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451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docx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课文、辨析、材料分析拓展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

第一课蓝色的星球

【熟读课文】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是人类的家园。

从太空上看,她就像一颗蓝色的星球,日夜不停地旋转,载着人类从远古驶向遥远的未来。

地球表面公为陆地和海洋,其中约70%以上被海水所覆盖,陆地还不到30%。

人们通常把地球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地球陆地上大约有97%的水来自海洋。

海洋用源源不断的水滋养着众生万物,给这颗蓝色的星球带来勃勃生机。

一直以来,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对海洋探索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过程。

自从人类掌握了乘船出海的技术,海港就诞生了。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海洋运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目前,国际商品贸易总运量中2/3以上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它不仅是成千上万种生物的家园,还是人类食物和能源的重要来源。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海洋资源日趋枯竭,海洋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对海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进入到一个持续发展的海洋大开发时代。

【辨析】

1.海洋那么大,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它不仅是成千上万种生物的家园,还是人类食物和能源的重要来源。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海洋资源日趋枯竭,海洋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课地球上的陆地

【熟读课文】

地球上为海洋所环抱的陆地共有七块,它们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人们称之为七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好帮手。

由于地球太大,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全貌,便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也就是与经线垂直的线称作纬线。

习惯上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壬辰年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历险的过程。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1911年人类第一次踏足南极,地球的神秘面纱才被逐渐揭开。

地球上的陆地经过几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在地球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养育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气候也千差万别,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

【辨析】

1.我们离海洋太远,只有住在海边的人才受海洋影响,不住在海边的人就不会受到影响。

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

不管我们离海洋远近,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海洋,海洋直接影响陆地的气候、水资源等,海洋给人类提高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宝藏,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第三课地球村的“居民”

【熟读课文】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地母亲的子民,他们虽然肤色不同,相貌各异,但大家都拥有相同的平等和尊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而国旗正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旗帜,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及标志,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有些国家为了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还专门设立了“国旗日”。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有着不同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正是这些的不同,使世界变得多元和多彩。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是每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组织,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辨析】

1.黄种人比黑种人要优越,白种人比黄种人要高贵一些。

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地母亲的子民,虽然肤色不同,相貌各异,但大家都拥有相同的平等和尊严。

没有哪个一人种是优越的、高贵的,我们要反对种族歧视。

【材料分析】

1.下面是关于联合国会徽的意义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联合国会微含义:

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1)你知道橄榄枝的典故吗?

橄榄枝象征和平。

圣经《诺亚方舟》故事中曾用它作为大地复苏的标志,后来西方国家把它用作和平象征。

联合国徽章图案是用两根橄榄枝衬托着整个地球,意味着争取世界和平。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徽章使用橄榄枝象征着和平。

同时,橄榄枝作为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象征,寓意深刻,影响久远。

(2)联合国的会徽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

联合国的正式徽记是一个从北极看上去的世界图,周围用一个橄榄枝围绕着圆环的图案。

联合国旗帜的底色为浅蓝色,正中的图案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

表达了全人类企盼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愿望。

(3)用你知道的知识说说联合国的由来。

联合国创建于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同年10月24日,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上册课本22页)

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

第四课文明的摇篮

【熟读课文】

在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人们用勤劳的智慧创造了古老的、多样的、灿烂的文明,如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等。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虽然历尽沧桑,但前人留下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深深地启迪着后人。

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定居点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大约在七千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三角洲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创造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人在文字、历法、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发明创造,对西亚地区和欧洲的古代文明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代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

巴比伦古城废墟和巴比伦“空中花园”遗迹,被列为世界奇观。

古希腊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古希腊在哲学、诗歌、戏剧、建筑、绘画、社会政治等方面创造的辉煌,不仅是欧洲文明演进的基础,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世界文明。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明的中心地区。

“辉煌的希腊,伟大的罗马”,古罗马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共同形成欧洲文明的摇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和瑰宝,她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辨析】

1.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辨析:

对。

理由:

前人留下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深深地启迪着后人。

人类浩劫加剧、自然环境恶化、战争的破坏等导致人类文明遭受空前的浩劫,所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的义务。

2.古希腊奥运会只是一个运动竞技的盛会。

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

理由:

奥运会表面上是一个运动竞技的盛会,但从诞生之初,在和平理念的指引和《神圣休战条约》的约束下,古希腊奥运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于战争之外的,促进民族交融的和平友谊的盛会。

第五课文明的巨星

【熟读课文】

翻开人类历史长卷,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如天空中闪耀的星星,被人们世代传诵。

他们之中,有独领风骚的文学家、艺术家,有敏锐深沉的思想家,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领袖……这些彪炳千秋的人物,以他们杰出成就和英雄气概,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文学作品以她独特的方式传播精神文明,文学巨匠是人类精神文明领域的璀璨明星。

音乐、舞蹈、绘画……都是人类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

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作品能给予人们美的享受,让世界变得缤纷多彩。

健康的艺术是人类的精神美食。

让我们看看艺术之星吧!

历史长河,百舸争流。

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马克思……这些伟大的名字永远留存在世世代代人们的记忆里。

他们是人类思想文明的播种者。

秦始皇、汉武帝、拿破仑、华盛顿……他们是谁?

他们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巨人。

伟大的政治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推进器。

【辨析】

1.文明是需要大众的创造、传播、发展,伟大的人物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辨析:

对。

理由:

人类文明需要大众创作、传播、发展的,但关键时期还需要杰出的人物来提炼和升华。

是这些伟大的人物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伊索是西方寓言的始祖。

辨析:

错误

理由:

伊索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他收集汇编了《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开创了文学题材的新形式,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

第六课世界风情

【熟读课文】

不同的居住环境,不同的饮食习惯、起居习惯,不同的风土民情,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一种民族个性的表现。

而多样的个性展现了大千世界的万种风情,绘就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画卷。

逢年过节,是人们最开心的日子。

很多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来源,反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背景。

请到我们的世界节日大舞台来,一起探寻,一起纵情欢乐吧!

饮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世界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反映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习俗传统。

不同的居住方式和建筑风格,既是生活环境的需要,又是审美艺术和精神文化追求的表现。

在世界交往日益密切、频繁的今天,一些地方和民族所特有的文明礼仪、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逐渐为世界各地人们所熟悉、接受进而喜爱并遵从,形成世界优秀文化大交融的趋势。

看过《80天环游世界》这个故事吗?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福克那样,有机会和条件环世界的。

但在信息广泛传播,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当今世界,不出国门,甚至足不出户,你也可以感受千姿百态的世界文化风光。

【辨析】

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些怪异的圣诞老人真难看,手抓吃饭的生活习惯真恶心。

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不同的居住环境,不同的饮食习惯、起居习惯,不同的风土民情,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一种民族个性的表现。

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学会开放、接纳、欣赏、理解、尊重、包容它们。

第三单元牵手地球村

第七课小商标,大世界

【熟读课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类外国商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我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

【辨析】

1.注册商标没有价值意义,只会浪费人力、物力。

辨析:

这种说法不对。

理由:

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注册商标有篮球保护商标注册人的权利,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服务,增加产品价值。

2.外国商品就是在外国生产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商品就是这个国家生产的。

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外国商品确实是指外国生产的商品,但外国品牌所包含的商品不一定都产自本国,目前大部分外国品牌的商品的产地都在中国。

当今世界经济有竞争也有合作,为了使其产品具有竞争力,他们把商品的产地都迁移到与市场最近的国家生产。

【材料分析】

1.下面是某品牌汽车生产销售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丰田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但汽车零件大多数并非日本国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汽车轮胎等产品甚至是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生产的。

由于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同等企止,而质量和售后服务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销售情况一直呈上升势态。

(1)制造轮胎的原料是什么?

日本丰田从哪里进口的轮胎?

制造轮胎的原料是天然橡胶,日本丰田从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生产的。

(2)小明说“把轮胎厂建在马来西亚可就近获得原料供应,节约生产成本。

”你赞同吗?

为什么?

赞同,因为马来西亚是热带地区,那里盛产橡胶,把轮胎厂建在马来西亚可就近获得原料供应,节约了很大的生产成本。

(3)日本的这种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一个发展方向?

说明了什么?

