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7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 人教版 10117.docx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练习+矛盾散文+说课稿人教版10117

第四单元

白杨礼赞

第1课时

一、基础驿站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折磨(zhé)   折本(zhé)   折腾(zhē)

B.参天(cān)参差(shēn)参考(cān)

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

D.倔强(jiàng)强壮(qiǎng)强迫(qiǎng)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  )  地壳(  )

恹恹(  )晕圈(  )婆suō(  )

qiú(  )枝秀qí(  )

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

(3)暗暗地生长。

(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字    ,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    》《    》等。

本文体裁是   ,选自     。

“礼赞”含有         之意。

 

5.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用“√”标出来。

(1)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2)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二、综合园地

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

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

寿命达90年以上。

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

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第2课时

一、课文检阅

1.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

并说说你的理由。

A.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只是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

我认为   句好,因为:

  

 

 

2.文中结尾写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这“楠木”象征              。

 

3.下面是对课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B.本文赞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

C.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

D.作者先写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采用的是先扬后抑的写法。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

 

二、美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

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

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

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

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5.从第四段中找出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标出。

6.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8.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         ,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         ,突出酸枣树的         。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1.C 解析A项中“折本”的“折”应读“shé”;B项中“参差”的“参”应读“cēn”;D项中“强壮”的“强”应读“qiáng”。

2.zǎi dài qiào yān yùn 娑 虬 颀

3.

(1)坦荡如砥 

(2)妙手偶得 (3)潜滋暗长 (4)纵横决荡

4.茅盾 沈德鸿 雁冰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抒情散文 《茅盾全集》 尊敬和赞美

5.

(1)成果 

(2)惊奇

6.

(1)比喻 

(2)拟人

7.

(1)抒情 

(2)议论 (3)描写

8.

(1)示例:

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示例:

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第2课时

1.A “一排——三五株——一株”构成递减,这符合人们的思维过程,能以引起惊奇的白杨树数量之少反衬白杨树给人的惊奇之大。

2.国民党反动派

3.D 解析“扬”和“抑”,“扬”指好的方面,“抑”指不好的方面,二者都是写作艺术上的一种强调手段。

具体写法上有两种形式,即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D项中先写的是白杨树不好的方面,后写的是好的方面,故应是先抑后扬。

4.因为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6.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7.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8.对比 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矛盾的散文

除了小说,茅盾还写了不少散文。

如果说,茅盾的小说主要是借刻划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反映时代面貌,那么,他的散文便大多是通过对于世态人情的直接描摹和辛辣讽刺,来揭露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的。

  茅盾的最初几篇散文,写于他在日本短住期间。

这些文章,大多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用宛转清丽的文字记录了自己不甘于消沉、渴望振作却又感到软弱的微妙的内心波动。

在静夜的酣梦中,忽被什么响声惊醒。

这使他热血沸腾:

似乎自己已经“跨在北风的颈上,砉然驱驰于长空!

”但是那声音随即消逝,留下的“只是一段寂寞的虚空”(《叩门》)。

虽然过去的一切已经“为现实的严肃和未来的闪光所掩煞所销毁”,但眼前望出去的,仍然“只是满天白茫茫的愁雾”(《卖豆腐的哨子》)。

他厌恶这种只能唤起自己难言的怅惘的愁雾,并且表示“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或者能够鼓舞人们起来奋斗的“寒风和冰雪”(《雾》)。

尽管还有许多排遣不开的空虚和寂寞纠缠着自己,情绪依然不够开朗高昂,但一个曾经风霜的战士久静思动的心愿灼然可见。

这些文章,大多写得优美别致,富有诗的情趣。

茅盾后来似乎没有再写过这样的文字,但它们已经显示出他写作美文的才能。

这组散文,和他许多行文力求明白晓畅而不追求词藻雕琢的散文作品比较起来,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自日本归国后,由于社会斗争日趋激烈,茅盾的政治视野日益开阔,因而散文所展示的生活天地和社会意义也日益广泛和深远。

特别是“九一八”、“一二八”以后,民族危机日深,而蒋介石反动政府则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镇压,所以作家的讽刺的锋芒首先就指向这一方面。

《茅盾散文集》第二辑《社会随笔》中的文章(如《血战后一周年》、《九一八周年》、《玉腿酥胸以外》、《欢迎古物》等文),就全是揭发和声讨日寇侵略和蒋党卖国罪行的。

作者很敏锐地抓住了当时一般人习而不察的社会现象,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把问题的实质剥露在读者的面前。

有时虽然没有直接予以抨击,但在不着文字的地方透露出作者强烈的愤怒。

  茅质散文另一重要的内容是反映畸形发展的都市生活和贫困破产的农村面貌。

这一类作品,在茅盾散文中所占比重最大。

《茅盾散文集》第三辑《故乡杂记》、《速写与随笔》第二、三部分,就全是这一类文章。

《故乡杂记》以长篇通讯形式记述作者在一九三二年回乡旅途中以及回乡后的见闻感想,对“一二八”战争在乡镇各阶层人民中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农村经济破产对市镇的影响,都有清晰的反映。

