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674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千年石刻遭盗拓文保意识当增强Word下载.docx

张益称,这些人被驱散后,很快乘车离开现场,同时未经同意带走了拓片。

好在在他们走之前,唐师傅记录了车牌等信息。

张益说,他赶到现场看到,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上有少量疑似墨迹,就拿起电话报警,“文保单位遭人擅自拓印,可能存在部分涂损”。

事后,张益调取监控录像证实,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南侧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以及建陵文物保护标识碑遭到拓印。

石刻仅外观受少许影响,涉事师生或被处罚

据《现代快报》报道,南朝石刻镇守在南朝帝王陵墓前已历经1500余年,它们和帝陵融为一体,不仅艺术价值高,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都非常高。

南朝石刻分散在南京、句容、丹阳三地,其中南京21处,集中在栖霞和江宁区,句容1处;

丹阳11处,石刻的造型生动,气势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业内专家称,文物拓印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并采用专业技术,否则会对文物造成污染、损坏。

因此,文物拓印必须文物部门批准。

而南朝石刻意义重大,既是中国雕塑史上最精美和最具艺术性的实例,也是研究汉代以后、唐代之前陵寝形制的重要依据。

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能拓印。

张益表示,南朝石刻历经1500余年,表面已出现严重风化,非法拓印对其伤害很大,墨汁流淌、渗入石刻内部,会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而敲击则会对石刻本体造成损害,造成表皮脱落。

根据《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

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依据相关法律,未经许可私拓违法,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如果对文物造成损坏,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据警方向丹阳市文物部门的通报,盗拓南朝石刻的数名涉事师生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张益告诉澎湃新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相关领导以及涉事带队老师已经赶赴丹阳市,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涉事老师自述,其已研究南朝石刻很久,此番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已违法。

根据相关专家鉴定,涉事师生的拓印行为未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对三尊南朝石刻的外观有少许影响,相关部门将聘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处理残存的墨迹。

张益表示,鉴于涉事师生的行为已经违法,但其将石刻用于学习研究之用,而非用于商业贩卖,文物部门将根据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南朝石刻如何防止被盗拓?

丹阳“国保级”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并非首例。

根据媒体报道,早在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朝萧景、萧憺陵墓石刻也遭非法拓印。

警方在调查后,对盗拓者作出拘留7日罚款500元的处罚。

为了清洗石刻上残留的污迹,前后共花费3.5万元,才将墨迹污染基本清洗干净,但碑文阴刻字体已经受到墨汁侵蚀。

如今,非法拓印事件重演,让南朝石刻保护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据张益介绍,丹阳的11处南朝石刻,散步在丹阳市开发区、胡桥镇、陵口镇等地的野外,保护难度较大。

考虑到这一点,十多年前,丹阳市曾邀请全国各地权威文保专家,就丹阳的南朝石刻保护问题进行论证。

当时,有专家建议给南朝石刻加玻璃罩或者建亭子,对此,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加了亭子或者罩子之后,会破坏周边历史风貌,加速风化等。

“由于专家们的意见存在分歧,最后,不了了之。

”张益说。

张益告诉澎湃新闻,2016年,丹阳对包括南朝石刻在内的121处各级文保单位加装了高清监控探头,并为文保员配备手机,直接连接监控,随时查看现场。

张益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朝石刻,今年丹阳市已委托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对南朝石刻进行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勘探。

之后,丹阳市根据调查情况,形成保护规划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

(来源:

中青网教育)

大学生拓印千年石刻违法盗拓对文物都有啥影响?

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

10-1000:

02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0日电(袁秀月)印刷术出现之前,古代留存下来的很多文字都刻在石头上。

后来,拓印技术出现,让石刻碑文得以流传。

不过最近,在江苏丹阳,多名大学师生却因盗拓文物引起争议。

什么是盗拓?

盗拓又会对文物造成什么影响?

