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88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评价入课堂评价促教学Word格式.docx

(一)解读课程标准和基于课程标准

1、何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即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进行详细、明确的阐述,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2、何为“基于课程标准”

只有经历适切的过程与方法,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对学生是有意义的。

只有习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激励学生持续深入的学习。

注重学习兴趣与习惯背后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两个维度。

对于这两个概念,两个不等于是关键。

即课程标准不等于知识要点,基于课程标准不等于细化知识要点。

(二)解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学习,认识到了教师要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体现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要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落实教学目标。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基本要求

根据学习,我知道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多样化评价”的基本要求,即教师要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及时评价学生表现;

教师要注重积累学生课堂表现、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各类考查情况等记录,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发现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

要及时、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观察学生的各种学习状态,在教学中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伴随和改善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两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更关注兴趣、习惯,鼓励思考、探究、创新;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要促进学生进步,发现弱势,反思、调整、提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特别是非认知能力的方方面面都要加以关注,竖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基于课标的教学理念。

(三)解读多样化评价

我此次的理论学习就是针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因此对多样化评价我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在张春莉教授的《多样化评价》一书中,结合小学数学和语文课程改革试验,采用鲜活的学科评价案例和点评,以及教师切身的体会和家长朴素的对话等形式,研究、分析了怎样实施并记录日常观察,如何命好纸笔测试题,如何建立和完善评语制,怎样开发和评价数学、语文表现性任务,如何建立和分析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如何对学生进行“二次评价”,以及家校合作、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主题的多样化,系统介绍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手段。

结合自身实践,本人现在任教一年级,因此对于低年级的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

1、解读过程性评价

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还找不到较权威的定义。

通过《多样化评价》一书中举出的各类案例中,我可以这样来理解: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习惯等隐形和学业成果显性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倾听习惯、表达能力、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桌或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意识等。

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并通过一系列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

2、解读表现性评价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国内外学者有很多的解读,其中我国学者马云鹏是这样描述的: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学习成就的评价。

所谓的实际任务是指具有一定情境,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答案的问题。

这种基于实际任务的评价,通过向学生提供有一定任务目标的具体问题情境,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对学生表现的考查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水平,在完成任务时所采取的策略,表现出来的态度与信心,以及广泛利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表现性评价可以提供学生能做什么和他们是怎样做的等多侧面的接近真实情况的信息,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也更多的是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虽然各书中对于“表现性评价”的描述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其本质特征:

(1)评价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详尽的反馈信息,进而促使学生在了解了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后,能够意识到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也能够明确自己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而教师也能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2)评价活动较为关注学生“默会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评价活动的实施往往是围绕着某个具体的任务为依托而展开,学生在接受学业评价之时,更像是在解决一个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在实施评价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学习进行观察,也就是说,评价标准中的指标项是多元的。

此外,每一个指标项也可能是由具有若干个不同水平层次的评价标准所组成的。

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较为清晰、全面地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各方面情况,进而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收获提升:

多样化评价在教学中实施的成效

1、确保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高度相关

这是评价设计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评价目标,确保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高度相关;

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

以《左与右》这节课为例。

在设计时,就注重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做一做的活动,产生对自身左与右的好奇心,会正确判断左与右。

(2)在说一说的同桌活动中,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会在合作中倾听同伴回答,培养听说习惯。

(3)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4)通过演一演、做一做等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交流的习惯。

评价目标: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察环节

评价指标

学习兴趣

活动兴趣

活动一做一做

在课堂学习中乐于操作实践,自主体验、自主参与的情况。

对自身的左与右有好奇心。

活动二演一演

对呈现的图感兴趣。

活动三说一说

学习习惯

听说习惯

认真倾听和观看小老师的演示。

注意力集中,能听清活动要求。

在小组活动中,倾听同伴的发言。

用规范的语言表述观察结果。

合作习惯

小组合作中表现积极有序,参与度高。

同桌合作中表现积极有序,参与度高。

学业成果

概念理解

能正确判断左与右。

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的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和过程与方法,其实就是对应于评价目标中的三维度。

并在评价目标中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体现。

2、重视让评价融入教学的表现形式

这是评价设计的关键。

让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明确正评价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评价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同时评价表的设计中评价标准为参照评价指南中相关指标的大段文字,而这些大段文字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因此需要教师对评价语言进行二度开发。

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将评价融入教学,起到激励及改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让评价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给学生以激励和鞭策。

以《20以内数的排列》这节课的设计为例。

通常的教学评价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将评价环节设计在每一次活动后,特意添加,有切断教学流程的。

这种程式化的评价流程忽视了评价的作用和学生的情感态度,让评价变得可有可无。

改进的设想是,让评价起到正能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下三个游戏。

游戏一:

做一做

游戏二:

摆一摆

游戏三:

猜一猜

区别于以往的课堂活动,这三个活动并不是孤立没有联系得,而是层层递进,并通过同桌合作、独立完成实现。

并且在评价中加入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小蚂蚁争章活动,对评价语言的二度开发,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每一个游戏中。

课后,学生的热情高涨,虽然课堂中使用了很多学具,但是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学生就在这种有效的正评价中,得到情感上的提升。

3、发挥评价结果对改进教学的有效作用

这是评价设计的归宿。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一书中说到:

“评价可以从两方面来审视:

促进学习的评价和对学习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通常与形成性评价联系在一起,它的意图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用形成性评价来判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少,然后规划下面的课程和教学。

在基于标准的课程中,学习是很难与评价区分开来的。

安排一个特定的表现性任务或练习,它既是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评价。

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投入这项学习活动,同时他们也展示了知识、技能、体能、态度、方法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里,评价是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因为相伴的评价量规而成为评价。

我认为面对评价结果,教师要认真思考两方面问题:

如何让学生从评价结果中获益?

如何让教师自己从评价结果中获益?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应该从各种评价量表中收集学生在各维度的表现,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全面、客观的描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

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应该从全班的大数据中诊断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困难的地方,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促进教学。

阅读学习,使我看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理论源头,并在自己联系实际,细细体会和尝试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效。

同时也坚定了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念,我也将继续品读更多教学著作。

 

参考文献:

[1]【美】W.JamesPopham著: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2]张英伯等主编: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3]崔允漷等主编: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4]张春莉著:

走向多样化的评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黄光扬著:

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