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6929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原始社会还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也没有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

B.周天子不仅派驻负责监察的官员,还亲自参与巡视,以加强对各诸侯国的监督。

C.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较为完备,其监察机构的设置原则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D.言谏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监察制度的发展逐步加强。

解析:

B A项,原文是“对氏族首领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为主,包括谏鼓、谤木等在内的监督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以卑临尊’也成为延续至清末的重要监察原则”。

D项,言谏并没有随着监察制度的发展逐步加强。

原文说“雍正时期六科给事中正式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正式消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结构由分到总,分说各朝代监察制度的具体情况,总说监察制度的效果。

B.文章历数各朝代监察机构的设置,论述了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

C.文章用大篇幅举例说明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过程,线索分明,条理清楚。

D.文章列举张养浩的《风宪忠告》是为了论证元朝有完备的监察制度和奉行的原则。

D 列举张养浩的《风宪忠告》是为了证明“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监察制度积极发挥作用,才能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监察制度对整纲饬纪、纠慝绳诡有积极的作用,这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C.监察机构设置好,朝代就兴盛,可见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D.如果监察官员职业操守不高或专业能力不强,那么监察制度的效果难以保证。

C 原文无法推出“监察机构设置好,朝代就兴盛”“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推 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

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四两力。

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

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片片红薯片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

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

娘分派给我的任务,是将湿红薯片子运到刚耩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

这么多红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一见就有些发愁。

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

快,快,手脚放麻利点儿!

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

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篮子把红薯片子装满,抵在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

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经升起,照得地上的红薯片子白花花的。

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来,夹在石磨两扇间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

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绳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杆的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

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举着双手,举得像投降一样,低着头往前推。

人的力量藏在身上看不见,只有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可因为我和娘推的是同一根磨棍,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娘增加一点儿力量。

娘一个劲儿鼓励我,说好,好,不错,男孩子就是劲儿大。

得到娘的鼓励,我推得更卖力,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

一开始我觉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

好多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不动的东西动起来,不转的东西转起来。

推磨不就是这样嘛!

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

只推了一会儿,我就不想推了,拔腿就往外跑。

娘让我站住,回来!

我没有听娘的话,只管跑到院子外边去了。

等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

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

推磨说不上前进,也说不上后退,因石磨和磨盘是圆形的,磨道也是圆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着磨道转圈,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推磨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力。

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多是后天经过锻炼积累起来的。

对我的耐心最大的考验来自每年春节前的推磨。

一年一度过春节,要蒸白馍,包饺子,炸麻花,需要比较多的面粉。

过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麦子磨出来的。

在所有的粮食中,因麦子颗粒小,坚硬,是最难研磨的品种之一。

没办法,人总得过年,总得吃饭,再难推的磨也得推。

年前学校已经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

平常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都是吃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锅饼子,锅饼子结实又粘牙,一点儿都不好吃。

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通电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着了。

我小时候反复推过的、曾磨炼过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时代结束了,怀念就开始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22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叙述了“我”干晒红薯片子和推磨的活,体现出“我”生活的年代特征以及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解说了第一段中娘的思想观点。

B.文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亲切自然,特别是对娘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娘对“我”的关爱之情,还体现了娘对“我”教育的循循善诱。

C.“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表达了“我”对晒红薯片子的劳累的真实感受,但从“当时”一词推测,“我”现在很怀念当年生活的诗意。

D.“我”认为推磨是围着磨道转圈的循环往复,再结合打面机普及后就不再用石磨的事实可知“我”讨厌重复劳动的思想。

D D项,“讨厌重复劳动的思想”错误,作者写推磨“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是客观描述推磨的过程,没有体现作者对重复劳动的厌恶之情。

5.文章画横线的段落(第四段)交代了石磨的有关内容,有何具体作用?

(6分)

 

 

可以从这一段交代的内容与题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读者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

①让读者明白有关推磨的内容。

因为现在的读者大多没有推过磨,交代有关石磨的内容,让读者对石磨、推磨有个明确的认识,更容易理解文章。

②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对推磨内容的描写。

6.作者在体力劳动(晒红薯片子、推磨)的过程中有哪些感悟?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答本题要注重分析文本描写“我”晒红薯片子和推磨两项劳动生发的议论内容,即作者在描写这些内容时表达了什么观点或表达的什么情感等。

从第一段看,作者借助娘的口吻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力量劳动,岁数小也是有力量的,不过力量不大而已;

第二段,写晒红薯片子的内容,写了在娘的督促下“我”虽然不爱干活但能坚持干活的内容;

第五段,写“我”很小的时候帮助娘推磨,“我”认为人的力量在干活的时候能够显示出来,并且认为干活不是游戏,干活是比较单调、乏味的;

第七段,写推磨要付出耐力,自己就是在推磨中锻炼、积累了耐心;

同时,作者认为希望获得美好的东西就会产生干活的力量。

由此,将上述内容进行提炼,以简明的语言表达出即可。

(1)所有人都有体力干活,体力也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2)孩子参与劳动需要大人的不断督促和鼓励。

