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59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家利益边界由过去的本土推向了全球,由过去的陆地疆界拓展到了海洋和太空,由过去的有形空间延伸到了无形领域。

这在客观上要求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职能的军队必须把陆地国土之外的“高边疆”、深海域纳入自己的保卫视线,从独守家门转变为在全球、乃至太空领域积极进取。

其次,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市场的争夺更激烈了。

比如,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往亚洲地区逐渐倾斜,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越来越大。

美国36%的贸易在亚太地区,是美国同拉美贸易的3倍,同欧洲贸易的1.5倍。

但始终因为文明差异以及地缘政治因素而没有彻底取得亚洲的主导权。

与此同时,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于是,美国就认为“亚洲正逐渐成为最可能出现对美国构成大规模军事挑战的地区”,中国可能成为美在亚太地区的最大挑战者。

为保证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安全,2001年9月30日,美国重新提出未来新的军事战略构想,在战略目标上,强调把对亚太地区的控制作为重中之中;

在战略部署上,向东亚沿海地区增调兵力,扩展海外军事基地;

在战备标准上,突出超前准备,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要手段;

在战略任务上,强调保卫美国、前沿存在、前沿威胁。

试想,一旦美与我在争夺亚洲市场上发生冲突,如何应对?

再次,全球化条件下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了。

人类社会的战争史,可以说就是对发展资源的争夺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实行的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后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海外资源。

这与同样要依赖世界资源发展的一些西方大国必然要产生很多利益冲突。

这是在所难免的。

以石油为例。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但从1993年起,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了现在的石油净进口国。

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1亿吨,而且我国进口石油的60%来自中东地区。

在此背景下,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在伊拉克扶植亲美政权,实际上是要控制世界最大能源地。

假如美国与我在石油问题上发生军事冲突,威胁我能源安全,我们又怎么办?

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启示我们,要切实保护自己的领土、领海、领空、太空利益和能源安全,就必须发展军事高科技。

(三)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已成为新军事变革浪潮中世界各国极力抢占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中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全新军事变革。

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

为了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各国纷纷制定了军事高科技发展战略。

1997年,美国防部发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国防科技发展规划。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布的《2020联合作战构想》明确提出,美国在军事技术关键领域要与中小国家保持“时代差”,与其它西方大国也要保持一个时代内的1~2代的武器差距。

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鹰派”,更是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抢占“太空、信息和情报”三大制高点,通过发展包括导弹防御体系在内的新“三位一体”威慑力量,形成攻防兼备的绝对优势,建立“21世纪部队”。

俄罗斯目前已加大了武器采购拨款,新型武器和新一代武器正在紧张研发中,并将以最快的速度装备部队。

俄还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航天兵和空军合并,组建新的军种——航天空军。

英国国防部于1996年发表了《军事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发展军事技术,在21世纪世界军事技术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发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同时参加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法国于1996年正式通过了《1997—2002年军事纲领法》,其目标是建立一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高新技术武器为手段的精干部队,以战略威慑为基础,强化投送与机动能力,完善纵深打击力量,以期通过对军队的全面改造,完成法国自主防务的战略目标。

在2002年通过的《2003-2008年军事纲领法》中,法政府着重加强了在科研和装备方面的投资,预计在未来6年中平均每年在装备方面将投入146.4亿欧元。

日本于1995年确定了新《防卫计划大纲》,提出以信息技术为导向,重点研发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武器装备,将信息技术、无人机技术、制导相关技术及航空电子技术等作为当前和今后技术研发的重点,打造更加“高效、精干、合理的基础防卫力量”。

在这种态势下,如果我国不失时机地踏上这一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浪尖,那么,我军现代化将会加速实现;

否则,就会被这一浪潮弃之千里之外,盛世强国将永远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二、坚持创新、跨跃、持续、高效的原则,推动军事高科技健康发展

1、创新原则

每一种新武器装备的出现,都是为了提供一种有效的对抗或反对抗手段。

这种战术或技术上的激烈对抗性,要求军事科技发展必须能够研制出有效对付敌先进武器装备的更先进的武器,才能超越对手。

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

“军事领域是对抗和竞争最为激烈,因而也必然是创造多于模仿、创新最为迅速的领域。

”[2]其次,是军事科技应用周期越来越短的要求。

科学界的大量统计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按指数规律加速发展。

不但科技成果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且军事科技成果从出现到实际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许多重大成果一出现,就立即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

表1援引的一些事实和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1950年前后,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需要50年,2020年时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只需73天。

在军事科技应用周期缩短、时效性增强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再次,军事科技高度保密性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自主创新,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进口国外高新技术上,寄托在从国外进口高技术武器装备上,否则,必将受制于人。

