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68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B项,蓄xù

C项,供gōng。

答案:

D

2.对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

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增加

C.填然鼓之之:

代词,代“鼓”

D.弃甲曳兵而走曳:

拖着

A项,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项,加:

更;

C项,之:

音节助词,不译。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A项,“涂”通“途”;

B项,“无”通“毋”;

C项,“直”通“只”。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例句与A、B、C项的加点字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

6.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未之有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

A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对本国很尽心了,并以自己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

B.孟子对于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

C.“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实际上揭示了梁惠王治国和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二者在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D.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粮食吃不完,材木用不尽,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就能成就王道了。

D项,“就能成就王道了”错了,应该是“王道之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鳖(biē) 蹩脚(bié

) 瞩目(zhǔ) 人才荟萃(kuà

i)

B.洿池(wū)垮台(kuǎ)莅临(lì

)鸢飞鱼跃(yuān)

C.饿莩(piǎo)浮肿(fú

)吭声(kēng)椎心泣血(zhuī)

D.遗憾(hà

n)撼动(gǎn)瞥见(piē)遗之千金(wè

i)

A项,荟huì

C项,椎chuí

D项,撼hà

n。

B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个省、一个城市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区域联动起来,建立治理环境的联系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___________,才有可能治好整体性环境污染问题。

(2)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毁坏烧焦的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___________。

(3)领导干部以实名身份开“微博”,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____________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

A.齐心协力 闪烁其辞 开诚布公

B.齐心协力 隐约其辞 开诚布公

C.和衷共济 隐约其辞 推心置腹

D.和衷共济 闪烁其辞 推心置腹

(1)齐心协力:

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和衷共济:

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

(2)闪烁其辞:

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隐约其辞:

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3)开诚布公:

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推心置腹:

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B.德国是西方现代化大国,不仅以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在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拥有许多享誉全球的巨擘。

C.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将首次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出由濮存昕、杨立新等众多大腕共同演绎的话剧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的最大难处,在于既不能以牺牲“子孙饭”的代价来发展,又必须解决和改善当下人们的实际困难。

A项,成分残缺,“让”前应加“如何”;

C项,不合逻辑,“日前”是“以前”“几天前”的意思,不能与“正在”连用;

D项,搭配不当,“改善”与“困难”不搭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虽然是大界江冬眠的季节,然而在一座临江的观景台上,我遥望到了“龙江小三峡”另一番特别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自然无言的大美。

①大江如一条宽大的云带在群山中穿行着环绕着

②山水相依,浑然一体

③那如茸如针密植在白玉般的群山之上的树林

④像飘浮着的一层朦胧的雾霭

⑤如波浪凝结成巨大无边的玉雕

⑥起伏的群山

A.①④⑥③⑤②    B.②⑥⑤①③④

C.③④⑥①②⑤D.⑥⑤③④①②

由上到下,按“群山-树林-大江”的层次来写,注意比喻的相似性。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⑤①④⑤②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③①②④⑥

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

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界定,其中⑤界定范畴,③界定内涵。

因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选出下列“数”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①数—cù

②数—shù

③数—shuò

④数—shù

⑤数—shù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胜食也/何可胜道也哉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A项,均为“尽”。

B项,耽误/夺取;

C项,打开粮仓/实施;

D项,兵器/军队。

8.第一、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

①不违农时;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第二段: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9.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①五亩大小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

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

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

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

“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

”太宗曰:

“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

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

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

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

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

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

”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节选自《贞观政要·

贪鄙》)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 径:

直接

B.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畏:

敬服、敬畏

C.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举:

推举

D.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贱:

以……为贱

C项,举:

检举、揭发。

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 为近代庸暗之主

B.贤者多财损其志太宗赐其麸

C.有一于此,岂不灭亡有益于百姓者

D.皆不能以此道求荣令自负出以耻之

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B项,代词,他的/代词,他;

C项,介词,在/介词,对;

D项,介词,用/介词,来。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若……非……”是假设复句,因此,各分句之间宜停顿;

“坏公法”与“损百姓”都是做“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

“中心”陈说对象转换,也要断开。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诫大臣们,生命是重要的,要爱惜,不可因一时贪念犯法丧身。

B.太宗引用“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

C.权万纪上言采矿一事被太宗批评,权万纪虽然曾经触犯过法律,但太宗最终还是赦免了他。

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贪鄙,要像尧、舜、桓、灵一样,见称千载。

B项,“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理解有误,该句强调“多财”对贤者、愚者均有害;

C项,“曾经触犯过法律”“最终赦免了他”有误;

D项,“要像尧、舜、桓、灵一样”有误,“桓、灵”没有“见称千载”。

1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②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

(2)本文告诫人们要戒贪拒利,运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

请从中找出两个反面事例。

(用自己的话概括)

(1)①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重点译对“若”“备尽忠直”“立至”)

②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

(重点译对“放逸”“忠正”)

(2)①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

②陈万福违法取驿家麸数石。

③权万纪重利益上言采矿。

④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

“一个人(如果)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以之为贵重之物的,如果拿(它)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

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竟用它来换取财物?

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哪能不灭亡的?

隋炀帝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却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

“我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仅仅只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我长久以来小心谨慎地敬畏天地。

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我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

古人说:

‘如果明智贤良的人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

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钱财,那只会增加他们去犯错的机会’,这话可以深以为戒。

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

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

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吗?

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

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

“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

”唐太宗说:

“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纳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对老百姓有益的善事。

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

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

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沉没在深渊,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

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

你这样做,是竟然想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

”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三、语言运用

16.请概括慕课的四个特点。

(每条不超过6字)

慕课(MOOCs),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

它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

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学生间的协同学习。

示例:

①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受益人数多)②开放性(入学容易,学员的开放性)③教法多样性(授课方式生动、授课手段多样)④教学互动性(互动协同性强)

17.请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谓“不合时宜”,就是学者所秉持的学说或观点不符合时代需求,在客观上非但起不到引导时代发展、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负面影响,就是指学者所秉持的学说或观点“不合时宜”,不符合时代需求,在客观上非但起不到引导时代发展、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路朝圣

孙守名

游孟庙,登峄山,这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此后,便再无机缘。

内心深处总是觉得欠下一笔悠久文化历史的债,愈是到了中年,这种感受愈是强烈。

其实,孟子故里就在身边,趋车东行不足一小时的路程。

攒足了劲,做足了精神和思想准备,可一旦要出发,又突然变得百般踌躇,似乎朝圣的那份虔诚还有些不够。

走近孟子源于那段“孟子三迁”的奇妙传说。

你看,神情端庄的孟母如今正忧心如焚地站在自家已经搬过两次的小院里,思索着下次的搬迁计划。

“丧葬”之所不行,“贾人炫卖”的地方不行,“近于屠”还是不行,她要找一处能让孩子学有所成的地方。

这真是一位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伟大母亲,她把那份慈爱张扬到了极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