(3)所有的劳动都不是游戏,过程可能比较单调、乏味,需要付出体力、耐力才能完成。

(4)人的耐心多是后天锻炼积累出来的。

(5)希望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产生一种动力,引导人们继续工作。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2016-2020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四大海上风电国,占据全球海上风电8.4%的市场份额。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巨大。

据中国气象局测绘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25米范围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

但是,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8年的时间了,到2015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75万千瓦。

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海上风电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机组技术、施工技术、输电技术、运维技术等,对它还是严重的制约。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面临建设难度高、发展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备制造商等各方面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国家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

(2016年8月18日中国能源网《我国海上风电

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材料二

2016年11月《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国家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四省的海上风电建设,累计并网规模占全国规划规模90%,开工规模占比85%,同时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辽宁等地区的海上风电建设。

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05GW(1GW=10亿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GW以上。

(2017年10月12日搜狐网《风电装机容

量增速放缓海上风电投资前景分析》)

材料三

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更多受制于施工能力,大多是基于现有的运输船只、打桩设备、吊装设备等,设计一个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案。

由于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能力较弱,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空间较小。

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国海上风电的施工能力将大大提高,施工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为设计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根据海上风电市场的需要,未来将出现一大批以运行、维护为主的专业团队。

为投资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此外,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

毫无疑问,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海上风电设计、施工等将累积丰富的经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2017年第10期《中国华能》)

材料四

日前,江苏省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福建省也核准并开建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展开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尚缺对全国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因此,政府应尽快开展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工作,从全局出发对沿海省市因地部署发展任务。

避免盲目投资,打造产业链,对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激励机制,给予企业实质性的经济支持。

另外,尽管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环境和电网系统与中国有差异,中国仍然可以学习其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和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设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之后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及运营。

(林伯强《中国海上风电的挑战与机遇》)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苏、福建加速发展海上风电,促使其他沿海各省也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B.我国海上风电施工方案是经济的、可行的,因为它是依据现有设备和技术制定的。

C.我国海上风电装机的增长率,2011年最高,2013年最低,2014年之后较为平稳。

D.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相对而言不如陆上风电,主要是因为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大。

A A项,强加因果。

相关信息在材料四第一段,原文为“江苏省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福建省也核准并开建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展开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

”这里不存在因果关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近海5米到50米水深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将来我国海上风电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占比有望增大。

B.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虽然放缓了,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依然会达到10.05GW,并网容量也会超过5GW。

C.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能力较弱,其重要原因是我国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施工队伍尚未专业化,而且各种设备相对落后。

D.随着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B B项,“并网容量也会超过5GW”曲解文义。

根据原文,“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GW”以上,可见,这只是目标,而非结果。

9.从以上材料看,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要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请简要概括。

通读材料,从材料中筛选出“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面临……国家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对它还是严重的制约”“我国海上风电设计……可行的方案”“我国海上风电……优化空间较小”“根据海上风电……专业的服务”“目前尚缺对全国……实质性的经济支持”“尽管欧洲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场建设及运营”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要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①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备制造商等各方面以务实的态度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②努力建设专业的施工队伍和专业的运行和维护团队,为海上风电事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③政府应开展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工作,从全局出发指导海上风电发展。

④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与中国海上风电事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

雄有孝性,颇涉书史,好刑名,廉谨雅素,不妄交友,喜怒不形于色。

释褐奉朝请。

父于郡遇患,雄自免归,晨夜扶抱。

及父丧居忧,殆不可识,为世所称。

清河王怿为司空,辟户曹参军,摄田曹事。

怿迁司徒,仍随授户曹参军,并当烦剧,诤讼填委。

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悦服。

先是,御史中尉元匡复欲舆棺谏诤,尚书令元澄劾匡大不敬,诏恕死为民。

雄奏理匡曰:

“窃惟白衣元匡,历奉三朝,每蒙宠遇。

高祖赐之以匡名,陛下任之以弹纠。

刚毂忠款,群臣莫及;

骨鲠之迹,朝野共知。

先帝已容之于前,陛下亦宜宽之于后。

”未几,匡除龙骧将军。

右仆射元钦曰:

“至如辛郎中才用,省中诸人莫出其右。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城南叛。

时遣大都督延明督临淮王元彧讨之,盘桓不进。

乃诏雄辅太常少卿元诲为使,持节,乘驿催军,有违即令斩决。

寻转吏部郎中,迁平东将军,郎中如故。

上疏曰:

“帝王之道,莫尚于安民,安民之本,莫加于礼律。

礼律既设,择贤而行之,天下雍熙,无非任贤之功也。

”书奏,会肃宗崩。

未几,诏雄以本官兼侍中、关西慰劳大使。

将发,请事五条:

一言逋悬租调,宣悉不征。

二言简罢非时徭役,以纡民命。

三言课调之际,使丰俭有殊,令州郡量检,不得均一。

四言兵起历年,死亡者众,见存者老,请假板职,悦生者之意,慰死者之魂。

五言丧乱既久,礼仪罕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其门闾。

”帝从之。

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诸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节选自《魏书·

辛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B.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C.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D.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A 先疏通句意,再结合断处分析。

