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09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遂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docx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验满氧气

B.

倾倒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测定溶液的pH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液体药品的取用;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实验操作型;

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

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等

B.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2℃时,把X、Y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把X、Y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t2℃时,把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会析出晶体,故C正确;

D、t2℃时,X物质的溶解度是80g,Y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X、Y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X物质不能达到饱和溶液,故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液氨都属于纯净物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一定能燃烧

C.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橡胶手套、棉布围裙、钛合金眼镜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氧气的化学性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物质的分类;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与生活.

【分析】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考虑;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棉布围裙属于天然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物质燃烧的条件: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具有可燃性,故B错;

C、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C正确;

D、棉布围裙属于天然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物质燃烧的条件,知道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知道常见的材料分类.

6.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中,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B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D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碱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设计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鉴别氧气、二氧化碳两瓶气体,要求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瓶气体的目的.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

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

液的水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瓶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

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电解水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电解水实验;

金属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可以完成解答;

B.根据镁和铁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完成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来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来分析.

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

8,体积之比为12:

1,故错误;

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反应速率要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在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气体多,故正确;

C.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氧气质量相等,故错误;

D.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因此pH值会有所增大,但是胃必须是酸性环境,所以最后PH仍然小于7,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看图象的要领,即看图象一般看图象的起点、终点、转折点、走势.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8分)

8.

化学用语是我们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2H ;

(2)镁离子 Mg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

2H;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

Mg2+;

故答案为:

(1)2H;

(2)Mg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

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市场上有“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应理解为 A (填序号).

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

(2)遂宁盛产“矮晚柚”果形美观、种子少、肉质脆嫩,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 维生素 ;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家庭等场所的卫生消毒,NaClO中Cl的化合价为 +1 ;

(4)氟化钠常用作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地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概念;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产品.这里的铁、钙、碘、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

(2)根据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分析回答.

(3)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4)根据氟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1)“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中的“碘、钙、铁”指的是在食盐、牙膏、牛奶、酱油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故填:

A;

(2)“矮晚柚”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

维生素;

(3)N

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Cl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则x=+1价.故填:

+1;

(4)由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

故填:

得到.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存在形式、营养素的来源于生理功能、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难度不大.

10.

2016年5月17日,中国海警派出了4艘海警舰船在钓鱼岛海域内巡航,宣示了我国对钓鱼岛不容置疑的主权.海洋争端主要原因在以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燃料,人们还在海底打响了一种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的新型矿产资源是 可燃冰 ;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钴等金属的矿物.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元素的信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锰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

C.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D.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

(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实验和氯化镁,其分离、提纯过程如图2所示:

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盐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1)可燃冰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1)可燃冰是甲烷的固体,是一种新型矿产资源,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故答案为:

可燃冰;

(2)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

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

故选项说法正确.

C;

(3)氢氧化镁是一种碱,能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填:

Mg(OH)2+2HCl=MgCl2+2H2O.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新能源可燃冰和海水制镁的方法.可燃冰是甲烷的固体,是一种新能源.海水制镁的流程要记牢,还要会写每一步的化学方程式,这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本考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一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1.

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的管理必须科学、规范,否则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发生在去年的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就是因为多种危险化学药品(硝酸铵等氧化剂及易燃固体金属钠)的存放管理不合理,引起了更加严重的二次灾害.已知:

在230℃以上,同时有弱光影响时硝酸铵分解产生氧气(2NH4NO3

2X↑+O2↑+4H2O),金属钠遇水剧烈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同时释放大量的热,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材料中,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N2 ;

(2)试写出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中含有氮元素的原子个数为:

2=2,含有氢元素的原子个数为:

(8﹣8)=0,含有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为:

6﹣2﹣4=0.故X的化学式为:

N2;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OH+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2.

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常温下是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名叫“干冰”,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能用于改良酸洗土壤,H是紫红色金属.他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物质的化学式 Ca(OH)2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突破口“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的固体俗名叫“干冰”、“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紫红色金属;

E可用于改良酸洗土壤”,则C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

F是紫色金属铜,E可用于改良酸洗土壤,因此E是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的G是碳酸钙,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的固体俗名叫“干冰”、“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紫红色金属;

F是紫色金属铜,E可用于改良酸洗土壤,因此E是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的G是碳酸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则:

(1)根据分析,E是氢氧化钙,故其化学式为Ca(OH)2;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3))根据分析,反应③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13.

结合下列初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C 酒精灯 ;

(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在进行 过滤 操作(填操作名称)是要用到仪器B;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用到如图中所给的 AD (填序号)仪器.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熟悉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

(2)根据过滤时用到漏斗进行解答;

(3)根

据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进行解答.

(1)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

(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进行过滤时用到仪器B;

过滤;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用到上述图示所给的烧杯、天平、故填:

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所用化学仪器、配制溶液的有关知识,需要同学们对课本中的实验一定要了解清楚.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以前用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他们取这种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组中有同学断定,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辅导老师肯定了该同学的看法,又有同学提出: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进行猜想】

(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2)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瓶氢氧化钠溶液于水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

 白色沉淀 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碳酸钠

(2)取步骤

(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氢氧化钠 .

【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 部分 (填“部分”或者“全部”)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设计并进行实验】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

实验步骤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

【结论】部分;

【反思】2NaOH+CO2=Na2CO3+H2O.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

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5.

某校学校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10g加入烧杯中,再把1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

4

2.6

m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 2.6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4% ;

(3)计算第一次试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