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511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8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docx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

 

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

(2018/2019年度)

 

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2019年10月

 

一、检验数量1

二、指标结果3

(一)颜色级3

(二)轧工质量6

(三)长度7

(四)马克隆值10

(五)断裂比强度12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14

(七)综合评价17

三、公检量前10名企业指标分析17

(一)颜色级17

(二)轧工质量18

(三)长度19

(四)马克隆值20

(五)断裂比强度20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21

四、我省棉花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22

(一)棉花产业出现明显萎缩迹象,发展后劲不足22

(二)棉花总体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23

五、有关建议23

(一)统筹新疆和内地两大棉区,正确认识稳定内地棉花生产的战略意义23

(二)大力提升棉花品质,创建我省棉花品牌24

(三)挖掘棉花公检数据应用,更好服务棉花产业发展24

(四)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高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意识24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资源充足,适宜棉花种植生长。

棉花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主要的纺织原料,作为我国传统棉花产业经济大省,山东棉花产量持续多年位居内地第一,棉纱产量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出口创汇占全国四分之一,纺织业年消耗原棉300万吨左右。

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以本年度新体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加工细绒棉的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形成2018/2019年度山东省棉花质量分析报告。

一、检验数量

2018/2019年度,山东省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涉及产棉市6个,加工企业100家,检验量542286包,122003吨。

(见表1-1、图1-1)

2017/2018年度

2018/2019年度

检验重量变化量

加工厂(家)

检验重量(万吨)

检验重量全国占比

加工厂(家)

检验重量(万吨)

检验重量全国占比

全国

1030

528.7

/

971

534.2

/

1.04%

内地

234

28.5

5.4%

180

20.1

3.8%

29.5%

山东

115

16.2

3.1%

100

12.2

2.3%

24.7%

表1-1山东省棉花仪器化公检量对比

从2018/2019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东营、德州、济宁、菏泽、滨州、聊城等六市新体制棉花检验量之和占全省100%(见图1-2)。

山东作为我国内地棉花主要产区,在内地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自2008年开始下降的情况下,2017/2018年度检验量出现暂时增长,而2018/2019年度检验量又出现下降。

鲁北(东营、滨州、潍坊)、鲁西北(聊城、德州)产棉区检验量较去年分别降低50.1%和20.1%,鲁西南(济宁、菏泽)棉区检验量占2018/2019年度山东全部检验量的49.6%(见图1-4),检验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图1-1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山东省新体制棉花检验量情况对比图

图1-22018/2019全省各产棉市检验量占比分布图

图1-3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各棉花主产市检验数量变化趋势图

图1-4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三大产棉区检验量占比变化图

二、指标结果

(一)颜色级

颜色级指标是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

锯齿加工细绒棉》引入的棉花质量指标,它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b)确定类型,依据反射率(Rd,%)反映出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通过类型和级别在颜色分级图中对应的区域确定棉花的颜色级。

按照我国棉花颜色分级图,锯齿加工细绒棉共分为4种类型、13个颜色级,其中白棉3级为标准级。

从类型来讲,白棉和淡点污棉使用价值较高;淡黄染棉由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污染棉、烂桃棉,或是淡点污棉变异而来,使用价值较低;黄染棉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因多年存储变异,或回潮率大的籽棉未及时晾晒而变黄,这类棉花品质最低。

各个类型中,1级为最好。

我省棉花颜色级以淡点污棉、白棉类型居多,我省白棉3级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淡点污2级、淡点污1级,2018/2019年度白棉占比较上年度下降4.7个百分点(见图2-1)。

与全国检验结果相比,我省白棉所占比例偏低。

图2-1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全省棉花颜色级变化情况图

图2-22018/2019年度山东省棉花颜色级占比分布图

从2018/2019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德州、东营棉区的棉花颜色级指标最好,白棉三级及以上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71.8%和61.5%,菏泽、济宁棉区棉花颜色级指标较差,白棉三级及以上分别仅占8.6%和9.5%,淡点污棉比例分别高达84.3%和76.6%(见图2-3)。

