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13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8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教师用书Word格式.docx

③不超过20字;

④构字、组词不必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

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

+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

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二)(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解析 先分析试题所给示例的构思特点:

由构字部件联想到汉字,再由汉字联想到词语,最后以这个词语为核心写出立意积极、句式整齐的两句话。

再按照题目要求,依顺序一步一步完成答案。

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中“两个不同的部件”“一个汉字”“一个双音词”等关键信息。

3.[2015·

天津高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

要求100字以内。

例:

“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

“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案 (示例)“日”字形如中天的太阳,“日”加“一”是“元旦”的“旦”。

“日”在中华文化中总与温暖、光明、正气相联系,“如日中天”让人感受到发展的迅猛与蓬勃,“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则再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情。

解析 选择的汉字要有文化意蕴,易于组合,易于表达。

4.[2015·

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

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

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

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案 (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

解析 改写成排比句,需要我们先选准一个基准句子,再用这种结构调整其他各个句子。

这里可以以“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基准句子改写。

学案一仿用句式

学习目标:

①了解仿用句式的常见题型;

②掌握仿用句式的解题方法。

自主学习

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

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向一 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也称话题式仿写。

此类题目提供一个例句,再设定一个(或几个)命题,要求按照例句形式进行仿写。

且做且思QIEZUOQIESI

例1  [2014·

浙江高考]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______________

鱼儿游去了,______________

碎得月影半池——______________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答案] (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仿用句式,且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话题范围。

答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

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再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结合上述分析,所仿写句子的句式、结构和内在关联等要求就了如指掌了。

例2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

②句式一致;

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

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案] (示例)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呼唤着我生命的觉醒吗?

[解析] 本题的题型为命题式仿写。

要结合课文内容,紧扣意象的内涵,这四个词语都出自教材(《再别康桥》《边城》《雨巷》《蜀道难》),几个意象具有各自的特征,须根据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这些特征。

技法探究JIFATANJIU

命题仿写有“三条”

1.审清句式

审清被仿写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句式保持一致。

如[例2]是结构整齐的排比句。

2.分析修辞

分析被仿写句的修辞特点,仿写句要与被仿写句所用修辞保持一致。

如[例1]、[例2]均需选用拟人、反问修辞。

3.看清要求

看清题目要求所限制的话题,或规定的描述对象,或限定了不得选用的对象,或规定了必选对象。

不要脱离要求,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符合要求的语句。

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

1.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答案 (示例)机遇对于英才是一辆便乘车,对于智者是一条捷径,对于愚者是一缕过眼烟云。

解析 本题把修辞和仿写结合起来考查,注意四点:

内容贴切,语言通顺,形成排比,三种身份程度依次递减。

2.请以“慈善”为话题,再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例句相同。

慈善是一种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它是融化冰雪的阳光,是消除阴霾的春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慈善是一种胸怀,当别人陷入窘境时,它是缓解干渴的雨露,是滋润心田的清泉 慈善是一种境界,当别人遭遇坎坷时,它是躲避风暴的港湾,是带来慰藉的星光

解析 仿写时须要注意把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审清楚。

例句的基本形式是“慈善是一种……,当别人……时,它是……,是……”,同时要注意这里面包含两个比喻句。

内容上要注意体现“慈善”这一主题,比喻一定要贴切。

同时,还要注意仿写的语句要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考向二 嵌入式仿写

要求在一个语段中嵌入仿写的句子,这种题型有较强的限制性,要求仿写句语意与前后语句贯通,句式与前句或后句相同,语脉清晰,语流顺畅。

例1  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 (示例)与苏轼夜游赤壁 与王昌龄伴舞琵琶

[解析] 本题以在语段中嵌入的仿写形式,考查了“仿用句式”的能力。

题干指向很明确,隐含信息也很丰富:

一是补写的两句话要与前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二是每个句子中后面的词语都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四字词语;

三是所写内容要与整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例2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答案] (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 试题要求仿写完成“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由四重排比构成,四重排比的句子框架都是“我不想知道你的……,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

每重排比的前一部分提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该事物深层次的作用进行揭示。

根据语境要求,①处应以“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的句式,选取一个喻体揭示出“语言”的深层次作用。

②③处则应从能与“电脑”“语言”“理想”并列的事物中选取一个具体事物,例如“书籍”“体魄”“手艺”等,以“我不想知道你的……,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的句式表达出深层次的理解。

嵌入仿写要“二步走”

解答嵌入(填空)式仿写题的关键是研究语段语境,根据例句的上级语境和例句本身,明确对空缺的句子的潜在要求,选择符合这个要求的对象,按仿写句子的一般方式进行仿写即可。

第一步,分析语境。

如[例1]要明确“心灵旅行,古卷残页,穿越时空,欣喜”为上级语境,该语境要求其下属句子(例句+空缺句)表达这样的内容:

以古代诗文为纽带,与古代文人、墨客、诗家史家同游的心灵之旅。

第二步,分析例句,进行仿写。

1.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面画线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上下工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境地。

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

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

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养母鸡 喂它食物 期望它生蛋 食物充足的 鸡蛋才会更好

(示例二)养花卉 施肥浇水 期望它开花 肥水充足的 花朵才会美丽

(示例三)种庄稼 浇水施肥 盼望它打粮 水肥充足的 粮食才会丰收

(示例四)养肥猪 喂它食物 盼望它长肉 食物充足的 肉质才会肥美

2.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

语文是一位画家,①________;

