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21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娜塔莎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俄国、苏联文学史上,有三个托尔斯泰,他们是阿·

康·

托尔斯泰、列夫·

托尔斯泰和阿·

托尔斯泰。

阿·

托尔斯泰(1817-1875),俄国诗人、剧作家。

写有长篇历史小说《谢列勃里亚尼公爵》,历史剧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费多尔》《沙皇波利斯》,主要反映16-17世纪俄国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还写有讽刺沙皇官僚的讽刺诗《波波夫的梦》。

托尔斯泰(略)

托尔斯泰(1883-1945),苏联作家。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三部曲《苦难的历程》(《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描写十月革命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过程;

长篇小说《彼得一世》和剧本《伊凡雷帝》均取材于历史。

还写有歌颂察里津保卫战的长篇小说《粮食》等。

2.列夫·

托尔斯泰名言

(1)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3)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就愈大。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5)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

(6)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7)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8)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

(9)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0)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

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3.托尔斯泰逸事

有一次,一位法国青年拜访托尔斯泰。

他俩一同散步闲聊,恰巧旁边有副单杠。

青年跑过去,一跃而起,抓住单杠,做了几个动作,骄傲地说:

“伯爵,这门艺术,您大概是外行吧?

”托尔斯泰笑一笑:

“文人不会武,这也不必苛求……”法国青年似乎怕托尔斯泰尴尬,连忙为他解脱。

托尔斯泰看了看同伴,走到单杠下面,轻轻一跃,双手握杠,两腿挺直朝前一伸,往后一摆,连续绕了几个“大翻车”,随后又轻松自如地做了几个难度很大的动作,像燕子那么轻巧,像猿猴那么自如。

法国青年看得眼花缭乱,惊诧得吐出舌头,老半天都没缩回去。

他哪里知道,体育活动正是伯爵的爱好呢!

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打猎、游泳、滑冰、划船等运动。

除了体育,他还爱参加劳动。

画家列宾就亲眼看见托尔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犁地。

他主动帮助贫穷的人盖房子、砌炉灶、割草,直到古稀之年,还坚持自己打水、劈柴,和农民一起锯木头。

当托尔斯泰从单杠上跳下来,法国青年心悦诚服地说:

“伯爵,您单杠上的动作也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没有吭声,只是淡然地笑笑。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宅邸(dǐ)  

(2)花翎(lí

nɡ)   (3)勋绶(shò

u)

(4)砰然(pēnɡ)(5)憎恶(zēng)(6)迸流(bè

nɡ)

(7)皱襞(bì

)(8)蔷薇(qiá

nɡwēi)(9)谄媚(chǎn)

2.多音字

(1)脯

 

(2)纤

(3)臂

(4)膀

(5)帖

(6)华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1.词语辨析

(1)干涉 干预

辨析

干涉:

强行过问或干预;

关系,关涉。

干预:

过问,干涉。

例句

  ①两国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些分歧应该由双方共同努力解决,不允许任何第三国进行干涉和借此破坏两国关系。

②本文从儿童生长环境出发,综述了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干预,对提高肥胖儿童的认知能力,改变儿童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2)质疑 置疑

  ①高考加分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也一直不争气地屡屡出现问题,今后似乎也很难保证不再出现问题。

②日本在同期遭受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露的多重影响,经济出现下滑已经不容置疑。

2.成语积累

(1)多愁善感: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2)宽宏大量:

形容人度量大。

也作宽洪大量。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赏析文本指要

1.作者笔下的娜塔莎是怎样的形象?

[提示]

性格

表现

天真、活泼、热情

舞会前的准备,她兴奋、激动、焦急

率真、外向、单纯、虚荣

她在舞会上渴盼关注,开始时失望得“几乎要哭了”,后来又快乐得“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任性、稚气、浪漫、敢爱敢恨、盲目轻信

受美男子的诱惑而轻易地移情别恋

小结:

娜塔莎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但又有些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

2.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提示] 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她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聚焦之处。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微妙的少女情怀一览无遗。

3.小说本来可以直接写娜塔莎“几乎要哭了”的失望之情,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而且将她的舞姿描绘得非常美丽?

[提示] 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衬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

少女渴望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美丽的心态一览无余。

4.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娜塔莎见到安德来公爵时的心情的语句,并分析娜塔莎的性格或心理。

[提示] “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等语句。

通过对娜塔莎神情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写出了一位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少女形象。

“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

[写法阐释]

1.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

言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

本文在塑造娜塔莎形象时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神态更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然流露,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神态描写,从而展示出娜塔莎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为了突出娜塔莎的形象,作者将她和爱仑比较。

如“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

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

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

这些对比突出了她的纯洁。

爱仑是一个“美丽的荡妇”,而娜塔莎则是一个“纯真少女”,这种美的对比才表现出娜塔莎的纯真,且这种纯真更能打动别人。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索尼亚,你看了信吗?

”她说。

“是的,”索尼亚低声说。

娜塔莎狂喜地微笑了一下。

“不,索尼亚,我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

“我不能够再瞒你了。

你知道,我们彼此相爱!

