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62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新举措Word文件下载.docx

思想品德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联系实际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②结合教材的德育因素,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情感;

③结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4.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

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

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

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

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

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

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

②认真阅读课本;

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

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

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

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

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三、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

教,不是把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递给学生,而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

学,不是吞咽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练习、总结评价等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

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信、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

四要保证时间,如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操作的时间等,使参与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2.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

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3.坚持“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因此,教学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研究新旧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要素,研究新旧知识间存在的共同原理,使新的知识很快能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时,充分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把握学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坚持“过程化”教学原则。

“过程化”一指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二指重视教学活动的思维过程,三指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数学,记住揭示数学规律的各种结论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做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学习数学,不能忽视数学活动的思维过程,如定律、公式的论证、推导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等。

同时还要重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5.重视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

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

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

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

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四、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1.仔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钻研、理解和把握。

教师钻研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

明确所教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

同时还要对每道例题、习题、思考题以及有关文字说明进行认真研究,准确地把握其深度、广度,明确所教知识的重点难点。

在此基础上再科学地组织教学。

2.制定全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

教学目标要恰当是指教学目标不能一般化,抽象化。

在一节课里,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简单应用,哪些知识需要综合运用,通过什么手段(或方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结合什么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要明确具体。

只有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才能对教学具有导向、调控作用。

3.合理组织教材内容。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按照大纲顺序编写成教科书形式呈现出来的。

它不是现成的理想的数学知识结构。

因此,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着眼于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本节知识的深化、完善,形成较为有序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识结构与思维统一起来,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此外,构建课时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深浅适宜、份量恰当、重点突出。

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分配教学时间。

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环节不同。

如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准备铺垫)、引入新课、学习新知、练习、小结评价等基本环节,练习课一般包括检查复习、提出练习的目的要求、课堂练习、反馈调节、布置作业等环节。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环节。

恰当分配教学时间,就新授课而言,复习时间3分左右,引入新课1分左右,新课一般不超过20分,练习15分左右,小结评价1分左右。

以上时间分配,其原则是一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动脑、动手、动口,二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基本做到作业当堂完成,一般不留课后作业。

5.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质量。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练习结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因此,教学必须认真设计练习。

设计练习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适量性。

设计新授前的准备题,要注意习题与新知识的联系,它或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新知识有共同要素,或新知识的学习与它在方法上有共同点等。

也就是说,新授前的复习题要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设计新授后的练习题,除了要注意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坚持先易后难,先原型后变式,先基本后综合,先巩固后深化,使练习层次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

总之,一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

因此,教师要坚持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设计练习结构,使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练习能更好地为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智能服务。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7年11月4日来源:

网友供稿作者:

未知字体:

[大中小]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也是当代教师深思远虑的时代课题,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学生创亲意识的一些体会:

  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

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

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

”“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

”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

不用任何工具,怎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

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

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

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

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三、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 

”,有的说“ 

”……,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

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 

的结论。

接着我又问:

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

有的小组代表说:

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术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术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 

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 

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

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要注重联想,鼓励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联想,利用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将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2) 

+

  (3) 

(4) 

  结果,大部分学生顺利地将

(1)

(2)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

(1) 

×

5   

(2) 

,这时我鼓励学生想一想(3)(4)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这时学生积极动脑联想出将(3)改写成 

7,将(4)改写成 

6,同学们善于联系,将题目进行改组,表现出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

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

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

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氛围;

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

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江泽民主席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机关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高兰华…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747 

更新时间:

2007-9-2

辽河油田

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

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讲十几减九的题时,我创设了“兔妈妈采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还剩几个?

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了?

(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

还剩多少个?

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

怎样列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在尝试中探求知识。

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二、 

提倡自主,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的地毯让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

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

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三、 

引导创新,使学生既学会也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

“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

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

”请大家实验一下。

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

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接着利用媒体显示: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

“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

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四、 

加强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活泼有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应采取多种操作形式,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

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

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

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

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

有多少种购买方案?

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

并申明:

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

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

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_数学论文

佚名 

来源:

不详 

发布时间:

2006-12-1223:

18:

31 

发布人:

yujklj68kfg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意识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

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1知识的迁移:

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是结构类同或是类型相同。

教师要抓住此特点,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教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探索精神。

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迁移教学。

(1)沟通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商相当于分数)

(2)回忆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分数有类似的性质吗?

(4)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5)知识迁移,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