《速写与随笔》集里的各篇,从不同角度描写都市和农村的凋零景象,用笔细腻而跌宕有致。

作者虽然没有明白指出中国真正的出路所在,但他告诉了读者:

“北风和霜雪虽然凶猛,终不能永远的不过去。

相反的,冬天的寒冷愈甚,就是冬天的运命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

”(《冬天》)从这富有诗意和暗示性的文句里,当时的读者是不难得到一些启示和力量的。

这样的思想也深刻有力地含蕴在《雷雨前》一文里。

这篇文章以潮闷郁热的天气象征当时的中国,而生活在那时的人们则象“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焦躁地等着”雷雨的到来,“等着那挑破灭色幔的大刀的一闪电光,那隆隆隆的怒吼声”。

这是对于革命的暴风雨的期待,是对于旧世界的毁灭和新世界的诞生的期待。

至于“幔外边的巨人”,则无疑地是暗喻在广大土地上已经掀起巨涛的革命力量。

人们的期望没有落空。

果然,“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

于是“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

一切依附反动统治的东西都销声匿迹了,“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这里反映出来的不只是作者个人对革命的期待与信心,而且是当时千千万万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文网密布的当时,作者不可能用显豁的文字直接表露自己的心怀,他采用了比较曲折隐晦的方式。

但是对于新旧两个世界的爱憎这情,依然洋溢于字里行间,具有很大的鼓舞人们更勇敢地投入斗争的艺术力量。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除揭露蒋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和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而外,也有对于劳动人民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崭新生活的描画和歌颂。

这类文章数目不多,《见闻杂记》中的《白杨礼赞》和《时间的纪录》中的《风景谈》最为脍炙人口。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是追忆自己在延安讲学时见闻感触之作。

它只写了西北黄士高原“风景”的几个片断,而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紧张愉快的战斗生活已跃然纸上。

它是一组色彩鲜明的画幅,也是一首热情横溢的颂歌。

《白杨礼赞》写于次年三月。

他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波澜起伏,一步步地把读者引入胜境。

着意写物,而意不在物,写物即所以写人。

这是我国古典作家常用的一种手法,在《白杨礼赞》里得到了很好的继续和运用。

和《风景谈》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茅盾的散文,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地方:

他采取“大题小做”的方法,用短小精悍的篇幅写出日常生活的一角,借以显示重大的社会意义,使读者能玩味思索,即小见大。

他的笔触细腻委宛,写人写物,都能神态逼肖,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同时又能把“尖锐”与“含浑”、“严肃”与“幽默”两种不同艺术特点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切合当时客观环境与斗争形势的需要,又较为灵活有致。

对旧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有时虽未正面加以讥评,但或旁敲侧击,可正言若反,也很能发人深省,使人愤怒。

有些文章往往饶有诗情画意,《风景谈》和《白杨礼赞》两文,就是显明的例子。

《白杨礼赞》

一、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本文写于194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积极反共,但广大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

因此,我确定文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品味课文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

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运用象征手法,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

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运用图示、音乐或录音机等创设情景,通过指导朗读,突破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的特点。

2)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激发情感、加深感悟,营造品读氛围,提高阅读效果,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

3)指导朗读,尽量变换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达到感受的目的。

如听课文录音,给学生的朗读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

4)唤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

象征手法的突破,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由课文联系实际,给身边的景物,赋予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课后写作好的铺垫。

(二)学法: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仿句练习帮助学生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要求学生熟读,把握关键语句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

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突破难点。

五、说学情

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好文章的写法,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入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此歌曲咏的仅仅是一棵白杨树吗?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曾高声赞美白杨树,他们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散文《白杨礼赞》。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放出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配乐朗读,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B、你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其实为赞美什么吗?

C、白杨树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之间有何相似点?

3)感知白杨树外形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

以此引出第5段的分析。

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这段,(配乐)边读边思考问题,熟悉白杨树的外形及特征及环境。

请每个学生看着画图大声朗读。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此时安排学生听课7、8段录音,由形象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熟悉四个反问句是如何逐层加深的,揭示主题。

(白杨树内涵)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第7段分几层?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找出重点词语)?

这是怎样的写法?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揭示的?

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

四个反问句是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

4、难点重点的突破,激发学生想象力

配乐朗读第8段,要求学生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选择一些跟白杨树较为接近的物(梅、竹等)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想象他们的象征意义。

分析:

1、4、6、8、9段不同抒情的作用,加以体会。

5、作业布置

1)寻找常见的景物,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注意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2)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试背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环境                                    农民

外形                   平凡而不平凡的哨兵

内涵                                    精神、意志

 

说明:

板书原则是形象、简洁、直观。

力求将课文内主要内容,学习重点难点,通过简要的板书作用于学生的双眼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