语段中的“于时”是“在那个时候”的意思,如果断为“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则前后重复,所以“于时”应是后句的状语,排除C与D项;

“近习”即皇帝身边的近臣,而“专恣”和“请托”同为动词,不可能同做一句话中的谓语动词,所以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释褐:

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

B.白衣:

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即指平民,但不能指被罢免官员的身份。

C.持节:

“节”指“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使臣奉命出行常执符节。

D.崩:

即“驾崩”,中国古代帝王或皇太后之死的专称,诸侯之死叫“薨”。

B 白衣,指平民也可指被罢免官员的身份。

文中辛雄为元匡辩护的时候,元匡已经“诏恕死为民”。

故B项错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雄性情雅静,为人孝顺。

父亲生病时,辛雄辞官回家,早晚料理;

父亲去世守丧期间悲伤得模样几乎都变了,被时人称赞。

B.辛雄谙习政务,公正处理。

他做户曹参军时,对于烦琐的部门事务,能做到平心正直、公断合理地处理,无不使人心悦诚服。

C.辛雄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面对元匡因想抬着棺材进宫死谏而被弹劾之事,辛雄历数元匡的忠义与率直,元匡非常感谢他。

D.辛雄心怀百姓,关心苍生。

他担任关西慰劳大使出发前,上奏朝廷请求减免租税、免除一些徭役等,以缓解战后百姓的负担。

C “元匡非常感谢他”无中生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礼律既设,择贤而行之,天下雍熙,无非任贤之功也。

(5分)

译文:

 

(2)五言丧乱既久,礼仪罕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其门闾。

(1)礼制和法律设置好了,就可选择贤能的人来施行,天下安定和谐,无不是任用贤能的功劳。

(“贤”译为贤能的人;

“雍熙”译为安定和谐;

“无非”译为无不是;

“贤”“雍熙”“无非”各1分,语意2分。

(2)第五是国家战乱这么久,礼仪已经极少演习,如果有全家和睦、孝悌显著的家庭,应加以表彰。

(“罕习”译为极少演习;

“闺门”宫苑、内宫的门。

借指宫廷、家庭。

“表”译为表彰;

“罕习”“闺门”“表”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辛雄有孝顺的秉性,读了不少书,喜好法家的学说,廉洁谨慎,雅静朴素,不随便交结朋友,喜怒不表现在脸上。

由奉朝请起家做官。

父亲在郡任上得了疾病,辛雄自请免职回家,早晚侍候父亲。

等到父亲去世守丧期间,他的模样都变得几乎认不出来,被世人称道。

清河王元怿任司空,征聘辛雄为户曹参军,代理田曹事务。

后元怿升任司徒,辛雄仍然跟随他担任户曹参军,负责处理那些繁重的事务和堆积的诉讼案子。

辛雄办事用心,公平正直,加上他施政办事娴熟精明,(很多事情)经过他的公断处理,莫不使人心悦诚服。

在此以前,御史中尉元匡又想抬着棺材进宫死谏,尚书令元澄弹劾元匡对皇上大不敬,皇帝下诏对元匡恕免死罪,贬为平民。

辛雄上奏为元匡辩护道:

“臣认为庶民元匡,历经三朝,常蒙皇恩宠信。

高祖赐给他匡的名字,陛下也任命他纠察弹劾的专职。

他刚毅忠诚,群臣都比不上;

率直的行为,朝野共知。

先帝已经容忍在前,陛下也应宽恕在后。

”不久,元匡被任命为龙骧将军。

右仆射元钦说:

“比起辛郎中的才能,尚书省中任何人都没有能超过他的。

”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举城叛降南方,当时朝廷派遣大都督元延明督导临淮王元彧前往征讨,部队徘徊不前。

皇帝就下诏让辛雄辅助太常少卿元诲为特使,拿着符节,乘驿马催促军队,有违抗者就立即下令斩决。

不久,辛雄转任吏部郎中,又升迁为平东将军,郎中的职务不变。

辛雄上疏道:

“帝王的根本原则,莫过于安民,安民的根本,关键在于礼制与法律。

礼制和法律设置好了,就可选择贤能的人来施行,天下安定和谐,无不是任用贤能的功劳。

”这疏议上奏时,正遇上肃宗去世。

不久,皇帝下诏让辛雄以原官兼任侍中和关西慰劳大使。

准备出发之前,辛雄请求皇帝准许五件事:

第一是拖欠或逃漏的租税,应该一概不再征收。

第二是整顿免除耽误农时的徭役,以缓解百姓的沉重负担。

第三是征租收税的时候,要区分富庶与贫困地区,下令各州郡衡量统计经济情况,不得统一要求。

第四是战争已经有几年,死亡的人很多,幸存的老人,请给予一定的待遇,从而愉悦活着的人的心,同时安慰死者的灵魂。

第五是国家战乱这么久,礼仪已经极少演习,如果有全家和睦、孝悌显著的家庭,应加以表彰。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永熙二年,辛雄又兼吏部尚书。

这期间皇帝身边一批近侍宠臣专权朝政,恣意妄为,互相不停地请托,辛雄害怕他们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因而未能坚持正确立场,议论的人对此颇有讥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我衣”二字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