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43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报告示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三)采样方法

桥梁采样,水流平缓流量较小因此选择瓶子采集水样。

(四)主要的监测项目

水质PH值、水温、总悬浮物(SS)、浊度、电导率、溶解氧(DO)、

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六价铬等

(五)监测方法

1.水质PH值:

酸度计法或玻璃电极法GB6920-86

2.水温:

水温计法GB13195-91或颠倒温度计法

3.总悬浮物(SS):

重量法GB11901-89

4.浊度:

浊度仪法GB/T13200-87

5.电导率:

电导仪法

6.溶解氧(DO):

仪器法GB7489-87

7.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5日培养稀释与接种法GB7488-87

8.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GB11914-89

9.氨氮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10..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

(六)监测频率

对于这种中型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得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各两次,必要时可酌情增设

(七)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体系及实施计划

水质监测所得的众多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进行科学计算和处理。

质量保证体系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程的全过程。

二、分析测定

指标一水样采集

每天实验前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进行分析测定

指标二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

一、测定原理

pH值由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而得。

该电池通常由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所组成。

在25℃,溶液中每变化1个pH单位,电位差改变为59.16毫伏,据此在仪器上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

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

二、仪器

1、酸度计或离子浓度计2、玻璃电极与廿汞电极。

三、试剂

1、pH=4.00、pH=6.86、pH=9.18的标准缓冲液的配制

2、广泛pH试纸。

四、操作步骤

1、仪器校准

2、样品测定

测定样品时,先用蒸馏水认真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小心摇动或进行搅拌使其均匀,静置,待读数稳定时记下pH值。

五、注意事项

1、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首先决定于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值的准确度。

因此,应按GB11076-89《pH测量用缓冲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保存缓冲溶液。

2、应按规范选择、处理和安装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

3、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将其在蒸馏水中浸泡24h。

六、实验结果

采样位点

5#

6#

PH值

7.52

7.42

结论:

经测定5#断面水质PH为7.52;

6#断面水质PH为7.42

指标三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11901-89

一、实验原理

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膜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膜,将所称重量减去滤膜重量,即为悬浮固体。

二、试剂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三、仪器

1、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2、吸滤瓶;

真空泵。

3、GN-CA滤膜(微孔滤膜)4、吸滤瓶、真空泵5、无齿扁咀镊子。

四、采样

1、采样

所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要用洗涤剂洗净。

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

在采样之前,再用即将采集的水样清洗三次。

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00~1000mL,盖严瓶塞。

五、测定

1、滤膜准备

2、测定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一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六、结果的表示

悬浮物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七、注意事项

注意恒重和称量误差。

八、数据处理

称量瓶质量B

SS+称量瓶质量A

28.8379

28.8427

28.8378

28.8424

C=(A-B)×

106/V=(28.8424-28.8378×

106/470=9.79mg/L

结论:

经测定5#断面水中悬浮物含量为9.79mg/L

指标四水质浊度的测定浊度计法

一、实验原理

利用二个已知的标准浊度液在适当温度下对仪器进行校正,仪器自动作出校准曲线。

然后对水样的浊度进行测定,浊度仪自动显示水样的浊度值。

二、仪器浊度仪

浊度为0(无浊水)和10的标准溶液

四、测定步骤

2、样品测定

用已混合均匀的待测样品润洗比色池三次,然后将样品装入比色池吸干外壁,盖上盖子并旋紧后,将装有待测样品的比色池插入光路。

大约半分钟后,浊度值显示在显示屏上,即可读取数据并记录

1、所有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洁,可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清洗。

2、水样不准有碎屑及易沉颗粒。

六、数据处理

浊度

12.6

13.2

经测定5#断面水浊度为12.6;

6#断面水浊度为13.2

指标五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测定法GB13195-91

在水样采集现场,利用专门的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读取水温。

二、实验仪器

水温计:

测量范围-6~+40℃,分度值为0.2℃。

三、测定步骤

将水温计投入水中至待测深度,感温5min后,迅速上提并立即读数。

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简内水倒净。

四、数据记录

水温/0C

7.8

8.0

经测定5#断面水温为7.80C;

6#断面水温为8.00C

指标六水质溶解氧的测定仪器法

一、原理

氧电极腔内充有氯化钾溶液,聚四氯乙烯薄膜将内电解液被测水样分开,只允许溶解氧通过,水和可溶解性物质不可通过。

当两极有电压时,仪器上就会显示溶解氧大小。

二、试剂和仪器

水样、溶解氧仪

三、测定步骤

1、水样采集2、开机器预热3、测定

四、结果记录

溶解氧

5.5

6.9

经测定5#断面水中溶解氧为5.5mg/L

6#断面水中溶解氧为6.9mg/L

指标七电导率的测定

一、方法原理

由于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此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阻值与电极间的间距成正比,与电极截面积成反比,即R=ρL/A,由于L/A为常数,称电导池常数,ρ为电阻率,其倒数为电导率为K,S为电导度,S=1/R=1/ρQ,K=QS

