商管理

(1)严格承包商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在本企业发生的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管理。

(2)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承包商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

现场安全交底的内容包括:

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

坠落、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危害信息。

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10、变更管理

(1)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要纳入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制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变更的事项、起始时间,变更的技术基础、可能带来

的安全风险,消除和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是否修改操作规程,变更审批权限,变更实施后的安全验收等。

(2)严格变更管理

工艺技术变更。

设备设施变更。

管理变更。

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

生变化等。

(3)变更管理程序

申请。

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审批。

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

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验收。

变更结束后,企业主管部门应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相关部门收到变更验收报告后,要及时更新安全生产信息,载入变更管理档案。

11、应急管理

(1)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

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2)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2、事故和事件管理

(1)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

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车、异常工况、泄漏、轻伤等)的管理。

要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

要深入调查分析安全事件,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吸取事故(事件)教训

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

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13、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1)企业要成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2)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第三节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规定: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

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危险特性

按照基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0.2~29),最新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与《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进行了统一,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及环境危害三大类,28小类。

2.1物理危险

(1)爆炸物

爆炸物是指能通过化学反应在内部产生一定速度、一定温度与压力的气体,且对周围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一种固体或液体物质(或其混合物)。

烟火物质或混合物无论其是否产生气体都属于爆炸物质。

(2)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指一种在20℃和标准压力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3)气溶胶

喷雾器(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用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并配有释放装置以使内装物喷射出来,在气体中形成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者以液态或气态形式出现。

(4)氧化性气体

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引起或促进其他材料燃烧的气体。

(5)加压气体

加压气体是20℃下,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6)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大于93℃(闭杯)的液体。

(7)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的固体,通过摩擦易燃或助燃的固体。

(8)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是指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混合物。

(9)自燃液体

自燃液体是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内着火的液体。

(10)自燃固体

自燃固体是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内着火的固体。

(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是指除自燃液体或自燃固体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量供应就能够自热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此物质或混合物与自燃液体或自燃固体不同之处在于仅在大量(千克级)并经过长时间(数小时或数天)才会发生自燃。

(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是指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和混合物。

(13)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液体是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会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14)氧化性固体

氧化性固体是指本身未必可燃,但通常会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15)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含有二价-O-O-结构和可视为过氧化氢的一个或两个氢原子已被有机基团取代的衍生物的液态或固态有机物。

同时还包括有机过氧化物配制物(混合物。

(16)金属腐蚀物

金属腐蚀物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会显著损伤或甚至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2.2健康危害

(1)急性毒性

①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②分类。

化学品可按数值极限标准,根据经口、皮肤接触或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划入5种毒性类别之一。

急性毒性值用(近似)LD50值(经口、皮肤接触)或LC50值(吸入)表示,或用急性毒性估计值(ATE)表示。

(2)皮肤腐蚀/刺激

①定义。

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

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

②分类:

a)类别1为皮肤腐蚀性;b)类别2为皮肤刺激性;c)类别3为导致微弱皮肤刺激。

(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①定义。

严重眼损伤是将受试物施用于眼睛前部表面进行暴露接触,引起了眼部组织损伤,或出现严重的视频衰退,且在暴露后的21d内尚不能完全恢复。

②分类。

a)类别1为导致严重眼部损伤。

b)类别2A为导致严重眼部刺激。

c)类别2B为导致眼部刺激。

(4)呼吸道或皮肤致敏

①定义。

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过敏反应的物质。

皮肤过敏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

②分类。

a)呼吸过敏物分类。

第1类呼吸道致敏性物质:

如果有人类的证据表明该物质能致使特定的呼吸过敏和/或如果有来自适宜动物试验的阳性结果。

类别1A:

物质显示在人类中有高发生率;或根据动物或其他试验,可能对人有高过敏率。

还应结合反应的严重程度。

类别1B:

物质显示对人类有低度到中度的发生率;或根据动物或其他试验,可能对人有低度到中度过敏率。

还应结合反应的严重程度。

b)皮肤过敏物分类

(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①定义。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主要指可引起人类的生殖细胞突变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化学品。

然而,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在这一危险种类中时还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毒性试验。

②分类。

a)类别1A为可导致遗传缺陷。

已知会引起人类的生殖细胞遗传性突变的化学品。

判别标准:

来自人类的流行病学研究的阳性证据。

b)类别1B为可导致遗传缺陷。

理应认为可能会引起人类的生殖细胞遗传性突变的化学品。

判别标准:

来自哺乳动物体内遗传性生殖细胞突变试验的阳性结果;或来自哺乳动物体内体细胞突变性试验的阳性结果,结合以该物质具有诱发生殖细胞突变的某些证据。

c)类别2为怀疑存在导致遗传缺陷的可能。

由于其可诱发人类的生殖细胞中遗传性突变的可能性而引起担心的化学品。

判别标准:

来自哺乳动物试验和/或在某些情况来自体外试验得到的阳性结果,可得自哺乳动物体内的体细胞突变性试验;或其他受体外突变性试验的阳性结果支持的体内细胞遗传毒性试验。

(6)致癌性

①定义。

致癌性指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病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在良好的科学动物实验研究中,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的物质通常被推断或怀疑为人类的致癌物,除非有确切证据说明肿瘤形成的机理与人类无关。

②分类。

a)类别1A为可导致癌症。

根据流行病学和/或动物的数据,已知对人类有潜在致癌危险性:

化学品分类主要根据人类的证据。

b)类别1B为可导致癌症。

预期对人类有潜在致癌危险性,化学品分类主要根据动物的证据。

c)类别2为怀疑可能导致癌症。

可疑的人类致癌物,根据由人类和/或动物研究得到的证据进行的分类,但该证据不足以信服可将该化学品分在类别1中。

(7)生殖毒性

①定义。

生殖毒性包括对成年雄性和雌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有害影响,以及在后代中的发育毒性。

②分类。

a)类别1:

已知或假定的人类生殖毒物。

此类别包括已知对人类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或发育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或动物研究证据

(可能有其他信息作补充)表明其干扰人类生殖的可能性很大的物质。

类别1A:

己知的人类生殖毒物。

将物质划为本类别主要根据人类证据。

类别1B:

推测可能的人类生殖毒物。

将物质划为本类别主要根据实验动物的数据。

b)类别2:

可疑的人类生殖毒物。

此类别的物质是一些人类或动物试验研究证据(可能有其他信息作补充)表明在没有其他毒性效应的情况下,对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或发育有有害影响;或如果与其他毒性效应同时发生,但能确定对生殖的有害影响不是其他毒性效应的非特异继发性结果,而且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分为类别1。

c)附加类别:

影响哺乳或通过哺乳产生影响。

将影响哺乳或通过哺乳产生影响划分为单独的类别。

(8)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①定义。

一次接触物质和混合物引起的特异性、非致死性的靶器官毒性作用,包括所有明显的健康效应,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即时的和迟发的功能损害。

②分类。

a)类别1为会损伤器官。

单次暴露对人体造成明显特定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或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的证据能推定有潜力对人体造成明显特定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

b)类别2为可能损伤器官。

根据实验动物研究的证据,可以推定单次暴露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c)类别3为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或眩晕。

目标器官效应不符合把物质划入上述类别1或类别2的标准。

这些效应在接触后的短暂时间内有害地改变人类功能,但人类可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恢复不留下显著的组织或功能改变。

(9)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

①定义。

反复接触物质和混合物引起的特异性、非致死性的靶器官毒性作用,包括所有明显的健康效应,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即时的和迟发的功能损害。

②分类。

a)类别1为重复暴露或延长暴露会损伤器官。

重复暴露对人体已产生明显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或根据实验动物研究得到的证据能推定对人体有潜在产生明显特定靶器官系统毒性的物质。

b)类别2为重复暴露或延长暴露可能损伤器官。

重复暴露,根据实验动物研究得来的证据能推定对人类有潜在的有害于健康的物质。

(10)吸入危险

①定义。

“吸入”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道系统。

②分类。

a)类别1为吞咽或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b)类别2为吞咽或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2.3环境危害

(1)急性水生毒性

①定义。

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

②分类。

急性I对水中生物有剧毒。

急性℃对水中生物有毒性。

急性℃对水中生物有害。

(2)慢性水生毒性

①定义。

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水生有机体暴露过程中引起的相对于该有机体生命周期测定的有害影响的潜力或实际性质。

②分类。

慢性I对水中生物具有剧烈毒性,有害影响长时间持续。

慢性℃对水中生物具有毒性,有害影响长时间持续。

慢性℃对水中生物有害,且影响长时间持续。

慢性℃可能对水中生物具有长时间持续性危害。

3、危险货物(TDG)分类和上述GHS分类的对照表

按照基于GHS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30000.2~29)和《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进行的危险化学品分类(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及环境危害三大类,28小类),主要用于生产企业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并提供给下游用户。

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未出厂运输前属于产品范畴,进入流通环节运输时属于危险货

物,目前危险货物的分类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分为九大类,其中有五大类下分16项,四大类下未分项。

4、国内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

〔2011〕95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3〕12号)确定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

5、剧毒化学品辨识

(1)定义。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的“二、剧毒化学品的定义和判定界限”中规定:

具有剧烈急性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2)剧烈急性毒性判定界限:

急性毒性类别1,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大鼠实验,经口LD50≤5mg/kg,经皮LD50≤50mg/kg,吸入(4h)LC50≤100ml/m3(气体)或0.5mg/L(蒸气)或0.05mg/L(尘、雾)。

经皮LD50的实验数据,也可使用兔实验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