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89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密卷A中学Word格式.docx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9.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10.“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因材施教

C.启发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

11.自习课时,一个学生突然打了个喷嚏,同学们纷纷看向他,这属于()。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后注意12.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A.输入-加工-使用B.编码-输入-提取

C.编码-储存-提取D.存储-加工-提取

13.我们所乘坐的地铁在站台停靠时,对面的地铁启动,我们会觉得我们所乘坐的地铁动了。

这体现了物体知觉的()。

A.动景运动B.诱导运动C.运动后效D.错觉

14.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某种规则。

这属于学习意识水平分类的()。

A.外显学习B.内隐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15.小李开车过马路时,路边窜出一只小狗,他马上踩下刹车,这属于情绪情感中

的()。

A.美感B.激情C.应激D.心境16.某人思维灵活,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他属于()

气质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7.明明不断移动家里所有的东西,使它们按颜色深浅来摆放,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怖症D.抑郁症18.丽丽特别怕毛绒绒的东西,老师就先给她看一些可爱的毛绒玩具的图片,激发

她对玩具的喜爱,然后带她去逛毛绒玩具的橱窗,让她一点一点的接近毛绒玩具。

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方法。

A.强化法B.消退法C.惩罚法

19.德育过程的结构不包含()。

A.德育方法B.德育内容C.德育原则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德育原则。

A.疏导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

C.导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1.一位老师总在关注自己的备课是否充分,他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成长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心理健康就是无心理疾病。

(8分)

 

23.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24.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25.性格是先天获得的,较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及贯彻要求。

(10分)

27.简述品德的结构。

2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开学不久,李老师发现班上学生性格各异,李雷上课好动,不喜欢学习。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李老师发现他非常热心肠,爱帮助同学,于是李老师就找他谈话:

“我发现你力气很大,运动细胞很发达呀,我觉得你可以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为同学们服务”。

李雷觉得自己学习不好,非常不自信。

李老师便鼓励他:

“我觉得你一定可以”。

听了老师的话,李雷开心的笑了,从此以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问题:

(1)请分析材料中李老师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31.材料:

壮壮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上课时坐不住,经常会走出位子,要不就是碰碰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而且还爱逞能,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常常答非所问。

爱好广泛,但是做事没耐心,很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回答问题,即使自己有些不懂。

集体荣誉感很强,但是有时他又很不讲理很霸道。

梅梅是个安静,稳重的女孩子,对于老师的提问和互动,即使她会的问题,也从来都不去主动的参与。

自制力较强,能自觉遵守规则,也很有耐心,对待事情从一而终。

(1)分析材料中两名学生体现了什么气质类型以及该类型的典型特点。

(2)作为老师对待班里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你会怎么做?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A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该答案非社会公开,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教育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综上所述,B项正确。

A项,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C项,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D项,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提出儿童本位教育观。

故本题选B。

2.【答案】A。

本题考查瓦·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

瓦·

根舍因,德国教育心理学家,其代表作是《范例教学原理》,提出了范例教学法。

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赞科夫,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教学与发展》,强调教育应该走在发展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C项,布鲁姆,美国心理学家,其代表作是《教育目标分类学》,主张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D项,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代表作是《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他认为教育目的是把人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出了“快乐学校”的概念。

故本题选A。

3.【答案】C。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层次的人接受特有的教育,目的是为本阶级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人。

综上所述,C项正确。

A项,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

B项,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的性质、内容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D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故本题选C。

4.【答案】D。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学生。

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在施教时,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量变到质变的持续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过程不可跨越,具有不可逆性。

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

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个体某些方面的技能受损或缺失之后,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

同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故本题选D。

5.【答案】C。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认为个人潜能和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依据个人需要制定而非社会需要。

其代表人物有福禄贝尔。

A项,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人生信仰,把人培养成虔诚的教徒。

B项,社会本位论认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D项,生活本位论认为教育应当指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注重的是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6.【答案】A。

本题考查课程计划的制定依据。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其制定的依据。

B、C、D三项,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学科顺序和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7.【答案】C。

本题考查课程类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A、D两项,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项,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8.【答案】C。

