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622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docx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21讲日本与东南亚精讲精析

日本与东南亚

考点1 日本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

日本

东南亚

地形特征

以_山地_、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河相间、_南北_纵列分布的特点

气候

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流

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_

主要河流有湄公河、萨尔温江等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因为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

  3.东南亚的位置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成为东南亚的咽喉,它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考点2 日本和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1.日本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有利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由于火山、地震多,所以建筑多采用防震材料和防震技术。

 2.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大城市这样分布的有利条件是:

①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②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

③为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④若城市位于河流上 

游,还可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

  不利条件是:

①河流发生洪涝灾害会对城市造成损失。

 

②城市生产、生活废水污染河流,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③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的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和更新。

考点5日本和东南亚的人口、民俗与文化特点

 1.日本的民族以_大和_民族为主,传统服装是__和服__,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2.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是世界上_华人华侨_最集中的地区。

 3.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_缅甸仰光_的大金塔;_印度尼西亚__的巴厘岛;_柬埔寨__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中南半岛的气候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9A: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分旱雨两季.

【解答】解:

中南半岛地处低纬度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故选:

B.

 

2.新马泰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的热点之一,原因是(  )

A.这里气候凉爽宜人,景色优美

B.这里湖光山色,是冬季滑雪的好地方

C.这里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

D.这里经济发达,服务非常个性化

【考点】9C:

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解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及主要旅游资源分布是解题关键.

【解答】解: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故选:

C.

 

3.小明去新马泰旅游回来时带回来的当地特产最有可能的是(  )

A.苹果B.鸭梨C.柿子D.椰子

【考点】9B:

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

【分析】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解答】解:

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都位于东南亚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故D正确.

故选:

D.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岛国面积狭小,多山地、丘陵

B.位于两大板块的张裂地带

C.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考点】A1:

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

【分析】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5.读“某国部分地区图”,图示区域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燃料、原料充足

C.海洋运输便利D.劳动力廉价

【考点】A2: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千米2.日本的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

【解答】解:

日本的海港条件和加工贸易经济,促使其工业大多分布于海运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地带.日本工业多临港口布局,为的是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6.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和 热带雨林 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考点】9A: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

【解答】解:

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其中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适合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故答案为:

热带雨林.

 

7.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东南亚 .

【考点】9D:

东南亚华侨和华人在当地的重大影响.

【分析】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解答】解: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在2000万以上.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取得了所在国国籍,被称为华人.还有少数人保留了中国国籍,属于华侨.华人和华侨在东南亚各国人口中占较大比重.例如,新加坡占76%,马来西亚占35%.

故答案为:

东南亚.

 

8.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 北海道 、 本州 、 四国 、 九州 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考点】A1:

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

【分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解答】解: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

故答案为: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三.多选题(共1小题)

9.日本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这两大板块是(  )

A.美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

【考点】A1:

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

【分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解答】解: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由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故选:

CD.

 

四.判断题(共2小题)

10.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来群岛的地势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

【考点】96: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解答】解: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故答案为:

×.

 

11.日本四面临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 .(判断对错)

【考点】A4:

日本的温湿气候.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日本的气候主要是:

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因为日本为岛国,所以受到海洋的影响较大.

【解答】解: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气候受海洋的影响明显,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

√.

 

五.解答题(共7小题)

12.读“东南亚地区简图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 马来 群岛两部分.

(2)A处为著名的 马六甲 海峡,它是连接 太平 洋和 印度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东南亚所处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热 带.中南半岛主要是 热带季风 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 热带雨林 气候,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 水稻 (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考点】96: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9B:

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9H: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A处为著名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东南亚所处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热带.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故答案为:

(1)马来;

(2)马六甲;太平;印度;(3)热;热带季风;热带雨林;水稻.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南亚大部分地处五带中的 热 带.

(2)A国是被称为“花园城市”的 新加坡 .

(3)B地主要气候类型是 热带季风气候 (填甲或乙)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 ,有利于 水稻 (填粮食作物)的生长.

(4)东南亚有着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名多的沙滩岛屿、名胜古迹和独特风情,成为世界的旅游胜地,下列旅游胜地与所在国家的配对,正确的有:

 B 

A.婆罗浮屠﹣﹣泰国B.吴哥窟﹣﹣柬埔寨

C.下龙湾﹣﹣老挝D.大金塔﹣越南

(5)B半岛的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试分析其原因 地势北高南低 .

(6)C岛火山活动频繁,请举例说明火山活动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火山活动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不利影响:

 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摧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害等 .

【考点】96: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99:

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9A: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东南亚大致位于10°S~25°N之间,大部分地处五带中的热带.

(2)A国是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热带季风气候,B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4)东南亚有着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名多的沙滩岛屿、名胜古迹和独特风情,成为世界的旅游胜地,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5)B中南半岛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原因是地势北高南低.

(6)火山活动对人类的有利影响是火山活动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不利影响是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摧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害等.

故答案为:

(1)热;

(2)新加坡;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水稻;

(4)B;

(5)地势北高南低;

(6)火山活动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火山活动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摧毁农田、村镇,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害等.

 

14.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为 亚 洲,B为 大洋 洲,C为 太平 洋,D为 印度 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 马六甲 海峡,是连接 太平 洋与 印度 洋之间的海上通道.此区域位置特征为 B 

A.“五海三地之地”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D.无法说清楚.

