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92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萼卷瓣兰双叶卷瓣兰睫毛卷瓣兰Word文件下载.docx

老挝、锡金、缅甸、泰国、越南。

种名:

双叶卷瓣兰

学名:

BulbophyllumwallichiiTchb.F.

别名:

-

科:

兰科

属:

石豆兰属

产地分布

产云南南部至西部(陇川、澜沧、勐腊)。

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越南。

形态特征

假鳞茎聚生,卵球形,粗约1厘米,顶生2枚叶。

叶狭长圆形,顶端急尖,基部收狭,近无柄。

花先于叶;

花葶从无叶的假鳞茎基部发出,挺直,长10-15厘米,

疏生2枚筒状鞘;

总状花序长约4厘米,具少数至多数花,通常从花序轴基部几乎以180度弯垂;

花苞片淡黄绿色,卵状披针形,长4毫米,先端渐尖;

萼片和花瓣淡黄褐色密布紫色斑点,后转变为橘红色;

中萼片披针形,长5毫米,基部上方宽1.7毫米,先端长渐尖,先端钩曲状,边缘具不整齐的流苏,具1条脉;

侧萼片狭长圆形,长3.7-4厘米,宽约2.2毫米,先端近锐尖并且多少卷曲,基部贴生于蕊柱足上,边缘疏生睫毛,基部上方扭转而使两侧萼片的下侧边缘彼此粘合;

花瓣斜卵状三角形,长3毫米,基部宽1.5毫米,先端长渐尖并且多少钩曲状,边缘具不整齐的流苏,具1条脉;

唇瓣肉质,近舌形,长3.5毫米,从基部向外下弯,基部与蕊柱足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

先端钝,背面淡橘红色、隆起,上面暗紫黑色、稍凹槽状,边缘和背面被髯毛;

蕊柱长约1.5毫米,白色;

蕊柱齿细圆柱状,稍下弯,内侧边缘茄紫色,长1.5毫米;

药帽半球形,茄紫色,前端近圆形,不收狭,上面具细乳突。

花期3-4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400-1500米的山坡林中树干上

本属概述

Thou,Hist.Orch.TaN.Esp.:

3.1822;

Lindl.Gen.Sp.Orch.P1.:

45,47.1830;

Benth.EtHook.F.,Gen.Pl,3:

501.1883;

Schltr.InFeddeRepert.Sp.Nov.Beih.4:

247.1919,p.P.----CirrhopetalumLindl.InBot.Gen.Sub.T.832.1824.附生草本。

根状茎匍匐,少有直立的,具或不具假鳞茎6假鳞茎紧靠,聚生或疏离,形状、大小变化甚大,具1个节间。

叶通常1枚,少有2—3枚,顶生于假鳞茎,无假鳞茎的直接从根状茎上发出;

叶片肉质或革质,先端稍凹或锐尖、圆钝,基部无柄或具柄。

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从根状茎的节上抽出,比叶长或短,具单花或多朵至许多花组成为总状或近伞状花序;

花苞片通常小;

花小至中等大;

萼片近相等或侧萼片远比中萼片长,全缘或边缘具齿、毛或其他附属物;

侧萼片离生或下侧边缘彼此粘合,或由于其基部扭转而使上下侧边缘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基部贴生于蕊柱足两侧而形成囊状的萼囊;

花瓣比萼片小,全缘或边缘具齿、毛等附属物;

唇瓣肉质,LC花瓣小,向外下弯,基部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或不动的关节;

蕊柱短,具翅,基部延伸为足;

蕊柱翅在蕊柱中部或基部以不同程度向前扩展,向上伸延为形状多样的蕊柱齿;

花药俯倾,2室或由于隔膜消失而成l室;

花粉团蜡质,4个成2对,无附属物。

约1000种,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也有。

我国有98种和3变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本属模式种:

BulbophyllumnutansThou.

睫毛卷瓣兰,石豆兰属,兰科。

花直立,橘黄色至淡红色,带红色或深紫红色条纹和斑点。

编辑摘要编辑信息模块中文学名:

睫毛卷瓣兰二名法:

BulbophyllumwightiiRchb.F

界:

植物界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亚纲:

百合亚纲

石豆兰属

睫毛卷瓣兰-植物资料

睫毛卷瓣兰

卷瓣兰学名:

BulbophyllumwightiiRchb.F

组中文名:

单叶卷瓣兰组

组拉丁名:

Sect.Cirrhopetalum

属中文名:

石豆兰属

属拉丁名:

Bulbophyllum

亚族中文名:

石豆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

Subtrib.BulbophyllinaeSchltr.

