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361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docx

会计学复习资料123

会计学原理教案

第一讲:

会计与社会环境

一、会计发展的主要阶段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早在公元前的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和希腊就因私有财富的积累而有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

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仅仅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科学。

1、古代会计(1494年以前)

15世纪以前的会计,习惯上称为古代会计。

古代会计以官厅会计为主,民间会计为次,人们对于官厅会计的一般认识是指主要服务于奴隶主的封建王室赋税征收、财政支出、财产保管的会计。

我国在公元前1066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王朝,就建立了官厅会计,并首现“会计”一词,《周礼·天官》篇指出:

“会计,以参是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收支的日渐频繁,西周王朝还设置了专门的管理钱粮赋税的官员——司会和单独的会计部门,掌握王朝全部会计账簿,定期对周王朝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日计”、“岁会”考核王朝大小官史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经手的财务收支。

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同时宋代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四柱清册”。

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国外,官厅会计从古埃及、古巴比伦诞生,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变革,到中世纪,古代官厅会计基本定型。

官厅会计的服务:

(1)协调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

(2)协调资产保管责任关系

2、近代会计

近代会计是以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基阿勒提出的复式簿记为标志,复式簿记系统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

复式簿记不仅是一个会计记录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会计学观念,并购建了以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

3、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发展起来了,随着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引发会计的深刻变化:

财务会计(对内)和管理会计(对外)。

二、会计与社会环境

会计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会计也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为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服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1、会计基本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而生产和发展的。

2、会计受不同国家社会环境的影响,体现会计国家化特征。

3、会计的中心随经济中心转移而转移。

三、会计的涵义

1、信息系统论:

认为:

会计是“旨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管理活动论:

认为:

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3、控制系统论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

本章重点:

会计与社会环境

本章难点:

会计的涵义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二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

1、反映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

2、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管理决策

3、控制经济过程,监督经济业务

反映和控制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同时在反映和控制这两个基本职能中,反映又是最基本的职能。

没有反映,会计就不可能实行控制。

二、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的内容,也是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价值方面也即是货币表现的经营资金的运动。

1、产品制造企业的资金运动

 

产品制造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图

2、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活动

 

商品流通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图

三、会计目标

确定会计目标应当并且必须明确四个问题:

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2、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3、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4、怎样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本章重点:

会计的职能及对象

本章难点:

会计目标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三讲: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会计的核算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与联系。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为清算、倒闭、解散而不复存在,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成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

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向有关各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的会计期间按年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可比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3、一贯性原则

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二)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1、相关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的信息应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部门和人员所做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有关。

2、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3、明晰性原则

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实质重于形式

指会计人员应根据会计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处理并提供会计信息,而不能根据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本章重点:

会计的核算前提

本章难点: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四讲:

会计循环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会计的方法

指会计完成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循环

1、编制会计分录

2、登记账簿

3、对账

4、账项调整

5、结账

6、编制报表

本章重点:

会计的方法

本章难点:

会计循环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五讲:

会计要素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也称财务报告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目标,按其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所做的进一步分解和具体化。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指由于运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企业目前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1)、特征:

①、资产是一项经济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必须能货币计量。

③、资产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④、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的。

(2)、分类:

①、按流动性分: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②、按有无实物形态:

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2、负债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特征:

①、负债的本质是经济责任,其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③、负债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经济责任。

④、负债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还日期。

(2)、分类:

按流动性分: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

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特征:

①、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③、所有者能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③、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三种收入来源:

一是销售商品 取得现金或形成应收款项

二是提供劳务

三是让渡资产使用权 对外贷款 对外投资 出租等

(2)、分类:

按经营业务的不同: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费用

企业为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特征:

①、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的。

②、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

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分类:

按收入与费用的关系:

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3、利润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净额等三部分。

本章重点:

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难点:

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六讲:

会计等式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会计基本等式

也称会计方程式或平衡公式,是指利用数学公式,对会计要素及其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所做出的概括和科学表达。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等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简式)

(××年12月31日)  单位:

资产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现金

2000

短期借款

4000

银行存款

40000

应付账款

18000

应收账款

8000

长期借款

8000

原材料

10000

库存W

10000

实收资本

120000

固定资产

100000

资本公积

10000

无形资产

10000

未分配利润

20000

资产总计

1800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180000

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

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日企业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设计与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经济业务及其类型

①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增的经济业务

②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减的经济业务

③引起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的经济业务

④引起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的经济业务

(1)资产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1.购买材料5000元,款未付

   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金额相等  等式未变

例2.收到股东追加投资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资产增加  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3.以银行存款偿还欠款5000元

