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10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5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5页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5页
亲,该文档总共2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2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吸风机室

除尘构筑物

烟囱

脱硫工艺楼

脱硫控制楼

吸收塔

三级

增压风机室

屋内卸煤装置

碎煤机室、转运站及配煤楼

封闭式运煤栈桥、运煤隧道

筒仓、干煤棚、解冻室、室内贮煤场

供、卸油泵房及栈台(柴油、重油、渣油)

油处理室

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微波楼、继电器室

屋内配电装置楼(内有每台充油量>60kg的设备)

屋内配电装置楼(内有每台充油量≤60kg的设备)

屋外配电装置(内有含油电气设备)

油浸变压器室

一级

岸边水泵房、中央水泵房

灰浆、灰渣泵房

生活、消防水泵房、综合水泵房

稳定剂室、加药设备室

进水建筑物

冷却塔

化学水处理室、循环水处理室

供氢站

启动锅炉房

空气压缩机室(无润滑油或不喷油螺杆式)

空气压缩机室(有润滑油)

热工、电气、金属试验室

天桥

天桥(下面设置电缆夹层时)

变压器检修间

雨水、污(废)水泵房

检修车间

污水处理构筑物

给水处理构筑物

电缆隧道

柴油发电机房

特种材料库

一般材料库

材料棚库

机车库

推煤机库

消防车库

注:

1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他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微波楼、天桥、继电器室,当未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主厂房的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其地下部分不应大于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当屋内卸煤装置的地下部分与地下转运站或运煤隧道连通时,其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2。

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

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除氧间与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

汽机房与合并的除氧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

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lh。

汽轮机头部主油箱及油管道阀门外缘水平5m范围内的钢梁、钢柱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进行全保护,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汽轮发电机为岛式布置或主油箱对应的运转层楼板开孔时,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保护其对应的屋面钢结构;

采用防火涂料防护屋面钢结构时,主油箱上方楼面开孔水平外缘5m范围所对应的屋面钢结构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主厂房电缆夹层的内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lh的不燃烧体。

电缆夹层的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lh。

当栈桥、转运站等运煤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水喷雾灭火系统时,其钢结构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当干煤棚或室内贮煤场采用钢结构时,堆煤高度范围内的钢结构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其他厂房的层数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燃煤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

厂区应划分重点防火区域。

重点防火区域的划分及区域内的主要建(构)筑物宜符合表4.0.1的规定。

表4.0.1重点防火区域及区域内的主要建(构)筑物

重点防火区域

区域内主要建(构)筑物

主厂房区

主厂房、除尘器、吸风机室、烟囱、靠近汽机房的各类油浸变压器及脱硫建筑物(干法)

配电装置区

配电装置的带油电气设备、网络控制楼或继电器室

点火油罐区

卸油铁路、栈台或卸油码头、供卸油泵房、贮油罐、含油污水处理站

贮煤场区

贮煤场、转运站、卸煤装置、运煤隧道、运煤栈桥、筒仓

供氢站区

供氢站、储氢罐

贮氧罐区

贮氧罐

消防水泵房区

消防水泵房、蓄水池

材料库区

一般材料库、特种材料库、材料棚库

重点防火区域之间的电缆沟(电缆隧道)、运煤栈桥、运煤隧道及油管沟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主厂房区、点火油罐区及贮煤场区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其他重点防火区域周围宜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当山区燃煤电厂的主厂房区、点火油罐区及贮煤场区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长边设置尽端式消防车道,并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回车场的面积应不小于12m×

12m;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应小于15m×

15m。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m。

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0m。

厂区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位置应便于消防车出入。

厂区围墙内的建(构)筑物与围墙外其它工业或民用建(构)筑物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消防车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消防车库宜单独布置;

当与汽车库毗连布置时,消防车库的出入口与汽车库的出入口应分设;

消防车库的出入口的布置应使消防车驶出时不与主要车流、人流交叉,并便于进入厂区主要干道;