回顾:

南朝陵墓石刻遭盗拓

在江苏丹阳,坐落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陵墓石刻,这些石刻造型生动,气势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但今年国庆期间,一位网友在寻访南朝陵墓石刻时却发现,一群人正在三处石刻前拓印。

遭到拓印的石刻包括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南侧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以及建陵文物保护标识碑,均有一千多年历史。

当了解到他们未经文物部门许可,属于非法拓印后,这位网友便告知了当地文物部门。

随后,文保员唐师傅赶到制止了盗拓行为,并记录下车牌号报警。

据澎湃新闻报道,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益称,涉事带队老师已经到丹阳道歉,并解释称其研究南朝石刻很久,此番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

张益还称,经过专家鉴定,涉事大学师生的拓印行为未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仅对神兽外观有少许影响,将聘请专业人员处理残存的墨痕、墨迹。

据新京报报道,涉事的上海大学师生将支付5000元的石刻清洗费用,是否面临其他处罚,将根据调查结果判断。

争议:

石刻能否日晒雨淋?

消息一出,随即在网上引起讨论,很多人认为,学生保护意识薄弱。

但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不把石刻围起来或做相应标识,而是随便都可以拓印。

还有人说,既然石刻承受不了拓印,却为何能在露天日晒雨淋?

对此,张益对媒体回应,南朝石刻历经1500余年,表面已出现严重风化,非法拓印对其伤害很大,墨汁流淌、渗入石刻内部,会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而敲击则会对石刻本体造成损害,造成表皮脱落。

他解释称,10多年前,丹阳市曾邀请专家就南朝石刻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当时,也有专家建议给南朝石刻加玻璃罩或者建亭子,但也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加了亭子或者罩子之后,会破坏周边环境,加速风化等。

后来此事不了了之,现在为了保护石刻,石刻周边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文保员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控。

追问:

盗拓对石刻有啥影响?

那么,盗拓是什么,它又会对石刻产生哪些损坏?

其实,拓印技术出现甚早,隋朝时,文字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

它不仅可以保存文化遗产,传拓艺术也成为一门古老的技艺。

但对于文物来说,非法拓印、过度拓印、错误拓印却不可行。

金石传拓老师徐夫华介绍,其实,正确的传拓方法及适量的次数对石刻的损害微乎其微。

若用扫纸入凹的擦墨法就避免了对石刻的直接击打,又因墨不透纸也不会对石刻造成污染,对石刻形成的损伤极轻微。

用正确的技法适量传拓还可避免石刻表面因日晒、雨淋、风蚀、碱化、生苔等造成的石面粉化、砂化及石锈的生成。

对历代石刻造成严重损毁的反而不是因为传拓,都是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烧毁、砸坏、炸毁等。

不过,徐夫华也说,若是方法工具不正确又大批量地椎拓,肯定会对石刻造成损害,比如历史上的槌碑、打碑,在上纸环节为了让湿纸进入阴刻线纹或笔划之内就在湿纸上垫上毡片用木槌击打,时间长了就容易把石质差的表面打出片状剥落、表面渐浅、透墨染石的现象。

规定:

拓印文物要审批

近几年,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2014年,一男子对南京栖霞区甘家巷附近萧憺墓碑亭石刻进行非法拓印,因其采用非专业手段粗暴、不计后果地盗拓石刻,警方对其处以7日行政拘留,并处500元罚款。

后相关部门清洗石刻墨迹污损,前后花费了3.5万元,但碑文阴刻字体已受到墨汁侵蚀。

2013年,还有网友质疑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场拓碑售卖拓片毁坏文物。

当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周双林曾称,在石质碑刻上进行拓印,多少都会对碑刻造成损坏,作为商业经营行为的现场拓印并不太合适,应该减少或者停止。

广州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馆员戴建国还称,石质文物最害怕的状态就是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这样的干湿交替对石质文物来说是第一杀手,它会导致石质文物内部可溶盐重结晶,盐分重结晶会产生体积的变化,从而在石质文物内部产生应力,致使石质文物开裂粉化等。

那么,什么才是拓印文物的正确姿势?