电导率仪:

误差不超过1%温度计:

能读到0.1º

C

三、样品采集

样品应储存在聚乙烯瓶中并满瓶后封存,样品采集后应在24小时内分析,若不能分析应于4º

C冷暗中保存,测定前应预热到25º

C,不得加保存剂。

测定样品时,先用蒸馏水认真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待读数稳定时记下电导率值。

五、注意事项

样品中含有粗大悬浮物质,油和脂干扰测定,先可测水样以了解干扰情况,若有干扰应过滤或萃取除去之。

六、数据记录极结果评价

电导率

306

282

经测定5#断面电导率为306Us/ml

6#断面水电导率282Us/ml

指标八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

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于波长54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二、试剂

1、丙酮2、硫酸3、磷酸4、氢氧化钠5、氢氧化锌共沉淀剂

6、高锰酸钾7、铬标准贮备液8、铬标准溶液11、亚硝酸钠

12、显色剂二苯碳酰二肼

一般实验仪器和分光光度计。

四、步骤

1、样品的预处理

2、空白试验

按同试样完全相同的处理步骤进行空白试验,仅用50ml水代替试样。

3、测定

取适量(含六价铬少于50μg)无我色透明试份,置于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加入0.5ml硫酸溶液和0.5ml磷酸溶液,摇匀。

加入2ml显色剂A,摇匀。

5~10min后,在540nm波长处,用10或30mm的比色皿,以水做参比,测定吸光度,扣除空白试验测得的吸光度后,从校准曲线上查得六价铬含量。

4、校准

向一系列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20、0.50、1.00、2.00、4.00、6.00、8.00和10.0ml铬标准溶液(如经锌盐沉淀分离法前处理,则应加倍吸取),用水稀释至标线。

然后按照测定试样的步骤进行处理。

从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绘制以六价铬的量对吸光度的曲线。

1、计算方法

六价铬含量c(mg/L)按下式计算:

1、水样必须尽快测定,不得放置超过24h。

2、用于测定铬的玻璃器皿不应用重铬酸钾洗液洗涤。

0.00

0.20

0.5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水样

0.008

0.016

0.045

0.093

0.189

0.288

0.382

0.481

0.047

测定的水样的吸光度为0.047及对应体积V=(0.047+0.0038)/0.0484=1.04

得m=1.04×

0.001=0.00104mg

则c=m/v=0.00104×

103/50=0.0208mg/L

六号断面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为00.208mg/L

指标九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1.500mL全玻璃蒸馏器2.50mL具塞比色管3.分光光度计4.pH计

1.无氨水2.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吸收液4.纳氏试剂5.酒石酸钾钠溶液6.铵标准贮备溶液7.铵标准使用溶液

1.水样预处理2.标准曲线的绘制3.水样的测定

4.空白试验:

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五、计算

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氮含量(mg)。

氨氮(N,mg/L)=m×

1000/V

六、注意事项

1、纳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

静置后生成的沉淀应除去。

2、滤纸中常含痕量铵盐,使用时注意用无氨水洗涤。

所用玻璃器皿应避免实验室空气中氨的沾污。

七、数据处理

3.00

5.00

7.00

0.048

0.089

0.165

0.229

0.391

0.552

0.794

0.419

水样的吸光度为0.419对应体积=(0.419-0.0038)/0.0785=5.25ml

则m=5.25×

0.01=0.0525

氨氮(N,mg/L)=m×

1000/V=0.0525×

1000/50=1.05mg/L

六号断面水中氨氮的含量为1.05mg/L

指标十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mg/L)来表示。

1、回流装置带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2、加热装置变阻电炉。

3、50mL酸式滴定管。

三、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试亚铁灵指示液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4、硫酸-硫酸银溶液

1、取20.00mL混合均匀的水样(或适量水样稀释至20.00mL)至250mL磨口的回流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小玻璃珠或沸石,连接磨口回流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地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加热回流2h(自开始沸腾时计时)。

2、冷却后,用90mL水冲洗冷凝管壁,取下锥形瓶。

溶液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否则因酸度太大,滴定终点不明显。

3、溶液再度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4、测定水样的同时,以20.00mL重蒸馏水,按同样操作步骤做空白试验。

记录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五、计算公式

平行标定次数及所用硫酸亚铁铵体积

次数

硫酸亚铁铵体积V/ml

20.65

21.21

C硫酸亚铁铵1=10×

0.025/20.65=0.0121mol/L

C硫酸亚铁铵2=10×

0.025/21.21=0.0117mol/L

C硫酸亚铁铵平均=(0.0121+0.0117)/2=0.0119mol/L

水样测定及所用硫酸亚铁铵体积

6#

空白

16.48

20.93

CODGr=(V0-V)×

8000/V=(20.93-16.48)×

0.0119×

8000/20=21.18mg/L

6#断面COD含量为21.18mg/L

指标十一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直接测定法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