消防车库的出入口距道路边沿线不宜小于10.0m。

油浸变压器与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楼、集中控制楼及网控楼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当符合本规范第5.3.8条的规定时,其间距可适当减小。

点火油罐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单独布置;

点火油罐区四周,应设置1.8m高的围栅;

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点火油罐区的围墙时,该段厂区围墙应为2.5m高的实体围墙;

点火油罐区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有关规定。

供氢站、贮氧罐的布置,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及《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的有关规定。

厂区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0.11的规定。

高层厂房之间及与其它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在表4.0.11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m。

甲、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当主厂房呈凵形或Ш形布置时,相邻两翼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表4.0.11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

丙、丁、戊类建筑

屋外配电装置

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

贮氢罐

点火油罐区贮油罐

露天油库

办公、生活建筑

铁路中心线

厂外道路(路边)

厂内道路(路边)

厂外

厂内

主要

次要

一、二级

丙、丁、戊类生产建筑

10

12

8

20

14

15

25

——

25(褐煤)

-

主变压器或屋外厂用变压器

油量

(t/台)

<

40

30

10~50

>

50

5

注3

注6

32

注4

耐火

等级

6

7

三级

1防火间距应按相邻两建(构)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份外缘算起;

建(构)筑物与屋外配电装置的防火间距应从构架算起;

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间距由工艺确定。

2表中油浸变压器外轮廓同丙、丁、戊类(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包括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

3贮氢罐的防火间距应为相邻较大贮氢罐的直径。

4一组露天油库区的总贮油量不大于1000m3,且可按数个贮油罐分两行成组布置,其贮油罐的防火距离不宜小于1.5m。

5贮氢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贮氢罐总贮量小于或等于1000m3考虑,贮氢罐总贮量是以贮罐的总水容积(m3)与其工作压力(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比值的乘积计算的。

当贮氢罐总贮量大于1000m3时,贮氢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点火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规定。

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

主厂房各车间(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集中控制楼)的安全出口均不应少于两个。

上述安全出口可利用通向相邻车间的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车间地面层至少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出口。

主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50m。

主厂房的疏散楼梯可为敞开式楼梯间;

至少应有一个楼梯通至各层、屋面且能直接通向室外。

集中控制楼至少应设置一个通至各层的封闭楼梯间。

主厂房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8m,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

,楼梯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lm。

主厂房室内疏散楼梯净宽不宜小于1.lm,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4m,疏散门的净宽不宜小于0.9m。

集中控制楼内控制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建筑面积小于60m2时可设一个。

主厂房的带式输送机层应设置通向汽机房、除氧间屋面或锅炉平台的疏散出口。

其他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

碎煤机室、转运站及筒仓带式输送机层至少应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可采用敞开式钢楼梯,其净宽不应小于0.8m、坡度不应大于45°

与其相连的运煤栈桥不应作为安全出口,当运煤栈桥长度超过200m时,应加设中间安全出口。

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楼各层及电缆夹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通往室外楼梯。

当屋内配电装置楼长度超过60m时,应加设中间安全出口。

电缆隧道两端均应设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

当其长度超过100m时,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超过75m。

卸煤装置的地下室两端及运煤系统的地下建筑物尽端,应设置通至地面的安全出口。

当地下室的长度超过200m时,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超过100m。

控制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建筑面积小于60m2时可设一个。

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

建筑构造

主厂房的电梯应能供消防使用,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在首层的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2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4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应采用不燃烧体;

5电梯的供电应符合9.1节的有关规定;

6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

主厂房及辅助厂房的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平台,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在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发电机出线小室、电缆夹层、电缆竖井等室内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但上述房间中间隔墙上的门可为不燃烧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

主厂房各车间隔墙上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主厂房疏散楼梯间内部不应穿越可燃气体管道、蒸汽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主厂房与天桥连接处的门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蓄电池室、通风机室、充电机室以及蓄电池室前套间通向走廊的门,均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当汽机房侧墙外5m以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外轮廓投影范围外侧各3m内的汽机房外墙上不应设置门、窗和通风孔;

