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45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1).doc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它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发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并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和良好契机。

本着“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的基本理念,进一步体现研究性学习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真正“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们开展了此次以“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我们学校驻地官庄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问题等方面的专题调查,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怀疑和探究性思维的品质,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进学生对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的关注与了解,进一步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学校驻地官庄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学会合作和分享,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观,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经历选取题材、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研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发现问题、运用当前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热点的能力。

(3)让学生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查寻资料、实地调查、采访、撰写调查报告、制成幻灯片、做成手抄报等活动,尝试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方式。

(4)通过开发本土环境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校本化,课堂教学研究化。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措施

(1)本次活动采用的是“确定主题,探究活动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即以项目研究为载体,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带着一个研究项目,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科学。

以下为流程图:

(2)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在活动之初,我们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情况,通过自由选择,分成了空气污染、粉尘污染、污水污染及治理污染这四个研究小组,做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

具体分工情况如下表:

组长

组员

研究专题

指导教师

孟祥悦

王丹张泽郑振华许训琪

粉尘污染

王翥

赵阁阁

苏玉涵刘成龙王玉超章学诚

空气污染

肖尔波

李庶钊

宫鹏程李惠玉杨彤彤袭祥通

水质污染

安学章

景萍萍

王宇亮李丹刘淑香周亮

治理污染

孟凡刚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进入问题阶段(时间:

2008年5月8日——5月15日)

活动目标:

以主题为“导引”,确定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1、动员学生,确定研究主题为“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2、提供选题指南,各组确定研究项目;

  3、进行方法指导,撰写开题报告;

  4、师生共同评审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时间:

2008年5月16日——6月20日)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实施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1、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和步骤;

  2、搜集资料,分析整理;

  3、制定访谈计划,对专家、学者、当地群众进行访谈;

  4、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表达交流阶段(时间;2008年6月21日——6月26日)

活动目标:

交流研究成果

活动内容:

  1、小组交流,成果表述;

  2、开展班级报告会;

3、制作手抄报,幻灯片等在校内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效

(一)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大加强

通过本次小课题的研究,同学们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勘察等活动,他们更加懂得了环境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怎样保护环境,怎样治理环境成为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给环保局写信,给所在企业提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环境意识,能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探究活动能力大大提高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查寻资料、实地调查、采访、撰写调查报告、制成幻灯片、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尝试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

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在广阔的天地中研究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通过经历选取课题、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成果,实际汇报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当前条件或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热点的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搜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获得了许多关于“官庄乡环境问题及原因”第一手资料。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又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后形成成果性材料在校会上向全校师生汇报,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好评。

我们还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向章丘市环保局、章丘市水泥厂、官庄乡政府分别提出了关于环境问题及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3、我们通过对学校驻地官庄乡的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粉尘污染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的一系列活动,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学会合作和分享,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树立了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活动之初,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情况,通过自由选择,分成了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污染、环境治理这四个研究小组,做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

通过活动,我们学会了使用电脑处理文字与照片;打印机打印文字与照片;发送邮件;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学会了怎样与陌生人交流,倾听别人的谈话;学会了互相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指导学生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校本课程观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

刚开始时,老师们也有许多顾虑:

题目太大、学生太小、安全问题、资金问题……通过学校领导的发动、鼓励与支持,我们查阅了大量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在理论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以学生的素质提高为自己的目标,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

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所有的老师都大吃一惊。

他们自己分组,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活动,进行记录、总结……只要老师的一点指导与帮助,每个小组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通过研究活动,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的学生观、校本课程观也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的层面上。

课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师生在教学、探究过程中共同创建活动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教学与学习形态。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预计完成时间

2008年7月

姓名

性别

年龄

年级

研究分工

孟祥悦

13

七年级

粉尘污染

赵阁阁

13

七年级

空气污染

李庶钊

13

七年级

水质污染

景萍萍

13

七年级

治理污染

春天来了,南风徐徐吹来,小草迫不及待的露出黄色的嫩芽。

同学们在操场上跑啊、跳啊,他们就像一只只小鸟,在春天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突然一个同学喊了起来“快看,怎么下雪了”,同学们停止了活动一起抬头望天,这哪里是下雪?

这是许多许多的灰色粉尘从天而降。

“老师,这是什么?

”“老师,这是怎么来的”“老师,这些东西对人体有害吗?

”同学们纷纷围拢在我的周围,七嘴八舌的问个不停。

我不禁心生一个念头:

这不正是和同学们研究我们学校周边环境的大好机会吗?

