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59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单六归纳串记18个文言虚词Word格式.docx

(4)(2020·

天津高考)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而:

(5)(2020·

江苏高考)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而: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

(6)(2020·

新高考卷Ⅱ)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而:

(7)(2020·

浙江高考)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而:

(8)(2018·

全国卷Ⅲ)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而:

连词,表示递进,并且、而且

2.何

(1)大王来何操?

(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

(2)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2)疑问代词,译为“为什么”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祭十二郎文》)

(3)疑问代词,译为“谁”

(4)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4)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表示反问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5)副词,译为“多么”,表示感叹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通“呵(hē)”作动词,译为“呵问”

(7)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7)“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

(8)王问:

“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8)“何以”,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凭什么”

全国卷Ⅲ)答曰:

“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

”何:

疑问代词,为什么

新高考卷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何:

疑问代词,什么

天津高考)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何:

江苏高考)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

何:

疑问代词,哪里

北京高考)子何以知之?

何:

(6)(2019·

天津高考)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何:

代词,多少

(7)(2019·

浙江高考)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

连词,何况

全国卷Ⅲ)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

(9)(2017·

全国卷Ⅲ)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何:

表示疑问或诘问,什么

3.乎

(1)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赤壁赋》)

(1)助词,表疑问语气。

相当于“吗”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助词,表反问语气。

相当于“吗”“呢”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助词,表揣测语气。

相当于“吧”

(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吕氏春秋》)

(4)助词,表示感叹或赞美。

相当于“啊”或“呀”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5)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6)助词,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7)介词,相当于“于”

江苏高考)天乎,天乎!

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乎:

助词,表感叹语气,“啊”

江苏高考)儿饥否?

将无寒乎?

乎:

助词,表疑问语气,吗

江苏高考)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乎:

介词,相当于“于”

江苏高考)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乎:

助词,表示感叹或赞美。

浙江高考)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乎:

北京高考)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全国卷Ⅲ)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乎:

(8)(2019·

北京高考)是恶乎与我谋?

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天津高考)众会乎坐,不问不言乎:

4.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代词,译为“你,你的”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副词,表肯定判断,译为“是”“就是”

(3)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

(3)副词,表顺承,译为“于是”“就”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副词,表转折,译为“却”“竟然”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5)副词,表范围的限定,仅仅,只

全国卷Ⅰ)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乃:

表顺承,于是,就

全国卷Ⅲ)于是朝议乃定乃:

副词,才

新高考卷Ⅰ)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乃:

新高考卷Ⅱ)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乃:

副词,仅仅

北京高考)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乃:

全国卷Ⅲ)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乃:

副词,表判断,是

浙江高考)乃往往屈才而就法乃:

表转折,却,竟然

5.其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

“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指代第三人称,“他(她、它)”或“他(她、它)们”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我自己”

(4)则或咎其欲出者。

(4)指示代词,表远指。

译为“那”“那些”

(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5)指示代词,表特指。

译为“其中的、当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6)其可怪也欤!

(6)副词,表反问语气。

译为“难道”“怎么”

(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表示揣测语气。

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表示祈使语气。

译为“可要、一定”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9)表示商量语气。

译为“还是”

(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常常是两个以上的分句中都用“其”,译为“是……还是……”

(1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11)表示假设关系。

译为“如果,假如”

(1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

静女》)

(12)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全国卷Ⅰ)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其:

指示代词,表特指。

译为“其中的,当中的”

全国卷Ⅰ)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其: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

全国卷Ⅱ)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其:

第三人称代词,他

新高考卷Ⅰ)忠贤暨其党咸怒其: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5)(2019·

全国卷Ⅰ)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其:

活用为第一人称,自己的

全国卷Ⅰ)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其:

指示代词,表远指。

北京高考)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其:

指代第三人称,它们

北京高考)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其:

副词,表反问语气。

(9)(2019·

天津高考)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其: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0)(2018·

天津高考)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其:

表揣测语气。

或许,大概

6.且

(1)不出,火且尽。

(1)副词,译为“将要”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副词,译为“将近,几近”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3)副词,译为“暂且”

(4)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4)连词,表并列关系,连接两个动词或形容词,译为“又……又……”或“一边……一边……”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表示让步或假设关系,译为“尚且”或“即使”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6)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7)表转折关系,译为“反而”“却”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8)复音虚词,“且夫”,句首助词,表示另提一事或进一步议论,译为“再说”

全国卷Ⅰ)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且:

表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天津高考)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且:

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

江苏高考)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两个且: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接两个动词或形容词,

译为“又……又……”或“一边……一边……”

江苏高考)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且:

新高考卷Ⅱ)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且:

副词,译为“将要”

(6)(2017·

全国卷Ⅱ)憙以因疾报杀(憙认为趁仇人患病而报仇),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且:

副词,译为“暂且”

(7)(2017·

全国卷Ⅲ)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且:

[第二组]

7.若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人称代词,译为“你”

(2)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论语·

宪问》)

(2)指示代词,译为“如此,这样”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3)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4)动词,译为“及,比得上”

(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动词,译为“像”“好像”“如同”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氓》)

(6)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7)复音虚词,“若夫”“至若”放于句首,表示意义的他转

全国卷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若:

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全国卷Ⅲ)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若:

天津高考)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若:

人称代词,译为“你”,“若曹”即你们

天津高考)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若:

动词,译为“像”“好像”“如同”

天津高考)若夫挠节以求贵若:

“若夫”是用在开头的发语词,不译

江苏高考)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

动词,译为“及,比得上”

江苏高考)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若:

人称代词,译为“你们”

北京高考)人乏财用,不亡何待?