当汽机房侧墙外5m~10m范围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上述外墙上可设甲级防火门。

变压器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90h。

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在进出主厂房、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时,在建筑物外墙处应设置防火墙。

电缆隧道的防火墙上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当管道穿过防火墙时,管道与防火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材料填塞。

当直径大于或等于32mm的可燃或难燃管道穿过防火墙时,除填塞防火材料外,还应采取阻火措施。

当柴油发电机布置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采用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并应设置单独出口。

特种材料库与一般材料库合并设置时,二者之间应设置防火墙。

发电厂建筑中二级耐火等级的丁、戊类厂(库)房的柱、梁均可采用无保护层的金属结构,但使用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的部位,应采用防火保护措施。

火力发电厂内各类建筑物的室内装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执行。

燃煤电厂工艺系统

运煤系统

褐煤、高挥发分烟煤及低质烟煤应分类堆放。

相邻煤堆底边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0m的距离。

贮存褐煤或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的煤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煤场机械在选型或布置上宜提高堆取料机的回取率;

当采用斗轮机时,煤场的布置及煤场机械的选型应为燃煤先进先出提供条件;

贮煤场应定期翻烧,翻烧周期应根据燃煤的种类及其挥发分来确定,一般应为2~3个月,在炎热季节翻烧周期宜为15天;

按不同煤种的特性,应采取分层压实、喷水或洒石灰水等方式堆放;

对于易自燃的煤种,当露天煤堆较高时,可设置高度为1m~1.5m的挡煤墙,但不应妨碍堆取料设备及煤场辅助设备的正常工作。

贮存褐煤或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的筒仓宜采用通过式布置,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设置防爆装置;

监测温度;

监测烟气、可燃气体浓度;

设置喷水装置或降低煤粉及可燃气体浓度。

室内贮煤场应采取下列防火、防爆措施:

喷水设施;

通风设施;

3贮存褐煤或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时,应设置烟气及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设施,电气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卸煤装置以及筒仓煤斗斗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斗壁光滑耐磨、交角呈圆角状,避免有凸出或凹陷;

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60°

,料口部位为等截面收缩或双曲线斗型;

按煤的流动性确定卸料口直径。

必要时设置助流设施。

金属煤斗及落煤管的转运部位,应采取防撒和防积措施。

运煤系统的带式输送机应设置速度信号、输送带跑偏信号、落煤斗堵煤信号和紧急拉绳开关安全防护设施。

燃用褐煤或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的燃煤电厂应采用难燃胶带。

导料槽的防尘密封条应采用难燃型。

卸煤装置、筒仓、混凝土或金属煤斗、落煤管的内衬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燃用褐煤或易自燃的高挥发分煤种时,从贮煤设施取煤的第一条胶带机上应设置明火煤监测装置。

运煤系统的消防通信设备宜与运煤系统配置的通信设备共用。

锅炉煤粉系统

原煤仓和煤粉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原煤仓和煤粉仓内表面应平整、光滑、耐磨和不积煤、不堵粉,仓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应使煤及煤粉能够顺畅自流;

2圆筒形原煤斗出口段截面收缩率不应小于0.7,下口直径不宜小于600mm,原煤斗出口段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60°

非圆筒形结构的原煤斗,其相邻两壁交线与水平面交角不应小于55°

,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60°

对于粘性大、高挥发分或易燃的烟煤和褐煤,相邻两壁交线与水平面交角不应小于65°

,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70°

相邻两壁交角的内侧应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应小于200mm;

3金属煤粉仓的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65°

,相邻两壁间交线与水平面交角不应小于60°

,相邻两壁交角的内侧应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应小于200mm;

