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303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docx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

“八荣八耻”开启高职高专德育新思路

  摘要:

如何确立适应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现状的德育目标,是长期困扰高职高专德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胡锦涛同志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高职高专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启了新思路:

立足底线伦理,加强养成教育。

即教育高职高专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践行“八荣八耻”,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

八荣八耻底线伦理养成教育高职高专德育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羞耻感、耻辱感,就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做得出来。

孟子云: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但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社会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分美丑的不良现象还大量存在,其中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内心深处耻辱意识的淡化、消失,这些问题在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也有所反映:

  一、高职高专学生道德行为令人堪忧

  南京一高职院学生经过调查评选(详情见2006年5月23日《金陵晚报》A12版“乱涂乱画成高校不文明之首”一文)。

认为高职高专学生道德行为存在以下十大问题:

  1.乱扔垃圾、乱涂乱画;2.顶撞、威胁、刁难学校工作人员;3.说脏话;4.酗酒、赌博;5.公共场所抽烟;6.打架斗殴、偷盗;7.异性之间在公共场所过于亲昵;8.公共场所衣衫不整,穿拖鞋进出公共场所;9.进办公室不敲门,遇见老师不打招呼;10.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玩手机、睡觉等。

  对此,有人甚至说:

“现在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规矩都不懂,应该重读幼儿园!

”话虽偏激,却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高职高专(特别是五年制高职,下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高专德育工作中不尽人意的地方

  高职高专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来的新生事物,其德育内容应该既反映大学生道德成长所需要的内容,同时更应该反映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阶段的德育内容,以适应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现实中的高职高专德育却定性不清、定位不准:

上不敢象本科院校那样倡导高尚人格(精英伦理),下不愿象职业中专技校那样讨论人之常情(职业伦理),好象既不姓“高(缺乏高等教育的理想性)”,也不姓“职(缺乏职业教育的现实性)”,导致了高职高专德育与社会现实(大众生活)分离。

概而括之,高职高专德育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和自我特色使其陷入了低效、空洞无效甚至负效的尴尬境地。

因此,要提高高职高专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确立适应高职高专学生道德现状的德育目标。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向全社会发出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伟大号召。

“八荣八耻”作为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可谓切中时弊(切合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现状),是我国公民(包括高职高专学生)道德建设的新标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高职高专德育工作的指导性内容和目标,由此也为高职高专德育工作开启了一条崭新思路:

立足底线伦理,加强养成教育。

  三、立足底线伦理

  高职高专德育之所以要把底线伦理作为自己工作目标和内容的立足点,首先是因为底线伦理是在对传统的精英伦理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适应我国道德的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因为,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是有层次性的。

雨果说:

“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轨”。

现实道德是有常德、美德、圣德层次之分的。

底线伦理教育是面向大众的道德教育,其首先当然是开展“常德”教育,而高职高专是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其德育毫无疑问应从“常德”教育开始。

  其次,高职高专德育立足底线伦理符合道德建设的辩证法。

任何学生的道德成长都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其逐渐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努力,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试图跳跃某一阶段,必然导致“揠苗助长”式的负面效应。

由于我国大学扩招主要体现在高职高专招生规模的扩大上,由此带来的生源质量和参差不齐的问题相当突出,相应的学生之间的道德差异也很明显,高职高专如果想通过德育工作来促进高职高专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逐步提高,不从大众化的底线伦理教育开始,势必将弃一大批学生于德育之外而不顾,使高职高专德育归于虚无。

  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底线伦理教育,是道德的层次性客观存在的要求。

道德的层次性原理要求相应的德育目标也应该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德育对象采用不同层次的目标:

  1.对一般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应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为德育目标,重点是要求其“明八耻”。

使这些学生明白人经常会犯各种错误,但有些错误如“八耻”是坚决不能犯的,教育学生守住自己的底线伦理。

同时,号召和希望他们争取做到“八荣”。

这种分层次和主次的德育目标与现实的经济(政治)状况相吻合,与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相适应,也与高职高专培养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人才定位相一致。

  2.对共青团员特别是其中的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学习和优秀分子,应进一步要求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一致起来,树立社会主人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对他们的德育目标,是在“明八耻”的基础上,重点是要求其行为必须“行八荣”。