若国亡,不过十年。

若:

指示代词,译为“如此,这样”

8.所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助词,用在被动句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

(3)复音虚词,“所以”,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复音虚词,“所以”,表示凭借的手段或方式等,译为“用来……的”或“……的凭借”

全国卷Ⅰ)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所:

助词,用在被动句中,“为”和“所”呼应

全国卷Ⅰ)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所:

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全国卷Ⅲ)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所:

新高考卷Ⅰ)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所:

江苏高考)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所:

复音虚词,“所以”,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

新高考卷Ⅱ)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所:

全国卷Ⅲ)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所:

名词,处所,地方

9.为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介词,读wé

i,译为“被”,表示被动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介词,读wè

i,译为“给,替”

(3)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3)介词,读wè

i,译为“对,向”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

(4)介词,读wè

i,表原因或目的,译为“因为”“由于”“为了”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语气助词,读wé

i,用在句末,常与“何”“奚”等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

(6)动词,读wé

i,“是”,表判断

(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动词,读wé

i,“做”“担任”。

“为”作一般动词用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意译。

如担任、治理等

全国卷Ⅰ)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为:

动词,当作

全国卷Ⅰ)为当轴者所恨为:

介词,读音wé

全国卷Ⅰ)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为:

动词,写作

全国卷Ⅱ)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为:

动词,看作

全国卷Ⅱ)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为:

介词,读wè

全国卷Ⅲ)彪之以球为狱主为:

动词,担任

全国卷Ⅲ)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为:

(8)(2020·

新高考卷Ⅰ)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为:

介词,译为“给,替”

(9)(2020·

新高考卷Ⅱ)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为:

(10)(2020·

北京高考)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为:

(11)(2019·

全国卷Ⅰ)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为:

动词,“是”,表判断

(12)(2019·

全国卷Ⅰ)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以为:

复音词,认为

(13)(2019·

全国卷Ⅰ)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

(14)(2019·

天津高考)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 为:

动词,成为

(15)(2019·

江苏高考)家人笑之:

“老博士何以书为?

”为:

语气助词,读wé

i,用在句末,常与“何”“奚”

等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

(16)(2018·

全国卷Ⅰ)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为:

(17)(2018·

全国卷Ⅲ)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主如何?

”遂为匠擒

为:

10.焉

(1)犹且从师而问焉。

(1)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代指“老师”

(2)且焉置土石?

(2)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3)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功能,相当于“于+之”

(4)于是余有叹焉。

(4)句末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或陈述语气,译为“了”“啊”

(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5)助词,形容词或拟声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

天津高考)然游于此切有惧焉焉:

句末助词,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江苏高考)遂命方伯公委禽焉焉:

浙江高考)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焉:

(4)(2019·

全国卷Ⅰ)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焉:

代词,作动词宾语,相当于“之”,他

(5)(2018·

全国卷Ⅰ)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焉:

天津高考)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焉:

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的功能,相当于“于+之”

江苏高考)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焉:

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了,啊

11.也

(1)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助词,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呢”

(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3)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助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不译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助词,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6)助词,通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

全国卷Ⅰ)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也:

助词,表判断语气,不译

新高考卷Ⅰ)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也:

天津高考)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也:

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天津高考)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也:

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

江苏高考)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

也:

浙江高考)而知其仁也①愤而非怼也②也:

①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

②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义,不译

(7)(2018·

全国卷Ⅲ)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也:

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译

12.以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介词,表使用,译为“拿”或“用”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介词,表处置,译为“把”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

(3)介词,表凭借,译为“凭”“凭借”“根据”“以……身份”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4)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5)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

(5)介词,表时间或地点,译为“在”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6)连词,表并列,可译为“而”“又”“和”“并且”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7)连词,表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相当于“而”

(8)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8)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9)作《师说》以贻之。

(9)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

(10)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10)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以致”

(11)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11)副词,通“已”,译为“已经”

(1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12)复音虚词,“是以”,即“以是”的倒装。

译为“因此”

(13)君何以知燕王?

(13)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译为“用什么”“怎么”

(1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4)复音虚词,“以……为”,即“把……作为”。

“以为”,根据语境灵活翻译

(15)皆以美于徐公。

(15)动词,认为

全国卷Ⅰ)母程氏亲授以书以:

介词,表处置,译为“把”

全国卷Ⅰ)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以:

介词,表凭借,译为“凭”“凭借”

全国卷Ⅰ)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以:

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