4煤粉仓应防止受热和受潮,对金属煤粉仓外壁应采取保温措施,在严寒地区靠近厂房外墙或外露的原煤仓和煤粉仓,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5煤粉仓及其顶盖应具有整体坚固性和严密性,煤粉仓上应设置防爆门,除无烟煤外的其它设计煤种,煤粉仓应按承受40kPa以上的爆炸内压设计;

6煤粉仓应设置测量煤粉温度、粉位和吸潮、放粉及防爆设施。

在任何锅炉负荷下,送粉系统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送粉管道满足下列流速条件时允许水平布置,否则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45:

1)热风送粉系统:

从一次风箱到燃烧器和从排粉机到乏气燃烧器之间的送粉管道,流速不小于25m/s;

2)干燥剂送粉系统:

从排粉机到燃烧器的送粉管道,流速不小于18m/s;

3)直吹式制粉系统:

从磨煤机到燃烧器的送粉管道,流速不小于18m/s。

除必须用法兰与设备和部件连接外,煤粉系统的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

煤粉系统的设备保温材料、管道保温材料及在煤仓间穿过的汽、水、油管道保温材料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磨制高挥发分煤种的制粉系统不宜设置系统之间的输送煤粉机械;

必须设置系统之间的输粉机械时应布置输粉机械的温度测点、吸潮装置。

锅炉及制粉系统的维护平台和扶梯踏步应采用格栅板平台。

位于煤粉系统、炉膛及烟道处的防爆门排出口之上及油喷嘴之下的维护平台应采用花纹钢板制作。

煤粉系统的防爆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煤粉系统设备和其他部件按小于最大爆炸压力设计时,应设置防爆门;

磨制无烟煤的煤粉系统以及在惰性气氛下运行的风扇磨煤机煤粉系统,可不设置防爆门;

防爆门动作时喷出的气流,不应危及附近的电缆、油气管道和经常有人通行的部位。

磨煤机出口的气粉混合物温度,应不大于表6.2.7的规定。

表6.2.7磨煤机出口的气粉混合物温度(0C)

类别

空气干燥

烟气空气混合干燥

煤种

温度

风扇磨煤机直吹式系统(分离器后)

贫煤

150

180

烟煤

130

褐煤、页岩

100

钢球磨煤机储仓式系统(磨煤机后)

无烟煤

不受限制

褐煤

90

120

烟煤、褐煤

70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系统(分离器后)

7075

Vdaf≤15%的煤

中速磨煤机直吹式系统(分离器后)

当Vdaf40%时,tM2=[(82-Vdaf)5/35];

当Vdaf≥40%时,tM270。

RP、HP中速磨煤机直吹式系统(分离器后)

高热值烟煤82,低热值烟煤77,次烟煤、褐煤66

tM2指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温度。

磨制混合品种燃料时,磨煤机出口的气粉混合物的温度,应按其中最易爆的煤种确定。

采用热风送粉时,对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5%及以上的烟煤及贫煤,热风温度的确定,应使燃烧器前的气粉混合物的温度不超过160°

C;

对无烟煤和干燥无灰基挥发分15%以下的烟煤及贫煤,其热风温度可不受限制。

当制粉系统设置有中间煤粉储仓时,宜设置该系统停止运行后的放粉系统。

点火及助燃油系统

锅炉点火及助燃用油品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有关规定。

从下部接卸铁路油罐车的卸油系统,应采用密闭式管道系统。

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点,且不应超过250°

C。

储存丙类液体的固定顶油罐应设置通气管。

油罐的进、出口管道,在靠近油罐处和防火堤外面应分别设置隔离阀。

油罐区的排水管在防火堤外应设置隔离阀。

丙类液体和可燃、助燃气体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设置隔离阀。

油罐的进油管宜从油罐的下部进入,当工艺布置需要从油罐的顶部接入时,进油管宜延伸到油罐的下部。

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堤。

当需要穿过时,管道与防火堤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堵料紧密填塞,当管道周边有可燃物时,还应在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