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

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

语文是一位摄影家,②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

考向三 续写式仿写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例1  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

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回忆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

回忆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解析] 本题以续写句子的形式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此题,首先要弄清续写要求:

内容上,所写的“回忆”与“希望”要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上,要运用比喻的手法。

然后分析例句的结构,为“……毕竟是……,……才是……”。

例2  仿照下面画线句的示例,在横线处续写两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

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渐远去的坚毅的背影。

[解析] 例句运用了比喻和顶针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表达对成长的赞美与鼓励之意。

精准续写有“门道”

1.结合语境,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语法知识。

如[例1]就明确了修辞运用要求:

比喻。

2.找出母句以及母句框架。

如“[例1]”的母句框架是“回忆毕竟是……,希望才是……”

3.揣摩句中所阐述的意义,即悟透所给例句的意义,使仿写的句子和原句话题一致、内容一致、风格一致,前后呼应,整体协调。

如[例1]“回忆”和“希望”是正反对比。

4.联想、想象,组织成句。

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吹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解析 仿写句子要做到“内容一致”与“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

此类仿写题目,可以把关键的近似词语进行替换,把形容词和名词替换为类似或相关的词语。

如可以将“和煦的”替换为“绵绵的”;

“春风”替换为“春雨”;

“消融”替换为“洗涤”;

“坚冰”替换为“尘埃”。

替换后,要注意句子的文意要贯通。

2.仿照下面的诗歌,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

墨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答案 你潇洒如诗

我深情吟诵

苏轼的豪

辛弃疾的放

都在你的激越韵律中穿越时空

考向四 开放式仿写

开放式仿写也称自由式仿写,当然这只是相对的自由。

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试题提供一个完整例句,要求仿照例句形式写出句子,但不限定仿写的内容;

二是提供部分语言材料,要求续写完整,续写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都隐含在所提供的例句中。

例1  [2013·

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案] (示例)浪花跳起优美的舞蹈,向你展示大海的汹涌;

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向你描绘星空的浩渺;

泉水奏响动听的乐曲,向你讲述生命的乐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开放话题型仿写句式的能力。

作答仿写题应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上来看,句式为“……,向你……”,第一个省略号部分是主谓句,第二个省略号部分是动宾结构;

从内容上来看,应注意立意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例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且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活是酒,只要把它喝入口中,就能陶醉我们;

生活是画,只要把它挂在眼前,就能打动我们;

生活是诗,只要把它藏于心里,就能滋养我们。

[答案] (示例)亲情是火,只要把它揣在怀里,就能温暖我们;

亲情是水,只要把它掬在掌心,就能滋养我们;

亲情是灯,只要把它提在手中,就能指引我们。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的是另写的三句话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原句用了暗喻,仿句也要用暗喻,且后文对喻体的扩展要根据喻体的特点来进行,既要与喻体保持一致,又要使仿写的几个句子都如示例一样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答这种仿写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关键词的类似词语进行改编。

如“生活”可以改成“亲情”“友情”“爱情”等;

“酒”可以改成“火”“水”“灯”“歌”等;

“口中”可以改为“怀里”“心里”等;

“陶醉”可以改为“温暖”“哺育”等类似的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改编后的句子要语意通顺,合乎情理。

开放仿写莫忘“规则”

1.审清题目要求,选择恰当话题

考生解题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这样写起来才有话可说。

如[例2]中选择的亲情话题。

2.要做到修辞与例句完全一致

考生应在表现句子的意蕴上多下功夫,力求使所写内容新颖独特,讲究文采,以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如[例1]中的拟人手法。

3.句式、字数等与例句保持一致。

1.[2014·

重庆高考]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

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

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

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 如果第一处地基打不好 后面的地基就不稳固 人生的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

解析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本题例句以“人生的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重要性。

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形式。

2.仿照例句,另选意象,再写两个句子。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如果我是春雨 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 如果我是圆月 我将装饰离人的梦境

解析 题干指向很明确,隐含信息也很丰富:

一是所写两句必须与前面的两句组成排比句式;

二是每句都是由“如果……将……”构成一个假设复句;

三是每个句子中前面写的对象(如“阳光”)与后面的动词(如“照亮”)搭配自然。

另外,每句都是比喻句。

考向五 对联式仿写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源远流长。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仿写题出现了对对联这种题型,只是对平仄一般不作要求,仅要求拟写的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词义相近或相对。

例1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注意:

①内容与节日有关;

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

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 下联:

明月千里寄相思

上联:

[答案] (示例)

(1)(下联:

)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上联:

)清风一缕拂丹桂

[解析] 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语意相关。

在有关端午节的对联的上联中“赛龙舟”是与端午相关的民间活动,为动宾结构;

“楚风余韵”是与端午相关的历史典故,为偏正结构。

要补写的下联也应由这两部分组成。

在有关中秋节的对联的下联中,“明月”是与中秋相关的景物,下联词语的词性为名词(“明月”)、数量词(“千里”)、动词(“寄”)、名词(“相思”),要补写的上联也应与此相对应。

例2  下面是一些同学在读《三国演义》时所写的对联,有的同学只写了上联,有的同学只写了下联,请你根据《三国演义》的内容,补写下联或上联。

学生A:

刘备三顾茅庐问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