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96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遥感解译实施细则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条 监测单位

  监测工作由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统一领导,由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下属各部(或分中心)以及相关省市区划办承担。

  第四条 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包括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全国玉米主产区和全国棉花主产区。

监测工作区采用分层抽样原理布设。

  第五条 监测条件

  承担监测工作的单位必须具备陆地卫星数据或卫片处理并准确提取主要农作物面积的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如:

相关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软件;

图形输入/输出设备、GPS以及专业技术人员。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监测所需陆地卫星数据和卫片统一由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提供。

  第六条 监测步骤

  全国主要农作物面积监测工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1.监测的准备工作;

  2.卫星数据处理,包括几何校正、投影变换等;

  3.播种面积提取;

  4.实地验证;

  5.面积量算;

  6.面积变化率的计算;

  7.编写监测区域的监测报告;

  8.成果上报;

  9.成果资料归档。

  第七条 本细则解释权属于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

  第八条 分类依据

  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分类依据是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制度和覆盖特征等。

  第九条 分类系统

  全国采用二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三类,二级分十一类。

具体的分类名称及含义见表一。

  第十条 组织准备

  为确实搞好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工作,必须加强领导。

整个工作由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统一领导,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所属各遥感技术单位或相关省市区划办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才能搞好,为此各承担单位必须成立农作物遥感估产专业队伍。

  第十一条 编写计划拟定方案

  凡承担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的单位,应先根据监测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结合监测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拟定监测工作方案,编写监测任务书。

其内容包括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监测任务,组织领导,技术条件,实施方案与工作程序,技术保证措施,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

并报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审批。

  第十二条 组建监测专业队伍。

  开展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的单位必须组建专业技术队伍,确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工作既要有明确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同时又要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十三条 技术培训

  开展监测工作以前,各承担单位要根据参加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安排一定时间,举办技术培训,以使监测技术人员熟悉本细则的规程,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

  第十四条 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1.购买监测区域最新的1:

10万地形图。

  2.准备监测年份和上一年同地区最佳时相TM数据。

  其中:

TM数据的最佳时相为:

  冬小麦:

11月中旬——12月中旬。

  3月中旬——4月中旬。

  玉 米:

7月下旬——8月下旬

  棉 花:

黄淮海地区6月下旬——7月上旬

  新疆地区 5月中旬——6月下旬

  根据不同地区上述农作物的生长期的变化和当年气候状况,应适当调整TM数据的时相。

  3.TM数据的波段应选择2、3、4、5波段

  4.收集监测区域有关目标农作物的基本情况,包括各种耕作制度,管理措施和产业政策,以及气象、灾害等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 条件准各

  1.软件: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mapper、Erdas或PCI);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

  数据库软件等。

  2.硬件:

高档微机或工作站;

  图形输入设备(大幅面数字化仪或扫描仪);

  图形输出设备;

  GPS;

  数据存贮设备(CD刻录机或8mm磁带机)

  3.其它,如交通工具等。

  如果采用卫片进行面积解译,参照第十八条执行,如果采用TM数据进行解译,参照第十六~第十七条执行。

  第十六条 TM数据的几何校正

  1.投影采用3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2.控制点的选择:

以最新版本的1:

10万地形图为底图,在每景TM图像中选取20-40个控制点,并保持控制点的均匀分布,控制配准精度在0.5个象元之内。

  3.校正模型选用最小二乘法的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方程。

  4.象元重采样采用最临近法或双线性插值法,校正后的象元分辨率设定为30米*30米。

  第十七条 加绘控制点

  为了保持原有的坐标系统,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之前需在TM图像上加绘标准控制点,标准控制点为1:

10万地形的内图廓点。

对图像进行增强后,将TM图像与所绘控制点一同以TIF格式导出,分辨率保持为30米*30米。

  如果采用ARCVIEW或ARC/INFO(工作站或NT版)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可忽略此条。

  第十八条 卫片加绘控制点

  如果采用卫片进行目视解译,应在卫片上均匀选取30~40个可精确定位的地面控制点。

如道路交叉点,水库堤坝等。

编号后从相应的1:

10万地形图上读取其大地坐标,并将编号和坐标值记入表二。

同时绘制该景TM图像的控制点空间点位分布示意图。

  第十九条 解译标志的建立

  根据每景TM图像的色彩、色调、纹理、形状、位置、大小、阴影等因素,结合相应的背景资料和作业人员的经验,按照第九条定义的分类系统对图像进行初判,然后进行野外调查,核对、修正和补充判读结果,建立可靠和完整的解译标志,并将解译标志填入表3.

