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689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二)镇政府填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勐糯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镇报市劳促会制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表》载明:

2011年全镇共农村劳动力资源8210人,占农业人口的51.9%,其中:

男劳力4220人,占劳动力的51.4%。

年龄结构为,16—17岁的劳动力有768人,占9.35%,18—44岁的有3661人,占44.59%,45—59岁的有3052人,占37.17%,60岁以上729人,占8.88%;

小学以下文化的有2356人,占28.7%,初中文化4690人,占57.13%,高中(含中专职高)980人,占11.93%,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84人,占2.24%。

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有1498人,其中接受种养业培训1236人(种植业795人,养殖业441人),占82.51%,加工、餐饮和其他培训262人,占17.49%。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为2982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32%,占18岁至45岁以下青壮劳动力的81.45%。

其中,常年在外务工597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20.02%;

其中到省外121人,市外132人,县外141人,县内203人;

自主创业40人,带动就业102人;

季节性打工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其中到省外141人,在市外619人,到县外737人,在县内848人。

近两年来除了举办两期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镇政府基本上没有开展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三)海头三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本人对四群工作中个人所联系的海头村三组120户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

海头三组总人口548人,农业人口520人,农村劳动力350人,占总人口的63.87%;

男劳动力167人,占47.71%。

农村劳动力中:

16-17岁有1人,18-44岁有226人,45-59岁有88人,60岁以上有35人;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有125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5.71%;

初中文化17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50.57%,高中文化有的42人,占劳动力总量的12%,大专以上文化有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07人,占劳动力总量的30.57%;

其中,常年在外打工有7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0.28%;

占外出总量的66.36%;

到省外24人,占外出总量的66.36%;

市外9人,县外1人,在县内有37人(铅厂19人),占外出总量的34.58%;

自主创业19人,占外出总量的17.78%,其中在省外1人,县内1人,在县区内17人;

季节性打工17人,占外出总量的15.89%,其中省外3人,县外1人,县区内13人。

(四)乡村干部和打工群众对外出务工的看法

1、基层乡村干部的观点。

在与镇、村干部的座谈访中,除了少数干部认为,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开阔眼界,还能带动乡村发展外,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政治产业”(甘蔗、烤烟、香料烟)的发展;

二是富余劳力少,红白喜忧无人帮忙;

三是小姑娘出去后不回来,大龄男青年找媳妇难。

还有的担忧:

聪明能干的都出去打工了,今后的农村谁种地。

因此,建议政府不要再抓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否则今后乡村两级工作更难做。

2、打工者及其家属的看法

常年在外务工的同志都认为:

家庭承包土地少,田地活路不够做,不出去打工在家上没事做,一年下来挣不着几个钱。

外出打工,一是活路不重,有规律;

二是能开阔眼界,长见识,能学到一技之长或管理方法,将来有机会自己也能发展点什么;

三是生活比较丰富,不像在家那么单调;

四是收入比在家上好。

还有部分年轻人认为,外出不只是为了赚钱,不出去打工呆在家上等于浪费青春。

打工者家属都认为,出去要比在家好。

如余德恩(两个儿子在省外打工)所说:

“在家他们两个人还做不赢我一个人,钱挣不到,还要吃要用,不注意就会学得些坏毛病,出去打工多少也受些约束,不仅能自己苦自己吃,每月每人有3、4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能帮我陪3万多的帐,比在家种10亩香料烟还强呢。

二、勐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一)转移方式和途径单一。

镇内没有中介机构,近几年来镇政府也未有组织开展有序输出。

外出务工者都是依托血缘、地缘及人际关系网,经亲朋好友介绍、在外务工的同乡引路、自己寻找而实现转移就业。

(二)外出务工仍具兼业性。

勐糯镇地处怒江峡谷的亚热带地区,人少地多,农业产业收入也相对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市第一,故农民恋地情节很浓厚,土地依然是农民心目中“最后的归宿”、生活的保障。

在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亦工亦农,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季节性打工的有2345人,占转移总量的78.64%。

(三)本土转移务工人员多。

一是因为勐糯镇人少地广产业多,农业生产用工量大,每年采摘香料烟和砍收甘蔗季节需要劳动力60万,本镇范围内的劳动力无法满足,需要从镇康、永德、缅甸等地引进大批劳动力;

二是勐糯镇境内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有大小企业30多个,尤其是在辖区内有上市公司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勐糯制糖公司,这两个公司汲收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海头三组常年在在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务工人员达19人,占常年在本地务工人员的51.35%,全镇在本土范围内转移就业人员占36%。

(四)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左右,多数人没有专业技能,因此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五)外出打工成社会时尚。

近年来,长年在外打工的人不断增加,有的夫妻同行,有的是举家外出,形成了以打工为生的“打工族”。

“打工”成为一种时尚,成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生活方式,打工不再单纯是为了出去赚钱。

部分长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到农村,竟然找不到自我,难以适应农村生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勐糯镇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外出打工呈现出“旅游式”。

目前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未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能,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需求,他们将失去竞争优势,那些需要一定文化程度和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与其无缘,体质相对差、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的青年农民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务工单位。

多数外出打工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岗位,最多两年要“下岗”或“跳槽”,导致外出打工的就业地点不稳定,流动性大。

单从“旅游”的角度看,我这个工作几十年的公务员不如一个打工农民。

但“旅游式”的打工制约着劳动力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二)盲目无序的转移,增加了转移成本。

多年来,由于基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务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就业指导,外出务工仍处于无序转移状态,有许多农民盲目自发进城,走出家门以后很茫然,到什么地方?