   资产减少  负债减少

例4.大股东抽回资本8000元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例5.收到客户前欠货款6000元,存入银行

资产增加资产减少

例6.向银行申请短期借款5000元,偿还前欠供应单位贷款。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7.资本公积转增资本10000元

   所有者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8.将所欠贷款10000元,转为对本企业的投入资本

   负债减少  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9.分配利润20000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减少

资产、权益变动的经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

2

3

4

5

增、减

6

增、减

7

增、减

8

9

(2)收入、费用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例1.出售产品1000件,售价10元,收入10000存入银行

   资产增加  收入增加  

例2.销售货物200件,每件售价10元,共2000元用于抵债

   收入增加  负债减少

例3.应付未付水电费1600元

   费用增加  负债增加

例4.出售产品实际成本8400元,转列为主营业务成本

   资产减少  费用增加

例5.产品销售成本8400元和管理费用1600元,从主营收入中扣除

   收入减少  费用减少

三、会计等式的意义

1、会计等式是现代会计的基础

2、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关系

3、会计等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本章重点:

会计基本等式

本章难点:

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七讲、会计科目与账户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分类,进行归类反映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1、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2)、会计科目的意义

①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②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③为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创造了条件

④为编制报表提供了方便

(3)、会计科目的分类

①、按会计要素分: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②、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科目

③、按期末是否有余额分:

永久性科目(一为资产负债表设置)、临时性科目(一为损益表设置,期末无余额)

2、会计科目的设置

(1)、设置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

②相关性原则

③实用性原则

④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⑤相对稳定的原则

(2)、常用会计科目

二、账户

1、账户的概念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

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2、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左、右两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四个余额要素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左(借)方   右(贷)方

账户的基本格式(“T”形账户)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凭证编号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贷

余额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本章重点:

会计科目与账户

本章难点: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八讲、复式记账原理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内容:

一、记账方法

指经济业务发生后,运用特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在有关账户中加以记录的一种会计工作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1、单式记账法

2、复式记账法

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三、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和种类

1、理论基础

①资金运动

②会计等式

2、种类

①借贷记账法

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②收付记账法

③增减记账法

本章重点:

记账方法

本章难点:

复式记账法

本章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小平肖镜元徐泓初级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第九讲、借贷记账法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

产生于12、13世纪的意大利,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基阿勒《算术、几何、比例及比例摘要》,系统介绍了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记账符号

以“借”和“贷”表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只表明记账方向,并不表示“增”或“减”对于账户应记入“借方”或“贷方”要看账户的性质。

①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

余额一般在借方。

借方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借方        资产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

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发生合计×××

本期发生合计×××

期末余额×××

③费用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借方费用类账户贷方

本期增加额×××

本期转出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0

④收入类账户

借方登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

本期转出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合计×××

本期发生合计×××

期末余额0

借 账户名称  贷

资产、成本费用增加

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

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增加

收入转出

资产减少

成本、费用转出

期末余额:

资产余额

期末余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余额

2、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例1:

接受投资200万,存入银行

借:

银行存款      200

  贷:

实收资本    200

 借银行存款 贷借实收资本 贷 

200200

例2:

从银行取得了年期借款100万,存入银行

借:

银行存款      100

   贷:

长期借款   100

借银行存款贷        借长期借款 贷 

 100           100

例3,用存款10万元买入一台设备,已投入使用

借:

固定资产      10

  贷:

银行存款      10

借银行存款 贷       借 固定资产 贷

  10      10

例4,用银行存款还前欠南海公司贷款8万元

 借:

应付账款     8

  贷:

银行存款       8

借应付账款 贷       借 银行存款 贷

  8      8

例5,用现金支付销货运费1000元

  借:

营业费用    0.1

    贷:

现金      0.1

借  营业费用  贷     借   现金  贷

 0.1  0.1

例6,销售产品取得收入25万元,存入银行

  借:

银行存款      25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5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

  25             25

例7,购入材料12万元,已付10万元,其余货款暂欠。

借:

原材料       12

  贷:

银行存款        10

应付账款2

   借 原材料 贷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应付账款 贷 

   12       10       2

例8,销售产品,收入20万元,收到15万元,5万尚未回收

借:

银行存款   15

  应收账款   5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0

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应收账款 贷 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 

15520

例9,结转已售产品成本36万元

借:

主营业务成本    36

  贷:

库存商品36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借  库存商品 贷

36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