对,就这样,我和同学们萌生了“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的研究主题,我们立刻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从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污染、治理污染、等方面来调查、了解我们学校驻地——官庄乡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让学生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查寻资料、实地调查、采访、撰写调查报告、制成幻灯片等活动,尝试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方式。

(2)通过经历选取题、搜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研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培养参与意识、发现问题、运用当前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热点的能力。

(3)通过对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污染、、治理污染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学会合作和分享,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观,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实施“主题导引式”研究性学习策略,以下为流程图: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时间:

2008年5月8日——5月15日)

活动目标:

以主题为"导引",确定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1、动员学生,确定研究主题为“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

  2、提供选题指南,各组确定研究项目;

  3、进行方法指导,撰写开题报告;

  4、师生共同评审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时间:

2008年5月16日——6月20日)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实施研究项目

活动内容:

  1、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和步骤;

  2、搜集资料,分析整理;

  3、制定访谈计划,对企业、专家、学者、当地群众进行访谈;

  4、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表达交流阶段(时间;2008年6月21日——6月26日)

活动目标:

交流研究成果

活动内容:

  1、小组交流,成果表述;

  2、开展班级报告会;

3、制作手抄报,黑板报;

4、在校会上向全体师生汇报。

研究活动记录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

我们边走边看,边想边记,随时随地的做好记录。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几篇活动记录,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活动记录

2008年5月10日星期五晴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第四节课,我们到操场上活动,有的跑步,有的做游戏,在和煦的春风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有那么多欢乐的笑声。

我在行道树边观察着每一片叶子,有的刚发出嫩黄的芽儿,有的已经很茁壮了。

突然,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许多灰色的粉尘,很细很细,这些粉尘落在碧绿的叶片上,与春天是那么的不和谐。

然后我就和几个同学找了几片树叶去问老师,老师观察了一下说:

这是我们学校南边水泥厂飘过来的水泥粉尘,是固体废弃物,是污染环境的杀手。

说完后老师有带领我们去学校其他的地方观察,我们看到车棚里的自行车车座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

我们不禁感叹,我们学校是绿色学校,我们家乡本来山清水秀,可是却被这水泥粉尘污染了,于是我们小组的同学做了分工,一部分上网去查一下水泥粉尘的成分,另一部分研究水泥粉尘什么情况下回污染我们学校及周边的环境,怎么样治理,同学们都积极的去做调查研究去了。

写稿人:

孟祥悦

研究活动记录

2008年5月12日星期日

今天,我们小组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青阳河去观察河水的污染情况。

青阳河,是流经我们官庄乡的一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南部山区,蜿蜒流经我们官庄乡的闫家峪,南新,闫满,韩家等村庄注入普集镇的杏林水库。

这是一条季节性河流。

在夏天汛期,河流水深在1米左右,浇灌着河流两岸广大的土地,为两岸百姓造福。

在青阳河两岸,种植者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我们一行几人来到青阳河流经的韩家村,在河两岸,我门观察到有几个排水口把污水排到了河里,形成一个个黑色的漩涡,并且还有一股股难闻的味道。

我们小心翼翼的用矿泉水瓶子取了水样,准备回学校让老是帮我们化验水的污染问题。

我们沿途走了一段,发现在青阳河的两岸有很多企业,有水泥厂,塑窗厂等。

写稿人:

李庶钊

研究活动记录

2008年5月15日星期三

今天,我们第四节课是语文课。

上课了,老师用惟妙惟肖的表情,动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皇帝的新装。

可是就在我们聚精会神的听课时,一种非常难闻的,刺鼻的气味通过南边的窗子飘进了我们的教师,老师皱起了眉头,同学们有的用手捂住了鼻子,有的赶紧关上了窗子。

“老师,这是什么味道?

”“老师,这是从什么地方飘过来的难闻的气味?

”我们七嘴八舌的问着老师,老师笑眯眯的对我们说:

你们不是正在研究我们学校驻地的环境问题吗?

大家可以循着气味出去探究一下,这是什么气味?

从哪里来的?

于是我们小组几个同学就走出了课堂,循着气味走出校园,终于找到气味的来源——碳化硅厂。

这是近几年我们官庄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招商来的企业,工人以劳教人员为主,主要生产碳化硅等热建物品。

我们边走边想,看来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污染处理工作,使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写稿人:

赵阁阁

研究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一组所研究的课题是:

官庄乡的大气污染状况。

在确定课题及方案后,我们就紧锣密鼓地忙活起来:

有实地参观访问的,有在网上查阅资料的,也有设计、发放调查问卷的……

再团结也会有矛盾:

组长有时会为了组员的无价值资料而发脾气,组员有时也会为了资料雷同而牢骚满腹……有时整组都会陷入冷战之中。

但是,我们即使再有争执也非常明确的知道,这些争执,这些分歧都是为了我们小组的课题。

我们小组就像一个家庭,虽然性格迥异,但是我们是亲人,是亲人就要凝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所以,我们小组的成员经过了分歧,经过了矛盾,经过了争吵,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的贴在一起的。

我们团结在一起,经过争执,我们获得的材料越来越具体,经过矛盾,我们的调查研究越来越真实,我们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具体。

同时,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了成果互相分享。

因此,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

资料、方案、调查问卷……这一件件,都是我们努力的成果。

最大的收获并不在于此,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学会了如何对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协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写稿人:

赵阁阁

研究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一组重点研究的是官庄乡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我们小组的成员在组长景萍萍的划分下,明确分工,有的上网查找治理水污染的方法,有的去信详细询问专家治理粉尘污染的措施,各个忙的劲头十足,不亦乐乎。

