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07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27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八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2.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同桌自学互读字词卡片。

要求:

读准,声音洪亮。

(2)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正确轮读、抢读。

(3)课件出示词语:

异口同声、祝贺、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依然、寂然无声、四面八方、蕴藏、霎时、七嘴八舌、建议、稚拙、烦恼、体贴、重复、安静、享受。

3.指导写字。

(1)先引导学生比较,“迅”“速”“达”,有相同的偏旁“辶”,指导“辶”的写法;

“恰”“犯”“议”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

“复”字中间是“日”,不要写成“目”。

(2)教师范写“复”“迅”“速”,学生练习书写。

三、展示共享,点拨提升

1.熟读课文,巩固字词,达到准确、流利。

2.前面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读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3.全班交流。

谁能将同学们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学生,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大家情绪高涨,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4.文章的主线非常明确,按照沉默前、沉默时和沉默后的顺序进行行文。

思考一下:

哪些自然段写了沉默前的情景?

哪些自然段写了沉默时和沉默后的情景?

小组讨论,理出层次:

沉默前(第1~9自然段):

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沉默时(第10~15自然段):

当“我”问谁知道父母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时,孩子们沉默了,“我”给孩子们提出回报父母的建议。

沉默后(第16、17自然段):

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我”很快乐。

四、归纳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自由朗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绘制思维导图。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填一填,读一读。

()口()声()然()声

()嘴()舌()顾()盼

()约()同()气()足

2.想一想,填一填,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生动。

孩子们()回答。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交谈。

我的情绪()传染给了学生们。

六、布置作业

你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

第二课时

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

读给大家听。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老师想听写几个词语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老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写。

(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其他人在纸上写。

2.听写词语:

沉默、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迅速、享受、稚拙。

3.回顾课文内容,再现文章脉络。

(1)谁能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文字。

1.找三名学生读课文的三个部分,重温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学习指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小组随机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结合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异口同声、神气十足、左顾右盼、骄傲、寂然无声、沉默、热闹”等词语,体会学生的情绪变化:

兴奋——沉默——兴奋。

进一步体会学生的心理活动:

自豪——内疚——觉醒,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进人物内心,进一步体会学生如何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多向思维,“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对父母的爱、是如何去爱父母、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追问“你透过这些词体会到了什么?

能带着感情读一读吗?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2.谈谈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联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读,互相评价,进一步体会孩子们情感的变化。

1.我们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2.文中的孩子已经知道怎么回报父母的爱了,你们呢?

说说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认真读一读课文,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7 她是我的朋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22

请同学们听《朋友》这首歌,有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1.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

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简单谈自己的感受。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

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个“她”是谁呢?

“我”又是谁呢?

他们是什么样的朋友?

“我”和“她”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同桌互读字词卡片。

(3)全班交流识字情况:

医院、阮恒、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擦拭、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

①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小组交流,注意:

“输”“拭”为翘舌音;

“恒”为后鼻音,并读准本课出现带“血”字的词。

②全班交流识记方法:

“输”“型”“掩”“咬”结合形声字特点进行记忆;

“炸”“酒”可与“昨”“洒”进行比较记忆。

③多种方式读词语:

全班开火车读、抢读。

(4)通过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迫在眉睫、啜泣、呜咽、持续不断、休克”等词语。

(5)指导写字。

①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

注意“否”和“咬”二字,“口”在不同位置时的书写特点;

“拳”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结构布局;

“医”要注意笔顺;

“垫”注意右上部是“丸”,不是“九”。

②教师板书示范书写重点字;

学生练习书写。

1.熟读课文,巩固字词,达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她”是指受伤的小姑娘,“我”指阮恒。

3.谁能将同学们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讲的是战争时期,孤儿院里有个小姑娘受了重伤,急需输血。

阮恒虽然以为自己献了血会死掉,但还是把血献给了自己的朋友。

1.指名逐段读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把内容相关的自然段归并为一部分,并依据提示划分段落,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一个小姑娘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献血时阮恒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12~14自然段):

阮恒自愿献血的原因。

2.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

五、练习读文,随机抽测

1.指名合作读文,随机抽测相关生字新词,回顾主要内容。

2.小组赛读,要求达到准确、流利。

1.给生字组两个词。

2.把本课词语抄2遍

关于友情的古诗你知道哪些?