201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其中就有详细说明。

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其中提到:

“为科学研究、陈列展览需要拓印文物的,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应当翻刻副版拓印;

元代以后的,可以使用文物原件拓印。

在文物原件上拓印的,禁止使用尖硬器具捶打。

批量制作文物复制品、拓片,不得使用文物原件。

而第八条中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审批私自拓印文物、对元代及以前文物使用原件拓印、对文物造成损害等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

盗拓也是盗版

其实,除了对文物的影响,盗拓行为还涉及另一个层面。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阙维民认为,古代文庙中的经碑石刻,主要功能就是让学生们拓印做课本用。

许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拓印石刻碑刻,并作为纪念商品出售。

如果石刻载体的岩石或碑石足够坚硬且没有风化,拓印时未用坚硬工具,墨汁不含腐蚀剂,拓印时又未对石刻周围文物环境造成损害,则少量拓印对石刻不构成根本性破坏。

为了保存石刻或碑刻的真实性,在其受到自然风化被破坏而呈“漫患不清”状态之前,反而需要拓印以保留真迹,以便作为维修或重新刻碑的依据。

在他看来,拓印行为,实质是石刻或碑刻内容的“出版”行为。

盗拓行为,从法律角度讲,也属于一种盗版行为。

(完)

红星评论|千年石刻遭盗拓与恐龙足迹被填平,欠缺的文保知识当借热点补回

红星新闻

10-0919:

30成都商报社

国庆假期,各种庆典活动、休闲娱乐的信息里,一则新闻显得有些突兀,江苏丹阳1500余年历史的南朝国家文物遭一群外地大学生非法盗拓。

8日,新闻更进一步证实,涉事的某大学带队老师已经来到丹阳,其解释称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

这一事件迅速引来多方讨论,有人不可思议地质疑,带队老师竟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

也有人痛心疾首地感叹,文物就这样被“糟蹋”了。

部分网友却通过这次事件明白,盗拓是违法行为。

在这起引起全国关注的事件里,最让人意外的是,大学老师竟然不知道不报备拓印石刻是违法行为。

这次大学生非法拓印石刻,主要用于学习研究,情有可原,但遗憾的是,因为法律知识欠缺,他们并未履行审批手续,没提前向相关部门备案,且拓印可能存在对石刻的破坏,也许会面临相关处罚。

想必参与盗拓的老师和学生也很委屈,明明放弃国庆大假的休息时间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无独有偶,9日上午,知名大V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在微博中转发了一条消息,并附言,这是我首次遇到有好心办坏事的,以前还真都是故意弄坏或偷走的。

事情是这样的,邢立达和其他恐龙专家在8日发布了一次科考成果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内容关于中国浙江一处恐龙足迹遗址。

然而,当“浙江18181黄金眼”前往遗址跟进报道时,却发现恐龙足迹已被村民填平,原因是担心恐龙足迹被风化。

由两起事件可知,无论是象牙塔里的师生,还是山野之外的村民,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知识都知之甚少。

但对于有着五千年深厚历史的中国,几十亿年历史的地球来说,文物古迹往往就在你我之间,数不胜数。

在少与多的博弈里,如不尽快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相关知识,此类事件还将会频繁发生。

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通过法律和科技手段保护文物古迹,更要思考如何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让群众欠缺的文保知识,在这次热点事件中补回来。

要让群众对文物古迹有敬畏之心。

文物资源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可以让我们“思既往而追来者”,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是过去和今人思想交流的媒介,是人类不可再生的财富。

要让群众明白文物古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定要心怀敬畏之情。

要让大家建立起文物古迹保护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有专家曾言,群众参与可使文物保护事半功倍。