【考点】96: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9H: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为亚洲,B为大洋洲,C为太平洋,D为印度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故答案为:

(1)亚;大洋;太平;印度;

(2)马六甲;太平;印度;B.

 

15.读图,回答问题.

(1)A是 老挝 (国家),从海陆位置看它属于 内陆国 ,它所在的半岛上城市分布在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是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2)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纷纷到泰国投资,开办轮胎制造厂,试分析其原因 有丰富的原材料﹣﹣橡胶 .

(3)岛屿E是 苏门答腊岛 ,它和B半岛之间的D是 马六甲海峡 .

(4)G地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季风气候 .

(5)中南半岛的河流的流向为 自北向南 ,该地区地势特点是 北部高,南部低 .

【考点】98:

东南亚主要国家和首都;97:

东南亚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和河流;9A: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A是老挝,从海陆位置看它属于内陆国,它所在的是中南半岛,半岛上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是: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2)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纷纷到泰国投资,开办轮胎制造厂,原因是:

东南亚有丰富的原材料﹣﹣橡胶,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产地.

(3)图中E是苏门答腊岛,它和B马来半岛之间的D是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4)中南半岛的G地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

(5)中南半岛的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该地区地势特点是北部高,南部低.

故答案为:

(1)老挝;内陆国;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2)有丰富的原材料﹣﹣橡胶;

(3)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

(4)热带季风气候;

(5)自北向南;北部高,南部低.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是东亚岛国,山青水秀,多火山、地震…近年来有不少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购物.

材料二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5月29日﹣31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应邀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多名政要会晤,双方承诺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致力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材料三日本示意图(如图)

(1)日本最大的岛屿是A 本州 岛,被称为“硅岛”的是B 九州 岛,首都是C 东京 ,它是日本最大的城市.

(2)日本地形以 山地 和丘陵为主,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境内多火山,著名的活火山D为 富士山 ,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日本地震频发,假如你赴日本旅游,正在商场一楼购物时突发地震,你逃生的办法是 迅速从商场跑到室外空旷地带或躲到商场卫生间等较为坚固的房间的墙角等 .

(3)日本主要的民族为 大和 族,传统服装为 和服 (“旗袍”或“和服”).

(4)日本的工业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简述其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考点】A1:

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A2: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A4:

日本的温湿气候.

【分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A为本州岛,是日本最大的岛屿;B为九州岛,被称为“硅岛”;C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最大的城市.

(2)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境内多火山.图中D为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假如你赴日本旅游,正在商场一楼购物时突发地震,逃生的办法是迅速从商场跑到室外空旷地带或躲到商场卫生间等较为坚固的房间的墙角等.

(3)日本主要的民族为大和族,传统服装为和服.

(4)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原因是海运条件好,便于原料、燃料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

故答案为:

(1)本州;九州;东京;

(2)山地;富士山;迅速从商场跑到室外空旷地带或躲到商场卫生间等较为坚固的房间的墙角等;

(3)大和;和服;

(4)海运条件好,便于原料、燃料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东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领土及水资源争夺,民族、宗教、文化冲突等长期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国内资源贫乏,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材料二:

中东地区和日本简图

(1)简述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枢纽地位,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

(2)有人用“水比油贵”来形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试分析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

 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河流稀少 ;

(3)日本资源贫乏,所需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中东的石油集中分布在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油轮通过① 霍尔木兹海峡 进入阿拉伯海,经过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达日本;

(4)2016年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地区发生7.3级地震,阿苏火山当日喷发,代表九州岛的字母是 D ,简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

【考点】A3:

日本的资源和经济.

【分析】根据日本的东南亚的地理特征解答即可.

【解答】解:

(1)中东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枢纽地位,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2)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河流稀少.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西亚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3)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的石油主要运往日本、西欧、美国等地;输往日本的石油运输路线是: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4)读图可知,D是九州岛;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或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大约每隔3年就要发生1次危害较大的地震;

故答案为:

(1)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枢纽地位,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2)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河流稀少;(3)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霍尔木兹海峡;(4)D;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18.读“日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大洋:

A 太平洋 海域:

B 日本海 C 濑户内海 

(2)日本属于 东 亚的群岛国家,人稠地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3776米的 富士 山,是一座著名的 活 火山.日本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北海道 渔场.

(3)日本被称为“地震之邦”.主要原因是日本地处 B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交界地带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4)寿司是日本的传统食品,既可以作为小吃也可以当正餐,寿司的主料是米饭.日本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D 

A玉米 B高粱 C小麦 D水稻

(5)请说出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考点】A6:

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地理意义;A1:

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A5:

日本东西融合的文化.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日本地形特点是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岛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岛国多优良海港,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所以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图中字母A是太平洋;B是日本海,C是濑户内海;

(2)日本属于东亚的群岛国家,人稠地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3776米的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拥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北海道渔场.

(3)主要原因是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被称为“地震之邦”,故选项B符合题意.

(4)寿司是日本的传统食品,既可以作为小吃也可以当正餐,寿司的主料是米饭.日本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故选项D符合题意.

(5)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需要出口,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故答案为:

(1)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

(2)东;富士;活;北海道;

(3)B;

(4)D;

(5)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需要出口,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