一般来说,评价他们道德水平的标准侧重看其日常行为表现有没有体现和践行“八荣”。

  3.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明八耻”、“行八荣”,更要从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高度去教育他们自觉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理想,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勇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

  上述三种德育对象的确定及其德育工作只是相对性的。

底线伦理“并非将道德伦理降格以求,相反,道德的最低下限正是通往理想起点的必由之路(何怀宏教授语)”。

高职高专德育,立足于底线伦理,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目标,同时,倡导高尚人格,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高目标。

根据道德认知和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道德行为规范总是从较低一级的要求开始,然后逐步上升到更高一级。

当然,无论是立足底线伦理,还是倡导高尚人格,均需在养成教育这一道德实践之中实现。

  四、加强道德品行教育

  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

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

“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惯或制约中寻求”。

一旦习惯养成,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

不仅如此,习惯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

印度谚语曰: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

当然,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养成非一日之功:

  1.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方针,构建全时空德育模式。

  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学环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除“两课”教师外,在各专业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树立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意识和“校园全员德育”的责任感,重视和开发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德育功能。

也就是说,在高职高专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中存在相当多成分的德育素材。

这些德育素材的价值来源于专业技术技能的掌握对学生重新认识到了自我、形成了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高职高专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其次,要认识和挖掘学生毕业实习中德育工作的价值。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前的教学实习场所,大多是某些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高专联合兴办的具有长期合作意向的稳定场所,在这里,既有完备的专业技术操作环境,也有社会化的人际环境,实际上这就是将来学生们必须面对的真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预演和缩影。

重视实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切实内化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并最终外现为“道德行为”。

  第三,坚信“管理也是教育”的理念,时时处处讲育人。

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现状,从“好好做人,好好学习”两方面,制定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分层、递进、由浅入深的道德行为标准,强化学生学习(教室)、生活(寝室)和活动(活动室)等方面的常规训练并严格品行考评、适时反馈、督促矫正。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在课余时间常处于一种松弛状态,因此,高职高专德育应主动向社会、家庭教育延伸,形成高职高专德育立体工作机制。

  2.突出“成人意识”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彰显职教德育特色。

  1997年,上海进行了一次2万人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

做人的道理和工作的责任心。

这些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

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岗位上、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是为人、敬业等基本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据此,高职高专的德育要突出以下“两大意识”教育:

  首先是“成人意识”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所表现出的道德责任感淡薄,行为自控能力较差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发展不平衡或者不成熟的表现,而实施成人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形成个体责任感。

为此,应该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开始,这是高职高专德育工作的逻辑起点。

重点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当前,就是要求高职高专德育围绕“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围绕“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引导学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人;围绕“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引导学生培育新型人际关系,不做“讨嫌人”、恶人;围绕“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引导学生遵章守纪,不做坏人和罪人。

  其次是“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教育是高职高专德育的主要特征,当高职高专德育完成了“成人”教育的内容之后,“成才”教育――就业指导及职业道德教育就成为重要内容。

为此,要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调动、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从培养职业兴趣入手,逐步转化为职业理想,由职业理想上升为职业信念,最后升华为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当前,就是要求高职高专德育围绕“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引导学生树立学业为重、立志成才的观念,学有所专、学有所成;围绕“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至上、就业至上的观念,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围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引导学生弘扬以人为本的从业观念,树立“人品即产品”的工作理念;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开拓进取。

  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

“不怕起点低,就怕不知底”。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对高职高专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只要广大高职高专师生持之以恒地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高职高专校园内养育的底线伦理之花,必将在我国各行各业的第一线结成职业文明之果。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08SJB7100013)。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N].人民日报,2006-3-18

  [2]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N].人民日报,2006-5-24

  [3]何怀宏.底线伦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M].北京:

教育出版社,2000

  [5]蒋晓风.底线伦理与心理健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6]刘文宁.不应漠视那些伦理底线的力量[N].工人日报,2003-10-22

  

  作者简介:

  郑荣伟(1971-),男,江苏金坛人,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高职德育。

工作单位: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