我国文物古迹众多,即使公安与文物管理部门实现了无缝对接,仍然难免百密而一疏。

这次盗拓石刻事件被知晓,也源于热心网友“若耶溪”发现并举报。

由此可见,加强群众文物遗迹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参与监督。

文博机构也应当在进行文物古迹展览的同时,加强文保知识宣传。

我们可以做“让文物活起来”这种和群众紧密联系的活动,也可以做“保护文物”的趣味活动。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群众的文保知识,培养更多的文物古迹保护群体。

最后,希望参与此次盗拓事件的老师、学生能吸取经验教训,建立起文物保护的意识,对文物古迹有敬畏之心;

希望填补恐龙足迹的村民能主动学习文保知识,真正地保护遗址;

更希望网友们能在这两起事件中掌握科学正确的文保知识,并身体力行地实施。

红星新闻评论员黄静

编辑刘宇鹏

今日话题丨违法拓印千年石刻折射了什么

 事件

  在江苏丹阳,坐落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陵墓石刻,这些石刻造型生动,气势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今年国庆期间,一位网友在寻访南朝陵墓石刻时却发现,一群人正在三处石刻前拓印。

  

据报道,涉事带队老师已经到丹阳道歉,并解释称其研究南朝石刻很久,此番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

  文物拓印不能想拓就拓

  10月10日,中国新闻网刊发文章指出,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4年,一男子对南京栖霞区甘家巷附近萧憺墓碑亭石刻进行非法拓印,因其采用非专业手段粗暴、不计后果地盗拓石刻,警方对其处以7日行政拘留,并处500元罚款。

2013年,有网友质疑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场拓碑售卖拓片毁坏文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周双林曾称,在石质碑刻上进行拓印,多少都会对碑刻造成损坏,作为商业经营行为的现场拓印并不太合适,应该减少或者停止。

文章强调,拓印文物要审批!

2011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为科学研究、陈列展览需要拓印文物的,元代及元代以前的,应当翻刻副版拓印;

”第八条中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国宝遭损,文物保护怎能“野生”?

  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陈禹潜文章指出,文物石碑虽能侥幸经历长年的风吹雨打而存留至今,但并非“不朽”,经不起这样的“摧残”。

在盗拓的过程中,墨汁和拓纸很可能会对石刻内部造成损伤,流入的墨汁可能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

文章认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的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盗拓的石刻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理说,这样珍贵的文物应该得到最好的呵护。

但是,通过这次盗拓事件,再次印证了一些野外文物并没有保护到位。

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工作并没有做到尽心尽力,甚至因为需要保护的文物过多,投入过大,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文章说,历史文物见证山河、历经岁月,是我国灿烂璀璨的历史文明积淀的精华,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脉络。

所以,还是希望历史文物爱好者们对于田野文物应该只看不碰,非专业考古,尽量收敛自己的喜爱之情。

否则,不管你爱不爱,带来的都是一种伤害。

  千年石刻遭盗拓折射文保困境

  10月10日,《北京青年报》刊发戴先任文章认为,1500余年的“国宝级”文物,屡屡遭受非法拓印的破坏,折射的是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地上、地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

很多文物散布于民间,保护难度不小,而一些地方在文物保护方面,又陷于人力、财力捉襟见肘的窘境,这些都让文物保护陷入困境。

文章还认为,对于很多公众甚至是一些“文物爱好者”来说,都普遍欠缺文物保护意识与相应素养,就如此次进行非法拓印的,是来自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居然是大学老师带着学生堂而皇之进行非法拓印,他们连国家级文物“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

本应“最有素质”的群体却做出了“最不文明”的行为,也折射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欠缺。

(大众日报记者孙秀岭整理)

千年石刻遭盗拓折射文保困境

2019年10月10日作者:

戴先任来源:

北京青年报

国庆假期期间,位于江苏丹阳已经矗立1500余年的国家文物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外地大学生非法拓印,这一行为所幸被制止,但消息传开后仍引发公众热议。

10月8日,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回应,涉事的某大学带队老师已经来到丹阳,其解释称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对此感到抱歉。

