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34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文档格式.docx

温化寒湿,行气降浊,主寒湿脚气

鸡鸣散是准绳方;

苏叶吴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

疏肝泻热,活血止痛,主肝郁化火证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

心腹诸痛由热郁,疏肝泄热痛自蠲。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破血下瘀,主下焦蓄血证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任冲不指胱,

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苏木落得打川芎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陈皮紫荆藤地鳖虫

活血止痛,主损伤瘀血,红肿疼痛

活血止痛归木芎,红花乳香没药虫,

落得紫荆藤三七,再加陈皮赤芍成。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人参

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对于产后失血过多,阳气虚浮欲脱所致的产后昏厥

独参汤独用人参,产后失血效堪珍。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炒赤芍桃仁苏木香附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主胸腹挫伤,气滞血瘀,胀满作痛

顺气活血苏梗朴,枳归红花木香附,

赤芍桃仁苏木仁,行气活血祛瘀主。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木香茴香青皮陈皮穿山甲白芷甘草漏芦贝母

清热解毒,行气散瘀,主乳痈便毒肿痛。

及气滞肿毒。

如打扑伤损。

闪肭作痛

复元通气木茴香,青陈二皮白芷甘,

贝母山甲甘草芦,行气散瘀肿毒止。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酒浸)、桃仁(酒浸)

功效: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复元活血用柴胡,大黄花粉桃红人,

当归山甲与甘草,跌打损伤瘀痛除。

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胀皆能除。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丹皮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下焦瘀热,热结血室

桃核承气五药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效奇。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养血活血

血虚兼血瘀证

桃仁红花煎,四物青丹香附延。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清热解毒

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

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普及消毒芩连鼠,玄参柑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热入血分证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淤病可痊。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勺乌药玄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25.黎洞丸(《医宗金鉴》)

三七、生大黄、阿魏、孩儿茶、天竺黄、血竭、乳香、没药、雄黄、山羊血、冰片、麝香、牛黄、藤黄

续筋接骨,疏风活络

金疮跌扑伤,发背痈疽,恶疮,瘰疬,刑伤

黎洞丸用山羊血,五黄冰麝三血竭,

阿魏儿茶乳没入,开窍活血化瘀结。

26.七厘散(《良方集腋》)

血竭、儿茶、乳香(制)、没药(制)、红花、朱砂、冰片、麝香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外伤血瘀肿痛、外伤出血、扭伤等

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

乳没儿茶朱砂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土鳖虫、乳香、没药、血竭、生半夏、当归、巴豆霜、砂仁、雄黄、香甜爪子

接骨散瘀

跌打损伤

八厘然铜古铜饯,红花木鳖麝丁全;

乳香没药同苏木,血竭调和酒服痊。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生地芍药川芎黄芪杜仲五加皮牛膝红花当归续断

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治扭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合并有疼痛者

生地白芍川芎耆,杜仲牛膝红花皮,

当归续断齐相助,补气生血功效奇。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丁香、木香、血竭、、熟大黄、红花、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丹皮、甘草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正骨紫金血竭莲,大黄丁香木香连,

归芍苓草丹红花,活血生血此方研。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白芍当归川芎川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壮筋养血

伤筋络

壮筋养血归杜丹,地芍红花牛膝堪,

川芎续断共为伍,筋络损伤煎服安。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杜仲、川断、五加皮、骨碎补、桂枝、三七、黄芪、虎骨、破故纸、菟丝子、党参、木瓜、刘寄奴、地鳖虫

【功能】祛瘀生新,消肿活络,接骨续筋

【主治】腿骨折两段,大小腿皮破骨折,或膝骱处油盖骨脱出。

壮筋续骨四物全,参芪桂枝三七粉,

杜仲川断骨碎补,木瓜寄奴菟加皮,

虎骨破故地鳖虫,接骨续筋活络神。

32.补筋丸《医宗金鉴》

【组成】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

【功效】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主治】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者。

补筋丸中地归苓,人参丹膝木香丁:

蛇床五加苁蓉菟,淮山木瓜莲蕊沉。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组成】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

【功能】和营止痛

【主治】伤筋络。

和营止痛芍归芎,苏木桃仁续断同;

乌药陈皮共乳没,木通甘草辅建功。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地鳖虫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硼砂当归

【功能】接骨续筋

【主治】祛瘀、续骨、止痛。

治损伤骨折,瘀血内停者。

接骨紫金地鳖虫,硼砂乳没当归身;

碎补然铜大黄竭,续筋接骨有奇功。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功能】舒筋活血

【主治】筋络、筋膜、筋腱损伤,并用于脱臼复位后之调理。

舒筋活血羌防荆,独活当归续断膏;

牛膝加皮并杜仲,红花枳壳又通经。

 36.蠲痹汤(《百一选方》)

【组成】黄芪、羌活、防风、赤芍、当归、姜黄、炙甘草、生姜

【功能】益气和营、祛风除湿

【主治】风寒湿痹而兼有营卫两虚

蠲痹汤中草姜黄,归芪赤芍羌活防;

