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77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化学必备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

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

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

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

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

(1)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

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

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Cl2:

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Fe2+:

3个亚铁离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写法:

a.单质:

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化合物: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意义:

如化学式H2O的意义:

4点,化学式Fe的意义:

3点。

③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组成

测定方法和原理(电解水)

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H2(负极)与O2(正极)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原理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

吸附(色素和异味)。

区分硬、软水方法:

肥皂水。

水的两种软化方法:

(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物质分类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前后质量不变)。

(2)原因(三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3)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1.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

点燃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高温

2C+O2==2CO

(3)还原性:

C+2CuO==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

冶金工业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4Fe+3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则已集满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2CO(吸热反应)

(3)用途:

灭火

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5.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

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

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

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

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

CO+CuO△Cu+CO2应用:

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2Fe+3CO2

(现象: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

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CaO+CO2↑

注意:

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O32-的检验:

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或空气)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aO+H2O=Ca(OH)2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CO2+2H2O(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俗称:

酒精,化学式:

C2H5OH)

C2H5OH+3O2==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

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

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

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

(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

4.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2Fe+3CO2

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

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a.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

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

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制成不锈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