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说明了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开展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八课“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熟读课文】

如今,世界各地的商品不断丰富着中国的市场,同样,“中国制造”的产品也正走向全球,深受人们欢迎。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正是今天世界的格局。

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也开始闻名于世。

过去,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都被贴上了“洋品牌”,今天,属于“中国创造”的民族品牌正日益受到瞩目。

中国的出口商品正向高新技术型发展。

一些知名的中国企业,不仅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还正在努力把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拓展到海外,把不折不扣的中国技术、中国品牌带到国外。

【辨析】

1.中国制造的商品一般都是低端、廉价的商品,而那些高端、精密的东西只能靠外国人来制造。

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过去,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都被贴上了“洋品牌”,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技术水平也有限,中国制造的商品一般都是低端、廉价的商品。

而今天,属于“中国创造”的民族品牌正日益受到瞩目。

中国的出口商品正向高新技术型发展。

中国也能生产出高端、精密的商品了。

第九课从丝绸之路到WTO

【熟读课文】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社会发展不均衡等原因,世界各地的特产分布不均匀,需要商业活动来进行交流,互通有无。

古代的海、陆丝绸之路就把中国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天,快捷的现代传媒和海陆空立体组合的现代交通方式,开辟了一条条新的“丝绸之路”,使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广泛和频繁。

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经济共同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广泛、全面的经济交往和合作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使交往和合作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争端,一些国际贸易规则逐渐形成,相应的国际组织也开始产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加入WTO为我国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享受WTO成员国权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在经济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需要更加注重诚信、守法。

目前,中国已同两百多个国家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

由于我国坚持互惠互利等友好贸易原则,遵守WTO的规则体系,讲究公平与诚信,在国际社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也加强了交流,增进了理解,发展了友谊。

【辨析】

1.丝绸之路是古代的经济模式,今天的主要经济模式是WTO,它们之间毫无联系。

辨析:

这种说法不对。

理由:

“丝绸之路”与“WTO”,一古一今,遥相呼应,貌似毫无关系,其实都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无形纽带。

是人们生活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古往今来,正是由于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人类文明才得以进步,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第十课你好,世界公民

【熟读课文】

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全球化时代。

整个地球仿佛像一个村落,世界各国的人们就像村中的村民,大家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一起。

不论民族,不论国家,不论人种的肤色,我们都是“世界公民”。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在必要的时候,各国人民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我们的足迹不一定能踏遍五洲四海,但人人可以拥有一颗“世界心”——敞开博大的胸怀,超越国界、不分种族、不计恩怨地去关爱一切需要关爱的生命。

我们不仅仅是今天的祖国花朵,更是明日的社会栋梁;我们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青少年,更是胸怀天下的世界公民。

广泛地接触世界,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彼此的相互认识、理解和学习,这是做好世界公民、融入全球化社会的第一步。

【辨析】

1.世界太大,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要关注本国的事情就可以了。

辨析:

这种说法不对。

理由:

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全球化时代。

整个地球仿佛像一个村落,世界各国的人们就像村中的村民,大家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一起。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在必要的时候,各国人民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我们青少年从小就关注国际发展的趋势,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分析】

世界公民意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在一些世界性事件中呈现出的“民族一国家”的属性,而是以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为休戚相关的“公民共同体”,是将公民责任与道义放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去的普世伦理。

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一群“无国界医生”,这群年轻的医生要求自己必须在一昼夜之内开动前往世界上任何危机地区,而不顾当地政府是否许可。

他们成为世界公民的一个标杆。

对“无国界医生”来说,世界公民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字眼,而是在血与火中抢救生命的抗争。

而面对南亚海啸之后的救助,与“无国界医生”一样,是一种无国界援助”,是基于世界公民意识的责任与承担。

1.世界公民意识体现在哪里?

世界公民意识,是以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为休戚相关的“公民共同体”,是将公民责任与道义放在全球化的背景当中去的普世伦理。

2.无国界医生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无国界医生体现了人道救援、平等博爱、无私奉献等精神。

第四单元爱护地球家园

第十一课灾难见真情

【熟读课文】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家园,不仅有阳光普照的灿烂、雨露滋润的温馨,而且也会有狂风暴雨的肆虐、山崩地裂的摧毁。

大自然一方面哺育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不幸与灾难。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

东南沿海每年都有6~7次如风登陆,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天灾无情,人间有义。

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们传颂着许多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大自然的灾难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依靠科学,学习防灾的知识与技能,建立防震减灾的系统工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自然灾难造成的危害。