在其他小组整理完资料后,我们小组把个小组的资料统计起来,加以装订,有的整理文字资料,有的整理照片,有的上网做幻灯片,有的制作手抄报,有的写总结,我们感觉我们很忙,但是我们很高兴,我们作为官庄中学的莘莘学子,能为我们家乡的环境建设做出小小的贡献,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写稿人:

景萍萍

附:

官庄乡环境情况情况调查表

1、您的家庭属于:

a农村家庭b双职工家庭c教师家庭d外来打工

2、您认为官庄乡的环境情况怎样?

a优b良c不好d还可以

3、您觉得罐装的环境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a工厂b焚烧秸秆

4、您认为评价环境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a大气状况b水质状况c粉尘污染

5、您对我们官庄乡的环境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6、您对我们这里的绿化、美化状况况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7、您认为应该怎样改善我们家乡的环境?

8、您家里的环境质量好吗?

9、为了生活的更美好,我们应该怎样做?

问卷调查总结

1居室空气质量欠佳。

抽烟烟雾的危害、油烟污染、油漆涂料的污染、农药化肥放置不科学等。

2、我们居住地的空气是好是坏。

主要原因是附近工厂太多,优水泥厂,碳化硅厂,塑窗厂等,这些工厂不注意改进生产设施,乱排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3、照明不合理,光污染严重。

4、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乱堆乱放。

5、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如牙刷不及时更换、共用毛巾等

6、水质状况堪忧。

7、禽畜任意放养。

撰稿人景萍萍

给官庄乡党委、政府的一封信

尊敬的官庄乡党委书记、乡长:

你们好!

我们是官庄乡中心中心中学《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小课题研究组的全体成员。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全体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对我们官庄乡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污染以及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的调查研究。

在我们课题组经过取证,调查,化学分析等活动后,发现我们官庄乡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对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希望我们官庄乡党委政府在以后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及要注重经济的迅速发展,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多引进一些环境污染少,不使用煤炭、石油等作为原料和燃料的企业,从而消除污染源。

2、多与这些已经引进的企业协商对话,促使他们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让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之中。

3、增加绿化面积,种植一批草坪、鲜花、树木,提高我们官庄乡的人均绿地使用面积。

美化环境。

4、禁止秸秆焚烧,在夏收和秋收季节尽量使用多功能收割机,指导广大农民多方面利用秸秆(比如:

制作沼气,青饲料存贮喂牛、秸秆粉碎还田等)。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保护环境是造福子孙的大事,不知对你们有没有价值,谢谢党委政府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关心。

敬礼

章丘市官庄乡中心中学

《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小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

2008年9月

课题研究活动剪影

滚滚浓烟污染我们的大气

同学们在仔细的观察绿色植物上的粉尘

同学们发现树木的叶片上积了厚厚的粉尘

同学们认真分析取回来的水样

课题组成员上网查找资料

课题组热烈讨论形成成果是风的细语、是雨的柔顺、斑驳了一道道古老的忧伤,刻在了灯火阑珊处?

是桥的沧桑、是石的痕迹、流年了一首首陈旧的诗韵,铭在了秋月三更天?

海棠红袖添香,墨迹染血苍凉。

安静中,晨曦相伴花香,展一笺前世的千秋歌遥;

清雨深巷幽笛,挥洒寒月银装。

情浓处,夕阳西落桃源,留一篇今生的婉艳霓裳。

挽轻风拂墨,泼洒一秋雨红,拨开海棠的花事,聆听花瓣细语呢喃,深情里,香醉十里桃花,溪留百亩婉蓝。

摇曳的风铃,恍惚的倩影。

沉月入水禅心未改,凝霜了一夜烟波的伤梦。

灵润如玉的杏花黄似菊染的丝雨,阵阵飘莹、落琴弦瑟。

拂墨轻风,笔尖莹绕了一圈年轮,轻轻的描出了圆圆的印迹,淡色中,雅致的轻雨,穿巷飘过,留下了一串串流香的诗花。

模糊的撇捺、不清的横竖,送走着残血的时光。

摘一支轻雨,铺一笺墨迹,在灯火阑珊处窥探一叶棂窗,熟悉的倩影淡淡一笑,倾城了岁月的柔情,暖雨中蜜意了情侣的梦香。

一杯轻风,半壶墨迹。

捧着安静的角落,独饮墨香,留韵素白。

轻风拂过,开满了一园禅意,一片樱花。

轻风缓缓,墨香袭袭。

长长的倩影里,柔软了风韵的味律,洒脱的静悟中遥远变成了传说,把爱定格在一瞬间。

这第一段似乎是着重描摹春的美丽,可起首有“多事的东风”一句,暗示着有人恼春,于是有个人物忽悠地闪了一下,桃红“醉依在封姨的臂弯里”,一下子就不见了。

但“多事”里隐蕴着的愠意,因封姨的出现有了着落。

春天写足了,那位对春天怀着恨意的人物便在作者的笔下十分不情愿地亮相了。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这就是封姨了,她“才从青春之梦醒过来”,茫然不解这眼前发生的一切。

作者笔下的她原来是一个芳华已失的女人!

眼前的春天只是她过去的影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