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

尖端技术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即使有的一时可以从国外引进,但如果我们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消化和新的创造,最终还是会受制于人。

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的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3]

高技术的应用太平洋战争最典型是使用了原子弹,直接促使日本相比投降。

越南战争时期美军轰炸越南的清河大桥,一开始用了600架飞机,损失了18架飞机,结果桥没有炸毁,后来用了激光制导的灵巧炸弹,仅用了12架飞机就把清河大桥炸毁了。

灵巧炸弹有智能控制。

炸的比较准。

越南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的萌芽阶段。

高科技局部战争是海湾战争前提出来的。

时光倒流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其中地面战争仅4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仅伤亡600多人,就毙伤俘伊军共30万人,围歼或重创伊参战的42个师中的41个,海湾战争作为人类第一场高科技局部战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可能即将爆发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能否以极少的伤亡在几周、几天甚至几十分钟内取胜,推翻萨达姆政权?

这很大程度依然取决于美军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确运用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高科技武器的效能。

海湾战争使用了巡航导弹、灵巧炸弹,一举破坏伊拉克的指挥通讯系统,造成一边倒的局面。

为减少人员伤亡,美军会大量运用机器人和无人机。

美军早在海湾战争中就使用了机器人。

美军运用了“赫尔姆斯、教授、小东西和费斯特”等几种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每个4万美元,可配备12台摄像机、一个枪榴弹发射器和一把12发子弹的手枪,装备有全球定位系统,通过电子地图,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战士”能够“看到”彼此的行动。

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空中侦察、突击浅近纵深地面目标等任务。

美军用于侦察的无人机种类较多,其中最先进的“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续航时间24~42小时,待机速度635千米/小时,航程26000千米,任务半径可达5556千米。

任务载荷有光电/红外图像侦察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和LR-100电子情报搜集系统。

美军的攻击型无人机近年发展迅速,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中,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携带“海尔法”导弹,攻击地面目标,首开无人机攻击地面目标的先河。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的无人机会挂载激光制导炸弹等其他精确制导武器,用于对地攻击,特别是对城区目标的打击。

——深侵彻武器针对伊军大量地下掩体和防空洞,美军将广泛使用专用于攻击坚固掩体和工事的深侵彻武器。

该种武器主要由一个预侵彻弹头和一个主侵彻弹头组成,攻击目标时,预侵彻弹头的爆炸射束流使弹头破片高速在目标表面撕开“口子”,主侵彻弹头随之进入并延时爆炸。

如美军的BLU-118/B激光制导掩体炸弹和GBU-28钻地弹。

其中GBU-28全重达5000磅,能穿透地下100多英尺的土木层或20英尺厚的钢筋混泥土。

1991年2月27日,美军首次用F-117隐形歼轰机装载该弹,成功击毁伊拉克的一处掩体设施。

——失能性武器美军发展失能性武器,并多次应用于对外武力干预作战。

这种失能性武器的功能,主要是使人在短时间内丧失抵抗能力。

有的使人短时间致盲,有的使人短时间失去神智,有的使人短时间出现昏迷。

使用这样的武器,美军能达到既不伤害无辜又能捕获伊军抵抗人员的目的。

特别是在城市作战和面对伊拉克“人体盾牌”时,能发挥特殊作用。

早在1995年,美国进驻索马里的海军陆战队的一些部队就使用了具有“失能”作用的激光眩目武器。

美军还研制了次声波武器、辣椒喷射剂低杀伤性武器以及类似于俄罗斯解救莫斯科剧院人质使用的化学雾剂式的失能性武器。

——信息战武器主要用来攻击伊拉克的情报、通信、指挥等信息系统。

包括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炸弹、微波炸弹、石墨炸弹、射频武器和计算机病毒武器。

其中,有的在上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使用过,如电磁脉冲炸弹、石墨炸弹。

有的极可能会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进行实验性运用。

如:

射频武器。

其主要特点是发出低频电磁波和窄波,限制攻击目标的各种电子装备性能的发挥。

射频武器辐射可使打击目标内部敏感的电气和电子线路中产生致命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改变电子线路某些元件的工作状态,造成电路功能紊乱、传输的信号产生误码和错乱,甚至使整个网络失去控制。

——巷战武器由于伊军将收缩至城市与美军展开巷战,因此,美军将会运用能透视墙体的“穿墙雷达”、“切割墙体炸药”、“破门排障弹”等专用于城市作战的武器。

其中,穿墙雷达能透视侦察楼内隐藏的敌人。

“切割墙体炸药”能根据作战的需要在墙体上炸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口子。

“破门排障弹”能击断敌大门上的铁锁和链条。

——其他特殊的杀伤武器如:

空气燃烧弹,该弹在爆炸后,其装药通过化学反应吸收空气中大量的氧气,使在场的人窒息而亡。

硬目标温压破坏武器,爆炸后能施放高温和压力摧毁隧道;

战剂破坏弹头,能产生高温,在生化武器泄露前在掩体内将其完全烧毁。

另外,美国桑迪亚核实验室负责人保罗·

罗宾逊的一份报告称,美军在遭受生化武器打击或人员伤亡过多的情况下,可使用精确打击的钻地亚核武器。

背国际社会意志的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20多天的短暂战争,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和政治版块影响最大的一次。

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

新时期对国防的影响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向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运用了具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并采取了相应的作战方式进行了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美苏都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卫星侦察。

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借助苏联的侦察卫星,获得了有关以色列的军事情报,并根据美国侦察卫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200多种反卫星侦察措施,结果以色列苦心经营的“巴列夫”防线土崩瓦解,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然而,很快,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发现了埃及二、三军团间的宽十余公里的间隙防御薄弱,以色列抓住战机,派出装甲部队直插运河西岸,切断进入西奈半岛的阿军退路,从而使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随后,前苏联不断向埃及提供最新战场卫星图像,促使阿拉伯军队无可奈何地停战,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美国有24颗侦察、监视卫星俯视战场,向英军提供大量军事情报。

英军击沉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就是由美国侦察卫星提供该舰准确位置而实现的;

而前苏联也有37颗各类侦察、监视卫星监视着战场,向阿根廷提供了一些情报。

由前苏联的海洋监视卫星提供舰位情报,阿根廷仅用一枚“飞鱼”导弹就准确地击沉了英军装备精良、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1991年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在各种高度上运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包括34颗照相侦察卫星、雷达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情报;

由24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为多国部队兵力、兵器的机动提供精确的定位;

另外,美国和北约部署的26颗卫星组成了综合通信系统,为多国部队提供战略、战役、战术级的通信保障;

野战卫星通信系统为更低层次的指挥活动提供通信保障,保障了多国部队每天多达70万次的通信业务量;

各种气象卫星,为多国部队作战行动提供了准确的气象预报;

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在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90秒左右即捕获目标并判明弹着区,为多国部队提供4~5分钟的预警时间。

 

高技术的影响海湾战争爆发以后,人们对高技术战争已引起广泛的重视,高技术对军

事领域的影响也为人们所关注。

高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有信息技术、航天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

这些高技术群,

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

由于军事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军事往往成为应用科学技术最新成就最快最多的一个领域。

高技术的崛起和

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还将极大地引起军事领域的一系列

变革。

1.高技术推动国际军事战略形势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高技术促进国际战略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技术对提高国家综合国

力有极大影响,不但促进经济力量的发展,而且使军事力量大为增强。

因为

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是军事力量中的物质因素。

一些国家,由于其高技术的

发展。

成为其强国的重要标志。

除美、俄以外,西欧、日本,以至伊朗、巴

西、印度等国也在大力发展其高技术,因而高技术正在成为世界格局和地区

格局多极化的基础之一。

(2)高技术兵器的发展,既加剧了军备竞赛,又推

动了军备控制进程。

在高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世界性军备竞赛的模式己由以

数量竞赛为主转向以质量竞赛为主,内容也改变了核武器在竞赛中卜期处于

中心地位的状况。

与此同时,军备控制出现了“裁”、”扩”、“管”并存

的新同面。

而实际上高技术兵器己成为当今军贸的热门货。

(3)高技术兵器

的发展,成为一些军事强国用以诱发和加剧局部战争与军事冲突的重要因

素。

近些年,一些军事强国尤其是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推行强权政治的事实便

是例证。

以上三点,使当今世界军事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2.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变革使战争技术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军事技术的物化成果以武器装备为主体。

根据战争能量释放

形态的发展变化,战争技术水平已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冷兵器、热

兵器和热核兵器阶段。

当今,战争技术水平已经开始迈入高技术兵器阶段。

一是高技术广泛应

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改进。

随着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种类型的高

技术兵器不断涌现,如精确制导武器、航天兵器、智能武器、隐形兵器、束

能武器、先进的夜视器材的CI系统等。

二是高技术兵器已在一些战争中的某

些时节、某些领域、某些地区,甚至全过程的大部分领域中唱起了主角。

第四次中东战争、马岛战争、美国空袭利比亚、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和海

湾战争等,其中海湾战争是迄今为止使用高技术兵器最多、技术水平最高、

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场高技术战争。

三是战争的高能释放形态日益成为

战争力量能量释放的基本形式,它具有3个鲜明特征:

(1)高能是有控制

的能量释放形态;

(2)高能释放扩大利外层空间:

(3)释放高能更多地依赖于人饥结汀

的智能①。

高能释放形态是对核能释放殷饱和状态的调节,是战争发展史上能

量释放形态的划时代革命。

3.高技术发展导致武装力量体制编制的变革

现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技术兵器的日益增多,使武装力量体制编制

不断发生变化。

一是新的军兵种不断诞生,如已经出现的战略火箭军、航天

司令部、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部队和可能诞生的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

部队、飞行器分队等。

二是军队的合成程度越来越高,合成范围也越来越广。

三是军种比例和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天军、空军、海军的比例增大,陆军的

比例缩小;

战争中直接参战人员的比例下降,保障人员的比例上升;

现役部

队人员总额减少,官兵比例缩小,官兵中技术人员的比例增大。

四是预备役

部队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他们与现役部队的差别缩小。

五是指挥系统趋向统

一,保障机构日益健全。

4.高技术促进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发展

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强有力地改变着战争的面貌和引起

作战方式的变革。

除已经出现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要手段进行的“马岛式”、

“利比亚式”、“海湾式”等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外,还将有可能出现诸如

外层空间的军事冲突和小型战争,也不排除未来的星球大战和规模较大的高

技术战争等新的战争样式。

至于核武器,发达国家正从高技术中寻找积极的

防御手段。

现在已有更多的人相信,高技术兵器可能发展成为核武器的克星,

从而打破“核垄断”和“核均势”的局面。

近期局部战争实践表明,电子战、

导弹战已成为战争的重要作用形式。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远战可能多于近

战,夜战可能多于昼战,导弹战可能多于枪炮战,立体战可能多于单一空间

作战,空战、天战可能多于陆战,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可能多于单一军兵种作

战,速决战可能多于持久战,电子战渗透于战争的诸领域和贯穿于战争的全

过程。

当今空地一体作战也有可能发展为天地一体作战。

5.高技术增强了战争指挥控制能力

由于现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各分系统已被高技术越来越紧密地连接为一个综合系统,即CI系统。

这一系统由电子计算

机、通信和信息终端等多种技术装备组成,具有作战距离远、通信保密性能

好、信息处理快等优点。

它既可供战略指挥使用,也可供战役战术指挥使用,

甚至单机、单舰、单车、单兵都可以使用,从而较好地保证了战争指挥的高

效能、不间断、稳定性和灵活性。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终端等技术装备

的系列化、通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模块化,CI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将会进

一步提高,并会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出更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就要求

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是军事专家,又是工程技术专家,熟悉自动化指挥程

度和具有运用指挥设备的高科技知识。

6.高技术战争对官兵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高技术战争中,作为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结合体的人,仍是战争胜负

的决定因素。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降低人在战争中的主导作用,反而

使高技术兵器对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而,现代高技术对官兵素质提出了

更新、更高的要求。

其主要包括:

具有适应高技术战争的相关知识和军事理

论;

能够熟练地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

具有对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管

理与控制的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质;

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

指挥员除应

熟知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了解技术密集型军兵种的作用,

具有一般指挥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掌握其他诸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

预测学、运筹学、决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提高官兵素质的基本途径,

是按照高技术战争的上述要求,进行严格的教育训练。

在相对和平时期,严

格的军事教育训练是一项带战略性的准备。

7.高技术战争使后方支援和后勤

保障的作用明显增大

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对后勤战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作战物资消耗大,要求有充分的物资、技术储备量和多种高技术化运输

工具;

二是武器装备损坏率高,除要保障兵器补充外,还要有完善的技术保

障组织和计划。

三是人员伤亡多,要求有高效的卫生勤务保障;

四是在高技

术条件下保障作战;

要求后勤人员具有较高素质;

五是高技术战争使前后方

的界限更趋模糊,要求后方地域必须组织防空、防导弹、防空降和对地面的

防御,以至对外层空间的防御;

六是战争消耗速度加快,要求有应急措施和

掌握预备力量。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技术战争也是后勤战,没有有力的后方

支援和后勤保障,就打不得也打不赢战争。

8.高技术推动军事理论的发展

正如海、空军和核武器的出现推动了“制海论”、“制空论”、“核威

慑论”诞生一样,高技术兵器的发展,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理论。

目前美

国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以及前苏联的大纵深和立体作战理论,都是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