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592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文档格式.doc

一、调查人群留守现状

最近,我国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统计结果,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

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1.78亿,占比已达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态势,也意味着社会发展对年轻劳动力需求加大,从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也就呈上升趋势。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湖南省正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之一,特别是我们***县,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20%以上。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

因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的数据备受关注,特别是公布数据显示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事实引来了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普遍担忧。

从人口流动和分布特征来看,中国今年将进入城镇人口过半的城市时代,城镇化既是重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城镇化的最大挑战在于应对2亿多农民工构成的“半城镇化”局面。

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6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城镇化率近50%,高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今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就将超过一半,进入城市时代。

可见,从整体看,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速城镇化发展阶段。

高速城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

所以更要关注我县留守老人、儿童,做好适当工作以方便我县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调查人群生活状态

在众多年轻人告别农村,流动到城市去淘金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人们称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为“留守老人”。

他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

他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

以官庄乡为例,留守老人们一般很少外出走动,也很少有人能够听得懂普通话,家里电视、收音机等能与外界联系的工具都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他们一边要照顾同样留在农村的孩子,一边还要顾及农活,种植一些柑桔、板栗等作物,以此减轻外出打工年轻人的负担。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患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农村留守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照顾,在医疗资源和照顾资源的获得上不尽如人意,农村基层组织给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帮助也十分有限。

常年的劳累加上情感的孤独,对老年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因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付给爷爷奶奶代养,由此形成了“隔代教育”的现状。

这些监护人由于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他们即使想给孩子们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然后更多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无奈到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只能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

父母亲情原本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感情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交流,让留守儿童感觉没有根基没有依靠,导致了留守儿童感情上的空虚。

大多数父母为了弥补,用金钱去填满对孩子的愧疚感,这种不正确的对孩子过分溺爱的方式,使得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期的留守儿童几乎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任性、感情脆弱、内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对调查人群应采取的措施

由于留守老人对自身的生活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且生活于***县农村本来消费就较低,我国应重点从老人的需求做考虑。

他们生活单调、有孤独感、害怕生病、担心成为家庭的累赘等等,从道德上我们就应该尽量满足他们这一群辛苦了大半生的劳动人民了。

政府应进行适时的救济,组建社区老人娱乐场所,使老人们常在一起纳凉、谈心、话家常乐有所娱;

电话电视要入家入户,让留守老人随时能与在外的子女联系,让他们感觉没那么孤独,感受亲情的温暖;

落实医保政策,让留守老人以极少的钱就可看病就医,不要担心医疗费问题;

鼓励年轻人以孝为本,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让父母有安身立命之感;

建立好老人保障制度,完善部分法律来保护老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尽量做到让老人无忧是为我们奋斗之宗旨。

相对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改革措施就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了。

首先,我县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

“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城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

其次,应该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渠道之一,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

最后,应调动各方面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等新观念,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政策,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典型,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财政部门在留守儿童工作上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共青团组织要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等。

四、总结

面对目前**县发展情况,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还会是一个严重、严肃且急待处理的问题。

虽然农村家庭会因为有劳动力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等带给家庭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却也给留守在家的老人、儿童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当然,对此“博弈”这样的均衡点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也不是每个农村人能够理解的。

这样,我县就必须对此一部分弱势群体做出一定的照顾决策,也是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

留守老人、儿童这一大批弱势群体牵系着我县教育、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弃,虽然其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