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538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6页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初三化学说课稿汇编Word格式.docx

(二)阅读与思考:

了解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阅读、讨论与思考:

读书P3,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是如何得来的?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

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2、观察与思考:

书P3,通过碳酸氢铵的分解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对如何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三)观察与思考:

观察铁丝生锈现象让学习了解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

现象:

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

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

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四)、活动与探究:

通过书P8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

(五)练习与实践:

做P9 

1、2、3题

(六)归纳与小结;

让学习交流讨论学习化学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作用?

《化学研究些什么?

本节课通过典型事例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归纳。

(1)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勇于创新意识等科学品质。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二、教法(教法分析):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设置情境问题,导入新课:

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

提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

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二)活动与探究1:

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并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1、活动探究:

蜡烛的燃烧过程

介绍观察的内容:

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

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

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

2、交流与归纳;

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

熔化-气化-燃烧,从而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练习与巩固: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

强调: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三)、观察与归纳:

教师做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

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

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

灯泡通电发光。

(四)、联想与启示:

让学生阅读书P12,了解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五)、活动与探究:

通过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2、总结与归纳:

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六)交流与讨论:

阅读书P15后讨论归纳了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七)练习与实践:

让学生完成P16练习题1、2、3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说课

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答辩序号:

25号)

尊敬的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包括: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学习新的知识,为性质活泼的氧气、燃烧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占用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形成,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决定采用查阅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辅助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它的存在?

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新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感受新知

活动一:

“捕捉”空气

(1)教师创设问题:

既然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你能“捕捉”到它吗?

(2)教师介绍实验的仪器,使学生明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3)学生实验探究“捕捉”空气

(4)交流讨论①水可以把空气从瓶子里排出,空气也可以把水从瓶子里排出,这说明空气是什么性质?

②有同学“捕捉”到的空气量较少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确操作要领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理论,体验仪器的使用,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二: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有什么?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讨论

①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②红磷在氧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③红磷为什么要过量?

若红磷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

④打开止水夹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

⑤根据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投影重点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语言描述现象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能够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4/5

2、空气中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四)练习与巩固:

多媒体出示题目

屏幕出现游戏代号“有趣的化学”五个汉字按钮,每个字代表一道题分组抢答,评出胜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附题目:

有: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占,氮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趣: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鲜的空气B、矿泉水C、食用醋D、水

的:

一个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氧气约8L,则每分钟需要吸入的体积是()

A、8LB、10LC、20LD、40L

化:

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学: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若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五)、阅读、交流与归纳:

让学生先阅读P28-29,归纳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六)、讨论与归纳:

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归纳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情境问题为: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氧气,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氧气"

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

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

[谜语]:

(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

设问: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

”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

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

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

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交流与归纳: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

出示情境问题:

1、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

学生展开讨论后归纳:

氧气的用途:

1、供呼吸;

2、支持燃烧

(三)观察与思考,归纳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提问:

一切生命的活动都离不开氧气,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

2、出示一瓶收集好的氧气,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能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3、交流与归纳,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

C)、固态均为淡蓝色。

(四)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1、将学生分成24组,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探究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2、投影各组实验操作步骤.

3、投影各组实验注意事项.

4、投影观察要点.

5、指导学生实验.

6、投影各组实验现象.

7、交流与归纳

(1)、指导学生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给予指导和评价。

(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3)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从文字表达式总结出氧化反应,并简单介绍缓慢氧化

(五)课堂小结

1、书写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3、氧气有哪些性质?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1、从知识结构来说: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通过对氧气工业制法的学习加深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操作以及分解反应的学习,步步推进。

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也为后面H2、CO2的实验室制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从能力培养来说:

通过对[实1—6、1—7、1—8]演示,互比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对互制取实验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

3、从情感培养来说:

通过实验室制O2装置的观察,培养了化学中的美感。

以及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以及操作;

(2)、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4)、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二、说学法(学法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科目。

在学习中,特别是实验演示课中,学习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做好演示实际,不断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功手能力,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2、学法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

通过O2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H2、CO2实验室制取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学法中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法(教法分析)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本节教材特定以及学生认识情况,本节采用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交流与思考题目

(1)、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2)请学生自主学习书P36第十七页氧气的工业制法,并思考这个过程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讨论与归纳,多媒体出示:

氧气工业制法的原理

 降温 -196℃氮气

空气液态空气-183℃

加压  液态氧氧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经过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使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分组实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一的原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

(1).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加热

(2).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3).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2、交流与思考:

多媒体出示情境问题:

(1)、高锰酸钾是固体,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

加热前该做什么?

管口应怎样放置?

管内的导气管能否过长?

如何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3、讨论与归纳:

多媒体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5)用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