背给大家听。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老师想听写几个词语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

医生、输血、血型、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

2.回忆一下,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当时的情况紧急?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姑娘当时的危险处境。

(3)谁能读出当时的情况紧急?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部分,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课件出示学习指南:

①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阮恒神情、动作的词句。

②细读勾画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小组内探究,完成学生活动卡。

(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卡。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小组随机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①学生交流。

预设:

a.“颤抖”是什么意思?

从“颤抖地举起来”说明当时阮恒是什么心态?

(阮恒心里一定很害怕。

b.从“举起”“放下”“又举起来”这几个反复变化的动作,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1:

阮恒当时的内心非常矛盾,既想救小姑娘又害怕献血。

生2:

阮恒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是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来。

②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阮恒的心情,先是害怕、犹豫,最后是十分坚定。

献血时:

围绕着第8~11自然段进行交流感悟。

①阮恒在抽血的过程中“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说明了什么?

②重点理解描写阮恒哭的几个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体会他当时的内心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

这几个表示“哭”的词语,顺序能交换吗?

为什么?

(不能交换。

因为从“啜泣”到“呜咽”,再到“哭泣”“抽泣”,能让人感觉到,阮恒哭得越来越伤心,表明他内心越来越痛苦。

③从“啜泣、颤抖、捂住脸、掩盖、咬着拳头、竭力制止”等词语可以看出什么?

“他想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内心是非常不平静的。

从紧张、害怕到痛苦,失望,绝望。

他不想把这种紧张、痛苦和失望乃至绝望表露出来,但是他又无法掩盖即将失去生命的痛苦、无法制止内心深处的绝望。

④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表现出阮恒复杂的心理变化。

(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⑤他“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为什么?

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猜想一下:

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⑦阮恒在以为会失去自己生命的情况下,为小姑娘无偿献血。

此时此刻,你对阮恒有什么看法?

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⑧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他复杂的心理变化?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是阮恒献血时的唯一想法。

同学们再次回顾一下阮恒献血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来了解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重点感悟阮恒的语言“她是我的朋友”。

质疑:

听了这句话,你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觉得“朋友”二字承载了怎样的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前文感悟阮恒对友谊的真诚,以及无私助人的美好品质。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读文。

2.联系实际谈谈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3.说说今后将怎样对待朋友,对待友谊。

四、归纳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进一步完善你的思维导图。

同桌交流。

1.考考你的眼力。

血型(xiěxuě)附近(fǔfù

)擦拭(chācā)

呜咽(yà

nyè

)抽泣(lì

)休克(kēkè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男孩躺在草垫上。

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1)一只小手举起来。

一只小手—————举起来。

(2)医生安慰他。

医生————安慰他。

六、拓展学习,丰富积累

搜集描写友情的名言或诗词。

读一读,背一背,也可以和朋友分享你积累的内容。

18 七颗钻石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PPT

第一课时 

哪位同学来背一背《弟子规》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过很多童话故事,现在谁愿意讲讲你认为最神奇的一个情节?