本题考查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性地运用理论,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A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B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教学目的和具体步骤,利用相关的仪器设备,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观察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D项,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组织或指导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9.【答案】A。

本题考查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述分析,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补充和完善,19世纪中叶成为西方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最早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目前,班级授课制是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B项,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分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C、D两项,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是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10.【答案】D。

本题考查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则。

题干中,“闻之不若见之”意思是:

听见不如看见,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A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理论与实际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用结合。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B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C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自觉地探究、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11.【答案】A。

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人类和动物都具备的注意的初级形式。

题干中,学生突然打喷嚏而引起的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所以属于无意注意。

B项,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一种有预先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注意。

C、D两项,有意后注意又被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12.【答案】C。

本题考查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积累和保存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专业术语称,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13.【答案】B。

本题考查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是指一个相对静止的客体,当受到周围其他物体运动的诱导而被知觉为运动的这一假象运动。

题干中,对向的地铁在动,使我们感觉到静止的地铁在动,体现了诱导运动。

A项,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或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C项,运动后效,是指当观察者对某运动物体连续注视一段时间后转而凝视另一静止的物体,会感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项,错觉,不属于物体知觉。

14.【答案】B。

本题考查学习意识水平分类。

内隐学习,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

A项,外显学习,是指有意搜寻或把规则应用于刺激物领域的学习。

C、D两项,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5.【答案】C。

本题考查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应激,是人对意外环境的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A项,美感,是指根据自己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B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大都是由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D项,心境,也称心情,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平静的情绪状态。

16.【答案】B。

本题考查气质类型。

多血质类型的表现:

适应性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粗枝大叶,精力充沛且效率高,热爱交际,兴趣广泛,具有明显的外倾性。

A项,胆汁质类型的表现:

情绪易激动,暴躁易怒、精力旺盛,行动敏捷,脾气急,在克服困难上有坚忍不拔的劲头,但不善于考虑能否做到,易感情用事。

C项,黏液质类型的表现:

反应速度慢,动作迟缓,自制力强,情绪稳定,安静沉稳,情感含蓄,表现出内倾性。

D项,抑郁质类型的表现:

情绪感性,优柔寡断,行为孤僻,不善交往,行动缓慢,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17.【答案】A。

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

题干中,明明的表现为强迫症的强迫行为。

B项,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C项,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即指对特定的人、物或场景有按耐不住的恐惧、紧张心理。

D项,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18.【答案】D。

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当个体对某些事物、环境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反应时,在个体身上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使个体对原本可以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产生敏感反应。

题干中,老师对丽丽施加使她恐惧的刺激,从而使丽丽一点点的减少惧怕心理,体现了系统脱敏法。

综上所述,D项正确。

A项,强化法,也称“操作条件疗法”,是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可能再一次发生。

B项,消退法,是指通过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刺激,从而减少这些行为发生的行为矫正方法。

C项,惩罚法是依据条件反射原理形成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是指当行为者出现不良行为时,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批评、处分)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奖励、认可)。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19.【答案】C。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包含: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综上所述,C项不属于德育过程的结构,本题为选非题,故C项为正确选项。

20.【答案】B。

本题考查中学德育的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题干中,表达了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现了知行统一原则。

A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C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D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1.【答案】B。

本题考查教师成长历程。

关注情境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教师已经能够完全适应学校的生活,这时候教师的关注点会投到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他们比较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教学时间是否够用、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A项,关注生存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刚入职的教师所处的阶段。

一些新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C项,关注学生阶段,教师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下一个成长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成熟度的标志。

D项,教师成长历程包含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关注成长不属于教师发展历程。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心理健康。

此观点错误。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2)稳定的情绪。

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3)能正确认识自己。

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5)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6)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故上述观点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并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此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之后开始保持平稳。

24.【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

但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项工作。

了解学生,是做好备课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步。

备课的内容是学生息息相关的。

当教师对教材、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之后,就要开始设计所教内容的教法。

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25.【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对性格的理解。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

性格有好坏之分,勤劳、善良是良好的性格特征,懒惰、阴险是不良的性格特征。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社会文化因素。

因此通过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培养良好的性格。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坚持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