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43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大全Word文件下载.docx

B、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

C、诗歌的押韵和平仄。

古代诗歌的诵读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

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

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

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

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庸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

“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

这种情况在词里更多。

至于押韵,律诗、绝句都有固定的位置,偶句押韵,有的首句也入韵;

词的押韵则按词牌,不同词牌韵脚的位置和数目也往往不同。

只是由于古今音的变化,有的押韵字今天读起来不怎么合韵。

诵读时,我们按今昔(普通话语音)读就是,不必勉强去寻求古音的读法。

在掌握诗的节奏与韵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把诗的感情读出来。

●标点故事撷趣

妙用标点保性命

清朝末年,掌握朝延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

那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了一个“间”字。

慈禧看后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

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

随后当场重新断句并吟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无言以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来压惊。

紧急时刻,这位书法家妙用标点,保住了自身 

性命。

周恩来巧用标点驳敌

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同志以同敌人的一次论战中,将敌人的谬论一一驳倒。

敌人恼羞成怒,对周恩来同志说:

“同你们讲理是对牛弹琴!

”周恩来同志立即斥责敌人说:

“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原来是一个成语,但,周恩来同志在“对”字后停顿了一下,然后再说“牛弹琴”,将其拆成了两小句话,巧改敌人的语言批驳敌人,收到了以牙还牙的效果。

《关雎》《蒹葭》

【课文背景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三百零五篇。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有十五国风,自《周南》至《风》共一百六十篇,其中不少诗篇揭露了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手法,与风、雅、颂一起合称《诗经》的“六义”

【字词综合运用】

1.字音

雎jū 

寤wù

mà

o 

 

蒹葭jiān jiā

湄mé

i 

跻jī 

坻chí

氵止 

zhǐ 

2.词语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择取

琴瑟友之 

名作动,弹琴鼓瑟

钟鼓乐之 

使动用法,使……快乐

白露未日希干

宛在水中氵止 

水中的小块陆地

【知识延伸检索】

有关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诗篇,每首多半由好几章(即“节”)组成,上下各章之间在结构上存在重叠同一句子的现象。

即第二、三、一章中的某些句子和第一章的某些句子完全或基本相同。

这种结构形式叫“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有助于突出抒发某一思想感情,有助于加强语言的结奏感和感染力。

变换使用的个别不同字眼,有的意在互文见义,有的意在相互补充,有的意在逐层推进,有的意在同义反复以加强语气。

它有助于开拓诗的意境,充实诗的内容。

【课文阅读指导】

《关雎》是一首写男子对女子的恋慕相思的情歌。

开篇以雎鸠和鸣比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总旨,然后从“君子”着笔,极写其“求之不得”的痛苦。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

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态心理。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

中间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惘怅的心情。

【课文结构分析】

《关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起兴,引出总旨

第二部分:

(二至五章):

极写君子恋慕相思之苦。

第1层(二至三章):

实写。

描述男主人公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哀苦心情。

第2层(四至五章):

虚写。

进一层想像求得之后的欢乐情景。

《蒹葭》:

共三章,每章八句。

每章前两句以清秋萧瑟景色起兴,点明环境节令。

后六句写追求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怅惘之情。

【课文主要内容】《关雎》:

描述男子对自己心爱女子的相思恋慕之情。

描述对自己心爱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景象,表达出惘怅之情。

【词句品味鉴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前二句写景,以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出人物凄婉惘怅的情感。

后两句突出咏叹的对象。

诗中的“伊人”,是诗人企慕的对象。

身份性别,不能确指。

39《相见欢》教案内容:

一)明确目标

  1.欣赏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

  2.文学常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写作背景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相见欢》为词牌名。

 

(2)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写了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清秋,西楼见月,夜已深沉,作者不能入睡,可见愁情浓重。

作者眼中之景,都是凄凉冷落的,情和景合二而一。

其中“锁”字暗点了身世。

  (3)词的下阕直抒胸臆,为千古之绝唱。

  把抽象的愁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它不能说出,只能意会,这是真正经历过愁苦的人的真切的感受。

 (四)总结  词所表达的意境比诗更加深远。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词。

《游山西村》教案二

1、简介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2、朗读

3、理解诗意

A、作者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B、农家如何待客?

风俗如何?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C、作者对此处的感情如何?

(诗人陶醉于在优美的山野风光和农村淳朴的人情里。

D、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总结: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5、朗读并背诵。

四、朗读和背诵比赛。

《游山西村》教案一

1.作家作品简介

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规,号放翁。

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

享年八十五岁,是文学史上少有的高龄作家。

一生力主抗战,虽在政治上屡遭投降派的打击,但报国信念至死不渝。

诗作数量极多,现存经他自己删削后尚有诗九千三百余首。

多强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同时鞭挞投降派,同情人民疾苦,思想性很强。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中的三、四两句,尤其写得流利生动,已经成为生活中广泛流行的成语。

2.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莫笑农家——腊酒挥,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提问:

这道诗一、二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农家丰年足食。

洋酒是自家酿造,鸡豚是自家喂养,客人来了,自有土产招待。

4.提问:

这首诗三、四两句写什么?