2.指名讲故事情节。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它的作者是列夫·

托尔斯泰。

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4.指名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然后读正确,读通顺。

(2)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字词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字音易错、字形易混淆的生字。

2.教师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课件出示:

竟然、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咽下、绊倒、递给、瞬间、唾沫、涌出、新鲜、反正。

①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小组选派代表朗读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竟”“匆”为后鼻音;

“绊”“咽”是前鼻音;

“咽”是多音字,有“yān”和“yè

”两个读音;

“匆”“凑”是平舌音;

“瞬”是翘舌音。

③交流会写字的识记方法。

(2)通过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干涸、瞬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等词语。

(1)重点指导观察“舔、凑、沫、渴”这四个字。

(“舔”右下部是“小”多一点;

“凑”左边是“冫”;

“沫”右边的“末”不要写成“未”;

“渴”右下部里面是“人”,不要写成“

”。

(2)教师板书示范写“渴、沫、凑、舔”四个字。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交流:

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并跳出七颗钻石升到天空,变成七颗星星。

3.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

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4.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在文中画一画相关语句,完成学习活动卡。

5.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空的木水罐——有水的木水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通过前面的训练,多数学生能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1.小组内练读课文,组员互相纠错。

2.指名朗读,达到准确、流利,注意停顿。

3.共同读文。

1.考考你的眼力。

干涸(hé

)凑上去(cò

uchò

u)忍住(rěnyǐng)

一瞬间(shù

nshà

清澈(zhé

chè

)涌出(yǒngrǒng)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唾末()脚低下()

喜出往外()焦喝()感紧()

七棵钻石()竞然()拌倒()

谁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教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听写,其他人在纸上写。

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唾沫、涌出、忍不住。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旱灾的画面(树木枯萎,土地与河床干裂,水井干涸,人和动物的尸体等),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3.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和画面的内容相符?

谁能读一读?

4.谁能发现这些图片表现的是课文哪一段的内容?

5.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说明植物干枯,人和动物因缺水而面临灭绝。

6.面对这样的一种状况,人和动植物最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水,人们将面临什么?

(死亡)

7.谁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当时的危险状况和他们对水的渴望之情?

(指名读。

1.回顾几次变化。

(1)快速浏览课文第2、3自然段,回忆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2)学生交流。

(空的木水罐——有水的木水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2.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次变化。

(1)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变化。

自读第2自然段,用笔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找找原因。

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组内交流探究,教师随机指导。

③学生汇报画出的重点语句。

(2)深入读文,想象感悟。

①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哪儿也找不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姑娘去过很多地方找水。

②想象小姑娘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找水呢?

③走了那么远的路,可怜的小姑娘太累了,以至于累得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竟”是什么意思?

④看着这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特别意外,特别高兴。

⑤谁能读出小姑娘此刻的心情?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⑥猜一猜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呢?

(小姑娘为妈妈找水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师:

是啊,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空的木水罐装满了水。

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整地读第一次变化。

3.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在学习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的时候,是先读段落,再找相关的重点句子,边读边体会这些句子,其中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想象,最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板书:

读——找——悟——想象——再读。

过渡:

下面我们用这种读书方法继续学习课文,找找水罐后几次变化的原因。

4.学生在小组内按要求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①第二次变化:

抓住“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体会小姑娘的心情以及人类的本能。

根据“给妈妈还不够”“赶紧”“跑回家去”感受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②第三次变化:

抓住“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这句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她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③第四次变化:

抓住母亲的话,理解母亲对小姑娘的爱。

体会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

④第五次变化:

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体会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5.小结:

我们回顾一下,水罐发生这几次变化(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的原因(水罐的变化都是源自——爱心)。

6.想一想,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1.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或“一罐水”为题,而是用“七颗钻石”作为文章的题目?

(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

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

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可以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钻石的资料。

3.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中,能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爱和大家分享?

(说说自己身边关于爱的小故事。

再读课文,填一填。

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

空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金水罐——()。

六、布置作业。

创编故事,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的一个情节,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编故事。

1.小姑娘可能到过哪些地方找水?

2.小狗可能遇到哪些状况而渴得走不动?

3.过路人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19* 妈妈的账单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1

你在家里做家务吗?

说说你在家里帮父母做过什么?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资料中的小故事,教师配乐讲述故事。

2.同学们,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学生简单谈自己的感受。

4.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我们看看这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是如何感受母爱的。

(板书课题:

妈妈的账单。

5.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账单”。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提出读文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