图2-32018/2019各棉花主产市颜色级占比分布图

图2-42016/2017年度-2018/2019年度山东各棉花主产市白棉占比变化图

(二)轧工质量

轧工质量是指籽棉经过加工后,皮棉外观形态粗糙程度及所含疵点种类的多少。

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档。

从2018/2019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我省棉花的轧工质量主要集中在“中档”,“中档”占到99.44%,高于全国“中档”棉花轧工质量2.17个百分点(见图2-5)。

其中,东营棉花轧工质量“中档”达到100.00%(见图2-6)。

图2-52018/2019年度山东省棉花轧工质量占比分布图

图2-62018/2019年度山东省各棉花主产市轧工质量分布图

(三)长度

长度是棉花最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花的整体使用价值密切相关。

细绒棉的长度由25毫米级至32毫米级依次分为八个长度级,其中28毫米级为标准级,30-32毫米级的棉花使用价值较高,25-26毫米级的棉花使用价值较低。

2018/2019年度,我省棉花长度检验结果集中在26毫米-29毫米之间,30毫米以上和25毫米以下的检验结果偏少,29毫米占比明显低于全国检验结果(见图2-7)。

全省新体制棉花细绒棉长度逐包检验平均长度为27.92毫米,低于全国1.18毫米。

其中济宁棉花最长,达到28.20毫米,其次是菏泽,为28.17毫米,滨州棉花最短,为27.39毫米(见图2-8)。

各棉花主产市28毫米及以上占比济宁达到66.50%,菏泽达到66.07%,滨州最低为21.08%,各棉花主产市28毫米及以上占比较去年都有所降低(见图2-9)。

图2-7山东省棉花长度级占比分布图

图2-82018/2019年度各产棉市逐包检验棉花长度级占比分布图

图2-9全省各棉花主产市棉花长度级28mm及以上占比情况图

对比近5年度的数据,2018/2019年度棉花长度比上一年度大幅降低,其中,逐包检验平均长度和长度级加权平均值较上一年均降低0.37毫米,全省长度级高于长度标准级的棉花占比为49.26%,比上一年度降低21.44个百分点(见图2-10)。

图2-10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全省棉花长度变化情况图

(四)马克隆值

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是棉花主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成纱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棉花的马克隆值适中,一般棉纤维成熟度较好;马克隆值过高,则成熟过度,纤维较粗,纤维抱合力差、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不理想;马克隆值过低、细度过小、成熟不足,则容易产生有害疵点,织物染色性能差;只有马克隆值适中,棉花的细度适中、成熟适中,才具有较高的纺纱性能,获得较全面的使用价值。

细绒棉的马克隆值共分为三级五档,按马克隆值从低到高依次是C级的C1档、B级的B1档、A级的A档、B级的B2档、C级的C2档。

马克隆值级A级的使用价值较好,B级的使用价值正常,C级的使用价值较差。

2018/2019年度,全省新体制棉花细绒棉马克隆值级A级占比3.24%,较上年增加1.95个百分点,A级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72个百分点;C级占比59.89%,比去年增加16.13个百分点,C级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21个百分点;B级占比36.87%,比去年减少18.08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我省棉花A级占比偏低,C级占比偏高,其中菏泽棉花C2档占比达到80.64%,棉纤维较粗、过成熟问题突出,马克隆指标较差(见图2-11、2-12)。

图2-11山东省棉花马克隆值级占比分布图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6/2017年度马克隆指标较好,A档占比10.84%,2018/2019年度C档比率最高,达到59.89%。

(见图2-13)

图2-122018/2019年度各产棉市马克隆值级占比分布图

图2-13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全省棉花马克隆值级变化情况图

(五)断裂比强度

断裂比强度是重要的棉花内在质量指标,与纱线的成纱强力有很好的相关性。

细绒棉按断裂比强度值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五个档,即很强、强、中等、差、很差。

图2-142016/2017年度-2018/2019年度各产棉市棉花平均断裂比强度变化情况图

2018/2019年度,全省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平均断裂比强度值29.76cN/tex,较上年提高了0.47cN/tex,高于全国平均线1.35cN/tex(见图2-14、2-15)。

各产棉市中,聊城棉花平均断裂比强度最高,为30.24cN/tex;滨州棉花平均断裂比强度最低,为29.40cN/tex,仍高于全国平均线0.99个百分点,我省棉花断裂比强度指标较好(见图2-16)。