去什么厂?

做什么工?

待遇如何?

远行几千公里到了沿海城市后靠自己到各企业去寻找工作。

信息获取成本高,就业成功率低,很难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及转移效益,同时也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社会保障不落实,合法权益无保障。

虽然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也已经于去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给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种保险,缺一不可。

但由于外出务工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急需找到工作的农民根本不懂也不敢向企业提出合理要求,加之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依法所享有的各种社会保障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造成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就业不稳定性,也影响了企业的产业升级。

(四)政府服务缺位,信息不灵。

近年来,基层政府组织和部分领导干部,对外出务工的认识片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年轻人外出打工看成是“懒”、不想干农活,把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劳动力工钱上涨归结于外出务工。

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引导工作不热心,不主动,甚至持抵触情绪,导致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的情况不明,底清不清,信息收报不实。

市县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目标任务通常是由乡镇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人员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结果是报表数据失失,逻辑错误。

(五)培训针对性不强,工作滞后。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十分重视,每年中央财政和省级都有针对性地下达培训经费,由于我市的地方财政紧张,无法下达配套经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加之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与转移脱节,培训滞后于市场需求,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往往是以农业产业上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代替了转移技能培训,如勐糯镇前两年组织了1498人参加培训,其中种养业培训占了82.51%,且培训时间短,收获少,因此农民参与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1、转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乡镇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的战略意义,明确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高效益的二、三产业转移,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为市民和产业工人,是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转移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

今年2月,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增强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不懈做好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同时把农民工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强调要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

2011年12月,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各地必须按照“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摒弃“农民种地”、“懒人打工”的思想,树立农民进城、打工时尚的观念。

3、转移是农民脱贫致富最直接最现实有效的途径。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这两年来多数农民在家种地年收入不过几千元,而外出务工最低工资一天50元,正常要在80元以上。

一家人只要有一个人在外工作就基本上脱贫,如果有两个人在城市工作就业,就基本进入“小康”。

现在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是没有“承包土地”的人,回到农村没有土地种,家上的承包土地不够父母种,不让他外出务工能让他做什么?

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好多农民都已经不愿意再种地了。

在打工成为“时尚”的今天,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大中专毕业一定要回家种地呢?

4、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措施和客观要求。

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在于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不能发挥。

勐糯镇虽然属“人少地多”,但人均耕地不足五亩,且好田好地不多,多数是利用率不高、收益较差的山地,仍处于靠天吃饭、粗放经营。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就是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

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少,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方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领导的重视与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保证。

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研究部署,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各村分别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各村主任为劳务输出第一责任人的有效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

要把劳务输出情况纳入对各村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考核到村,责任到人。

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澄清底子,健全制度。

每年组织开展以户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工作,澄清底子,建立健全各类台帐;

做到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去向、工作生活情况清楚,对在家闲置人员的特长、志愿清楚。

建立了月报、季报、家访联系制度,由各村副主任负责劳务输出对象的储备、把关、宣传动员以及台帐的季报工作。

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各村统计的劳动力资源情况要准确无误,相关政策和用工信息要及时宣传到户;

乡镇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季对各村劳务输出进度作一次情况通报。

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建立与务工人员及企业的定期联系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输出人员的稳定性,使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致富。

(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要通过粘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以典型事例加强宣传等方式,营造“转移才能致富,外出务工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有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有序开展。

(五)增加投入,强化培训。

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

必须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摆在重中之重,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和资金,以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落实优惠政策;

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和外部劳务市场需求,对务工人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同时,引进其它发达地区有关劳务输出培训的先进经验,因地施教,以保证培训能够达到最大效果。

利用网络培训学校、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技术、安全卫生等培训。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保证输出劳务的质量,缩短外出务工人员的适应期,实现输出劳动力、换回生产力的目标。

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二、三产业。

城镇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最有潜力的地方。

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是要让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最终脱离土地,离开农村,成为市民。

要让广大农民都能在不同的城镇找到合适的职业,关键是要让农民在城镇居有定所、劳有可做。

既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兴业,安家落户,又要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使农民务工经商,安居乐业。

既要在政策上给予宽松优惠,更要在经济上大力扶持、帮助、因势利导,使其享受城市职工的同等待遇。

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步伐,引进一批企业加入发展,进而促进经商、餐饮、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城镇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格局。

(七)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就业空间。

就近、就地转移是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订单农业,使农民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

围绕香料烟、烤烟、甘蔗、石斛、林果、畜禽等几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扶持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进入农村,农产品和劳动力流出农村,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八)跟踪管理,做好服务。

留守儿童的抚养教育和老人的赡养问题是外出农民工的远虑和近忧。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赡养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改善办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

妇联、民政等部门要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开展关爱行动。

要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联系跟踪管理制度,了解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当好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通讯员”,适时做好有关服务工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要强化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提高管理功能,广泛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市场,为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服务。

在较大的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点,及时、准确地提供岗位供求信息,降低农民外出就业成本,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

建立全国性的企业用工需求和各地现有富余劳动力的互联网站,完善县、乡(镇)、村、组、户五级畅通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全县统一的农民工数据库,在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本县农民工就业管理档案和外来务工人员供求信息、动态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快捷的服务。

(九)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的力度。

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大执法监察维权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征缴力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在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享受就业期间的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待遇;

三是加大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检查力度,及时受理劳动合同纠纷。

对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采取欺诈和威胁等手段签订合同,以及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单位,要责令其进行赔偿;

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对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及时补发,不能立即补发的,要制定清欠计划,限期补发。

对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五是要做好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净化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一二年六月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