分别测定水样培养前的溶解氧含量和在20±

1℃培养五天后的溶解氧含量,二者之差即为五日生化过程所消耗的氧量(BOD5)。

1.恒温培养箱2.5—20L细口玻璃瓶3.1000—2000mL量筒

4.玻璃搅棒5.溶解氧瓶6.虹吸管

1.磷酸盐缓冲溶液2.硫酸镁溶液3.氯化钙溶液

4.氯化铁溶液5.盐酸溶液(0.5mol/L)6.氢氧化钠溶液(0.5mol/L)

7.亚硫酸钠溶液(c1/2Na2SO3=0.025mol/L)10.水样

1.水样的预处理

将水样的pH值调至6.5—7.5左右

2.水样的测定

不经稀释水样的测定:

溶解氧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少的地面水,可不经稀释,而直接以虹吸法将约20℃的混匀水样转移至两个溶解氧瓶内,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其产生气泡。

以同样的操作使两个溶解氧瓶充满水样,加塞水封。

立即测定其中一瓶溶解氧。

将另一瓶放入培养箱中,在20±

1℃培养5d后。

测其溶解氧

不经稀释直接培养的水样

BOD5(mg/L)=c1-c2

六、数据处理

培养前

平行标定

Na2S2O3体积V/ml

26.98

26.97

27.01

C1Na2S2O3=0.025×

25/26.98=0.0232mol/L

C2Na2S2O3=0.025×

25/26.97=0.0232mol/L

C3Na2S2O3=0.025×

25/26.98=0.0231mol/L

C平均Na2S2O3=(0.0232+0.0232+0.0231)/3=0.023mol/L

水样测定

4.21

5.33

5#水样:

C1(DO)=8×

0.023×

4.21×

1000/100=7.7mg/L

6#水样:

5.33×

1000/100=9.8mg/L

培养后(5天)

平行标定

26.35

26.38

25/26.35=0.0237mol/L

25/26.38=0.0237mol/L

CNa2S2O3=(0.0237+0.0237)/2=0.024mol/L

1.62

2.21

C2(DO)=8×

0.024×

1.62×

1000/100=3.1mg/L

2.21×

1000/100=4.3mg/L

所以:

5#水样=BOD=C1(DO)-C2(DO)=7.7-3.1=4.6mg/L

6#水样BOD=C1(DO)-C2(DO)=9.8-4.3=5.5mg/L

5#断面BOD含量为4.6mg/L

6#断面BOD含量为5.5mg/L

三、六号断面水质现状评价

参考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

测量指标

实测值mg/L

标准值mg/L

结果比较

6-9

未超标

SS

9.79

/

水温

≥3

六价铬

0.0208

≤0.05

氨氮

1.05

≤1.5

化学需氧量COD

21.18

≤30

生化需氧量BOD

5.5

≤6

结论:

经测定六号断面水质PH值、水温、总悬浮物(SS)、浊度、电导率、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六价铬都未超标,景观河六号断面水质情况良好。

项目二:

校园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一)背景资料

本地段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地形平坦。

(二)监测点位的布置如图:

(三)采样方法的确定

1.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

直接采样法

2.空气中NO2:

溶液吸收法

(四)监测项目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中NO

(五)监测方法

1.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

2.空气中NO2的测定Saltzman法

(六)监测频率

连续采样三天,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5h;

NO2每天采样3次,采样时间为9:

00、11:

00,13:

00。

(七)数据处理和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概括了保证大气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程的全过程,此必须认真测量记录。

二、采样分析测试

指标12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

其原理基于:

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1.中流量采样器2.气压计3.分析天平4.干燥器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6.滤膜:

   7.竹制或骨制品的镊子  

四.测定步骤

1.滤料准备

2.采样

(1)仪器安装

(2)滤纸安装  

(3)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压力。

(4)采样后 镊子小心取下滤纸,“毛”面上,对叠(两次),放回滤膜袋并贮于盒内。

3.样品测定:

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并作记录。

4、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SP,mg/m3)=(W!

-W0)×

106/V

5、注意事项

1.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2.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五、数据处理

采样记录

采样地点:

北大门采样时间:

2008年12月30日

食堂采样时间:

2008年12月31日

累积采

样时间

/min

采样

温度

/℃

采样

大气压/Kpa

累积体积/L

流量m3/min

滤膜重量/g

TSP

浓度

mg/m3

采样前Wo

采样后W1

样品质量△W

12.30

300

101.3

29.24

0.1

0.3527

0.3671

0.0144

0.4924

12.31

9

29.03

0.3771

0.3832

0.0061

0.2101

计算:

Vt=0.1×

300=30.00L

Vo=Vt×

273+7101.325

=29.24L

30号: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