写村庄周围景色。

乡村小道,弯弯曲曲,山重水复,怀疑无路可走,然一座座村庄就掩映在柳暗花明之中。

现在作为成语流传又有其深层含义,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

5.提问:

这首诗五、六两句写什么?

写乡村民俗古朴。

春社日即将到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穿着简朴衣帽的村民们在迎神的策鼓中未来往往。

淳朴、热情而好客。

6.提问:

这首诗七、八两句写什么?

写诗人希望月夜随时到农家作客。

由于诗人喜爱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善良热情的邻家农民,古朴淳厚乡村民俗,希望自己随时能乘月夜,拄拐杖登门拜访,共话桑麻。

7.提问:

清指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身边的田园风光,农村习俗,写得清新自然,情景交融。

特别是三、四两句,不仅描写村庄的自然景物,而且富有生活哲理。

8.提问: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

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不限。

四、总结

学习古诗词重在朗读、背诵,理解诗句的含义,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从中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33《钱塘湖春行》

(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般意境。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线字的音:

白沙堤 

茅檐 

苔 

畦 

排闼 

鸡豚 

萧鼓2.有节奏地朗读后三首诗。

二、导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后三首古诗。

三、正课

1.作家作品简介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民集》。

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上,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以称白香山、白傅或由太傅。

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

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当时作者任杭州刺史。

描写春天骑马游西湖的情景。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意义单位划分应读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二句写什么,请一同学用自己的话叙述。

诗人从孤山寺北骑马游到贸公事西,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垂水面照着影子。

春天来了,西湖水涨了。

三、四句写什么?

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见早来的黄莺争抢着飞上向阳枝头唱歌, 

它们还有些怕冷;

不知是新到谁家的一双小燕子从水边衔了泥飞回去筑巢。

春到西湖,鸟儿们开始活跃起来了。

五、六句写什么?

诗人看到路畔野花含苞欲放,看来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缘乱;

小草儿悄悄地钻出地面,但还不长,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

西湖之春,植物充满生机。

6.提问:

七、八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

最后,诗人来到绿柳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

诗人赞叹道:

这才是我最喜爱去的地方呢!

——_,_

清指出这首七言律诗对仗的句子。

几处早尊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禽乌相对。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植物相对。

清指出这首诗的韵脚。

“西、低、泥、蹄、堤”,首句人韵。

9.提问:

(l)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纱提,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

(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

首两句先写水、写云是自然物;

中间写莺、燕是禽鸟;

写花、草是植物,通过这些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物,分类排列,写出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

《钱塘湖春行》教案二

1、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是世外桃源,而在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丽呢?

2、听读,点拨“堤”字的读音及七言诗句的节奏,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理解诗意

A、从诗中看,作者是怎样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骑马绕湖游玩,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堤。

B、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写莺燕花草,既有动物,又有植物。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特征?

是什么特征?

从所写的景物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水:

初平——刚涨莺燕:

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

——刚回来,鸟儿不多,春寒料峭,寻找向阳之树以驱寒。

花草:

渐欲、才能。

——刚长起来。

描绘早春之景。

(诗贵含蓄,意在言外,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

西湖景色如此美,作者最爱的白沙堤就更不用说。

C、如何理解“水面初平云脚低”?

(见书)

4、总结:

此诗写作者早春骑马游览西湖,描绘了西湖美好的春色,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5、朗读并背诵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

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

游踪"

,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

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早驾、新燕、乱花。

浅草)按:

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讲:

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

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

脚,有下垂义。

“几处早驾”有什么含义?

(写不多;

如多,当扩“处处”。

)为什么“争暖树”。

(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

)营不多,燕子多不多呢?

(“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

)驾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营燕不多,故为早春。

这两句专写鸟儿。

第五、六句写了什么?

(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

(革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

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

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

中间写游程中所见;

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是色的感觉。

四.知识拓展:

对仗拓展

鲁迅回忆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说“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所谓“对课”,不是对“对子”,学习对仗。

本课三首律诗《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的颔联(三四两句)和颈联(五六两句)就是工整的对仗。

下面两组对仗口记,选自旧时代儿童必读的《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读一读,体会对仗中的词语运用情况。

1)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江。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齐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饮酒》

导入

这是五首脸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学习古诗,要重视朗读。

古人说:

“三分诗七分读”,又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里的读,就是指朗诵。

熟读成诵,注意吸收、积累优美的词语和意境,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1.作家作品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别字元亮,浔阳柴桑(现江西九江)人。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影响。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请按意义单位划分这

【重点难点讲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导入新课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诗、宋词、元曲闻名世界。

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古体诗两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2.理解“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教师先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反复诵读后,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风光、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

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

接着极力渲染战场惨烈的气氛:

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天寒霜重鼓声不扬,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幕降临时映出紫色的霞光。

诗的末尾抒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1)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发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诗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

诗歌的种类:

就体裁方面分为旧体诗(包括词、曲)和新诗。

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唐代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

新诗有要求严格些的格律诗,有格律要求不严的、写起来比较自由的自由诗,还有借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散文诗。

(2)了解如何去欣赏诗歌的特点。

①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②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通过研究把握诗歌描绘的的人、景、物。

④通过赏析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

岑参:

(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

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感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3.教师范读本诗,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

4.分析。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后回答)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

风猛雪早。

大雪飘洒,天地一色。

(2)看着架满树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