——索尼亚,亲爱的,他写信……索尼亚……”

索尼亚,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了眼睛望着娜塔莎。

“但是保尔康斯基呢?

“啊,索尼亚,啊,只要你知道我是多么幸福就好了!

”娜塔莎说。

“你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样的……”

“但是娜塔莎,难道那一切都完结了吗?

娜塔莎瞪着大眼睛望着索尼亚,好像不明白她的问题。

“那么你要拒绝安德来公爵了吗?

”索尼亚说。

“唉,你什么也不明白,你不要说蠢话,你听。

”娜塔莎暂时恼怒地说。

“不,我不能相信这个,”索尼亚说。

“我不明白。

怎么你整年地爱着一个人,忽然……其实你只看见他三次。

娜塔莎,我不相信你,你在说笑话。

三天之内忘掉一切,那样……”

“三天,”娜塔莎说,“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你不会懂得这个的,索尼亚,等一下,坐到这里来。

”娜塔莎又抱她又吻她。

“我听说过,这种事是常有的,你当然也听说过,但我直到现在才感受到这种爱情。

这不是从前那样的。

我一看见他,我就觉得,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是的,奴隶!

他命令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

你不懂得这个。

我要怎么办呢?

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

”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

“但你要想想看,你在做什么,”索尼亚说。

“这件事我不能够让它这样的。

这些秘密的信……你怎能让他弄到这个地步?

”她带着恐惧和难以掩饰的憎恶说。

“我向你说过,”娜塔莎回答,“我没有意志了,你怎么不懂得这个:

我爱他!

“这件事我决不让它这样的,我要说的,”索尼亚眼泪迸流,大声地说。

“你是什么意思?

为了上帝的原故,假使你要说,你就是我的敌人,”娜塔莎说,“你想要我不幸。

你想要我们分裂……”

看到娜塔莎的这样的恐惧,索尼亚为她的朋友流下了羞耻和怜悯的泪。

“但是你们当中发生了什么?

”她问。

“他向你说了什么?

为什么他不到家里来?

娜塔莎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为了上帝的原故,索尼亚,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折磨我,”娜塔莎请求,“你记着,人不能够干预这类事情的。

我向你公开了……”

“但是为什么有这些秘密?

“为什么他不直接来向你求婚呢?

要知道安德来公爵给了你完全的自由,假使是如此;

但我不相信这个。

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

娜塔莎把惊讶的眼睛望着索尼亚。

显然她是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是些什么样的原因,我不知道。

但一定是有原因的。

索尼亚叹了口气,不相信地摇摇头。

“假使是有原因……”她开始说。

但是娜塔莎猜中她的怀疑,惊恐地打断了她的话。

“索尼亚,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

”她大声说。

“他爱你吗?

“爱我吗?

”娜塔莎对她的朋友的话缺乏了解,带着可怜的笑容重复说,“你看过了信,你看见过他。

“但是假使他不是高尚的人,怎么办?

“他!

……不是高尚的人?

你要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那就好了。

“假使他是高尚的,那么或者他应当说明他的意思,或者不再和你见面;

假使你不愿做这件事,我就要做,我写信给他,我告诉爸爸。

”索尼亚坚决地说。

“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

”娜塔莎大声说。

“娜塔莎,我不了解你。

你在说什么!

想想父亲和尼考拉吧。

“除了他,我什么人也不需要,我什么人也不爱。

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

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

“索尼亚,你去吧,我不想和你争吵,你去吧,为了上帝的原故,你去吧:

你知道,我多么苦恼。

”娜塔莎用克制的愤怒和失望的声音,生气地说。

索尼亚哭泣着跑出房去了。

1.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了什么?

答:

 

 

答案:

她喜欢浪漫,对爱情充满渴望,为爱义无反顾。

2.“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该如何理解?

她沉浸在所谓的爱情中,她为自己对爱的感觉而幸福,又觉得自己神魂颠倒,超出常理,所以是“幸福的惊惶”。

3.这段文字塑造人物形象采用的手法是什么?

从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语言描写。

通过这段语言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爱情丧失理智的少女形象。

为了这份不成熟的爱情,不惜和好友翻脸。

4.列夫·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刻画了许多人物,娜塔莎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抓住了“贴着人物写”这个着眼点,试结合单元话题谈谈怎样才能贴着人物写。

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通常情况下,作者刻画人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肖像描写

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主要是用它显示人物的性格。

肖像描写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静态肖像描写,一种是动态肖像描写。

小说中,动态肖像描写运用得比较多。

动态肖像描写可以从人物一系列的肖像变化中,透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

例如,鲁迅的《祝福》就描写了祥林嫂三个不同时期的肖像。

这三次肖像描写,不仅深刻地展示了祥林嫂苦难的一生,概括了农村妇女受尽地主奴役剥削和封建礼教摧残迫害的惨相,还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动作描写

动作是判断一个人性格的主要标志,包括人的举手投足和跑跳坐卧等。

例如,《荷花淀》写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时是这样写的: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