图2-152014/2015-2018/2019年度全省棉花断裂比强度变化情况图

图2-162018/2019年度各产棉市断裂比强度占比分布图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

长度整齐度指数是重要的棉花质量指标,用以表示棉纤维长度分布均匀或整齐的程度,对纱线的条干、落棉率有重要影响,同时对纱线的强度也有影响。

细绒棉按长度整齐度指数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五个档,分别是很高、高、中等、低、很低。

2018/2019年度,全省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为82.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菏泽棉花平均长度整齐度最高,为82.66%,高和很高占比达到37.41%;其次是济宁,高和很高占比31.84%;德州棉花表现较差,高和很高的仅占比4.63%。

(图2-17)

图2-172018/2019年度各产棉市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占比分布图

各产棉市中,除德州、菏泽、济宁外,各地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德州在本年度平均长度整齐度为81.57%,虽然比上一年度高了0.14个百分点,但仍然连续两年长度整齐度指数省内最低。

整体来说,各市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标波动较大。

(见图2-18)

图2-182016/2017年度-2018/2019年度各产棉市棉花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占比分布图

2018/2019年度全省棉花长度整齐度较上一年度略有提高,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为82.19%,低及以下档的占比1.51%,高及以上档占比22.02%(见图2-19)。

图2-192014/2015年度-2018/2019年度全省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数变化情况图

(七)综合评价

2018/2019年度我省新体制企业加工细绒棉综合质量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从颜色和轧工质量来看,颜色级指标区域化差异较为明显,白棉占比总体偏低。

轧工质量主要集中在中档,中档及以上占比达到99.44%。

从纤维长度来看,平均长度有所降低,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略有提高,其中,长度指标体现在28毫米长度级及以上的棉花占比大幅下降,较上年下降21.44个百分点;长度整齐度指数指标体现在低及以下档的棉花有所减少,而高及以上档的棉花略有下降,整体向中等集中。

从纤维内在品质来看,马克隆值指标A+B级占比下降明显,C2档过成熟棉占比大幅增加,平均断裂比强度同比上升0.47cN/tex,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cN/tex。

综合来说,2018/2019年度山东省新体制棉花颜色级、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指标表现较差,断裂比强度指标表现良好。

我省棉花质量不同地区间也存在较大质量差异,2018/2019年度山东省六个产棉区公检质量主要指标排名中,济宁、菏泽在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标方面表现较好,但马克隆值和颜色级表现较差,而德州在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标方面表现较差,而颜色级表现较良好,而东营在颜色级、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指标等方面均表现良好,东营公检棉花质量较其他各市总体较好。

三、公检量前10名企业指标分析

(一)颜色级

从2018/2019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公检量前10名企业颜色级分布差异较大。

其中,德州武城金亿、武城厚丰、武城银海的棉花颜色级指标最好,白棉三级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69.45%、62.14%和57.51%,均远高于全省白棉三级占比平均水平。

菏泽成武海韵、成武鑫隆、成武新鲁棉花颜色级指标较差,白棉三级分别仅占4.16%、2.44%和0.83%,而淡点污棉比例分别高达76.50%、95.83%和91.22%(见图3-1)。

图3-12018/2019公检量前10名企业颜色级占比分布图

(二)轧工质量

图3-2公检量前10名企业轧工质量分布图

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企业中,广饶天鑫棉花轧工质量好于其它各企业,中占比99.99%,好占比0.01%(见图3-2)。

(三)长度级

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企业中,济宁金乡东方、成武新鲁、成武鑫隆、成武东仁的长度级28毫米及以上占比分别达到86.33%、78.46%、77.52%、75.91%,而德州武城金亿、武城银海、武城厚丰则只有26.71%、14.97%和16.96%(见图3-4)。

图3-32018/2019公检量前10名企业棉花长度级占比分布图

图3-42018/2019公检量前10名企业棉花长度级28mm及以上占比分布图

(四)马克隆值

图3-5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企业马克隆值级占比分布图

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的企业中武城厚丰、金乡东方、广饶天鑫的马克隆值A档和B档占比较高,而武城金亿、菏泽中泰C2档占比较高(见图3-5)。

(五)断裂比强度

图3-6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企业棉花断裂比强度占比图

检验量前10名企业中,棉花断裂比强度强及很强占比最高的是武城银海,占86.01%;最低的是广饶天鑫,占57.78%(见图3-6)。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

