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67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15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6页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课总复习专题教案文档格式.docx

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明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中英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市场,中国被迫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故此题选A项。

2、(2004吉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联军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不允许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五、模拟实战训练

1.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是

A.虎门销烟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D.收复新疆

2.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宗棠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5、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中法《北京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7、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清政府被迫对外宣战B、清朝爱国将领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C、李鸿章采取投降政策D、中国取胜后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A、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的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9、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类似之处有

(1)两国或两国以上组成的联军

(2)皇帝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

(3)均导致大片国土被割让(4)签订不平等条约

A、

(1)

(2)(3)(4)B、

(1)

(2)(4)C、

(2)(3)(4)D、

(1)(3)(4)

10、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运动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B、救国方案落后于时代

C、救国方案不合情理D、都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

1、某班举行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

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

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

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

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

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

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

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

2、阅读下列两首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乡愁(节选)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回答:

(1)《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3)结合《乡愁》表达的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回答出2条即可)

六、[参考答案]:

一、1——10题:

ADACCADBB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做好本题,既要认识和林则徐有关的历史事件,对其他三项也应熟知,虎门销烟林则徐,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洋务运动有奕訢、李鸿章、张之洞等,收复新疆左宗棠。

根据分析,正确答案应该是A

2、结合工业革命后英急需的是海外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寻找一个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地方,而“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便于英长期的、大规模地开发中国市场,所以答案应该是D

3、根据图片和诗,都可以判断此人是邓世昌,这是一道简单的识记题。

4、该题也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分析四个选项可知:

A、C、D三项的结论、解释是正确的,B项的结论是错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教等各方面。

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5、《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答案是C

6、这些运动都直接或间接的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而A发生的最早,所以答案是A

7、A、B、C属于相同点,而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法战争中国战胜却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不同点是D。

8、A是外因,B是内因,无产阶级的产生不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而是五四运动的结果。

因此正确答案是B

9、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1、2、4为两次所共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大片领土被割让,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已经无领土可割让了。

10、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属于农民运动,而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也提不出科学的纲领口号,所以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天不足,软弱无力,不能发动群众,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总之,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斗争不可避免的要失败。

二、1、

(1)飞机。

1911年中国才出现飞机

(2)东交民巷,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此处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3)紫禁城,清政府尚未被推翻,此处为清王朝的皇宫,普通人不可能进入游览。

(4)谭嗣同,他已于1898年牺牲。

(5)新青年,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

本题是一道情景题目。

主要考查发生在1909年以前的重要事件,把题目审清,结合所学的知识即可解答。

2、

(1)中日《马关条约》

(2)抗日战争(3)从历史角度来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从现实角度来看,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中华民族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反分裂法的颁布,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统一的可行性开看,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回答出2点即可)

本题1、2、3问跨度比较大,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到当今时政热点,但贯穿一条主线,即台湾问题,抓住主线来解答问题。

振兴中华。

1、2问识记题,结合材料分析既可得出答案;

第3问是对情感价值观的考查,应该表达出对侵略行径的愤怒之情和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的情感。

此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专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总体概述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

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

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中考热点链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尽管去年中考已经出现过一个非选择性试题,但作为一个考查的重点,今年在复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加以注意。

例如:

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等等方面。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图中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A、民报B、江南制造总局C、新青年D、公车上书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如图8)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解析】这道题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它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提问,突破了知识与能力的范畴,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鲜明的教学导向。

对近代化探索特点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答案】

(1)①B②D③A④C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评分说明:

该题要求考生对相关史实进行概括,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

若考生在概括特点时能结合社会背景因素作答,可酌情加1分)

五、模拟实战训练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C、壮大汉族地主势力D、挽救民族危亡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D、不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3、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4、伴随经济的近代化,政治的民主化也在发展,戊戌变法在当时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C、挽救了民族危亡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5、以下不是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6、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B、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C、正确看待外国势力在华活动D、主张按照西方模式,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共同目标是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B、废除科举制度,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C、改革满清整体,实行君主立宪制D、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知识分子与政客官僚的斗争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9、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D、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10、“五一”长假期间,明明从北京乘火车去包头,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看到一尊铜像。

这人曾在1905-1909年间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

根据这些信息,请你判断一下这个人是

A、詹天佑B、冯如C、华蘅芳D、徐寿

1、有人认为:

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促进“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

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

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

(2)你从孙中山身上受到哪些教育和启示?

1、分析洋务运动前的历史背景,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自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答案应该是B

2、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所以洋务运动只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答案D

3、民国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发展的机会,D是主要内因。

B是外因。

答案是D

4戊戌变法最大的影响就是其思想启蒙作用,答案是A

5、教训是斗争中失败的地方,应引起我们反思的地方,B、C、D都是教训。

A是正确的抉择,所以不能算教训,答案是A

6、“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爱国知识分子魏源提出来的,也就是要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等长处,以抵御外侮。

答案是A

7、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B、C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共性,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是A

8、戊戌变法时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以斗争的双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答案是D

9、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序幕的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是20世纪以来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所以答案是c

10、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

二、1、“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

“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促成变化的历史因素是: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以变法图存、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启示:

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中破产,说明单纯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地主阶级经济改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运动在顽固派的反抗下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可见,一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必须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适合本国具体国情。

2、

(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洋务运动,弈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义和团运动:

赵三多曹福田张德成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答出禁烟运动:

林则徐;

收复新疆:

左宗棠;

黄海海战:

邓世昌也可)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的情况下,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动了一系列反清起义。

在革命条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遭到破坏,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后来,他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立场,改组国民党,接受苏俄和共产党的帮助,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

(2)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题考查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业绩。

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来即可。

大体思路是,领导反清斗争,建立中华民国,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思想发生伟大转变与共产党合作,提出新三民主义。

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进行了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大革命失败了。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了武装革命,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

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三维目标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1、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

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4、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1、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3、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中考热点链接

1、2006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

关于党的历程是考查的重点。

2、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的考查是一个重点。

涉及到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标志,重要历史事件,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等内容。

四、中考试题回放

(2005河北)下列会议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

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②以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③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此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在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