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40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67单元全部教案Word下载.docx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

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

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

(决心还不够坚定!

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

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

后做了什么?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

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

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

遇到哪些困难呢?

(投影出示情境)

5.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

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

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

你会填吗?

3.出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

四千七百多天哪!

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

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

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

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

“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

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

(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

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

通被制伟

1.观察字形:

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有什么不同?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补充习题》本课所有习题

2.《习字册》本课所学生字描红临写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

治水千山万水大公无私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

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

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

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16《朱德的扁担》教案定稿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

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

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

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

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

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

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

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

(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

(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

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

(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

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

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

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

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朱德的扁担》初稿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

(板书:

扁担)指生认读。

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

补全课题:

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

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

(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

(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

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以整天!

路远吗?

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

什么是山高路陡呢?

(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

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

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

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

(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

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

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

试一试。

(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体会“劝”

体会“做扁担”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

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

”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

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

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

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

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

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本课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

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

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这句话:

课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

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评课

教师能扎扎实实地把好识字读文的第一关——读音关,引导孩子们读好课题中的“担”字,强调在这里读轻声。

接着以活动单导学模式串起下面的教学,指导孩子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明白了什么。

这节课,老师面向全体,有效地践行了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老师的课堂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和孩子的交流亲切平等,通过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孩子们的小宇宙纷纷被启发出来,因此在老师的课堂上,生成许许多多精彩的教学亮点。

就连老师在评课时懊悔不已的“不怕困难”,在我看来,都是因为她生动、深刻地指引才让学生迸发出语言的灵感,也因此老师才会这么的“懊悔”。

阎校长在评课时一直在强调:

课文是例子。

是我们让孩子习得语文能力的例子。

老师问孩子:

“小战士,你看到朱德军长这么累,会想些什么?

”当孩子说很心疼时我真的被感动到了,我感受到孩子是发至肺腑的。

“小战士,你会怎么劝朱德军长?

”老师巧妙地运用“移情”的方法,不着痕迹地让孩子感受到课文中的人文情感。

教师的字词教学给我的印象也很深。

在教学中她加入了古代造字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兴致很高,也感受到中华文字的乐趣。

只有在这样一个亲切自然,过渡完美的课堂,大部分的学生才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本课像一股清新的空气滋润着我,让我不由自主地去体会,感悟,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凤”等12个生字;

会写龙等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泼水节热烈的场面。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词卡片,相关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

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洗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

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

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

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