族中文名:

树兰族

族拉丁名:

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亚科中文名:

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

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

科拉丁名:

Orchidaceae

纲中文名:

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

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

ORCHIDACEAE

睫毛卷瓣兰-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2-3毫米。

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10厘米,卵球形或长卵形,长1-4厘米,粗0.8-2厘米,黄绿色,具3-5个棱,顶生1枚叶。

叶革质,椭圆形至狭长圆形,长3-1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并且稍凹入,基部收狭,近无柄,边缘稍下弯。

花葶粗壮而直立,长5-15厘米,顶生伞形花序具2-4朵花;

花序柄被2枚鞘;

花苞片披针形,长7-8毫米,先端锐尖;

花直立,橘黄色至淡红色,带红色或深紫红色条纹和斑点;

中萼片凹的,卵圆形,长1.5-2.4厘米,宽1.1-1.5厘米,先端尾状,内面被毛,边缘具睫毛;

侧萼片斜披针形,长2.5-4厘米,宽0.7-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

花瓣狭三角形,长1-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较宽并且贴生在蕊柱足上,边缘具睫毛;

唇瓣深红色,肉质,角状,长约1厘米,先端下弯,基部两侧被毛;

蕊柱长0.6厘米,基部具长1.2厘米的蕊柱足,上部具明显的蕊柱齿;

蕊柱翅在蕊柱基部向前隆起呈三角形;

药帽前端边缘全缘。

花期1-4月。

睫毛卷瓣兰-生长习性

常生于近海岸的山地阔叶林中树干上

睫毛卷瓣兰-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

产台湾,常生于近海岸的山地阔叶林中树干上。

国外分布:

见于斯里兰卡

睫毛卷瓣兰-本组概述

假鳞茎顶生1枚叶。

花序由少数至多数花组成的单轮伞形花序或缩短了的总状花序;

侧萼片远比中萼片长,罕有萼片近等长并且离生的,两侧边缘向先端常有不同程度的内卷,基部常扭转而两侧萼片的上下侧边缘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少有基部不扭转而两侧萼片分开并且伸展的。

本组模式种:

BulbophyllumlongiflorumThouars我国有42种,2变种。

睫毛卷瓣兰-本属概述

附生草本。

根状茎匍匐,少有直立的,具或不具假鳞茎6假鳞茎紧靠,聚生或疏离,形状、大小变化甚大,具1个节间。

叶通常1枚,少有2—3枚,顶生于假鳞茎,无假鳞茎的直接从根状茎上发出;

叶片肉质或革质,先端稍凹或锐尖、圆钝,基部无柄或具柄。

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从根状茎的节上抽出,比叶长或短,具单花或多朵至许多花组成为总状或近伞状花序;

花苞片通常小;

侧萼片离生或下侧边缘彼此粘合,或由于其基部扭转而使上下侧边缘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基部贴生于蕊柱足两侧而形成囊状的萼囊;

花瓣比萼片小,全缘或边缘具齿、毛等附属物;

蕊柱短,具翅,基部延伸为足;

蕊柱翅在蕊柱中部或基部以不同程度向前扩展,向上伸延为形状多样的蕊柱齿;

花药俯倾,2室或由于隔膜消失而成l室;

花粉团蜡质,4个成2对,无附属物。

约1000种,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也有。

我国有98种和3变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本属模式种:

睫毛卷瓣兰-亚族概述

附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

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通常顶端具1枚叶,较少2枚或叶退化成鳞片状。

叶常肉质或革质,基部有关节。

花葶发自假鳞茎基部一侧或根状茎上;

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具数花至多花;

花小或大,扭转;

萼片离生或侧萼片彼此不同程度的边缘合生;

唇瓣一般着生于蕊柱足末端,活动或不活动;

蕊柱通常具蕊柱足,罕有蕊柱足不明显;

花药俯倾;

花粉团通常4个,罕有2个,蜡质,不具或偶有粘盘柄和粘盘;

柱头凹陷。

本亚族模式属:

BulbophyllumThou.共含约10属,全球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但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

我国有3属。

睫毛卷瓣兰-本族概述

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

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

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

花变化较大;

萼片合生或离生;

唇瓣有距或无距;

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

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

蕊喙一般位于柱头上方。

本族模式属:

EpidendrumL.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

我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睫毛卷瓣兰-亚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

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

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

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

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

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

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

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

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

果实通常为蒴果;

较少呈荚果状。

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

本亚科模式属:

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

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睫毛卷瓣兰-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

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

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

石豆兰属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

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

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

花被片6,2轮;

萼片离

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

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

扭转或90°

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

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

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

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

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

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

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

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

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

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科的模式属:

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

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

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

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

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

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

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

hidFamily,1993)。

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

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

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

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

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

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

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

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

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

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

较少呈荚果状。

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

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

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

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

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

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

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

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

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