1500年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令人痛惜。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到,涉事师生在非法拓印时,击打石刻发出很大的“当当当”响声,这都可能对石刻本体造成损害,致使表皮脱落,而非法拓印可能将墨汁渗入石刻内部,导致石刻图案无法辨识。

值得注意的是,南朝石刻并非第一次遭到非法拓印,早在2014年,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国家文物南朝萧景、萧憺陵墓石刻也曾遭非法拓印。

而此次大学生非法拓印事件,如果不是凑巧有文物爱好者看到并拍下现场视频发到微信群,这一非法拓印行为或许还不会被发现,这也不由让人怀疑,是否还有其他人非法拓印而没有被发现呢?

不能让“国宝”石刻被非法拓印所毁。

1500余年的“国宝级”文物,屡屡遭受非法拓印的破坏,折射的是文物保护面临的困境。

而对于很多公众甚至是一些“文物爱好者”来说,都普遍欠缺文物保护意识与相应素养,就如此次进行非法拓印的,是来自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居然是大学老师带着学生堂而皇之进行非法拓印,他们连国家级文物“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管理者来说,更应担起保护责任,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小心呵护与保护。

比如丹阳的南朝石刻屡屡遭受非法拓印,除了这些南朝石刻散布野外,保护难度大的原因外,与文保相关单位保护不力也有较大关系。

对于当地相关部门来说,需要尽快制订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方案,解决好南朝石刻的保护问题。

比如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采取对文保单位加装高清摄像头,加强对文保单位的巡查力量等措施,对文保单位尤其是南朝石刻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保护。

这样就能避免非法拓印等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的事件重演。

要保护好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相关部门及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而对于破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相关部门,都要严厉追责,要增加他们的违法成本,要为文物保护划好不可逾越的红线与雷区,织牢“保护网”。

从每位公民到相关部门也都要以敬畏之心来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

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

文物部门报警涉案教师道歉

近日(6号),一群大学生在未向当地文物部门申请的情况下,非法拓印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石刻群,这一幕被当天恰好赶去寻访石刻的一位游客拍到。

视频拍摄者:

二十几个人集中在萧顺之陵墓石刻神道面前,女生比较多。

当时以为他们是来旅游的观光的,全都是年轻人学生模样,不知道是哪边的,弄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我就拍了段视频发到朋友圈里给大家看一下。

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劝离人员,并报警。

据工作人员观察,共有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和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的三处石兽被擅自拓印,被拓印的石刻本体及附近,留有少许黑色污点,疑似盗拓时留下的痕迹。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

为什么不准私自拓、随意拓、任意拓?

这就是对文物一个保护的需要,因为拓片,特别是对石刻文物是损害,它的这个墨迹上去,渗到石刻的缝隙里面去,对它是一种破坏。

根据我国《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而如网友拍摄的视频中,非专业人士未经审批的盗拓,极有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对石刻造成污染和损坏。

专家为石刻“验伤”涉案教师道歉

文物之美,只可远观,不可私自拓印。

事情发生后,8号,由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和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派出的三位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到丹阳市,对被盗拓石刻受损情况进行鉴定。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杨毅:

它已经经历了1400多年了,它本身表面就已经有一定的风化,你拓片的过程中,你要拍打,它肯定还要受力,有可能对它表层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比如说你这墨点,你要把它清洗掉的话肯定要用一些其他的试剂,肯定还会对它造成二次损伤的。

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梁振若:

专家对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遭擅自拓印三只石兽的受损情况进行了鉴定,拓印行为对文物本体结构未造成损伤,拓印行为对三只石兽的外观造成少许影响,建议尽快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专业人员处理残存的墨痕和墨滴,以防墨汁沁入石刻本体。

根据专家给出的受损情况鉴定意见,当地文物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对擅自拓印者作出了相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时,涉案带队老师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涉事教师刘某:

首先,我作为这次的带队老师,我对这一次出现的这个整个的这个事件,我表示非常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