  第二十条 TM图像判读技术指标

  1.地类定性判对率不低于95%,其中冬小麦地的定性判读精度大于98%。

  2.对于卫片判读,地类图斑定界误差为图纸单位的0.2毫米,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图纸上面积2*22mm,狭长图斑为最小宽度0.8mm,长度大于5mm.对于人机交互目视解译。

判读时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为6*6个象元,对于狭长地物的短边宽最小为3个象元。

长度大于12个象元。

  第二十一条 利用ARC/INF0进行农作物播种面积提取

  在ARC/INFO(NT版/工作站版)软件环境下,将经过几何校正的TM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R4、G3、B2)作为背景层,建立一个新的COVERAGE,作为判读层,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按照第十九条确定的解译标志在该层提取目标地类,并标注地类属性,属性字段名称为CODE,整型,输入宽度5,输出宽度5.

  第二十二条 利用Core1Draw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农作物播种面积

  1.将第十七条中导出的TIF格式的TM图像导入Coreldraw8.0中作为背景层,建立一个新的图层,按照第十九条确定的解译标志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加注地类属性代码,标注控制点位置。

  2.判读完成后,将判读结果以DXF矢量格式导出。

  3.将DXF文件转换成ARC/INFO的Coverage格式。

地类代码转入Coverage的Code字段。

  第二十三条 TM像片判读解译

  要求将蓝晒底图准确地蒙覆于TM像片之上,将解译结果线条准确地勾绘于蓝膜底图上。

  第二十四条 薄膜解译图的数字化

  1.数字化的方法:

  1)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

直接将判读底图平铺于数字化仪平板之上进行数字化。

  要求线条跟踪轨迹的摆动为图纸单位0.2毫米。

  2)扫描数字化:

必须首先将判读结果图蒙绘于一张新的聚脂薄膜之上,在线条较密集的图上除线条之外不要描绘其它任何要素,之后用描绘图进行扫描,再经过矢量化软件将扫描图像转换成矢量地图。

扫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英寸,扫描用透明聚脂薄膜的厚度应在0.07毫米以上,扫描薄膜图与判读图蒙套描绘线条误差应小于0.2毫米。

  2.选用美国ESRI的PC或NT版ARC/INF0GIS系统进行数字化。

  第二十五条 地面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地面调查是农作物遥感面积监测精度控制的必要手段,因此各承担单位必须对所监测区域进行实地地面验证工作。

  第二十六条 地面验证准备工作

  地面验证的准备工作包括:

  1.工作区域内1:

10万地形图的购置与准备;

  2.工作区域内TM影像、监测结果图的准备;

  3.调查方案的制定,包括调查路线的选取和调查样地的布设方案等;

  4.GPS、车辆等调查工具的准备。

  第二十七条 调查方法

  1.实地验证调查采用路线调查与图斑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2.地面实地调查所抽取图斑的面积应占所监测区域面积的5%以上;

  3.选取的地面实地调查样地,应尽量均匀地分布于监测区域内;

  4.调查对象应重点突出,重点调查在室内遥感解译时不清晰的图斑和区域;

  第二十八条 调查内容

  农作物遥感面积监测地面验证的内容包括:

调查点的位置(用GPS定位)、调查地点的照片、实地情况与室内判读解译结果的比较(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都各是什么)。

填写实地调查记录(表四),并编写实地调查报告:

  第二十九条 投影转换

  判读结果采用正轴等面积双标准纬线割圆锥投影,即ALBERS等积投影,投影参数为:

  中央经线:

 东经105°

  南标准纬线:

北纬25°

  北标准纬线:

北纬47°

  椭球体:

  Krasovsky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第三十条 县(市)行政边界的套合

  1.县(市)界以1:

10地形图为基础,参照最新出版的中国行政界限图,修正县(市)的行政边界。

  2.各县(市)的属性代码按照1999年3月18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规定的各县数字码,并加入新字段:

  3.县(市)行政边界图采用第二十九条中的ALBERS等积投影。

  4.县(市)界与判读结果的套合,在ARC/INFO环境下,使用命令:

  Arc:

union〈incover〉〈unioncover〉〈outcover〉

  其中〈in_cover〉为判读结果图层;

  〈union_cover〉为1:

10万县级行政区划图层,包含县名称(Name)和数字码(GB99)属性字段。

  第三十一条公共区域的确定

  农作物遥感面积监测所采用的相邻两年同一地区同时相TM数据,由于卫星轨道的微小变化,两景TM影像覆盖区域稍有不同;

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两个时相影像受云层影响程度和区域可能不同。

为使两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必须在这两景TM影像上选出最大公共无云区作为面积量算区域。

  第三十二条面积计算

  1.面积计算以县(市)为单位。

  2.面积单位:

公顷。

  3.只计算面积量算区域内各县(市)目标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将结果填入表五。

  第三十三条面积变化率计算

  1.面积变化率计算以县(市)为最小计量单位,按下列公式计算当年目标农作物的面积变化率:

  R=(Sn-Sn-1)/Sn-1X100

R——面积变化率

  Sn——当年目标农作物面积

  Sn-1——前一年目标农作物面积

  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五。

  2.若两年TM影像覆盖公共无云区内监测县(市)的面积与该县(市)总面积比重小于50%,则不计算该县(市)面积变化率。

  第三十四条 监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1.监测资料:

说明监测所用TM数据的轨道号、时相、波段及合成方案、图像质量评价,填写表六。

1:

5万或1:

10万地形图的数目及其图幅编号。

  2.解译标志,附第十九条的表三TM图像的解译标志及相应照片资料。

  3.工作流程图。

  4.精度分析。

  5.结果及分析。

  6.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7.参加单位及参加人员。

  第三十五条 上报内容及格式

  1.监测报告:

包括打印稿及以Microsoft-Word97的DOC或RTF格式保存的文件,文件名称:

RPTyyaa.DOC,其中yy为公元记年的后二位数字,aa为承担单位代码。

  2.经几何精校正的TM影像:

ERDARS的LAN文件格式;

文件名称:

TMppprryymmdd.LAN,其中ppp为TM影像的PATH,rr为TM影像的ROW,yymmdd代表TM影像的时相;

投影为Albers等积投影,参数同第二十九条;

文件包含所提供的TM数据的所有波段,波段排列顺序为1、2、3.……7、8.

  3.TM影像解译结果:

包括同一监测区域两个时相的农作物遥感面积监测结果,以Arc/Info的EO0格式文件保存,文件名为:

TMppprryy.e00,其中yy为公元记年的后二位数字,ppprr为TM影像的轨道号;

其投影为Albers等积投影,参数同第二十九条;

文件的属性表中必须包含以下字段:

  4.表一至表六的打印稿,及其以Microsoft-Excel97XLS格式存贮的文件。

  5.表一至表六所用照片,并在照片背后标注相应编号。

  6.CD-R光盘,记录了上述所有计算机用文件。

  第三十六条 上报时间

  所有参加单位将上报内容在下列时间之前,寄达农业部农业遥感应用中心指定单位。

  1.冬小麦,4月1日;

  2.玉米,8月20日;

  3.棉花,9月10日。

  第三十五条 立卷归档

  全国主要农作物遥感面积监测是一项长期进行的业务化运行工作,资料的使用具有延续性和长期性,有些资料还涉及保密和权属问题,所以对监测使用的数据、资料和所得到的结果,要按不同性质、内容及用途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专柜存放,专人保管,长期保管。

  第三十六条 归档范围

  1.TM数据资料、卫片;

  2.地形图:

  3.野外调查原始记录,包括调查表格、文字记录、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4.监测结果,包括监测报告、监测农作物面积的数据文件(Arc/Infoe00文件和数据库文件等),以及其它中间结果等;

  5.会议材料,包括各种会议的报告、典型发言、会议纪要、简报等:

  6.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当地有关新闻报道、产业政策、灾情报告、统计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