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604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

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

34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

(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

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

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

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节、光的反射

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知道光路可逆。

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

什么是漫反射?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

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min的时间,那么太阳到

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蜡烛、日光灯、电视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

可以看的见?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

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举例说明:

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

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

光的反射规律

器材:

有什么器材?

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

如何做?

(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

结果:

填入下表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ir

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

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

实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试验:

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

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

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

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

(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

光滑镜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

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

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

3、作图

①试验:

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

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1、学生试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

①试验装置如何?

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

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现象:

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S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

水银面起什么作用?

窗户上的玻璃能否

成像?

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

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

用作观后镜。

成什么像?

(2)、凹面镜:

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

车灯……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

球面镜的应用

完成物理套餐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第四节、光的折射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①现象:

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

同学们猜一猜

1、试验:

空气

界面水

(先让学生猜想:

光线会往哪边折?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偏折。

(2)试验:

其他介质

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3)、试验: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水中的物体上升:

做图说明

(包括水变“浅”、筷子“折”等……)

(2)、海市唇楼: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第五节、看不见的光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

电脑平台

1、白光是由各种混合而成的,把白光分解成各色光

的过程叫。

2、完成光路图:

空气A

水B

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

光:

……

红、橙、黄、绿、蓝、靛、紫

1、把这些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不可见光可见光不可见光

红外线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

2、红外线:

、阅读课本50页的内容,并归纳。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

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

学完上知识后,让学生讨论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

(教师注意指导)

3、紫外线:

(1)、阅读课本51页的内容,并归纳。

(2)、紫外线的来源?

(3)、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

(4)、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5)、荧光效应。

(1)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教学用具:

凸透镜、凹透镜、纸(相当于光屏)

德育教学目标: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一、提问引入:

提问:

请戴眼镜的同学摸一摸自己的眼镜,看看它有何特点?

(透明、有厚度且厚度不匀)我们把它叫做透镜。

它有哪几种?

各有何作用?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二、传授新课:

(一)透镜的种类:

1、透镜分为两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

(如P56图3.1—1)

2、中间厚而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而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透镜的主光轴、光心:

1、主光轴:

通过两个折射球面的球心的直线。

2、光心:

是主光轴上一点,光线通过它不改变方向。

大致在透镜的中心。

(如P56图3.1—2)

(三)透镜的焦点、焦距:

1、实验:

①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

最亮。

(如P56图3.1—3)

②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并记录下来。

③换一个凸透镜,重做上述实验。

④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述实验,纸上能得到最小;

最亮的光斑吗?

(不能)

2、实验结论: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射到地面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叫平行光。

②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近轴光线会聚到主光轴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如图1)是实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近轴光线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如图2)是虚焦点。

(都有两个)

③焦距:

光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都有两个,如图)

三、练习、作业:

四、教学后记: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制作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自制的照相机。

1、能模拟照相机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①照相机,同学们都看到过,你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有何特点?

②教室中的投影仪,你观察过没有?

③我们在“有用有趣的物理(前言)”中曾经做过有关放大镜的实验,你还记得它吗?

它成的像有何特点?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1、(出示照相机实物)让同学们观察,得出认识:

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照相机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如P58图3.2—1)胶卷上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显影、定影,成为底片,再经洗印就是相片了。

3、同学们自己制作模型照相机。

(可讨论,5分钟)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完成任务后,请注意:

半透明纸上的人像是不是头朝下(倒立)的。

(是)

4、讨论: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u”表示)在什么范围内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大于2倍焦距用“f”表示时)

(二)投影仪:

1、展示实物:

(如P59图3.2—4)

2、演示实验: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

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看到投影仪片上图案清晰的像。

观察:

像的大小、正倒。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成像原理:

①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仪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u”表示)在什么范围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

(三)放大镜:

(如P59图3.2—5)

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适当调节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这个凸透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u”表示)在什么范围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小于焦距时)

P591;

2;

3;

答:

1、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白墙之间移动,在某个位置时,窗户外的景物能在墙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能。

有两个位置。

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

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

两个像都是倒立的。

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小水滴就成为一个凸透镜。

用它来观察书本上的字,字被放大了。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光具座,蜡烛,光屏,凸透镜。

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①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小,像的大小位置如何变化?

二、猜想和假设:

①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及像的相对位置有关;

②像的正倒可能与它跟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三、探究实验步骤:

1、在阳光下测定你所拿凸透镜的焦距。

让阳光透过凸透镜在纸上成一个最小的亮点,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用f表示。

(f最好在20~30cm之间)

2、一支蜡烛作物体,研究蜡烛所成的像。

3、用光屏来承接烛焰的像(如P61图3.3—2)(注意:

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在同一直线上、且在同一水平高度)

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5、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4)。

6、继续把蜡烛移近到距凸透镜小于焦距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定义: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用“u”表示;

焦距用“f”表示;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像距”用“v”表示

四、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物与像是否在同侧

应用

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照相机

f<u<2f

v>2f

放大

投影仪

u<f

正立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五、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

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它可以在光屏上显现出来,可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虚像:

是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它不能在光屏上显示,也不能使照相机的底片感光。

六、练习、作业:

P621;

1、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

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而用凸透镜做实验时,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原因:

铅笔由焦点以内经焦点移到焦点以外时,凸透镜所成的像由放大、正立的虚像变为倒立的实像)

2、“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也需要调焦。

只不过它们都装在机身里,其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也能自动调焦,不需要人工调节。

七、教学后记: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眼睛是怎样看物体的;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1、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眼镜的度数。

模拟眼球、几种镜片。

1、让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初步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一、引入:

我们靠眼睛看物体,你知道它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二、新授:

(一)眼睛:

1、构造:

(如P63图3.4—1)

2、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像凸透镜一样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平,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凸,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到近处的物体。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症状: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

①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

②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这样,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已不是一点而是一个光斑了。

(如P63图3.4—3甲)

3、矫正:

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②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这样,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如P63图3.4—3乙)

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

二、眼镜的度数:

1、透镜焦距f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Ф表示。

即:

Ф=1/f

2、眼睛的度数:

镜片的透镜焦度×

100,单位:

m-1如:

100度远视眼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m。

3、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P641;

1、甲是正确的;

2、远视镜片是凸透镜;

近视镜片是凹透镜。

度数深的眼镜片镜面比较凸,度数浅的眼镜片镜面比较平。

3、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各不相同。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要短;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要长。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各种镜片的组合使用。

显微镜、望远镜。

1、尝试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复习引入:

你知道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吗?

(物体在凹透镜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显微镜:

展示实物(如P65图3.5—1)分别介绍它的各部分及其作用。

重点:

显微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

由支架、镜筒、目镜、物镜、反光镜等组成。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通过物镜后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在目镜焦点以内)目镜的作用则是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二)望远镜:

展示实物(如P66图3.5—2)分别介绍它的各部分及其作用。

望远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

由镜筒、目镜、物镜等组成。

特别注意: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物镜作用:

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成在目镜焦点以内);

目镜作用: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物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成在目镜焦点以内)但为什么使用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