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的企业中长度整齐度高的为菏泽中泰、成武新鲁、成武东仁等济宁、菏泽的企业,长度整齐度相对低的为武城金亿、武城银海、武城厚丰等德州企业(见图3-7)。

综上,德州武城金亿、武城厚丰、武城银海的棉花颜色级指标较好,白棉三级所占比例较高,轧工质量中占比均达到100%,但是长度级指标和长度整齐度指标明显较低。

成武新鲁、成武东仁、成武鑫隆、成武海韵等济宁、菏泽的企业长度指标和长度整齐度指标较高,而颜色级指标较差。

图3-72018/2019年度公检量前10名企业棉花长度整齐度指数占比分布图

四、我省棉花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8/2019年度是三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深化棉花价格改革的第二年,随着棉花价格逐渐回归市场,在高质量棉花供不应求、低等级棉花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棉农及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棉花质量形势总体稳定。

但从棉花质量监管部门在公证检验和质量监管工作中掌握的情况看,我省棉花产业上游环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诸多的发展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棉花产业出现明显萎缩迹象,发展后劲不足

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滑是我省棉花产业最大问题。

2008年我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332万亩,2014年以来,内地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滑,2015年为773万亩,总产量为53.7万吨,2016年为700万亩,总产量为54.8万吨,2017年的棉花种植面积约为436万亩,总产量为34.5万吨左右,2018年棉花种植面积约为275万亩,总产量为21.7万吨左右。

这主要受效益因素、成本因素、政策因素和风险因素等四方面影响:

一是植棉效益下降,挫伤了棉农植棉积极性,种植棉花动力不足;二是植棉用工多、投资大、成本高,与产出不成正比;三是政策性补贴偏低,植棉补贴低于种粮补贴,与植棉成本比较显得微不足道;四是不确定因素多,主要有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国内外市场价格因素、国储棉轮出政策等因素增加了棉农的种植风险。

(二)棉花总体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从综合评价看,我省棉花除个别质量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部分质量指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低于新疆水平,整体质量水平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由于我省棉花规模化生产水平低,受棉花生产、采摘、收购、加工等环节因素影响,棉花质量一致性差、异性纤维等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制约棉花质量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造成我省高品质棉和低等级棉“一缺一剩”结构性矛盾突出。

影响棉花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棉花种植方面,内地仍以小户、分散种植为主,棉农专业化程度不高,经营理念和质量意识淡薄,重产量轻质量,造成棉花长度短、马值高、一致性差、可纺性低等问题;二是籽棉流通方面,内地棉农种植模式和采摘存放习惯,容易造成异性纤维混入棉花,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挑拣异性纤维只流于形式,甚至存在优劣籽棉掺混销售,都造成高品质棉花资源匮乏;三是种植品种方面,我省棉花种植品种繁杂,各项指标均优良且能持续保持的优质品种较少,在良种繁育推广上有很大提升空间。

五、有关建议

为提升我省棉花供给质量水平,满足消费升级对优质棉花需求,综合上述质量指标检验结果和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筹新疆和内地两大棉区,正确认识稳定内地棉花生产的战略意义

山东等内地传统棉区,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生产潜在优势较大,是新疆棉花生产的重要补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前内地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滑,棉花品质不断下降的现状,亟需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内地棉区的支持力度,优化棉花产业布局,逐步实现棉花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推动内地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棉花在供需和结构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确保我国棉花产业安全。

(二)大力提升棉花品质,创建我省棉花品牌

充分利用我省特定地域适宜品种、环境、种植方式等形成的特定棉花品质,适度选择“双30”优良品种,做好生态棉花、有机棉花等品牌标准试验示范,打造我省地标棉花品牌。

引导我省棉花加工企业完善管理模式,改进生产工艺,品质立牌、科技创牌,形成我省棉花品牌化经营格局。

(三)挖掘棉花公检数据应用,更好服务棉花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棉花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以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的全产业链数据分析制度,充分发挥质量数据在品种繁育、种植管理、生产加工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纺织自动配棉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推动公检大数据服务棉花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提升。

(四)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高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意识

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棉花质量监管机制,要求企业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细绒棉国家标准等法律规范要求生产加工棉花,并落实各项质量主体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