伤后风寒痹痛证,气行血活风不藏。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能】气血双补

【主治】气血双虚。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一枣姜;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组成】党参白术获等炙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芍黄芪、肉桂

【功能】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而偏于阳虚有寒者。

本方系八珍汤(四君四物+生姜、大枣)加黄芪、肉桂配成。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组成】黄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功能】祛风寒湿

【主治】治气血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三痹汤治风寒湿,续断杜仲防桂心;

秦芪膝芎独地黄,参苓归芍草细辛。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

【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

寒湿瘀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

《圣济总录》)

【组成】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草乌、天麻、全蝎、首乌、龟板、麻黄、贯众、甘草、羌活、肉桂、乌药、黄连、熟地、大黄、木香、沉香、藿香、细辛、赤芍、没药、乳香、丁香、僵蚕、天南星、青皮、骨碎补、白蔻仁、安息香、黑附子、黄芩、玄参、香附、白术、防风、葛根、虎胫骨、当归、血竭、地龙、犀角、麝香、松脂、牛黄、冰片、党参

【功能】祛风湿,除痰热,活络止痛。

【主治】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腰腿沉重,筋肉挛急;

亦治风寒湿痹

大活络丹药味丰,四君四物减川芎;

白乌两蛇蚕竭蔻,麻辛附葛羌防风;

乳没灵仙芩连贯,草乌首乌丁地龙;

南星青皮骨碎补,木香沉香官桂同;

天麻台乌息香茯,虎龟犀麝玄牛从;

两头尖外又松脂,大黄香附竭冰共;

瘫痪瘘痹悉可疗,蜜丸箔衣陈酒送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赤敛,川乌,天南星,芍药,土当归,骨碎补,牛膝,细辛,赤小豆,自然铜,青桑炭

【功能】温经通络

【主治】扑损伤折,骨碎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大红丸用芍南星,川首乌膝归细辛;

桑炭赤豆铜碎补,坚筋固肾气力生。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知母黄柏龟板猪脊髓

【功能】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川乌

【主治】脚部疼痛,不可屈伸。

寒湿痹证。

金匮要略乌头汤,伤后寒湿痹行难;

麻黄芪草芍川乌,除湿止痛又祛寒。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没药、五加皮、青皮、川椒、香附子、丁香、麝香、老葱、地骨皮、丹皮

【功能】消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

五加香附没药归,青皮川椒麝硝葱;

丁香丹皮地骨皮,舒筋消瘀定痛好。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甘草、茯苓、白术

【功能】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功能】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等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经带胎产俱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48.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茯神黄耆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

【功能】补益心脾

【主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归脾汤用术黄芪,甘草茯神人参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

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主治】血虚寒厥证。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防风根、于术、当归、姜黄、生黄耆、桑枝。

【主治】络虚而致之肩膊疼痛连臂,渐下入环跳,髀膝。

防风根汤治风湿,当归黄芪炒于术;

姜黄桑枝防风根,风祛湿除关节舒。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组成】黄耆、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气虚发热,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等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组成】熟地、当归、牛膝、山萸、云苓、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

【功能】调养肝肾

【主治】肾经虚损,常失下颏。

补肾壮筋杜仲萸,地芍归苓青加皮;

牛膝续断强筋骨,肝肾亏损功效奇。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组成】熟地,杜仲,杞子,破故纸,菟丝子,归尾,没药,萸肉,红花,独活,淡苁蓉

【主治】肾受外伤,两耳立聋,额黑,面浮白光,常如哭状,肿如弓形。

补肾活血用故纸,归没独地菟丝子;

苁萸杜杞川红花,肝肾虚弱此方使。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功能】祛风胜湿

【主治】治湿气在表,头痛身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组成】龟胶鹿角胶虎骨何首乌牛膝杜仲锁阳威灵仙当归黄柏人参羌活白芍白术熟地黄附子生姜

【主治】治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酸软无力,步履艰难。

健步虎潜归首乌,锁膝地芍虎骨酥,

参鹿杜威术附羌,生姜黄柏龟板珠。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功能】温经通痹

【主治】血痹或筋伤骨折后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

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59.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炭铅丹乳香没药麻油。

【功用】消肿清火,拔毒生肌。

【主治】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太乙膏中乳没归,丹桂地芍芷阿魏;

木鳖将军轻粉玄,血余槐柳枝相随。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

【功用】拔毒生肌

【主治】本方系解毒生肌之剂。

主治痈疽疮疡、发背等。

用于患处红肿溃烂,或流脓流水,久不收口;

生于背部,初起形如粟米、痛麻痒,继之红肿化脓,溃破腐肉不去者;

乳房肿胀疼痛,皮肤红,乳汁排泄不畅,恶寒发热,或破溃不敛、流黄稠脓;

初起散在红斑或水疱,如绿豆大小,继变为脓疱,溃后糜烂流黄水者。

西医诊断之蜂窝组织炎、痈、急性乳腺炎、脓疱疮可用本剂。

生肌玉红膏正宗,归身轻粉白芷同;

