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80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天一大联考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斥资保护、开发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民间传统艺术,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新建一批造型独特、设计精巧融合历史古迹和现代艺术的标志性建筑、公共设施,使城市外在形象与文化品位相结合。

发展旅游产业,彰显文化活力。

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它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彰显地城文化特色的“助推器”。

我们发挥山区地理环境优势,选择一批自然风光秀美的乡村,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发展当地旅游产业。

(摘编自金运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域文化属文化范畴,其在招商引资、发展旅游、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地域与文化、经济互促式发展模式,需要多个方面的积极参与。

C.加强历史文物古迹保护、恢复还原古景、开发历史人文景观等是彰显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D.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农家乐”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利于改变我国山区落后的经济状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自然段从地域文化的定义入手,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地域文化具有的现实意义。

B.文章从城市文化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彰显地域文化应有的策略。

C.文章呈现总一分结构,前两段总说,其余分述,后四段内部也按由总到分的结构论述D.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段深入论述,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域文化因历史悠久,富有人文内涵,在今天仍发挥重要作用,因而颇受老百姓喜爱。

B.在当下,地域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直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城市的建设要想和谐协调,离不开对城市文化的精心规划,融入当地文化内涵和元素D.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品位,取决于该城市对本地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艺术等的挖掘利用程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信念[]阿成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

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

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

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

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

我们有我们的世界。

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

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

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

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

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

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

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

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

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

还说得过去。

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

我能让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

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

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

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平的,阔极了。

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

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入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

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

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

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

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

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

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

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

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

肯定的。

对。

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

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

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

“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

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

‘你们也是中国人吗?

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

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

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

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

'

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

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

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

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

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

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

”,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

面对少人间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5.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

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6分)6.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

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

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子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

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材料二:

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

固废是运走了,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

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

2017年7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构成了极大的震慑。

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杌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

而以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埋单治理。

而现在,这些情况都大有改观。

(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人民网)材料三:

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

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

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跤俚却�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

2016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

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A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

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

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

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

同年11月,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2018年6月26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些年来,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得到根本转变。

B.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C.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124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对促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D.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B.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欠下环境债的企业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变。

C.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

D.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9.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但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攸字伯道。

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清和平简,贞正寡欲。

少孤,与弟同居。

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

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

“先人所赐,不可改也。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

攸不视,曰:

“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混奇之,以女妻焉。

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

永嘉末,没于石勒。

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

勒重其辞,乃勿杀。

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

勒夜禁火,犯之者死。

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

吏按问,胡乃诬攸。

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

勒赦之。

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皆不果就。

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

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

台遣散骑常侍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

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

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拜侍中。

岁余,转吏部尚书。

蔬食弊衣,周急振乏。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

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

久之,迁尚书右仆射。

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B.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C.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D.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它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洗马”既为此意。

C.毂的本意是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文中借指车。

D.少牢一般指古代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包括牛、豕各一,规格低于“太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邓攸身世凄苦,为人孝顺。

父亲、母亲、祖母在他小时候相继离世,他为此守孝九年;

后来太守想举荐他为孝廉,他以继承祖父的赐官不能改变而推脱。

B.邓攸富有见地,颇受器重。

镇军贾混让他旁观诉讼,作出决断,邓攸饮用孔子的话巧妙应对,获得贾混赏识,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C.邓攸一心为民,深得爱戴。

在吴郡任上,没等朝廷批复就开仓救济饥民,因此被弹劾;

任期届满离开时,百姓牵住行船不让他离去,还到尚书台乞求他留任。

D.邓攸为官清廉,生活简朴。

他曾自己带着粮食到吴郡上任,以供己用;

离任时,一丝一毫的钱财也没有获取;

平日里穿的是敝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5分)

(2)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崇义里滞雨李贺落漠谁家子?

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南宫:

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

签筹:

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15.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在《为政》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经典语录。

(2)《劝学》中荀子指�纾�螃蟹的身体虽比蚯蚓强健,但它们“__________”,这是螃蟹“________”的缘故。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印象中,每到夏秋季节,台风都会在我国沿海城市________地登陆,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

通常我们所说的台风,在气象上叫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此前,一个名叫“艾云尼”的强台风,曾三次在我国登陆,移动路径___________。

(),这给台风预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随着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业务化应用越来越深入,特别是新一代风云四号A星也已经在2016年发射成功,陆续还会有新的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

这些卫星将提供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的观测资料,使台风预报更为准确。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立体探测手段的不断丰富,我国台风预报的发展可谓______。

就台风路径预报能力来讲,现在的预报水平已与美国、日本形成鼎足之势。

过去人们靠天吃饭,总期盼能够五风十雨。

那么,台风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

台风因其强风暴雨的特点,经常成为沿海各地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

面对台风,一是要防患未然;

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

其实,台风携带的充沛水汽和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早情,减少长时间的晴热高温,风力发电企业也可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三番五次变化莫测日新月异罪魁祸首B.三番五次千变万化一日千里始作俑者C.接二连三变化莫测一日千里罪魁祸首D.接二连三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始作俑者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在环境大气的不同高度上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B.不同高度上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C.在环境大气的不同高度上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D.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不同高度上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减少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B.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C.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减少长时间的晴热�{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D.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风力发电作业。

20.下面是在外地上大学的张明写给父亲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在您的殷殷关怀之下,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上高中时,每次回家看到您劳累的样子,心中都不禁泛起一阵阵怜悯。

从小到大,您都希望我能成为一名作家。

现在,我加入业余文学创作社,前几天写的一篇大作被省里的报纸付梓了。

本打算写一部有关您的小说,可惜自己只有八斗之才,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21.下面是某电商客服部门针对买家咨询快递状态之事而制作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一年,美国为了应对足球联赛,计划将原本容纳8万人的球场扩建至容纳12万人。

方案确定后,出现了新的问题,通往体育场的道路根本无法容纳12万人的流量。

道路管理部门准备给道路扩容,但是需要花费1000万美元。

其他各方献言献策,可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后来一位球迷,同时也是一位歌迷的人向足协官员建议在球赛结束时增加演出节目。

最终,一些人留下来继续观赏,主办方仅花费1000美元请来乐队,就使道路拥挤的问题迎刃而解。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4题,7-8题,10-12题,14题,17-19题,每小题3分)1.D2.D3.C4.C5.答案①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

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

③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