【辨析】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了。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无能为力。

辨析:

这种想法不对。

理由:

大自然的灾难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依靠科学,学习防灾的知识与技能,建立防震减灾的系统工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自然灾难造成的危害。

【材料分析】

1.下面是国际社会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一个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些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在人迅速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来。

由美国医学博士孙柏安带领的“心连心”国际组织成员活跃在北川抗震救灾现场,成为第一个进入北川灾区的国际慈救助公益组织。

在绵阳市的西南科技大学学习汉语的23岁美国留学生艾里克博格,在震后的第二天就带着饮料和药品赶到北川县,义务为美国医生做翻译,帮忙救助伤者。

5月12日,来自美国的3名游客从九寨沟旅游归来,到德阳时遭遇汶川大地震,幸运的是3人毫发无损。

他们于当天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医护人员抬送担架,洗伤口,18日才离开德阳。

(1)外国友人积极参加中国灾区的救援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真正的爱心是无国界的、不分种族的。

中国需要这个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不能抱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有一颗包容、博爱、关怀天下的世界心。

(2)当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灾难时我们应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灾难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加救援,为灾区人民送上医疗药品和必需的生活物资等。

2.下面是一段关于雪和雪灾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些花儿真奇怪,没枝没叶它会开,东风西风它不爱,北风吹来把花开,飘呀飘呀落下来,大地房顶变变白。

”人们特别喜爱雪,每当下雪时山川、树木、房屋都变得粉妆玉砌的,到处是雪的世界,人们可以尽情地欢乐。

雪花就像是美丽的舞蹈家。

可就是这样洁白的天使有时也会酿成灾害,给人们带来重大的损失。

2008年我国南方也下了一场雪,可这场大雪下得太大了,它把南方的一片土地覆盖,为此不得不停住思念的脚步。

这场意外的大雪成了全国人民的“特别关注”,这场大雪压倒了许多百姓的房屋和供电通讯设造成了长时间的交通阻断,经济损失高达69亿元人民币。

(1)结合实际说一说适当的下雪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

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保护庄稼安全越冬,为农作物储蓄水分,抗旱,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

雪水能解毒治瘟疫,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增加生活乐趣。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雪灾?

它都有哪些危害?

雪灾是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灾害的气象自然现象。

阻塞道路,影响交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雪压植物,容易使植物受伤或死亡。

压坏房屋,造成人员或家畜伤亡。

冻死动物,或盖住草原,使各类食草动物缺食饿死。

 

第十二课超载的地球

【熟读课文】

地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大自然的各种资源满足了人类发展的需要,地球母亲向人类敞开她博大的胸怀。

可当人类误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无所顾忌地陶醉于对大自然的索取时,地球愤怒了,人类的灾难也正一步步地降临。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问题居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各种资源消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任何一个物种、一个生命,都有它生存的意义,人类和万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地球家园。

但是人类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却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其他物种、其他生命的生存。

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指出,自1970年到2012年,脊椎动物物种种群的数量减少了58%。

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然而地球所蕴藏的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们无限制的索取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开始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愿望。

我国在控制人口方面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世界人口总量起到重要作用。

【辨析】

1.世界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我们不能对它们负责。

辨析: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理由:

大自然给予人类无私的馈赠,保护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着生物世界的生态平衡,也给予人类智慧启迪。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地球也不是聚宝盆,世界上的动植物都需要我们人类对他们负责,保护好他们才能给人类创造无尽的价值。

【材料分析】

澳大利亚本来并不产兔子。

1859年12只欧洲野兔被移民从英国带到了澳大利亚。

这些野免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

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而袋鼠对它们也不构成威胁,因此这些兔子开始了几乎不受到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

到了1886年,这些兔子的后代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出发,以平均一年66英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

到了1907年,兔子已扩散到了澳大利亚的东西两岸,遍布整块大陆。

由于兔子跟绵羊、牛争夺牧草,澳大利亚的畜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澳大利亚人想尽了办法限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等等,办法用尽,而兔灾仍然无法消除。

1.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这种现象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互相依存的。

共同构成了一张平衡的生态之网,和谐的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只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

“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概念由英国提出,并于2012年8月23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