手指“震动”,是由内心震动引起的;

“吮了一下”,是为了掩饰心情,不让丈夫察觉。

再仔细分析,我们则会发现这一动作包含着很多内容:

孩子还不顶事,爹又有病,家里有困难,自己又眷恋丈夫,所以听到丈夫要参军上前线,水生嫂内心不免要震动;

但是,她毕竟深明大义,理解丈夫的行动,而且她在青年妇女中又一贯积极,所以还不能表现出拖后腿的样子。

由此可见,“手指震动”和“吮手指”确实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水生嫂的内心变化。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能表现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爱好、思想感情等内容。

例如,《故乡》中“我”和杨二嫂的那段谈话,就形象地揭示了杨二嫂这个小市民刻薄、自私、鄙俗的性格特征,透视了她被剥削阶级意识和恶习浸染的丑恶灵魂。

相比之下,“我”的神态则是愕然、惶恐、嗫嚅,直至闭了口,默然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小说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着自己的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

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内心独白

这是一种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动的心理描写方法。

例如,《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鲁提辖假意道:

‘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提辖寻思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

回头指着郑屠户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这段心理描写,写了鲁达对这个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认真思考。

但是,他逃避官司只是因为担心没人送饭。

这说明他即使仔细考虑,也不过是“鲁达式的思考”。

(2)动作暗示

这是一种以动态的方式,通过对动作、表情的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例如,《项链》中有这样一段话: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段文字就充分展现了马蒂尔德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拿到项链后的狂喜之情。

(3)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

这是一种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来显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曲折历程。

例如,《红楼梦》中的“病潇湘痴魂惊噩梦”,以及《人到中年》里陆文婷似梦似幻的回忆等,都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

家  教

“砰——”“咣当——”“吱——”小宝人还没进院子,球已经飞了进来,紧接着小宝推门进了屋。

饭菜快凉了,爸爸在一边喝着啤酒,妈妈在另一边打着毛衣。

看见小宝进了屋,妈妈起身把他拉到一旁:

“你干什么去了,成绩单呢?

“踢足球……”小宝怯怯地说了三个字,并递上一张纸。

语文:

46,数学:

51,外语:

42,常识:

53……只有体育才及格。

妈妈火了,转身操起一把掸子照着小宝的屁股就打。

小宝“哇——”一声哭开了。

“唉,打就皮上过,骂就风吹过,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

”爸爸一边说一边撕下一块油腻腻的鸡腿往嘴里塞。

“哎,哎……你看看你还有点当家长的样子吗?

上辈不尊,教坏儿孙,你还想让小宝跟你一样瞎混啊?

”妈妈用筷子敲了敲桌边。

“别理你妈,她也是女流之辈,说话不算数,等你将来娶了媳妇,还是你说了算。

读书有什么好,你看看我,当年十年内乱耽误了读书,一节正经课没上,现在不也是每个月拿个千八百块的吗?

”说话功夫又打开了一瓶啤酒,酒沫喷了一脸。

小宝“吭哧”一声破涕为笑。

“去去去,死酒鬼,整天就知道喝酒,也不怕喝死,你要是拿喝酒功夫的一半来教育孩子,咱儿子就比你强。

你看咱隔院那小琳她爸,家教管得多严……”妈妈训斥了爸爸一通,又转头对小宝柔声地说:

“乖,儿子,你要努力学习,要在班里跟别人比学习,看谁是第一,将来考上大学才能有出息……”一面说一面将一只鸡腿放在小宝碗里。

“嗯。

”小宝一边扒饭一边答应,脸上还挂着没擦干净的泪痕。

吃完饭,小宝抱起足球就跑,“砰——”往地上一摔,“咚——”又在天花板上弹了回来,“咣——”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茶几上爸爸心爱的小茶壶上,茶壶应声而碎,顿时屋里弥漫着碧螺春的茶香。

在沙发上剔牙的爸爸看到此景,甩手就给了小宝一耳光:

“小不死的!

在厨房刷碗的妈妈应声跑过来,看见儿子脸上已留下五个红红的手印。

“你……你好狠心啊!

没事吧,乖儿子?

”妈妈说。

“真他妈的少家教,都是你惯的!

小宝捂着脸,望着爸爸,又瞧瞧妈妈,不知道“家教”是什么玩意儿!

可惜呀,小宝的爸爸在某单位社会处工作,妈妈是一位教师。

[鉴赏点读] 应该说,这位考生的文字表现功力是很不错的,全文以小说章法,突出表现作为教师的妈妈和在社会处工作的爸爸(刻意扣漫画中的“家庭”“学校”“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偏失和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两位家长的对照,家长个体前后的对比,颇具匠心,凸显讽刺。

人物语言鲜明生动,富有社会气息,像“打就皮上过,骂就风吹过”“上辈不尊,教坏儿孙”,都是很难得的。

这样通过语言、动作、对比烘托等人物描写手法,将文中“妈妈”和“爸爸”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的形象刻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