血竭白蜡紫草甘,活血解毒祛腐脓。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大黄,黄柏,黄芩各等份。

【功用】清热解毒,清肿止痛。

【主治】用于痈肿红热疼痛。

四黄连柏芩大黄,共研细末搅成药;

清热解毒止肿痛,痈肿红热用此膏。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川羌活,沙苑蒺藜,白附子

【主治】治肝肾风毒上攻,眼赤痒痛,不时羞明多泪;

下注脚膝生疮及遍身风癣。

四生散用川乌头,南星半夏白附投;

损伤肿痛风寒入,半身不遂莫须愁。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组成】南陀僧赤芍当归乳香没药赤石脂百草霜苦参桐油香油血竭儿茶大黄【功能】解毒止血

【主治】创伤及局部感染疼痛等陀僧膏治诸恶疮,流注瘰疬跌损伤;

乳没陀僧赤芍归,石脂苦参百草霜;

银黝桐油香油入,儿茶血竭川大黄。

64.98.金黄膏《医宗金鉴》

【组成】天花粉姜黄白芷苍术南星甘草大黄黄柏厚朴陈皮小磨麻油黄丹

【功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疮毒红肿疼痛、痈疽发背,丹毒乳痈及无名肿毒等。

金黄花粉芷姜黄,苍术南星草柏黄;

厚朴陈皮麻油丹,痈疽疮疡贴此方

65.定痛膏《痒医准绳》

【组成】芙蓉叶、紫金皮、独活、南星(生)、白芷

【功能】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及疮疡初期焮肿疼痛

定痛膏中用紫荆,芙蓉独活天南星;

再加白芷共为末,祛瘀消肿毒亦消。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组成】赤芍大黄当归官桂玄参生地

【功能】抽脓拔毒,去腐生肌

【主治】恶疮流脓者

乌龙膏用赤芍黄,当归官桂玄生地;

抽脓拔毒去腐肉,诸毒恶疮能生肌。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组成】第一组:

大黄川芎当归生地红花川连甘草荆芥肉桂白及白蔹冰片第二组:

地鳖虫血竭象皮龙骨海螵蛸真珠乳香没药人参

【主治】跌打断骨,开放性损伤及各种溃疡腐肉已去,且已控制感染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期待其生长进而愈合者

象皮膏用真象皮,或以驴皮爪甲倚;

麻油归地与龟发,拔毒化腐又生肌。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组成】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当归,苍术,牡丹皮,苦参,黄柏,川椒

【功能】舒筋活络

【主治】骨折等气滞血瘀证。

八仙逍遥祛风寒,荆防归穹苍牡丹;

苦参川椒草黄柏,伤后肿痛三邪干。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组成】鹳筋草透草紫丁香根当归自然铜没药血竭川芎红花川牛膝五加皮石菖蒲茅术木香秦艽蛇床子肉桂附子半夏石斛萆薢鹿茸虎骨麝香麻油黄丹

【功用】消瘀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

【主治】治跌打损伤,骨折后期或寒湿为患,局部麻木疼痛者。

万灵膏用桂附子,归芍红夏牛鹿虎;

钱丁木香艽然铜,血竭穹没麝菖蒲;

蛇床苍斛萆五加,透骨荣筋把病除。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组成】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

【主治】跌打损伤,筋翻骨错疼痛不止

海桐皮汤透骨草,乳没归防红花找;

芎椒威灵甘白芷,损伤风湿外洗好。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组成】木鳖、红花、生半夏、骨碎补、甘草、葱须、醋

散瘀和伤水醋煎,红花木鳖共生甘;

葱须碎补生半夏,熏洗诸伤数次愈

72.圣愈汤《伤科汇纂》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人参川芎当归黄芩白芍

【功能】清营养阴,益气除烦。

【主治】治创伤出血过多,或化脓性感染病灶溃后,脓血出多,以致热躁不安,或晡热作渴等症。

圣愈汤中两地黄,白芍川芎添人参;

当归黄芪益气血,诸恶疮脓此方医。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组成】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紫花地丁

【功能】消瘀祛湿

【主治】骨痈

五神车前川牛膝,银花茯苓紫丁地;

下焦湿热与痈肿,瘀行水利热下趋。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

【功能】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骨蒸劳热,齿龈出血,赢瘦骨蒸.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米仁木瓜防己天花粉金银花白鲜皮人参白术甘草威灵仙牛膝土茯苓

【功能】消肿溃脓生肌

【主治】杨梅疮,不问新久,但元气虚弱者

归灵内托参木瓜,术银四物已天花;

土苓鲜薏威灵草,梅疮体弱服堪夸。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

【功能】补益气血,托里消毒。

【主治】痈疡邪毒,正虚不能托毒之证。

托里消毒参术芪,茯苓归芎芍草桔;

皂刺银花与白芷,扶正托毒效称奇。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白术人参黄芪白芍茯苓川芎陈皮木香炙甘草鳖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